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
教育騙局(八)
上市公司要結束或出售某間附屬公司,通常會更改後者的名稱(例如:廖創興銀行放棄家族姓氏,然後賣盤給廣州市的窗口公司越秀集團),或減少持股量,或減少資源投放,或不再共用後勤部門,以往由母公司提供的免費服務開始要收費,那間附屬公司要遷出總部,搬到偏遠的地點繼續營運,順便迫走部份基層員工,諸如此類。這些都是說再見的前奏,情場玩家的說法,叫「分階段分手」。
「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向教育局提交的報告顯示,特區政府採用類似的手法,去處理專上教育界供過於求的問題。報告建議,八間公帑資助大學的附屬自資部門需要脫離大學的本部,與其他私營自資學院一併納入統一的規管制度,並建議訂立更清晰的取消院校註冊機制,例如列明院校收生人數持續低於目標,又出現學術水平不達標等問題,就有可能被「殺校」。明顯地,是吸收了港大附屬的自資院校明德學院的教訓,該校已宣佈於 2019 年停收新生,同時裁減教職員人手,為可能結業作出準備。換言之,官府有最壞的打算,明白也許陸續有來,用行政手段減輕震盪,同時向市場傳遞訊息,讓業界和公眾有心理準備。
背後的原因:適齡學生數目減少(解釋:2000 至 2003 經濟差導致港人不敢生育),副學士課程因為定位模糊,缺乏資助以及銜接問題,被本地生所離棄,要靠內地生來填補,部份私營的自資院校收生不足,經營困難。至於八大的自資部門是否需要改名,留給院校的校董會決定。換言之,你可以立即改名跟大學本部切割,代價是不可以再用大學本部的名氣來招生,又或者等找到買家之後才改名。(例如:提供副學士課程的城大專上學院跟澳洲的大學結盟,數年之後易名「香港澳大利亞伍倫貢書院」,聽起來似港式粗言,哈哈)至於「殺校」的標準,則語焉不詳,即是叫教師開始找工作,學生最好避開由自資部門或自資院校所開辦的課程。特區政府知道那個 Market Segment 供過於求,但是不想親自出手打破教職員的飯碗,以及處理學生如何轉校等令人頭痛的問題,但是校董會內的建制派懂得解讀官府的心思,知道應該怎樣做,股評人的說法:Underweight。過去數年間,部份公帑資助的大學已經開始停辦副學士課程,即是撤出市場。
為甚麼不乾脆取消負面新聞多兼且需求下降的副學士課程?因為這樣做等於公開掌摑目前是政協副主席的前特首董建華(以及背後的中共派系),政府高官不想得罪他,也無意替他善後,更不想面對那群受騙的年輕人。那些僭建物(即:毅進、副學士、高級文憑、自資學位)跟商店的舊招牌一樣,搞出人命之前不要去碰它,由得舊招牌在風雨中搖搖欲墜,反正舊東家已經聯絡不上,甚至是移民海外。對,賺夠就走。高級公務員只會做門面功夫,小修小補,應酬輿論,把問題留給下一任。敷衍、拖延、打發。這一套,香港人非常熟悉。隨著時日過去,沒有解決的問題會自動轉化或變質,到時教育官僚已經退休,又或者成為人大政協(目標已達)。據說他的孩子在外國讀大學,所以無意理順扭曲的公營教育制度(提示:楊潤雄)。
結果扭曲形成進一步的扭曲,令事情變得更難解決,尤其是牽涉大陸人的事情。近日上網,發現市面上開始出現替修讀副學士課程的內地生尋找補習老師的招聘廣告,那間公司提供移民和升學顧問服務,服務對象是居港的內地生,老闆是曾經在本地二線大學讀研究院的內地人,讀工程的男生,他的第一個學位來自內地二線大學(我當你真),哈哈。我夠資格,但是不敢申請,因為不想被大陸人拖欠薪金,更不想被捲入國產騙局。我想起那些由大陸人開辦的旅行社,向自由行提供低價旅行團,然後強迫團友購物賺佣金,結果搞出人命。(提示:惡女導遊阿珍的普通話對白:我給你吃給你住,是你欠了我不是我欠了你!)即是:大陸人騙大陸人,但是影響香港的聲譽,令某個行業的形象受損。
難怪教副學士的劉小麗要轉行從政。
插圖來源:互聯網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廖創興銀行有限公司已易名為創興銀行有限公司
http://www.chbank.com/tc/about-ch-bank/news-releases/news_20061223.shtml
節錄:廖創興銀行有限公司已於 2006 年 12 月 23 日起易名為創興銀行有限公司。本銀行易名之原因:本銀行已故之創辦人廖寶珊先生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創辦「創興書院」以樂育菁莪,早已貫徹其服務社會、造福人群,不以一家一姓為念的宗旨,故本銀行名稱亦無須冠以「廖(Liu)」氏;使本銀行企業形象更趨年輕化,以吸引年輕一代;有利藉國家《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之優惠政策,獲准進軍內地龐大市場開拓經營,促進業務更加多面發展;及更準確地反映本銀行作為一間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之公眾公司的公眾性質。
創興銀行賣盤越秀
越秀斥資逾 116 億元購創興銀行
Now 新聞 (2013-10-25)
https://news.now.com/home/finance/player?newsId=83157
節錄:創興銀行落實,以超過 116 億元,出售予廣州越秀集團。是 08 年以來,香港再有銀行併購活動。賣盤的消息早已傳聞不斷,創興銀行最終落實,出售予廣州越秀集團。是 08 年以來,本港再次出現銀行併購活動。創興銀行宣布,大股東廖氏家族與越秀集團,簽署協議,同意以每股 35.69 元,收購最多 3.2 億股創興股份,佔已發行股本的七成半。較股份停牌前收市價拆讓約 4.5%。總收購作價涉及 116.4 億元,約為市帳率兩倍。越秀集團將會以現金支付。公布又提到,完成收購後,創興銀行仍會保持上市地位。而有關收購仍有待金管局及內地監管當局批准。 1948 年創立的創興銀行,廖氏家族合共持有約五成股權。中遠香港集團則持有兩成股權,而三菱東京 UFJ 銀行持有約一成股權。
城大專上學院與澳洲大學結盟 5 年後或「賣盤」
東方日報 2014 年 11 月 14 日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141114/bkn-20141114152847434-1114_00822_001.html
