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不要讓她控制你


以下這段文字,節錄自張愛玲的小說<小團圓>:

「人是能幹的,可以幫你忙,就是不要讓她控制你,那不好。」最後三個字聲音一低,薄薄的嘴唇微微撮著點。九莉知道是指同性戀愛。以前常聽見跟三姑議論有些女朋友要好,一個完全聽另一個指揮。她舅舅就常常取笑二嬸三姑同性戀愛。(來源:<小團圓>,皇冠出版社 2009 年 4 月第二版,p. 33-34)

如果你熟悉張愛玲的生平,應該猜得出說話人是她的母親(黃逸梵),而那位能幹的女同學是炎櫻 (Fatima Mohideen)(書中叫比比)。<小團圓>是自傳體小說,裡面的每個人都有來歷。張愛玲在港大讀書的時候,經常跟同學炎櫻走在一起。在<對照記>中可以找到炎櫻的照片,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南亞裔女孩,正好平衡張愛玲憂鬱陰冷的那一面。日後張愛玲跟胡蘭成結婚,炎櫻以證婚人的身份在婚書上簽名。那段婚姻結束之後,張愛玲經香港移居美國然後再婚(提示:賴雅),思想心態和寫作路線有所改變,跟讀書時代的閨蜜炎櫻漸行漸遠。女性閨蜜因為男人、婚姻、生育或移民而疏遠,是常見的事。畢業多年之後,有人結婚也有人單身,大家生活於不同的世界,再沒有共同的話題,甚至失去聯絡,也沒有甚麼大不了。求學不過是人生的其中一個階段,來自學校的人脈並非一生一世。

兩個女孩子經常黏在一起,出雙入對,甚至同居,並不代表她們是同性戀。如果兩個都年輕或同樣是女校生,有可能是踏足情場之前的熱身練習,又或者是其中一方正在磨練掌控別人的技巧。對,作用跟貓咪追捕會滾動的玩具一樣。讀書時代,很多人未開竅,不清楚自己的性取向,正處於迷惘期,即是摸索階段。而每個人的成長速度都不同,有些人自覺聰明早熟,於是留個發育得慢的笨蛋在身邊,用來搓圓按扁、呼呼喝喝、發號司令,以關心之名行控制之實,令自己感覺良好。也有些同學,在家中受制於霸道的父母或兄姐,於是在學校中扮演小霸王或大哥大姐,用錢收買一群嘍囉(傍友),自立山寨,集體行動,吃喝玩樂,作用相同,都是令自己感覺良好。這種人,有男有女,校園必備,你我都見識過。

女校的問題,是局外人被思想傳統的八卦傳媒(例如: TVB)洗腦,覺得同性戀是死罪(原因:違反世俗道德或宗教教義)。香港影視作品中的同性戀者,若非變態殺手,就是被變態殺手殺死。被洗腦的觀眾,一旦遇上女校生,就覺得她們若非玩弄女性的男人婆,便是被男人婆玩弄的豆腐妹。這類人喜歡強迫女校生解釋自己並非這樣那樣,然後欣賞小妹妹氣急敗壞的樣子。女校生說的話,一句也聽不入耳。下次見面,又再提起,囉囉唆唆,沒完沒了,死纏難打。真正目的,是透過消耗別人(女校生),令自己感覺良好。原理跟催迫晚輩結婚的長輩一樣,喜歡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身上。對這種人,解釋無用,冷處理比較適合,例如:你可以叫對方留下電郵稍後回覆(之後當然音訊全無),又或者向催婚的長輩借錢辦喜事及籌募孩子的教育經費(作用是令對方閉嘴),明白未?

十來歲的時候,讀過教會女校。有限的經驗中,真正的同性戀者其實不多。部份疑似同性戀的女同學,畢業之後會變成另一個人。有些人,要擺脫了來自父母或教會的控制,又或者有了經歷之後,才會露出真面目、真性情、真取向(出櫃)。對,學校是個虛偽的小社區。那種兩個女孩子經常黏在一起,一個完全聽命於另一個的關係,讀書時代見識過,被控制的那一位,要寫悔過書給佔上風的那一位。日後的發展,證明她們並非同性戀。畢業之後,各有際遇。在女兒國玩得興起的小妹妹,未必能夠在父權社會中跑出,因為遊戲規則已經改變,但是沒有人會向她們解釋。對,人生是由連串的謊言或誤會所堆砌而成的,到你學懂拆解騙局,已經是中年,甚至是老年。有些人也許一輩子都不會或不願醒來,索性自欺到底。

