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6年1月23日星期六

萬寶路


晚飯時間看電視新聞,亞投行(全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AIIB)在北京成立。習近平步向講台進行揭幕儀式的時候,會場所播放的音樂,是耳熟能詳的旋律。老一輩的香港人如 Auntie 都是邊吃飯邊看電視長大的,我們一定記得那個經典廣告:綠色原野,馬群奔馳,cowboy 點煙,萬寶路 (Marlboro)!

這首充滿美國風格的音樂,有個非正式的名字叫 Marlboro theme song,大陸網民叫<萬寶路進行曲>。出自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西部電影 The Magnificent Seven(港譯:七俠蕩寇志),故事改編自黑澤明 (Akira Kurosawa) 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執導的日本電影<七武士>。美國版是得到日方正式授權改編的版本。

劇情:窮困的村莊經常被山賊或土匪搶掠洗劫,農民於是合資聘請武士(日本版)或槍手(美國版)保護他們。七俠埋班,帶領農民積極備戰,修築防禦,學習抗敵。期間,武士或槍手之間的性格衝突,以及他們與農民之間的矛盾開始浮現,又逐一得到處理,團隊開始建立互信。最後,山賊空群而出,襲擊村落,武士或槍手協助農民奮力抵抗,殺死土匪頭目,但是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七俠犧牲了四位。這部經典電影,是陽剛味重的男人戲。主題是俠義精神(因為真正的贏家是農民),而劇情可以用西方商學院的團隊理論 (Team building theory) 來分析。

演員名單:美國版的七俠,包括 Yul Brynner(港譯:尤伯連納)和 Steve McQueen(港譯:史提夫麥昆)。日本版的七俠,包括志村喬 (Takashi Shimura) 和三船敏郎 (Toshirō Mifune) ,這兩位都是黑澤明的愛將。

回頭說亞投行的成立目的,首先是為「一帶一路」所輸出的基建項目提供融資,其次是抗衡美帝霸權,另起爐灶,跟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或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分庭伉禮,因此美國和日本都沒有加入亞投行。大國崛起,想當老大,可惜追隨者不夠份量。在亞投行的成立典禮上,播放這首美國風格的音樂,到底是政治正確,還是不正確,抑或是幕後黑手有心捉弄提出這個概念的習近平(好大的膽子,拉出去槍斃!),還是無意中洩露了中國對美國的愛慕(提示:國家領導人兒孫的國籍),自己想。至於中國的角色,是俠客還是土匪,參與的國家又是否接受保護或即將被洗劫的窮人,這個大逆不道的殺頭問題,也是自己想。

插圖來源:
http://thepoliticalcarnival.net/wp-content/uploads/2014/04/marlboro-man.jpg

YouTube 精選:

鳳凰視頻:新聞今日談 2016-01-16:
亞投行 16 日舉行開業儀式 57 國代表出席 (42:0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iU-zTbpx0
Marlboro theme song 由 1:05 開始,長度大約十秒。

The Magnificent Seven Theme • Elmer Bernstein (3:3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ulmgTcGLZw
畫面是<七俠蕩寇志>的片段,可以見到尤伯連納和史提夫麥昆出現。

Desentupidora Porto Alegre - Marlboro YouTube (1:2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8mX0__8Txg
萬寶路廣告的 icon 是 cowboy ,這個版本一反傳統,以 cowgirl 為主角。

William Tell Overture Finale (2: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IbYCOiETx0
港人心目中的香港賽馬會主題曲。由馬會贊助的古典音樂會上,一定會聽到這首樂曲。片段中的指揮是迪華特 (Edo de Waart),他是香港管弦樂團的上一任指揮。

蘇振波:<荒城來客>(5:2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8FsiIkzmZA
香港古箏演奏家蘇振波彈奏自己的作品,開始前他用粵語告訴觀眾,這首樂曲創作於 1969 年。樂曲描寫偏遠的城鎮遭受強盜洗劫,採用特別的指法刻劃廝殺的場面,有武俠片的感覺。記憶中,曾用於七十年代的 TVB 劇集,劇名忘記了。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黑澤明電影<七武士>(195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3%E6%AD%A6%E5%A3%AB
節錄:<七武士>(日語:七人の侍/しちにんのさむらい),1954 年 4 月 26 日上映的日本電影,黑澤明導演的代表作,曾被日本<電影旬報>評為日本影史十大佳片的第一名,並被日本許多評論家認為是日本電影史上的最高傑作。故事背景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不少武士淪落為作惡多端的山賊。一條村莊的村民,經常遭受野武士搶劫,又得知野武士計劃在秋收時來襲,決定到外面尋找武士協助他們抵抗山賊。由於這條村實在太貧窮,只能用收成得來的白米飯做酬勞,長老說要請「肚餓的武士」,但肚餓的武士怎能對抗山賊?不過,這班村民拿著白米飯,居然打動了六位沒有藩屬、俠骨仁心的武士,加上自稱武士之後的菊千代,七人回到村落協助防守。七位武士帶領農民積極備戰,建築防禦、掘成壕溝、整肅隊伍。相處期間,武士與農民的各種矛盾逐一湧現,又逐一和解。終於,山賊襲擊的時候來了。七位武士和一眾農民,奮力抵抗山賊,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武士中包括菊千代(三船敏郎)在內有四人陣亡。