節錄: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城專)宣布有意與澳洲臥龍崗大學結盟為夥伴大學,對於 5 年過度期結束後是否等同將城專「賣盤」予臥龍崗大學,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管理議會主席周永成承認,「 5 年後希望城大可完全放手,如果一切做得好,邁向大學有進展,城大會淡出」。周永成指,相信 5 年後城專將脫胎換骨,屆時校名或會改變,但目前言之過早。至於城專現有的儲備,將一直屬於城專。他堅稱,城大有意放手城專的原因,是「睇到城專同臥龍崗大學結盟有咁好嘅發展,城大好樂意讓賢」。校董會下周如通過建議,預料兩校最快由 15/16 學年起結盟,城專及臥龍崗大學將確保在過度期的 5 年內,即未來 3 年入學的學生,其課程架構、獲頒證書及學費將維持不變,校方將於 5 年內另覓新校舍發展。
城專將改名「香港澳大利亞伍倫貢書院」
東方日報 2017 年 11 月 19 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71119/mobile/odn-20171119-1119_00176_032.html
節錄: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昨日在九龍灣德福分校舉辦「澳洲同樂日」,並宣布與澳洲伍倫貢大學(University of Wollongong)的策略性聯盟,城大專上學院未來的辦學名稱是「香港澳大利亞伍倫貢書院」。城大專上學院於一五年七月一日與澳洲伍倫貢大學建立策略性聯盟後,隨即展開五年過渡期,學院逐漸加強與伍倫貢大學合作,過渡期間,入讀城大專上學院副學士課程的學生在修畢課程後,除可獲頒香港城市大學畢業證書外,亦可額外獲頒由香港澳大利亞伍倫貢書院的畢業證書,該學歷獲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認可。
【Asso 這條路】副學士升學搵工難
過來人︰浪費氣力、金錢、時間
www.hk01.com (2017-08-06)
節錄:新學年副學士及高級文憑課程分別有 125 個及 161 個,較七年前減少 24% 及 33% ;僅 11 間院校開辦副學士課程,較有開辦高級文憑的院校少七間,城巿大學專上學院、浸會大學國際學院及理大香港專上學院為三大院校。相比 2012/13 學年,多間院校大削副學士課程,如嶺南大學兩間自資院校 2012 年發生超收醜聞後,副學士課程由 25 個銳減至新學年只餘 7 個;恒生管理學院、公大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教育大學、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耀中社區書院更已退出副學士市場,改為只辦高級文憑課程為主。港府當年鼓勵院校加開副學位課程,目的是增加本地學生接受大專教育比例,為未來知識型經濟發展奠定基礎。惟副學士課程氾濫,最終釀成大批畢業生無法升學,在職場認受性低問題。面對中學生人數減少、副學位供過於求,當局應走出重量而不重質思維,培育年輕一代。
2.5 萬學額無人吼 恐爆殺校潮
蘋果日報 2018 年 12 月 28 日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228/20578530
節錄:自資專上界別剩餘學額問題將持續惡化,2022 至 2023 學年更是自資專上界別收生的「冰河時期」,逾 2.5 萬個自資學額恐無人問津。小組主席張炳良會上強調,自資專上界別須承受市場風險,部份院校屆時或因「良性競爭」面臨殺校。參照小組在報告中臚列的數據,預料 2022 年只有 43,300 名文憑試日校考生,其中 17,300 人可考獲「3322」的學士學位基本入學要求。考慮其中 15,180 人將獲八大學士學位錄取,即該年只有 2,120 名手持「3322」的學生,須考慮八大學士學位以外的升學途徑。報告同時預料該學年會有另外 13,000 名學生考獲 5 科 2 級的副學位基本入學要求,但該學年的公帑資助副學位、自資副學位、自資學士學位合計有 40,900 個,其中 73% 即 30,100 個學額屬自資專上界別。這代表即使該學年所有未獲八大學士學位錄取、但考獲至少 5 科 2 級以上成績的文憑試考生均計劃在本地升學,該學年仍會剩餘至少 25,780 個非八大學士學位學額。
特區政府新聞稿:
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向教育局提交檢討報告
2018-12-27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812/27/P2018122700325.htm
節錄: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今日(十二月二十七日)向教育局提交檢討報告。專責小組主席張炳良教授說:檢討報告以「並行發展,促進多元」為題,重申肯定政府支持公帑資助和自資專上界別並行發展的政策,有助香港高等教育的多元發展。專責小組在檢討報告提出 13 項建議,包括應制定清晰的自資專上教育發展政策、更加明確區分副學士學位和高級文憑資歷的定位、加強對自資專上院校及學生的支援,以及更新和統一自資院校的規管架構等。
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檢討報告
「並行發展,促進多元」
2018 年 12 月
https://www.cspe.edu.hk/resources/pdf/tc/TF%20review%20report_TC.pdf
相關的文章:
又見學券制
2016 年 7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7/blog-post_27.html
節錄:於是依靠市場力量解決問題:院校紛紛開辦自負盈虧的(副學士、文憑或學位)課程。這是董建華任內所幹的「好事」,禍延至今。那些副學士以及自資學位(還有毅進課程)結果成為高等教育界的僭建物,跟原有的制度格格不入,升學的銜接途徑不足,認受性有問題,僱主缺乏信心,讀完之後缺乏出路兼背負一身學債,令學生覺得受騙。
教育騙局(七)
2018 年 9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9/blog-post_21.html
節錄:副學士課程因為定位模糊,缺乏資助及銜接問題,開始被本地生所離棄,部份院校索性北上招生,有網民說本地院校的副學士課程早已收了不少內地生,翻查相關院校的副學士課程網頁,證實所言非虛(證據:簡體字)。前車可鑑,如果 DSE 走上同一條路,出現官府印刷的簡體字課程簡介,並不奇怪。
教育騙局(六)
2018 年 2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2/blog-post.html