如果你是男人,想見識殖民地教會女校的(疑似)同性戀風氣,請參考張愛玲的中篇小說<同學少年都不賤>。她以三十年代末的上海貴族女校生活為題材,寫得頗為真實和細緻。裡面有提到,女校生之間的朦朧愛意或情慾,在女生離開校門以及跟男人戀愛過之後,會沖刷得一乾二淨。換言之,模糊情慾對象不過是熱身練習。那些假鳳虛凰的玩意,不過是青春期荷爾蒙分泌影響之下的一場遊戲,不代表她們一輩子都會扮演同一種角色,但是足以嚇壞保守虛偽的中產家長。有些頑皮的小朋友,會扮演同性戀者嚇父母的。個人意見:成龍的女兒(吳卓林)有可能是這種情況。表面上是跟父母過不去,其實是 Attention seeking ,發出求救訊號。她想填補成長期間關愛不足的遺憾,結果被壞人所控制,此刻她需要尋求專業人士亦即是社工的協助。如果父母不可靠,就需要獨立的第三者介入。小妹妹未必是真正的同性戀,但肯定是迷失方向,然後被壞人乘虛而入。

被控制的那一位甚麼時候醒覺,要看命運的安排。如果上天對她仁慈,安排一個真正關心她的人出現,讓她知道甚麼是真正的關懷,從此懂得區分關心與控制,離開那些利用她的壞人,事情會有轉機。對,她需要一位有智慧和有愛心的貴人。也有些人,在經歷生關死劫之後開竅,明白生命脆弱及時間寶貴,不應被動機複雜的人消耗,開始清理人際關係及調整人生路向。一個轉念,一夜長大。你既無心我便休,父母子女也一樣。沒有緣份的人,無謂勉強。血緣關係不過是 DNA,就當無緣的父親是猴子好了(原因:人類和猴子的 DNA 相似度是百份之 99 點幾)。從此放下心理包袱,轉身走另一條路,把不長進的父母擱置在路旁。他演他的猴戲,你走你的路,各不相干。時間和青春都很寶貴,應該留給珍惜你的人。

插圖來源:www.fotosearch.com

YouTube 精選:

Norah Jones - Come away with me (HQ audio sound) (3: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KEuOO0lQPc
Norah Jones (1979-) 的身世跟吳卓林頗為相似,七歲時父母離異,由母親(美國的演唱會製作人 Sue Jones)獨力養大,成長階段父親(印度國寶級音樂大師 Ravi Shankar)缺席。到十六歲,自己取名 Norah Jones。歐亞混血的孩子選擇隨母姓,似黃秋生。她遺傳了父母的音樂天份,在流行音樂界做出成績,這首歌是她的成名作。訪問過她的香港音樂雜誌編輯說,Norah Jones 的規矩是不會回答任何關於父親 Ravi Shankar 的問題。成名之後,有了鬆動,也是一句起兩句止,以免被媒體炒作,她的處理手法值得吳卓林借鏡。說句公道話,Norah Jones 比吳卓林幸運,生母是幕後人作風低調,外國傳媒對來自單親家庭的女孩子也比較包容。

Ravi Shankar & Anoushka Shankar Live: Raag Khamaj (1997) (11: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xB_X9BOAOU
Ravi Shankar (1920-2012) 是印度的國寶級音樂大師,這是他跟另一位女兒 Anoushka Shankar 在英國演奏印度音樂的片段。他跟古典音樂界的小提琴大師 Yehudi Menuhin 以及 The Beatle’s 的成員 George Harrison 都有交情。因為 Ravi Shankar,西方人開始對印度傳統音樂感興趣。他擅長演奏印度傳統樂器西塔琴 (sitar),餘音繚繞,感覺迷幻。George Harrison 跟 Ravi Shankar 學西塔琴,然後把這件樂器用於 Norwegian Wood 。若干年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把這首歌寫進他筆下的小說(提示:挪威的森林)。三十歲以上的香港人聽見這件樂器的音色,應該會想起關淑怡的<梵音>。她開演唱會的時候,試過請印度樂師用西塔琴奏出這首歌的前奏,令印度風味更加濃烈。關淑怡有個人風格,但是際遇令人唏噓。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每日頭條:張愛玲和炎櫻:有一種友誼,只能共青春
https://kknews.cc/zh-hk/culture/knylpv.html
節錄:而到了張愛玲的紐約時期,她已經閱盡千帆,人生失意,理想還在遙遠處閃着光,她的靈魂和身體都很疲憊。時間不夠用,精力也不夠用,她須得刪繁就簡,在有了更好更愛她的女友之後,炎櫻,就成了她大刀闊斧刪去的那一部分。表面上看,她和炎櫻分開,是因為她結了婚,賴雅將她帶離炎櫻居住的紐約,事實上,這只是一個契機,讓她終於能夠與這位日漸發達也益加陌生的舊友分道揚鑣。1960 年,張愛玲給鄺文美的信里寫道:「Fatima 上月結婚,自紐約寄請帖來,對象不知道是個醫生還是博士,我也沒查問,大家都懶寫信。」

