2018年4月5日星期四
算盤打不響
美國五大科網股(即是:Facebook, Alphabet, Amazon, Apple, Microsoft)的負面新聞陸續有來,例如: Facebook 涉嫌販賣用戶私隱圖利、Facebook 跟 Apple 的高層隔空對罵、 YouTube 總部槍擊案、特朗普多次發表針對 Amazon 的言論、英國和歐洲多國考慮動用反壟斷法迫使五大科網股分拆。凡此種種,令到投資市場對科網股的看法改變,再加上中美爆發貿易戰,導致美股和港股向下,對於有計畫在香港或大陸上市的國產科網股(例如:百度、小米)來說,絕對是壞消息。
就算中港兩地的監管機構的前期準備工作(提示:CDR、同股不同權)可以加快步伐,甚至是特事特辦神速處理,都已經錯過了今次美國科網股升浪的高峰(所以騰訊的外國股東以及高層都選擇在三月底減持套現),集資的金額肯定會減少。如果港股的市況在今年下半年轉弱(原因可以是:跟隨美國加息、樓市泡沫爆破、外國資金流走),說不定有些國產科網股(例如:百度、小米)會考慮擱置上市計畫,影響中資投行的生意。對於在小米任職的女特首的兒子(林節思),會帶來甚麼影響,有待觀察(請參考<延伸閱讀>部份所提供的資料)。
偉大祖國希望國產的科網股能夠回流,在香港或大陸作第一或第二上市,背後有政治動機。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其實是有風險的。萬一上市之後牽涉違規行為被美國佬抓到,不但有辱國體,而且手尾很長,事件可以提升至外交層面(提示:何志平+中華能源基金會+中國華信能源),令偉大祖國面目無光以及失去主導權。國產的科網股在美國上市,容易成為中美角力的磨心。如果在香港或大陸上市,由自己友(提示:小加同志)負責睇場(當糾察),事情會比較好辦,萬一出了亂子,也可以閉門談判。要控制輿論也相對容易,原因大家都懂。
另一個考慮因素是經濟層面。中國的經濟改革處於瓶頸階段,偉大祖國試圖利用香港和大陸股市壯大國產的新經濟企業,對內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來源,對外跟美國佬爭奪這個行業的技術主導權或話語權(科技領域的中美角力)。偉大祖國沒有本事控制美國股市,但是對於大陸和香港的股市卻有一定的影響力。對於甚麼都管的中國共產黨來說,新經濟企業留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會比較安心。安排新經濟企業上市的過程中,其中一個需要處理的技術問題,是中港股市應該如何分工,那一間國產科網股應該去香港上市,那一間應該回歸 A 股,根據甚麼準則決定,由誰人(那一位財金官員)說了算或負責協調統籌,這些都是當前中證監急需處理的問題。背後是否牽涉中共內部的派系鬥爭,自己想。
香港的好處,是股市跟國際市場接軌,也有足夠的深度、闊度和流通性。港股由外資主導,外國機構投資者明白國產的科網股跟美國五大科網股的分別:它們來自一個受保護的市場,在缺乏競爭的環境成長或壯大,背後缺少不了中國共產黨的保護傘。對這類「國策扶持股」,外資的做法,是把它們跟美國的科網股區別對待,亦即是有折讓 (Discount),會分等級的。至於本地散戶,尤其是比較年長的一群,對於沒有太多資產的科網股認識不深,而且興趣不大(提示:貪多金+Tom.com)。騰訊(港股編號:700)股價高見港幣 430 的時候(2017 年 11 月 21 日),資深股民只會感嘆:「問君能有幾多愁,沒買騰訊沒買樓!」對我們來說,騰訊和房子,都是用來炒的。生於炒賣之城,務實的香港人明白,這個世界沒有一生一世(提示:翠華茶餐廳+1314)。執筆之際,騰訊的股價回落至港幣 397。
廣東話:「蘇州過後無艇搭。」最佳時機已過,只能徒嘆奈何。美國的科網股熱潮開始退卻,偉大祖國的如意算盤打不響了。摸頂入市,是中資的宿命。務虛的東西,有如水月鏡花。玩股票,農業民族不敵遊牧民族。至於港股,則成為中美角力的其中一個戰場。得罪講句,如果因為美國的科網股熱潮退卻,少了一些香港人看不懂的國產科網股上市,未必是壞事。對, Auntie 政治不正確,哈哈。
插圖來源:www.fotosearch.com
YouTube 精選:
鄧麗君:<幾多愁> (3:3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yVyhVZ8rjM
出自<淡淡幽情>專輯 (1983),作曲:譚健常。鄧麗君唱亡國之君李後主的詞(詞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Visual Capitalist -
Chart: Here’s How 5 Tech Giants Make Their Billions
JEFF DESJARDINS on May 12, 2017
http://www.visualcapitalist.com/chart-5-tech-giants-make-billions/?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SocialWarfare