節錄:至於那些涉嫌出賣學生或玩弄權術的大學校長,有理由相信,他們已經替自己舖好後路,找到退休之後的幫閒工作(提示:張仁良+政協委員),日後會跟學術界保持一定的距離。既然得罪窮孩子沒有手尾跟,倒不如一次過賺盡愛國積分,留待北上面聖時使用。對,學生成為校長的棋子,而大學則跟傳統政黨或主流傳媒一樣,淪為踏腳石。
教育騙局(五)
2017 年 11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11/blog-post_17.html
節錄:大學教育泡沫化、供過於求、學歷貶值,是全球性的現象,日本、南韓以及西方國家都是這樣。大中華地區也有同樣的問題,然而海外華人社會的獨特之處,在於早就應該被市場力量清理的高等教育界,因為大陸學生(港式官腔叫內地生)不斷湧入,令泡沫延遲爆破,一旦泡沫爆破的話,殺傷力將會更大。相比起新加坡和台灣,香港的情況最為複雜,原因是香港和中國之間存在從屬關係(即是:一國高於兩制),而來港內地生的數量控制於中共之手。
教育騙局(四)
2017 年 9 月 10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9/blog-post.html
節錄:大學不應該成為政治角力的場所(提示:沈祖堯)?太遲了。香港成為中共派系鬥爭的戰場,大學是接近權力核心和屬於思想領域的行業,一定會被捲入漩渦。校董會越來越多建制派,海歸派大舉南下(而且是同一間國產大學的校友集體進駐某個學系或學院),學生中內地生的數目又不斷增加(最新數字是 2003 年的三倍),有今日是必然的結果。
教育騙局(三)
2017 年 5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5/blog-post_20.html
節錄:學術界的生態環境很可怕,難怪年輕的本地學者紛紛另謀出路。當中有人寫專欄,在電台開咪,在電視亮相,自資做棟篤笑,做導遊帶旅行團,也有人接商演拍廣告。表面上,好像跟 TVB 戲劇組的小生花旦司儀二打六又或者是新聞部的俊男美女前主播沒有太大的分別。當中也有人轉行從政,選議員殺入議會,然後被 689 DQ (Disqualified)(例如:劉小麗、鄭松泰、姚松炎)。
教育騙局(二)
2017 年 5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5/blog-post.html
節錄:如果私營的教育機構也不過是一盤生意,香港的國際學校是一個疑似投資騙局。國際學校要求學生家長購買指定金額的債券,而那些債券是沒有二手市場的。如果孩子要退學或被開除,家長會無法脫手(除非找到另一位家長接手而又取得學校的同意),被迫繼續持貨直至到期為止(據說個別的國際學校會向退學的學生家長提供 Refund, in full or in part)。家長變相為學校提供短期營運資金,某程度上,是家長打本給學校做生意,而顧客是自己的孩子。
教育騙局(一)
2015 年 8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21.html
節錄:經典騙局之所以能夠歷久不衰,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是受害人基於面子問題或其他的原因,不願意公開談論,也沒有及時向其他人發出警告,於是騙局可以繼續運作。如果我們身處的社會充斥著各種大大小小的騙局,而學校又是社會的縮影,那麼公營教育制度其實也是騙局的一種(提示:國民教育),只不過受害人被愚弄的時候,心智尚未成熟,總要投身社會多年之後才醒覺受騙,而騙子已經跑得老遠甚至是早已仙遊,於是追討無門。
地雷、狗屎、界外效應
2010 年 6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6/blog-post_11.html
節錄:埋地雷的典範,是末代港督彭定康 (Chris Patten, 1944-)。肥彭任內 (1992-1997) 把香港的幾間專上院校通通升格為大學,又委任董建華為行政局成員。今天看來,人數倍增又缺乏向上流動機會的失業大學生,以及禍港七年、成功殲滅中產、把香港還原到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的老董,都是大殺傷力秘密武器。肥彭實在高招,而香港人還要歡迎他回來吃蛋撻呢。
雙軌制(四)
2011 年 11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1/blog-post_20.html
節錄:當權者的如意算盤,是試圖擺個姿態,表達一點解決問題的誠意,但是不會觸碰到問題的真正根源(即是:地產霸權,基金公司的利益,中港兩地人口政策的差異)。究其原因,當權者也許是不想得罪某些在政治上有影響力的既得利益集團(例如:地產商),怕會遭到報復或者反撲,累及兒孫。自私動機,不難理解。民國奇書<厚黑學>中,這種處事方法叫「鋸箭法」。
28/12/2018
2018年12月16日星期日
2018 Top 10
2018 年發表的文章,瀏覽量最高的十篇是:
1. 教育騙局(六)(Feb 2, 2018)
2. 逆天而活 (Feb 24, 2018)
3. 宿命論 (Jan 11, 2018)
4. 給青年 (Mar 21, 2018)
5. 影像財經 (Jun 8, 2018)
6. Disintermediation(非中介化)(Mar 28, 2018)
7. 一切隨風 (Mar 4, 2018)
8. Beggar-thy-neighbour (Aug 15, 2018)
9. 人生滿希望 (May 25, 2018)
10. 大辯論 (May 9, 2018)
<教育騙局>(六)和<給青年>都是教育題材,解釋當權者的控制手段。<宿命論>和<人生滿希望>探討傳媒的社會功能,揭示這個行業的黑暗面。華人社會,教育和傳媒都是執行愚民政策的工具。學校管不到的地方,由傳媒代勞。傳媒依賴廣告收入生存,難免要照顧商界的利益,而商界跟官府的關係又千絲萬縷,尋常百姓根本逃不出天羅地網。這個博客的讀者說得對,社交媒體令當權者的控制手段更加精準、細緻和綿密,無孔不入。中共繼續加強對香港的控制,教育和傳媒行業首當其衝,不難理解。其餘的都是財經分析,是這個博客的收視保證。
