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5年8月1日星期六

母女情仇(七)


華人社會,集體取向。受制於傳統思想和孝道觀念,女兒反抗母親,會被視為大逆不道(提示:梁齊昕)。西方社會,個人主義。孩子的心理包袱比較少,女兒反抗母親,理直氣壯,所採取的手段,也比較直接或激烈(以東方人的尺度而言)。

The Good Wife

美國電視劇 The Good Wife(港譯:法妻)(圖)的情節:女主角 Alicia (Julianna Margulie) 是女律師,有個貪污兼出軌的政客老公 Peter (Chris Noth)。她的母親是霸道女人,跟女兒久別重逢,第一句話是挑剔她的髮型。她認為女婿連累女兒(原因:政客老公曾經入獄於是女律師要復出養家),藉詞要他幫忙,把男人召入廚房,然後命令他跟女兒離婚。女兒知道母親的把戲,殺入廚房把老公救出來,然後把男人拉入廁所。蓋上馬桶之後,命令男人坐下,再騎在他身上,開始有所動作。對,女上男下。阿媽鬧你?我立即跟你啪啪啪(你懂的)。用肉體向母親說不,用身體向老公示愛,只有簡單直接的美國編劇才寫得出。這場情慾戲,對兩位演員來說都是挑戰。演老公的 Chris Noth 體格魁梧(Sex and the City 中的 Mr. Big),不是小男生。演老婆的 Julianna Margulie 要擺佈一個大男人,還要展示媚態和控制節奏,不容易。至於美國專業人士在廁所 Gathering ,律師老婆強姦政客老公,算不算 Domestic Violence ,自己想。另一個問題:正常男人,上一秒被岳母責備,下一秒被老婆當私家鴨,心情一定會受影響,還是否可以正常操作,我很懷疑。 Auntie 疑心重,聽故事喜歡尋找破綻,這是成長的代價。

Dr. Zhivago

美國佬的情慾戲,處理手法比較直接,肉帛相見,拳拳到肉。相比之下,英國人的處理手法比較含蓄。經典電影 Dr. Zhivago(港譯:齊瓦哥醫生)(1965) 的導演大衛連 (David Lean, 1908-1991) 是英國人,擅長拍攝史詩式文藝片。電影中的女主角 Lara 有個自私母親,把女兒推向貪嫩口的富商男友。年老富商帶女主角見識外面的世界,帶她出入高級場所,挑逗她,刺激她的情慾。女主角起初覺得新奇好玩,等到富商奪去她的貞操,並且多番折磨,把她玩弄於指掌間,她開始覺得不妥,想開槍殺死他,但是打不中。為了擺脫富商的糾纏,她嫁給青梅竹馬的革命青年(日後成為共產黨屠夫),後來於戰場上跟男主角(齊瓦哥醫生)結緣。女兒是烈女,誓要走自己的路。電影中的母親,是一個面目模糊的中年女子。她的下場,沒有清楚交代。導演的處理手法,是讓觀眾同情女主角,期望她盡快脫離魔掌,然後遠走高飛,奔向真命天子(男主角)。演齊瓦哥醫生的 Omar Sharif(港譯:奧馬沙里夫)較早前去世,他是多國混血兒,生於埃及,演過中東部族領袖(提示:Lawrence of Arabia)。至於 Dr. Zhivago 的女主角 Lara 和她的共產黨老公 Pasha ,都是由英國演員扮演。

Mona Lisa Smile

從順從到反抗,中間有個過程,而每個人的成長速度都不一樣。有些女孩子,自主意識很強,童年時期已經拒絕被擺佈。也有些女孩子,需要經歷一些事情,又或者遇上某人,開了竅,才懂得爭取獨立,走自己的路。美國電影 Mona Lisa Smile (2003) 的女主角是 Julia Roberts ,她演一位思想開明的美術教師 Katherine ,上世紀五十年代到美國的貴族化私立女子大學任教,面對一群性格各異的女學生,其中一位是傲慢的富家女 Betty ,第一課就向女教師施展下馬威。她早已由父母安排好門當戶對的結婚對象,讀書只不過是過渡性的安排。