Extract: HOW THEY MAKE THEIR BILLIONS? Each of these companies is pretty unique in how they generate revenue, though there is some overlap: Facebook and Alphabet each make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ir revenues from advertising (97% and 88%, respectively). Apple makes 63% of their revenue from the iPhone, and another 21% coming from the iPad and Mac lines. Amazon makes 90% from its “Product” and “Media” categories, and 9% from AWS. Microsoft is diverse: Office (28%), servers (22%), Xbox (11%), Windows (9%), ads (7%), Surface (5%), and other (18%). Lastly, for fun, what if we added all these companies’ revenues together, and categorized them by source?(Auntie 的推介:這篇英語文章用簡明的圖表和文字,告訴你美國五大科網股如何賺錢以及比較它們的商業模式。)
Donald Trump@realDonaldTrump
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
Extract: (April 3, 2018) I am right about Amazon costing the United States Post Office massive amounts of money for being their Delivery Boy. Amazon should pay these costs (plus) and not have them bourne by the American Taxpayer. Many billions of dollars. P.O. leaders don’t have a clue (or do they?)!
(申報利益: Amazon 是 Auntie 的仇家,因為過去一年內,我的港大碩士論文被非法上載到不同語言的 Amazon 網上書店發售,累積次數超過十次,我試過在 Jeff Bezos 的 LinkedIn 個人專頁貼投訴信,呼籲有興趣的讀者直接下載本人提供的免費精華版,不要花錢買盜版,其他苦主則透過 Facebook 的 Message 功能直接向 Jeff Bezos 投訴。如今特朗普親自出手,Auntie 買定花生等睇戲。)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全文)(簡體字)
(來源:新華網)2018 年 3 月 22 日
http://www.qstheory.cn/2018-03/22/c_1122577628.htm
節錄: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持續轉換。深入開展「互聯網+行動」,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推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廣泛應用,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傳統產業深刻重塑。實施「中國製造 2025」推進工業強基、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等重大工程,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出台現代服務業務改革發展舉措,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異軍突起,促進了各行業融合升級。
特向華高端行業開刀即遇反擊
美中拳來拳往 互徵 975 億關稅
蘋果日報 2018 年 4 月 5 日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realtime/article/20180405/58033739
節錄:美國公佈這一輪擬加徵關稅商品清單,是源於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 (USTR) 按<貿易法>第 301 條,就中國涉嫌侵犯美國知識產權展開調查結果上月出爐後,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責成 USTR 擬訂。 USTR 再度劍指「中國製造 2025」政策,批評「中國政策迫使美國企業轉移技術及知識財產給中國企業」,是為了在「高端科技領域搶佔經濟領導地位」,由此對美國經濟造成損害。建議加徵關稅的商品清單長達 45 頁,主要涉及航空航天、機械、醫藥、通訊領域,都是中國大力發展的高端行業,許多中國製消費電子產品和衣物鞋履等,則未受影響。路透社核查發現清單上有逾 200 種商品,去年並未有從中國輸向美國,包括飛機和通訊衞星,更有一些相當不可能由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項目,例如火炮武器。 USTR 稱清單編排是以對中國出口最大傷害、對美國消費者影響最微為原則。