2018 的主題是醒覺和反擊。港人對中共的控制手段有切膚之痛,過去幾年間,勇敢的年輕人站出來,試圖重奪未來,導致反對派陣營分裂。過去一年,輪到西方世界感受到中共所帶來的威脅,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聯同日本)開始反擊,而且是迎頭痛擊,毫不猶豫。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還在思考應該姓資還是姓社,國企民企如何分工這些老掉牙的問題,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經改變,西方人對中國失去耐性,開始建立防禦工事和修築防洪隄壩。美軍來了我帶路?今日科技進步,不需要帶路人,也不需要發動地面戰爭,網絡戰和間諜戰已經有足夠的殺傷力,否則大批(沒有特權和金錢的)中國人往外逃,後果嚴重。大陸網民的說法:「小時候總以為,國家強了,就沒有人敢來欺負我們了。現在才知道,國家強了,就沒有人敢來救我們了。」哈哈,說得很對。大陸人的殺傷力,看看香港就知道了。
特朗普(川普)連環出招,支持港獨的本土派年輕人熱烈鼓掌(提示:喜氣洋洋),認為他有真本領,研究如何把董建華、梁振英和林鄭月娥送上開往美國的飛機,讓幾位特首繼何志平之後被關押於美國的監獄中,罪名是扮演中共的白手套。中年人則看見危機,認為香港的特首和高官只顧追求中共標準的政治正確,令香港站在文明世界的對立面,跟國際社會漸行漸遠,一旦失去獨立關稅區地位,或者美國佬廢除<香港關係法>,影響商業活動或學術交流,會打爛很多人的飯碗。再加上中國經濟下行,美國提早結束加息期(提示:Inverted yield curve),香港難免會受影響,樓價下滑,泡沫爆破,打擊消費意欲,2019 前景不妙。中美角力和中共內鬥,都會影響到香港。這是歷史的轉角位,而香港被綑綁在中國的車頭,無法控制自己的方向,內部的社會矛盾又不斷累積,港人的處境非常不妙。
唉,得快樂時且快樂。Auntie 祝大家聖誕快樂,看得開心請捐款,一起積福。
插圖來源:互聯網
YouTube 精選:
Rocky (8/10) Movie Clip Training Montage (1976) HD (3: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YYmfM2TfUA
每次在電視上看見 Donald Trump 出招對付偉大祖國,Auntie 都會想起這首美國風格的電影音樂以及打拳的史泰龍 (Sylvester Stallone)。史泰龍穿 Converse 球鞋跑上 Philadelphia art museum 的樓梯級,令那個地方成為影迷和遊客的拍照熱點。
Dvořák: Symphony No. 9, "From The New World"
- Movement II - Largo (12:4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Slch7R1Zvo&index=6&list=RDEvV0nSkfho0
生於捷克的作曲家德伏札克 (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 1841-1904) 遊歷美國之後,於 1893 年寫下這首<第九號交響曲>,The New World 是歐洲人對美國的稱呼,這個版本的指揮是卡拉揚 (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
關正傑:<夕陽下> (4:2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XD2y-iUnp8
這是填上粵語歌詞的版本,出自<英雄出少年>專輯 (1982),歌詞出自鄭國江。同年關正傑跟管弦樂團合作,在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當時香港最大的表演場館)舉行首次的個人演唱會,唱出<恨綿綿>,即是填上粵語歌詞的<梁祝協奏曲>。曾幾何時,香港的流行音樂融會中西。古典樂迷會喜歡關正傑,因為他的歌聲精準而乾淨,沒有多餘的東西。劉德華講過,關正傑證明了不懂跳舞一樣可以做歌手。張學友唱關正傑的歌曲入行(提示:大地恩情),經常在公開場合演唱前輩的歌,向他致敬。
關正傑:<愛的音訊> (3:4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MVOBuFpEQ
關正傑另一首改編自古典音樂的歌曲是<愛的音訊>,原曲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又名<歡樂頌>(Ode to Joy)。曾幾何時,香港的流行音樂跟國際社會接軌。
Anthem of Europe (2:3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_-KoBiBG0
<歡樂頌>(Ode to Joy) 是歐盟的官方音樂,這是人聲大合唱版,有英文字幕。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Investopedia –
Inverted Yield Curve
What is an 'Inverted Yield Curve'
https://www.investopedia.com/terms/i/invertedyieldcurve.asp
Extract: An inverted yield curve is an interest rate environment in which long-term debt instruments have a lower yield than short-term debt instruments of the same credit quality. This type of yield curve is the rarest of the three main curve types and is considered to be a predictor of economic recession. Historically, inversions of the yield curve have proceeded many of the U.S. recessions. Due to this historical correlation, the yield curve is often seen as an accurate forecast of the turning points of the business cycle. By issuing longer-term securities with lower-yield offerings, businesses and governments alike can acquire needed investment capital at affordable costs to jumpstart a weak economy.