電影透過女教師跟女學生的對話、辯論和互動,帶出婚姻是否女人的唯一出路,甚麼是藝術以及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的意義。如果閣下討厭女性電影和校園片,又或者是思想傳統的大男人和小女人,這部電影不適合你。電影中,富家女跟富家子結婚,但是婚後瀾滾老公繼續偷食,她終於受不了,選擇脫離家庭,投考 Yale Law School 。啟發她的,是進步女教師。而向她提供精神支援的,是一位曾經被她看不起的猶太裔女同學 Giselle 。電影開始的時候,富家女的態度,跟勢利母親有如倒模。但是電影結束的時候,她已經找到自己的方向,跟母親決裂。如果你看過 Spider Man ,你會認得演富家女的 Kirsten Dunst ,因為她演蜘蛛俠的女友。至於 Julia Roberts ,她演過不少成功的商業片,尤其是愛情片(提示:Pretty Woman),知名度很高。她的外表富美國風格,被香港八卦傳媒封為「大口姐姐」。

自相殘殺 vs 互相扶持

有趣的是,這種不同出身的女性互相啟發或扶持,然後在困局中找到出路的情節,在今日的華語世界影視作品中並不多見,宮廷女人惡鬥戲(例如:武則天、甄嬛傳、金枝慾孽)倒是大行其道,而劇情總是離不開爭奪男人、鬥快生仔、互相陷害、設局下毒、姊妹反目、婆媳糾紛。簡單地說:一群被圈養的女人自相殘殺。假設戲劇反映現實,這是否反映了在華人社會中,傳統思想令女性之間的情誼變得非常脆弱?又或者社會流動減慢,令處於弱勢的女孩子不想讀書打工只想嫁個有錢人,於是要向古代后妃學習如何爭奪掌權的男人?這些問題,有待探討。

但是在幾十年前的左翼文藝作品中,倒是不難找到女性之間互相啟發或扶持的情節,大陸著名導演謝晉 (1923-2008) 的代表作<舞台姊妹>(1965) 是好例子。故事:越劇女伶春花是童養媳出身,被戲班班主收留,而引導她走上光明之路的進步女性,是一位女記者。春花的舞台姊妹(戲班班主的女兒月紅)卻因為貪慕虛榮,淪為上海戲院經理的小妾。舞台姊妹,台上悲歡離合,台下恩怨糾纏,最後要對薄公堂。今日的華語影視作品中,女記者或女教師,已經不再是進步力量,甚至可以是反面角色,是反映了普羅大眾對從事這些行業的女性的觀感改變(變得負面),還是其他的原因(編劇不再是左翼文人),有待研究。

插圖來源:
http://cdn.sptdigital.com/sites/asia.betv/files/styles/image_1280x720/public/betv-the_good_wife_marquee.jpg?itok=Fo_rFiM1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Wikipedia – The Good Wife (Premier 200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Good_Wife

Wikipedia – Dr. Zhivago (196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ctor_Zhivago_(film)

Wikipedia – Mona Lisa Smile (200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na_Lisa_Smile

百度百科:謝晉 (1923-2008)(簡體字)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5790/9238421.htm

百度百科:謝晉電影<舞台姐妹>(1965)(簡體字)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0431/8080258.htm

相關的文章:

母女情仇(六)
2015 年 7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7/blog-post_23.html
節錄:漂亮的女孩子,背後通常有個拜金母親。後者的養份來自:1. 傳統思想。覺得女兒是蝕本貨(養大益人),想在她身上賺點錢,減少虧蝕,能夠高價脫手更好。2. 慘痛經歷。母親年輕時被男人出賣過,不相信男人或愛情。她在心理上和經濟上又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是個沒有安全感的老女人,只能靠女兒吃飯或脫貧。這種母親,視女兒為搖錢樹,娛樂圈多的是。

女人的路
2010 年 7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7/blog-post_10.html
節錄:傳統觀點,是女人只有兩條路可走:職業女性或者家庭主婦。這兩條路都很辛苦,只適合刻苦耐勞的好女人。於是有女孩子選擇第三條路,就是放下道德包袱,懶理別人的目光,做拜金女子,以釣金龜為終生事業。對這種女人來說,結婚與否並不重要,而她們就算結婚,也不過是分身家、向上爬、移民出國又或者驅趕敵人的手段。她們通常會被視為壞女人,一生中有很多段愛情婚姻,男人的名單,一頁紙寫不完。

舞台姊妹
2013 年 12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2/blog-post.html
節錄:這個世代,人心已變,純真不再,不會再有肯吃苦的紅線女和芳艷芬。鄭裕玲說得對,未來三十年,香港不會出另一個梅艷芳。當大家看見肯練基本功的實力派女生得個捱字,收入微薄,活得沒有尊嚴,健康欠佳,感情生活也不大如意,又或者像羅蘭般六十五歲才拿下影后,得到業界的認同。前車可鑑,女孩子已經不相信苦盡甘來、天道酬勤的那一套。既然好女無好報,我把心一橫算了。