【回歸 A 股】中證監發布創新企業 CDR 試點意見
將重塑國內相關行業上市公司格局
香港經濟日報 2018-03-04
http://www.etnet.com.hk/www/tc/news/topic_news_detail.php?category=special&newsid=8740
節錄:市場近期熱議的中概股及獨角獸「回歸 A 股」,內地監管當局終於正式公布試點規則。中證監公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 (CDR) 試點的若干意見>,其中,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紅籌企業,市值不低於 2000 億元人民幣;尚未在境外上市的創新企業(包括紅籌企業和境內註冊企業),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 30 億元人民幣且估值不低於 200 億元人民幣,或者營業收入快速增長,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
吸區內獨角獸 來港打國際波
香港經濟日報 2018 年 4 月 4 日
http://paper.hket.com/article/2043479/吸區內獨角獸%20來港打國際波
節錄:在上月人大政協兩會,中央決定招引海外上市的新經濟企業回流 A 股、保留內地獨角獸〈市值達 10 億美元而的未上市新創公司)在 A 股,內地當局上周便出台 CDR 及獨角獸試點規則,估計首批 CDR 最快本季末便可推出。在時間上,市場有認為內地是對港股實行同股不同權「截糊」(粵語:搶佔先機)。對此,李小加認為兩地市場有差異,本港處於不敗之地,且更將受惠於「做大個餅」。平情而論,市場上認為 A 股將對港股造成競爭,並非過慮,有 3 點應注意。
證監主席唐家成:挺同股不同權,首考慮競爭力
香港經濟日報 2017-11-30
http://www.etnet.com.hk/www/tc/news/categorized_news_detail.php?newsid=ETN271130511&page=1&category=economy
節錄:金融領導委員會拍板在主板設專章引入同股不同權,除結束證監會及港交所(港股編號:388)在此議題上逾兩年的分歧,亦將為港資本市場帶來另一機遇。由於香港未有如美國般設集體訴訟,市場一直擔心同股不同權的股權架構不單會削弱投資者權益,投資者往後亦無法循法律途徑維權。不過,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前日指,在引入同股不同權時,會對相關企業的企業管治有額外要求、投票權會有限制,及須披露更多額外資料,以保護投資者權益。
【同股不同權】諮詢期提速
李小加:市場有共識 無須再花時間
香港 01 (2018-02-23)
https://www.hk01.com/經濟/162491
節錄:港交所(港股編號:388)就容許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及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發表諮詢文件,諮詢期縮至 1 個月,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解釋,相關方案討論經年,市場已無重大分歧,無需太多時間作諮詢。港交所早前預期,上市制度改革的諮詢期約為 6 至 8 星期,現時大幅縮減至 4 星期。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諮詢期為 1 個月,於 3 月 23 日截止。集團預料最快可於 4 月底公布諮詢結果,其後新上市規則將正式生效,並開始接受上市申請。
港交所成功推進「同股不同權」改革 科網股潛在新貴逐隻數
香港 01 (2018-02-24)
https://www.hk01.com/經濟/162534
節錄:港交所(港股編號:388)昨日(23日)宣布,旗下的聯交所已擬好<上市規則>的修訂方案,涉及落實「同股不同權」及中國企業來港作第二上市等安排,並從昨日起向公眾展開為期 1 個月的諮詢程序,意味著「同股不同權」等上市制度的改革已進入直路!港交所做好兩手準備,計劃修訂的第二上市制度,向早於 2017 年 12 月 15 日或之前在合資格交易所作主上市的大中華公司提供規管豁免,它們無須遵守不同投票權保障措施(有關披露規定除外),亦無須遵守主要上市的持續規定,例如有關須予公布的交易及關連交易規則,外界相信,這是製造誘因吸引阿里巴巴選擇香港作第二上市。阿里巴巴現時市值高達 3.7 萬億元,約為「股王」騰訊(港股編號:700)市值的 85%,但它在美股的每日成交金額近 300 億元,較騰訊約 100 億元為多。
除了阿里,還有兩個市值「千億級」、在美國上市的中資科網公司,有選擇香港作第二上市地的可能,它們分別是百度和京東。百度是內地最大搜索引擎商,京東則與阿里在內地電商界分庭抗禮,旗下還有金融和物流業務。耀才證券(港股編號:1428)行政總裁許繹彬認為,港交所若落實新政,小米等內地科網企業,會更踴躍來港上市。小米最為大眾熟知的業務,是生產智能手機,屬內地第四大手機廠商,小米董事長雷軍在本月初透露,小米去年營收突破 1,000 億元人民幣。內地媒體<全天候科技>早前報導,小米 Pre-IPO 融資文件顯示它一旦成功上市,保守估值是 1,000 億美元(約7,820億港元),若最後選擇在港上市,可為港股帶來近年少見、上市公司估值達「千億級」的 IPO 。