維基百科:美國-香港政策法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美國-香港政策法
節錄:《美國-香港政策法》(英語:United States–Hong Kong Policy Act),又稱為《香港關係法》,是一部美國國會在 1992 年通過的法案。鑑於在 1997 年 7 月 1 日,英國結束對香港的管治後,香港主權移交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轄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美國政府重新釐定對港政策。美國國會通過此法案承認「香港獨立關稅區」,將香港區別於中國大陸,在一國兩制框架之下,支持香港人權、民主與自治,保障香港生活方式及美資在此國際金融中心、自由港營商。
相關的文章:
2017 Top 10
2017 年 12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7/12/2017-top-10.html
節錄:過去一年,中共加強對香港的控制,港人的自由進一步萎縮。 2017 年最受歡迎的文章大致反映這個趨勢,傳媒和教育行業的情況尤其明顯,於是 Top 10 之內有相關的評論文章,例如<黎智英>系列。一如以往,財經分析是收視的保證。<教育騙局>系列的反應不錯,透過搜尋結果,我知道香港的網上討論區有人轉發,憑語氣推測,應該是三十歲以下的小朋友。
交數(五)
2016 年 3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3/blog-post_25.html
節錄:由學校負責的洗腦工作,交由主流傳媒接力:必食、必遊、必消費、必買樓、必結婚、必生仔、必 Playgroup、必名校、必考試、必補習。傳媒的任務,是塑造閣下的生活模式,務求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會落入商家的手裡。閣下的人生目標,只能是貢獻資本主義,而非為自己而活。你所生的孩子,將會經歷同一過程,繼續交數,一生為奴,千秋萬代,求脫無期。
翻身的日子
2017 年 12 月 27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12/blog-post_27.html
節錄:甚麼時候偉大祖國終於成為席捲全球同時禍及香港的金融風暴的源頭,天曉得。中國人集體「翻身」的日子,恐怕是地球人付出代價之時,而香港會首當其衝,率先陪葬。(原因:香港銀行業的內地相關貸款佔資產總額的比例升至接近兩成,而紅籌國企 H 股佔恒生指數的比重已經超過一半。)
假如我是真的(三)
2018 年 8 月 4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html
節錄:如果是牽涉國家安全的行業,事情更加複雜,所以你會見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開始對中資的海外收購活動設置障礙,以免被盜竊高新科技,避免戰略產業被中資控制以及國家經濟被人民幣主宰,又或者被捲入中共內部的派系鬥爭,令企業的商譽或財政受損。而中資的回應方法,是動用港商、台商、南洋華僑、海外華人甚至是西方人當人頭或 Frontman,於是離岸公司的機密文件會被外國間諜放上網,否則無法進行有效的盡職審查 (Due diligence)。
衍生產業鏈(三)
2018 年 10 月 14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10/blog-post_14.html
節錄:從七月初的貿易戰開始,蔓延到科技領域,然後是高調捉拿中國間諜,甚麼時候打金融戰(例如:凍結國家領導人兒孫在美國的資產,懲罰違反美國金融法規的國有銀行),天曉得。美國佬明白香港是中國的白手套,如果民主黨或民主派還要跟美國佬講甚麼一國兩制之下,香港跟中國不一樣,應該得到區別對待,美國佬懲罰中國之餘,記得要放過香港,美國佬會覺得你當他是傻瓜,又或者是中共派來的港共(間諜)。
陪跑(二)
2017 年 2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2/blog-post_14.html
節錄:黑天鵝陸續有來,所以大家都不願意付出,害怕沒有回報,又或者被人佔便宜。已經過時的社會制度與追求自由意志的個人之間,不斷拉扯或角力,令官府施政困難。在這種情況之下,美國殺出一個狂人總統特朗普,英國選擇脫離歐盟出走,歐洲的右翼政客抬頭,有望當選法國和德國的元首,都絕非偶然或意外,而是新舊交替過程中所釋放的張力,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不安。
歡樂今宵
2013 年 10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0/blog-post_28.html
節錄:眼前這齣<電視風雲>,如果要選主題曲的話,<歡樂今宵>的開場曲非常適合。 Big Band 風格,熱鬧繽紛,歌舞連場,大龍鳳,走馬燈,江湖賣藝,娛樂至上。令人想起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歲月,亦即是 TVB 依然有創意和人才輩出的年代。那首歌的原裝版,是英文歌 Enjoy Yourself (It’s Later than You Think),歌詞充滿黑色幽默, Woody Allen 的電影也用過。
翱翔萬里
2013 年 8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30.html
節錄:爵士樂迷一定認得這首充滿美國風情的 Rhapsody in Blue(中譯:藍色狂想曲),是作曲家 George Gershwin (1898-1937)(中譯:蓋希文、歌舒詠)的代表作,也是美國聯合航空的廣告音樂。這個版本結合音樂與動畫,是荷理活級數的製作。 Gershwin 寫過不少爵士名曲,例如:Summertime、It Ain’t Necessarily So、I Got Rhythm、Nice Work if You Can Get It、I’ve Got a Crush on You。
一雞三味
2013 年 12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2/blog-post_29.html
節錄:有些旋律,本是古典音樂,經過改編,填上歌詞,成為家傳戶曉的英語流行曲。多年之後,再度流行,原因是成為某部受歡迎電影的配樂或插曲。從古典到流行再到電影,正是「一雞三味」。在這個過程中,音樂的用途不斷變化。而同一旋律,交由不同的樂器演奏,又或者是交給不同的歌手演繹,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展現不同的個性,以下兩首歌是好例子。
V 煞、1812、RIC
2013 年 1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1/v-1812ric.html