女主播
2010 年 7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7/blog-post_20.html
節錄:究其原因,是女主播這個行業,越來越似空中小姐,入職的時候必須年輕貌美、口齒伶俐,但是職業生涯非常短暫,頂多幹到三十來歲就要轉行。有鑑於此,不少漂亮的女孩子,千辛萬苦入行,知道真相之後,唯有邊做邊發展副業,又或者忙於釣金龜,希望盡快上岸。女主播一般會讀書,但是她們所用的策略,本質上跟娛樂圈的拜金女子(也是大學生)無異,都是想趁年輕貌美,盡快利用名氣尋找出路,試圖轉換人生的軌跡。

衍生需求
2011 年 9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9/blog-post_19.html
節錄:(主流傳媒)長年累月替女人洗腦,讓她們為結婚生子而活。與此同時,繼續抹黑和打壓那些特立獨行,拒絕按照時間表和方程式做人的大膽女子。這是主流傳媒的生存之道,因為挑動女人的神經,製造恐慌,方可自保。容易焦慮的女人,成為一個夕陽工業的救星,背後是龐大的商業利益,不難理解。

賢內助(四)
2015 年 5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5/blog-post_7.html
節錄:香港的主流傳媒,與影視作品一樣,跟女權運動絕緣。對於性別角色、愛情、婚姻、生育等題目,所採取的觀點,充滿中國特色父權社會的色彩:女人讀書再多,也只配充當男人的後勤支援。這個世界是屬於男人的,女人只需要專心做好賢內助。香港的主流傳媒,不管是政治、財經,還是娛樂新聞,都充滿性別歧視的色彩。女孩子長期受薰陶,會產生怎樣的效果,不難想像。

一代好媳婦
2012 年 4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4/blog-post_18.html
節錄:她們認為,能否留住男人,決定女人的一生成敗。而男人,是用來照顧和遷就的,即是不管他犯了天大的錯,都應該包容,然後不停地為男人善後,以及喝令好事之徒收聲。做女人,就應該專心經營家庭,替男人建立一個避風港。因為相夫教子,是女人的天職。她們相信,女人的價值,是建立在愛情和婚姻上的,而家庭,才是女人的事業。

私人狩獵場
2011 年 1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1/blog-post.html
節錄:這種港女,會把嫁人視作人生的第一目標。求職擇業的時候,也會首先考慮工作環境是否能夠提供足夠的結婚對象。上工之後,一旦發現工作間的男人的數量或者質素未如理想,她會毫不猶豫,立即轉工或者轉行。辦公室於是變成「女結婚員」(張愛玲用語)的私人狩獵場,而她們面對男女同事的態度,也會有明顯的差異,通常對心儀的男同事特別友善,對女同事則黑口黑臉(張愛玲名言:女人都是同行)。

收數的女人
2013 年 7 月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7/blog-post.html
節錄:上一代的香港女人,死敵是台灣女人。出身電影界的蔡瀾筆下,七十年代的台灣女人,常用的招數,是抱著孩子接機或送機,因此被香港生意人的大婆們視為死敵。中國女人之間的鬥爭,永遠透過優柔寡斷的男人進行。女人們自相殘殺、你死我活,男人們三心兩意、左擁右抱。於是那些宮廷女人惡鬥戲(例如:甄嬛傳、金枝慾孽),永遠有市場。而不論甚麼年代,香港女人總是處於劣勢。

寧溝貨不止蝕
2010 年 9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9/blog-post_17.html
節錄:有些女人,明知跟錯男人,為了面子(不知如何向親友交代)又或者其他原因(想迫婚、年紀大、爭男人),不但拒絕分手或者離婚,而且還要替男人生孩子,生完女又想追個仔,結果連生幾個女,淪為生仔機器,而她的男人偏偏又不是食飽無憂米、有能力養一大群孩子的名門之後。近期有個益力多電視廣告,教港女生仔對抗外敵(北姑?)入侵。老公望別的女人一眼,她便生一個孩子出來。你望?我生!我生!我生、生、生!

馴悍記
2015 年 2 月 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2/blog-post.html
節錄:評價狼太與狼女,應該採用甚麼標準?這個問題的答案,會反映出閣下對性別角色的看法。她們是否好女人、好妻子或好女兒,大有爭議的餘地。思想傳統的人,傾向使用父權社會的標準,覺得她們十惡不赦。思想開明的人,也許會用幽默的態度,視之為傳媒跟名人之間的互動連續劇,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如果你相信梁齊昕的性格是受到西方教育的影響),甚至開始欣賞狼女勇於講真話的叛逆精神。

01/08/201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