Wikipedia - The Magnificent Seven (196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Magnificent_Seven
Extract: The Magnificent Seven is a 1960 American western film directed by John Sturges and starring Yul Brynner, Eli Wallach, Steve McQueen, and Horst Buchholz. The picture is an Old West-style remake of Akira Kurosawa's 1954 Japanese-language film Seven Samurai. Brynner, McQueen, Buchholz, Charles Bronson, Robert Vaughn, James Coburn, and Brad Dexter portray the title characters, a group of seven gunfighters hired to protect a small agricultural village in Mexico from a group of marauding bandits and their leader (Wallach). The film's musical score was composed by Elmer Bernstein. In 2013, the film was selected for preserv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Film Registry by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as being "culturally, historically, or aesthetically significant". A remake film is currently filming and is scheduled to be released on September 23, 2016.

Wikipedia - Tuckman's stages of group developmen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uckman%27s_stages_of_group_development
Extract:The forming–storming–norming–performing model of group development was first proposed by Bruce Tuckman in 1965, who mentioned that these phases are all necessary and inevitable in order for the team to grow, to face up to challenges, to tackle problems, to find solutions, to plan work, and to deliver results. This model has become the basis for subsequent models.

相關的文章:

翱翔萬里
2013 年 8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30.html
節錄:爵士樂迷一定認得這首充滿美國風情的 Rhapsody in Blue(中譯:藍色狂想曲),是作曲家 George Gershwin (1898-1937)(中譯:蓋希文、歌舒詠)的代表作,也是美國聯合航空的廣告音樂。這個版本結合音樂與動畫,是荷理活級數的製作。 Gershwin 寫過不少爵士名曲,例如:Summertime、It Ain’t Necessarily So、I Got Rhythm、Nice Work if You Can Get It、I’ve Got a Crush on You。

歡樂今宵
2013 年 10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0/blog-post_28.html
節錄:眼前這齣<電視風雲>,如果要選主題曲的話,<歡樂今宵>的開場曲非常適合。 Big Band 風格,熱鬧繽紛,歌舞連場,大龍鳳,走馬燈,江湖賣藝,娛樂至上。令人想起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歲月,亦即是 TVB 依然有創意和人才輩出的年代。那首歌的原裝版,是英文歌 Enjoy Yourself (It’s Later than You Think),歌詞充滿黑色幽默, Woody Allen 的電影也用過。

V 煞、1812、RIC
2013 年 1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1/v-1812ric.html
節錄:電影中最後一幕,老百姓上街以及大爆炸場面,其背景音樂,是柴可夫斯基 (Peter I Tachaikovsky, 1840-1893) 的<1812 序曲>(1812 Overture)。古典樂迷一定認得這首樂曲,因為它是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1812 序曲>寫於 1880 年,首演於 1882 年,是為俄國救世主大教堂的祭典儀式而寫的。這座大教堂是為了紀念俄國於 1812 年擊敗拿破崙 (1769-1821) 而建造的,所以樂曲的結尾出現大砲的聲音、教堂的鐘聲以及俄國國歌的片段。

一雞三味
2013 年 12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2/blog-post_29.html
節錄:有些旋律,本是古典音樂,經過改編,填上歌詞,成為家傳戶曉的英語流行曲。多年之後,再度流行,原因是成為某部受歡迎電影的配樂或插曲。從古典到流行再到電影,正是「一雞三味」。在這個過程中,音樂的用途不斷變化。而同一旋律,交由不同的樂器演奏,又或者是交給不同的歌手演繹,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展現不同的個性,以下兩首歌是好例子。

天涯歌女
2013 年 3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20.html
節錄:周璇、Edith Piaf、Judy Garland 既是同輩也是同行,三位歌姬的命運也大同小異:天涯歌女,身世飄零,渴求溫暖,但始終無依無靠。她們到人世間走一回,彷彿只是為了留下那堆寫盡人情冷暖的輓歌。歌衫淚影,星夜星塵。她們的故事,是典型的 Melodrama(通俗劇),於是順理成章地被拍成電視劇或者電影。香港有齣舞台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也是同一路數。

23/01/2016

1 則留言:

匿名 說...

黑澤明的<七武士>即(1954), 美國版本是(1960), 港產版本是(1989), 前兩齣在下都沒看過, 我看過, 我真係看過, 不知Auntie你有沒有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