節錄:電影中最後一幕,老百姓上街以及大爆炸場面,其背景音樂,是柴可夫斯基 (Peter I Tachaikovsky, 1840-1893) 的<1812 序曲>(1812 Overture)。古典樂迷一定認得這首樂曲,因為它是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1812 序曲>寫於 1880 年,首演於 1882 年,是為俄國救世主大教堂的祭典儀式而寫的。這座大教堂是為了紀念俄國於 1812 年擊敗拿破崙 (1769-1821) 而建造的,所以樂曲的結尾出現大砲的聲音、教堂的鐘聲以及俄國國歌的片段。
16/12/2018
2018年12月7日星期五
唱片店
互聯網對唱片業所帶來的衝擊,跟文字傳媒或出版行業很相似,同樣是改變了年輕一輩的消費習慣(即:上網合法或非法下載,或使用付費的串流服務,或使用免費的 YouTube),令實體商品變得可有可無,甚至是無利可圖的蝕本生意,產業鏈的部份環節開始萎縮(例如:唱片店減少),行業的生態環境改變,能夠養活的從業員數量減少,裁員無可避免。其他不利唱片業的因素:現實世界的法律以國界為基礎,打擊網上的盜版或侵權行為有困難。唱片店除非走小眾路線(樓上舖),否則需要在黃金地段開店,而香港的昂貴租金足以殺死實體商店。
中年樂評人和唱片店東主這樣說:我們這一輩經歷過黑膠唱片、卡式錄音帶和 CD,一步一步走來,習慣了觸摸實物,對音樂有深厚感情,也樂於跟別人交流。九十後不是這樣,年輕人跟互聯網一起長大,沒有購買 CD 的習慣,一開始便接觸數碼化的音樂產品,或合法或非法地網上下載(而且是逐首歌買),或使用付費的串流服務,每個月幾十塊錢,隨時隨地無限量收聽或下載,一個人加一部手機可以完成整個過程,一句話都不用說,也可以整天足不出戶上 YouTube(因此九十後非常自閉),沒有機會跟別人分享或交流,難以形成部落或凝聚人氣。實體唱片出得少,唱片公司要替歌手造勢,想安排簽名活動,要尋找適合的地點也不容易,因為唱片店已經所餘無幾。換言之,這個行業已經捧不紅甚麼人。因此新人必須帶錢入行,補貼或包起唱片的製作費用,否則由富貴父母入股或開設唱片公司也可以,情況跟香港的電視或電影業很相似。那些自資出碟或開演唱會的年輕人,通常是外國回流,資金從何而來,是否牽涉洗黑錢活動,自己想。
免費音樂雜誌 Headlines 的編輯 Manfred Wong 從生意人的角度出發,解釋香港的唱片公司如何運用新的手段,回應科技所帶來的轉變,以及利用音樂賺錢。他的說法:減少甚至是捨棄出版實體唱片,把歌曲放上網任聽,然後把點擊數字報大數,希望減少製作費用,同時試圖吸引投資者,讓他們承擔演唱會的部份製作費用(因此今日的演唱會通常有多個製作單位)。如果演唱會開得成,就提高票價,每一張門券相等於很多張 CD 的價錢,透過這個方法收回成本。 Manfred Wong 說,過去兩年間,他主編的音樂雜誌的廣告起了變化,偏向演唱會宣傳。他認為這種做法是捨本逐末,也不利於歌手的音樂事業,因為有些唱片公司只希望有一首歌爆紅,然後在龐大的中國市場收回成本,即是一曲走天涯,缺乏可持續性,歌手很快玩完,淪為樂壇泡沫,然後消失。新人要站穩陣腳,也變得非常困難。
而就算是九十年代或之前已經成名的歌手,也要變陣或轉型,才能繼續生存。有人選擇減少出唱片,靠巡迴演唱會賺錢(例如:張學友、陳奕迅、王菲)。有唱功的實力派,則針對一群口味穩定和習慣購買 CD 的中年樂迷,出版發燒碟(可以是自資),或重編自己的舊作(例如:盧冠廷、鍾鎮濤),或男歌女唱(例如:雷安娜、陳慧嫻)或女歌男唱(例如:周華健),或翻唱別人的歌(例如:陳潔麗、陳潔儀)但是改變曲風(例如:加入爵士或中樂元素)。舊曲新唱的好處:耳熟能詳,但有點新意;降低成本,令風險可控。至於推廣唱片的地點,則變成發燒碟的展銷會,而發售地點可以是走高檔路線的生活百貨店(例如:誠品)。另外,也有人引入類似眾籌的概念,在網上公開專輯的概念或提供試聽的樣本,讓樂迷投票或認購,達到目標數字才出版實體唱片。用過這一招的,是前輩級的葉麗儀(提示:上海灘)和音樂製作人 Chris Babida(巴比達)。此外,有人北上參加綜藝節目開拓大陸市場(提示:林憶蓮+我是歌手),也有女歌手回歸家庭,結婚生育半退隱(例如:彭羚、關心妍)。
互聯網科技把權力還給消費者(例如:自己決定甚麼時候或地點收聽收看)。是否擁有渠道 (Channel),已經不是音樂產業的決勝關鍵。遊戲規則早已改寫,只是因循的人渾然不覺。這種情況,商學院語言叫 Creative Destruction(破壞性創造),因此互聯網是 Disruptive Technology(破壞性科技)。唱片店結業在即,聽留聲機的小狗 Nipper(又名:喇叭狗,見圖)失去了看守大門的保安崗位,在香港老闆蕭公子的安排下,已經化身維園熱狗檔 KOL。牠的際遇,令熱愛音樂的中年樂評人慘叫:「由聽唱機到咬熱狗,有無理過英倫狗仔的感受?」至於娛樂性豐富的蕭家父子的股壇往績,不提也罷,欲知詳情,自己上網。
插圖來源:
https://www.core77.com/posts/19036/HMV-Logo-Origin-Story-A-Painter-a-Dog-a-Dead-Guy-and-a-Record-Player
YouTube 精選:
周華健:<領悟> (5:1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4zAf7VKnos
女歌男唱的例子:周華健唱辛曉琪。
陳慧嫻:<就讓一切隨風> (4:0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Vk-Z7WeRlw
男歌女唱的例子:陳慧嫻唱鍾鎮濤,原曲是日本歌,歌者是澤田研二。
陳潔儀:<浪子心聲> (4: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EhNGJzNmUw
另一個男歌女唱的例子:陳潔儀唱許冠傑。她來自新加坡,曾經參演電視劇(提示:妙手仁心)和舞台劇(提示:雪狼湖),近年推出發燒碟,翻唱別人的歌。
陳潔麗:<堆積情感> (4: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dL8fzRong8
陳潔麗翻唱鄺美雲的成名作,她的外號是「廣州鄧麗君」,在發燒界無人不識。
林憶蓮西裝熱舞《Leslie forever》致敬張國榮 (5:0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0J5Bn3ciE
這是林憶蓮在大陸綜藝節目<我是歌手>中的演出,她唱張國榮的歌,跳他的舞步,模仿他的唱腔(提示:酒醉與心碎心碎溝起污煙一片),中年老餅一定認得,也許會覺得感慨(原因:她要到大陸尋找發揮的平台)。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沒有實體唱片的樂壇,還稱得上健全嗎?
Manfred Wong (www.manfredwong.com)
香港免費音樂雜誌 Headlines, Jun 2017, p. 2
節錄:當唱片越出越少,唱片店的數目也必然相應大減,既沒有實體唱片的簽名宣傳,唱片公司也不能開口向所餘無幾的唱片店商議借出場地,這恆久已來互相支持的宣傳模式,也陷於無法運作的地步。
音樂市場轉型,音樂人也隱形了嗎?
Manfred Wong (www.manfredwong.com)
香港免費音樂雜誌 Headlines, Nov 2018, p. 2
節錄:今天數碼音樂無形無實,令本地實體音樂從業員面臨嚴峻的失業情況。唱片公司在製作音樂時,亦只是採取觀望態度;而音樂人憧憬著一首歌大賣,只要中國十億人口中有一小部份點擊就發達了,只求做一曲算一曲,最後歌手生涯沒有留下任何實際出品便落幕。
香港唱片不敵時代巨輪瀕全線結業
黃志淙感婉惜:大趨勢係咁!又一間唱片店不敵時代巨輪!