Wikipedia - Norah Jones (197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orah_Jones

Wikipedia - Ravi Shankar (1920-201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avi_Shankar

相關的文章:

忽然父親、贖罪老爹
2013 年 7 月 1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12.html
節錄:最無辜的,是成為磨心的小孩子。母親的自私動機,令小孩子無法得到父親全心全意的愛護和照顧。一旦父母關係破裂,小孩子從此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就算金錢物質不成問題,也缺乏家庭溫暖,以及對男女關係缺乏正確的觀念。長大之後,容易把父母的問題,帶入自己的感情生活中,令問題一代傳一代。

嘆十聲
2015 年 4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11.html
節錄:上星期輪到世紀賤男成龍。他在大陸出書,披露當年跟鄧麗君交往的經過,還斷言跟她分手是正確的決定。男人公開數落已逝的前度,是非常缺德的行為。結果鄧麗君的哥哥開腔,叫成龍不要再消費她。在網上世界,罵成龍的人多不勝數。鄧麗君沒有跟成龍發展下去,是她的福氣。這種男人,不要也罷。

母女情仇(七)
2015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8/blog-post.html
節錄:從順從到反抗,中間有個過程,而每個人的成長速度都不一樣。有些女孩子,自主意識很強,童年時期已經拒絕被擺佈。也有些女孩子,需要經歷一些事情,又或者遇上某人,開了竅,才懂得爭取獨立,走自己的路。電影開始的時候,富家女的態度,跟勢利母親有如倒模。但是電影結束的時候,她已經找到自己的方向,跟母親決裂。

母女情仇(四)
2011 年 4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4/blog-post.html
節錄:有些年輕的富家女,明知道母親擔心甚麼,為了鬥氣,故意作 TB 打扮,又或者跟 TB 出雙入對,手牽手,於公眾場合摟摟抱抱,人前人後老公老婆相稱,同時把親熱照片放上「面書」(Facebook),為八卦傳媒提供免費材料。她們的打扮和舉止似同性戀,純粹是為了反叛 ―― 小女孩覺得同性戀很 Cool(酷)或者很 In(趕潮流),大人越是不容許的,她越想嘗試。

母女情仇(二)
2011 年 3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3/blog-post_19.html
節錄:有這樣的母親,難怪張愛玲寫得出「女人都是同行。」既然是同行,自然如敵國,難以和平共處,更遑論在艱難時刻互相扶持。母親不是女兒的感情支柱或者精神導師,她賦予女兒生命,然後撒手不管,冷眼旁觀,由得她掙扎求存,免不過都不會出手相助,甚至會落井下石。這種複雜陰暗、驚心動魄、血淋淋與狗咬狗骨的母女關係,只有過來人,才寫得出。

狠母
2013 年 9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20.html
節錄:接連有言情小說女作家被主流傳媒踢爆是拋棄兒子的狠心母親,令痛恨女人的封建勢力和父權份子非常高興,更加深信「女子無才便是德」、「娶妻求淑婦」、「文人無行」。女人還是笨的好,因為容易控制。道德家讀得書少,不知道祖師婆婆張愛玲 (1920-1995) 更心狠手辣 ―― 她選擇墮胎,令混血兒子沒有機會出生,詳情請參考她的作品<小團圓>。

陪審團
2013 年 5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5/blog-post.html
節錄:有些缺乏自信以及依賴性重的笨女人,會傻到每天跟陪審團通電話,詳細報告家中各人的行蹤和近況,總之事無大小不分輕重,解決方案都必須得到陪審團的一致通過,她才敢付諸實行。跟迷信股評人貼士的小投資者一樣,她不願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結果任人擺佈。對個別陪審團成員來說,透過笨女人遙控別人的老公和孩子,又毋須承擔任何責任,實在太過癮了,沒有其他消閒活動比得上。

01/05/201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