<壹週刊>指准小米上市助兒子上位
林鄭:告佢誹謗嘥我時間 清者自清
立場新聞 2018/02/07
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壹週刊-指准小米上市助兒子上位-林鄭-告佢誹謗嘥我時間-清者自清/
節錄:特首林鄭月娥今早到立法會接受質詢,主動提到<壹週刊>一篇報導,指或為首間以新例「同股不同權」上市的小米,與其在小米工作的兒子扯上關係。林鄭表示,同股不同權的新上市條例,不是她決定,而是財政司司長決定,認為報導穿鑿附會、似是而非,林鄭月娥:「我不打算告佢誹謗的行動,因為這嘥我時間及精力,我覺得清者自清,社會自有公論。」<壹週刊>今期報導,盛傳以「同股不同權」方式上市的小米,不但林鄭大兒子林節思受僱為營運經理,而且林鄭與小米金主「啟明創投」亦關係密切。啟明的老闆之一梁頴宇,其父母正是前立法會議員梁劉柔芬與足總主席梁孔德,多年來與林鄭過從甚密,林節思亦曾在啟明做實習生。小米若成功上市,「啟明創投」將大賺。報導質疑新例讓小米得以上市,是為(林鄭月娥)兒子(林節思)上位開路。
【助小米上市】揭林鄭與小米金主密切關係 為仔上位開路
蘋果日報 2018-02-07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nextplus/magazine/article/20180207/2_57801783/-助小米上市-揭林鄭與小米金主密切關係-為仔上位開路
節錄:月初,林鄭月娥在公開場合高聲向馬雲「示愛」,希望「阿里巴巴能來香港上市」,表示港交所在今年中啟動「同股不同權」機制,以配合阿里的上市需要。但揭開林鄭的意圖,能夠品嚐到這頭啖湯的真命天子,是已委聘上市保薦人磨拳擦掌搞上市的「小米」,若小米成功在香港以「同股不同權」方式掛牌,市值保守估計可達 1,100 億美元(8,500 億港元),極可能成為今年最大的科網股集資,令小米變「大包米」。林鄭今次大開中門,本刊發現,原來林鄭一直與小米金主「啟明創投」關係密切。啟明的老闆之一梁頴宇,其父母是前立法會議員梁劉柔芬與足總主席梁孔德,多年來不單與林鄭在公事上互相扶持,私下關係更加密切。小米若成功上市,將帶挈「啟明創投」大撈一筆。而林鄭大兒子林節思早在「升呢」入小米做營運經理之前,亦曾在啟明做實習生;林鄭出手,再為大仔在小米打開了上位方便之門。
盧盡義:問君能有幾多愁
都市日報 2017-11-23
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columns/問君能有幾多愁
節錄:問君能有幾多愁,無買騰訊無買樓。以前,當人人講滙控(港股編號:005)買唔買得時,可能已是大市見頂的徵兆,現在則完全兩回事,騰訊(港股編號:700)市值由周一迫近四萬億,到周二成功上穿四萬億,昨日略為回調但市值仍達 40,541 億元,不禁令人想起內地的打油詩:「問君能有幾多愁,沒買騰訊沒買樓。」
陳坤興:沒買騰訊沒買樓
大公網 2017-12-12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7/1212/3523647.html
節錄:「問君能有幾多愁,沒買騰訊沒買樓」,這句原先只是一篇網文的標題,卻成為近期在股票市場鬧得熱烘烘的笑話。無可否認,這一句確實令人會心微笑,早前騰訊股價一度升穿 430 元的歷史高位,再加上整體樓價指數已經連續十二個月破頂,自然會令部分未能搭上股市、樓市順風車的網民「葡萄」(妒忌)。騰訊的故事確實令人眼前一亮,皆因過去幾年騰訊的升幅比起樓價升幅還要厲害。 2012 年騰訊剛推出微信的時候,當時騰訊的市值就只有 4000 多億元,早前一度升穿 4 萬億元,最新市值亦超越 3.5 萬億元,短短五年間市值漲升 8 倍。實質上,過去五年樓價的升幅只有 53% 而已,但整體而言,過去騰訊股價的上升,以至樓價升幅對市場確實帶來一定的財富效應。當然買騰訊不同買樓,因為在辣招下,樓市中的業主絕大多數都是用家,擁有物業業主大多都是長線持有,相對於股票市場上不少股民都是短線投資者。
騰訊最大股東 Naspers 首沽貨 ADR 低見 408 元
香港經濟日報 2018 年 3 月 22 日
http://invest.hket.com/article/2036112/騰訊最大股東Naspers首沽貨%20 ADR低見408元
節錄:騰訊(港股編號:700)單一大股東、南非投資企業 Naspers 持貨多年,首次沽售騰訊股份。據銷售文件, Naspers 擬出售最多 1.9 億股,持股量將會由原本的 33.2% 降至 31.2%,但未公布每股定價。按今日騰訊收市價 439.4 元計,相關出售股份涉資 835 億元。 Naspers 表示,是次交易完成後未來至少 3 年不會再出售騰訊股份,與其長線投資策略吻合。公司表示,出售持股可加強資產負債表,也能加快在線上食品速遞和金融科技業務增長,和留意其他投資機會。消息傳出後,騰訊於歐洲預託證券交易時段,跌至相當於 423 港元,較香港收市價再跌 4%,惟成交較疏。 Naspers 股價也反高潮跌約 5%。事實上,自 2004 年騰訊上市以來, Naspers 一直面對部分投資者要求公司出售持股,認為 Naspers 市值較所持的騰訊股份價值大幅脫節,惟行政總裁 Bob Van Dijk 此前曾多番強調「仍然是我們最好的投資」,故無計劃減持。
【港股解碼】 Naspers 對騰訊「濃情轉淡」,勾起李嘉誠次子的痛?