撰文:黃浩晉
香港01 (2018-06-21)
https://www.hk01.com/音樂/201752/香港唱片不敵時代巨輪瀕全線結業-黃志淙感婉惜-大趨勢係咁
節錄:屹立香港 29 年、「香港唱片」(Hong Kong Records) 宣布,旗下金鐘太古廣場分店將於下周三(6 月 27 日)結業。據資料顯示,香港唱片由熱愛音樂的蕭勁展創立,前身是小型唱片店「Do Re Mi」,早於 1985 年已在金鐘廊開業,它是香港較早期同時主打唱片及影音產品銷售的唱片店。「香港唱片」的中產格調,堅持以音樂為主,與蕭勁展先生有莫大關係。蕭勁展原為香港管弦樂團的小提琴手,及後因一次意外無法再拉琴,所以轉行唱片零售。過去 3 年,「香港唱片」面對虧蝕及營商環境轉差,現為董事總經理的蕭勁展先生曾接受媒體訪問時指:這行業看不到前景。
1990 年代,香港唱片業極之興盛,不少國外大型連鎖唱片店進駐香港,如美國的 Tower Records 以及英國的 HMV,但前者於銅鑼灣時代廣場的分店已於 2006 年結業,後者則於 2013 年易手予蕭定一旗下的中國 3D 數碼娛樂,並積極轉型為 Lifestyle 百貨店。音樂人黃志淙接受《香港01》訪問時解釋,音樂產品數碼化變得普及後,聽歌生態已完全變了樣:「對大部份年輕人嚟講,音樂係一種免費娛樂,音樂係一個 Digital File(數碼檔案)嘅載體,加上 Streaming(串流)幾十蚊一個月無限聽,甚至有人唔畀錢,同我哋嘅年代唔同,經歷過黑膠、Cassette 帶同埋 CD。」他認為雖然這個學習過程可能會較長,唯有薪火相傳,也許將來年輕人有能力負擔時,會懂得欣賞實體碟。加上經歷過低谷後,近兩年全球音樂行業開始復甦,不似早幾年「插水式」下跌,亦有賴於串流平台的普及,兩者可謂相輔相成,所以對他而言,前景並不絕望。
同場加映:夕陽已久的唱片業:音樂數位化的結構轉型
明報 2018 年 8 月 19 日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le/20180819/s00005/1534614644274/同場加映-夕陽已久的唱片業-音樂數位化的結構轉型
節錄:經營 30 餘年的老牌唱片字號「香港唱片」(Hong Kong Records) 於月前結束其金鐘太古廣場分店,而僅存的尖沙嘴分店相信亦命不久矣。令人想起數年前國際唱片大號「HMV」宣告清盤到尋求「白武士」的經過及引起的社會迴響。時至今日,「HMV 香港」已被「中國 3D 數碼娛樂有限公司」所收購,變成了一間以影音和生活品味為銷售旗號的百貨公司,同時成為了母公司推廣自家影音製作和「訂閱式串流服務」(paid subscription streaming) 的營銷店。純粹的唱片店彷彿早已踏進歷史的黃昏中。
HMV Logo Origin Story:
A Painter, a Dog, a Dead Guy and a Record Player
BY RAIN NOE - APR 13, 2011
https://www.core77.com/posts/19036/HMV-Logo-Origin-Story-A-Painter-a-Dog-a-Dead-Guy-and-a-Record-Player
Extract: Francis observed that when he played the records of his dead brother's voice, the dog would run over to the phonograph and listen intently. Francis painted the scene, calling it "His Master's Voice" and tried to sell the painting. Initially no one was interested. But in 1899 The Gramophone Company purchased it, and by 1900 it was their corporate logo. Roughly eight years later they changed their name to HMV, after the painting, in an early instance of "branding." The Victor Talking Machine Company saw the logo a year or two later and acquired the U.S. rights for themselves. Being an American company, they used the logo a helluva lot more aggressively than their British counterparts, and when RCA acquired Victor in the 1920s it became their logo. Which is why we Yanks grew up seeing it.
關於 HMV:你記得他們在香港曾喚作「音樂無限」?
撰文:袁智聰(樂評人)
香港01(2018-02-13)
https://www.hk01.com/扭耳仔/159645/選擇性失聰-關於hmv-你記得它們在香港曾喚作-音樂無限
節錄:話說在 1994 年,Tower Records 與 HMV 這兩大國際性大型唱片 megastore 連鎖店相繼進軍香港。那一年,先是來自美國的 Tower Records 空降剛落成的銅鑼灣時代廣場;幾個月之後,來自英國的 HMV 亦進駐銅鑼灣皇室堡。更為樂迷津津樂道,是跟著 HMV 在北京道與漢口道交界開設的 4 層(後來再增至 5 層)尖沙嘴旗艦店。早年香港 HMV 有個中文名,喚作「音樂無限」。然而經過 20 多年之後,唱片銷售業早已告訴了大家:音樂是有限的。今年 2 月初,美國消費電子產品連鎖集團 Best Buy 宣佈會在 7 月起不再發售 CD。一星期後,得悉維園年宵市場有個「hmv 維園熟食檔」,但這個在 hmv 招牌下的年宵攤位,主打是賣熱狗,而沒有任何唱片發售。感覺是相當諷刺。我知道近年香港 hmv 在店內開設了 hmv DOG 熱狗小食部,但卻不知道他們的熱狗已能夠獨當一面,得以單飛發展,跑到維園出 solo。
現在 hmv 都變成全細寫了,可能有人會不知道這個在 1921 年創辦的零售品牌,HMV 是 His Master’s Voice 之意思,其商標是一隻狗仔在聽古老的留聲機,大家都稱之為「狗仔聽唱機」。這隻狗仔亦真有其狗,來自 Bristol 的他是隻混種犬,名字是 Nipper,生於 1884 年(即愛迪生在 1877 年發明留聲機的七年後),到 1895 年離世。他聽留聲機的情景,由第二任主人畫家Francis Barraud(原主人 Mark Henry Barraud 之弟)在他逝世三年後繪畫成油畫。到了 1899 年, Francis Barraud 把油畫改良,換上德裔美國發明家 Emile Berliner 由其英國公司 The Gramophone Company 所生產的唱盤式留聲機 Gramophone,因而成功售給 The Gramophone Company ,圖畫喚作 His Master’s Voice,同年 12 月被採用在他們的目錄上。如今,Nipper 已有 134 歲了。現在於香港見到他的近況,已不再是「狗仔聽唱機」,而是「狗仔咬熱狗」。從前優雅地聽留聲機的英倫狗仔, Nipper 已由音樂 KOL 變成了美式熱狗 KOL ,還要跑到去維園年宵市場,那實在情何以堪呢?你哋有無理過 Nipper 嘅感受!