財華網 2018 年 3 月 22 日
http://www.finet.hk/Newscenter/news_content/5ab39d6ee4b0d1966a2cd41f
節錄:<彭博>報導, Naspers 出售最多 1.9 億股騰訊股份,以前收市價 439.4 元計,涉資達到 834.86 億元,交易完成後, Naspers 於騰訊的持股量由 33.2% 降至 31.2%。 Naspers 表示,未來三年不會進一步減持騰訊。 Naspers 許下了這個三年承諾,那麼三年後,會「漸漸疏遠」嗎? Naspers 與騰訊是結緣於 2001 年,大家一定記得,在中環金融圈內,曾流行這句話:「當年 Richard Li(李嘉誠的次子李澤楷)若不是這麼(早)賣掉了騰訊,他的財富比他的父親還要多!」此話何來?我們重溫這個相信令 Richard 內心酸溜溜的故事。 1999 年,當年騰訊創辦人馬化騰僅 28 歲,創立 QQ 不到兩年時間,騰訊面臨財困,那時李澤楷乘科網股氣勢,正部署收購香港電訊,同時看好 QQ 之潛力,不愁錢的他斥資 860 萬入股騰訊 20% 股權。不過,有富爸爸的 Richard ,也因蛇吞象買入香港電訊後自己亦債臺高築,手上的投資,他選了於 2001 年出售 20% 騰訊股份予南非傳媒王國 Naspers 旗下的 MIH 。
騰訊執董一反彈即減持 劉熾平沽 100 萬股套現 4 億
香港經濟日報 2018 年 3 月 28 日
http://invest.hket.com/article/2040450/騰訊執董一反彈即減持%20劉熾平沽100萬股套現4億
節錄:騰訊(港股編號:700)再有股東減持的消息,騰訊總裁劉熾平於昨日減持騰訊 100 萬股,套現約 4.3 億元。即驣訊上周公布業績,股價急瀉後甫反彈即打握機會以相對高位減持。據港交所(港股編號:388)披露權益資料顯示,劉熾平於 3 月 27 日減持騰訊 100 萬股,每股平均作價 434.3624 元,套現約 4.3 億元。劉熾平減持的平均作價,接近騰訊昨日高位的 438.6 元。劉熾平減持後,仍持有 4,596.8 萬股。受累騰訊第一大股東、南非的 Naspers 上周減持 1.9 億持股,套現 769.41 億元,騰訊股價於上周五一度跌至 405 元的近期低位,其股價反覆回升。不過,受累美股科技股下滑,騰訊股價今日再急挫,全日跌 4.6%,收報 412.2 元。劉熾平減持平均價計,已較今日收市價多賺逾 2,200 萬元。
400 元「血肉長城」收市前 1 分鐘失陷
蘋果日報 2018 年 4 月 5 日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article/20180405/20352704
節錄:股王騰訊三個半月以來首度失守 400 元大關,昨尾市跌幅擴大,及至三時半在 400 元樓上爭持之際,一度出現 210 萬股、涉逾 3,300 個買盤在 400 元水平築起「血肉長城」,平均每個買盤涉約 600 股,總涉資約 8.4 億元,可惜在收市前 1 分鐘極速「崩堤」,並在「U 盤」時段遭進一步質低。騰訊股價全日挫 2.9%,收報 397.6 元,成交額 144.55 億元。騰訊近月已多次在關鍵水平出現「血肉長城」買盤,如 3 月下旬大量散戶在 440 元接貨;另外去年底在 380 元時,亦一度獲散戶排出數千個買盤力托,惟兩次散戶壯舉均與昨日一樣,輕易地被大戶即日攻陷。
相關的文章:
宿命論
2018 年 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1/blog-post.html
節錄:喝過頭啖湯,賺過錢之後,以 Facebook (FB) 為首的新媒體開始走上舊媒體的老路,證據:間諜滲透、捲入權鬥、政治干預、商業壓力。新媒體的商業模式,本來是「自動導航」。優點:輕巧靈活,本小利大,刀仔鋸大樹。運作了十幾年之後,這套商業模式開始出現問題。結果是:原有的優點慢慢消失,越來越不好玩,賺大錢的最佳時機已成過去,需要考慮轉型,甚至是撤退。
狗咬狗
2016 年 11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1/blog-post_30.html
節錄:新舊媒體之間的關係,似乎是「狗咬狗」。過去數年,廣告收入從舊媒體轉移至新媒體,於是舊媒體停刊熄機裁員減薪,新媒體則只會聘請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你叫舊媒體的傳媒人怎麼辦?中年轉業還是提早退休?難怪新聞部的男女主播輪流跳船,然後透過其他途徑把名氣套現,止蝕抽身轉型轉飯碗。簡單地說:新的殺死舊的,但老前輩尚未死得,還有一點反擊能力。
去留之間
2013 年 7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26.html
節錄:香港的營商環境變化多端,風高浪急,充滿挑戰,去留之間,充份考驗生意人的眼光與智慧。八九十年代,英資開始部署淡出。華資接力的結果,是地產霸權坐大,成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未來是否會由往績欠佳以及肩負政治任務的中資接手,有待觀察。近年多宗的跨國收購合併活動均顯示,國家隊高價接貨的一刻,極有可能是派對終結,又或者是某個行業開始走下坡之時。
死亡筆記
2017 年 6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6/blog-post_30.html
節錄:中資玩財技,還是停留於抄襲的階段,左抄右抄,炒埋一碟,似科學怪人 (Frankenstein)。特徵:用人頭隱藏真老闆、高槓桿收購、回購股份托價、大股東抵押股票(然後被斬倉)、自製同股不同權、持有上市業務的控股公司上面還有幾重的離岸公司(例如: TVB)。對付妖怪,監管機構用律師的方法,狙擊手用古惑仔的手段,中外決戰,看誰的本領高。股市有洋人狙擊手出沒,可以令生態環境稍為平衡一點,不至於向紅色勢力一面倒。
草船借箭
2015 年 6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6/blog-post.html
節錄:過去兩、三年,中國的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和 ODI (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 的金額接近持平。外資大行經濟師的看法:前者降,後者升,趨勢持續的話,幾年之後 ODI 將會超越 FDI ,走出去的會超過引進來的。對西方國家的跨國企業來說,中國的實體經濟早已不再吸引,下一輪的投資熱點可能是跟美國關係改善的緬甸或古巴。因應形勢轉變,偉大祖國試圖透過香港,引導外資進入金融市場,透過另一管道,讓洋鬼子繼續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變形記
2015 年 4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20.html
節錄:眼前的香港股市,是卡夫卡 (Franz Kafka, 1833-1924) 的<變形記>(The Metamorphosis):男主角是孝順兒子,任職旅行社推銷員,連續五年努力工作,替父母還清債務,某日從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變成甲蟲。起初還有人類的意識,但是日子久了,語言能力退化,行為跟甲蟲無疑(倒掛在天花板)。由於被家人厭惡,缺乏照顧,自我放棄。他死後,家人的反應是:「感謝上帝!」
思考方法
2016 年 7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7/blog-post_15.html
節錄:也學會從陰謀論的角度看問題:把精美的包裝紙撕開,思考誰人得益,得到甚麼;對家是甚麼人,失去甚麼。過程中,利益的輸送與交換,透過甚麼渠道,誰是中間人或代理人,為甚麼要用這種方法。華人社會,惡人當道,所以陰謀論很實用,讓你更快掌握到問題的重心,懂得怎樣找出幕後黑手,以及避免被口是心非的人所操控或誤導。(警告:這一套的代價是不利愛情婚姻)
05/04/2018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