維基百科:香港 HMV
https://zh.wikipedia.org/wiki/HMV
節錄:匯友資本 2013 年 2 月 28 日宣布,以 5,680 萬元全資收購 HMV 在香港、新加坡的全部業務以及中國內地、台灣及澳門的永久經營權。其後將唱片影碟店轉型成為多元化生活概念店,並加入咖啡店、小型書店、時裝、黑膠碟銷售及兒童閱讀區等新元素。中環娛樂行總店,在 2014 年 8 月完成翻新後以「HMVideal」品牌重新登場,到 2016 年結業。原銅鑼灣柏寧酒店潮流觸覺分店已於 2015 年 8 月 6 日起關閉,到同年 11 月在明珠廣場 2 樓至 4 樓設 HMV 香港旗艦店,以「音樂。時尚。餐飲」三大主題,佔地接近四萬平方尺。而原黃埔新天地分店亦已於 2015 年 11 月 22 日起關閉。 2016 年 3 月 21 日,中國 3D 數碼娛樂有限公司收購 HMV 香港,並位於香港銅鑼灣旗艦店舉行「本土文化,國際視野」併購記者會。
蕭定一旗下 HMV 欠租 認經營困難 股價瀉近八成
蘋果日報 2018 年 12 月 4 日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realtime/article/20181204/58989770
節錄:HMV 數碼中國(港股編號:8078)主席蕭定一,名下位於中環及銅鑼灣的唱片店 HMV,被指拖欠租金,遭新世界(港股編號:17)、港鐵(港股編號:66)追討近 500 萬元欠租及賠償。有報道指蕭定一正尋求投資者入股打救,惟成事機會不大, HMV 或面臨全線結業。公司負責人接受傳媒查詢時表示,集團近年多次在業績報告提及零售業務經營困難,並正聯絡新投資者接手 HMV 零售業務。蕭定一本人 2016 年一擲 1.5 億元豪氣購入西半山豪宅殷然頂層複式「天池屋」,過去兩年來,先後四度承按,令半山豪宅淪為提款機。
Investopedia - Disruptive Technology
https://www.investopedia.com/terms/d/disruptive-technology.asp
Extract: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are those that significantly alter the way businesses or entire industries operate. Often times, these technologies force companies to alter the way they approach their business, or risk losing market share or becoming irrelevant. Recent examples of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include smartphones and e-commerce. A disruptive technology does not have to be better than those currently offered by the market, and may damage the overall market economics to some extent. For example, the new technology could be significantly cheaper and still provide the desired features. The advent of e-commerce retailing has led consumers to buy products online rather than going to a physical location, with online options often carrying lower prices. This has benefited consumers but made it much more difficult for producers and brick-and-mortar stores to maintain profitability. Investing in a firm that has produced a disruptive technology is likely to carry significant risk. Many products considered disruptive don’t make an immediate impact on the market, and may take years before being adopted by a critical mass of users.
相關的文章:
踏腳石
2016 年 5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5/blog-post_20.html
節錄:隨著觀眾和讀者群的老化與萎縮,主流傳媒已經捧不紅甚麼人,難望要求年輕人入行賤賣青春。新一代的歌手和演員直接北上,或參加歌唱比賽(例子:GEM)或拍電視劇或拍電影,期望憑藉實力或運氣一夜爆紅,然後 28 省跑碼頭,巡迴演出,長做長有,賺人民幣。這一套,適合新移民、中港婚姻的下一代或海歸派北方佳麗,即是港女不敵北姑。
陪跑(二)
2017 年 2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2/blog-post_14.html
節錄:由九十年代初開始, TVB 的選美冠軍多數是外國回流的女孩子,因為她們已經通過西方國家移民歸化部門的資產審查,即是有能力貼錢打工,好讓一個走下坡的行業賺盡最後的一分錢。出身公屋或居屋的女孩子就算入到三甲,也會被八卦雜誌標籤為急於脫貧的 Cheap 雞(港式粵語:廉價妓女),成為夕陽工業的出氣袋。說穿了,是階級歧視。
Disintermediation(非中介化)
2018 年 3 月 28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3/disintermediation.html
節錄:從九十年代中開始,互聯網興起,令中間人行業的生存空間收窄。互聯網提供了一個跨越國界的交易平台,讓買賣雙方找到對方,令中介活動轉移至網上世界進行(例如:LinkedIn 搶 Headhunter 的生意)。中間人被飛,商學院語言叫 Disintermediation(中譯:非中介化、脫媒)。首當其衝的,是舊經濟的中間人行業(例如:商業銀行、地產代理、人事顧問)。
Leapfrogging(蛙跳模式)
2017 年 11 月 10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11/leapfrogging.html
節錄:如果你知道甚麼叫 Leapfrogging(中譯:蛙跳模式),應該不會覺得用支付寶吃飯、購物、叫車或嫖妓是「先進」,用現金付款是「落後」。新科技的滲透率高,並不代表某個國家「先進」。Leapfrogging(蛙跳模式)是西方商學院理論,意思是:發展中國家跳過較舊的科技,直接引入較新的科技,形成比西方發達國家更高的滲透率 (Penetration rate)。這種現象,常見於電訊或能源行業。
宿命論
2018 年 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1/blog-post.html
節錄:新媒體的廣告也牽涉複雜的版權問題,因為部份廣告其實是推銷侵權物品(例如:冒牌貨,沒有得到授權的文字或影音創作),又或者以滾筒模式展示於提供侵權內容的網站之內。這些發生於虛擬世界的侵權行為,一樣會被現實世界的執法者或版權持有人所追究,但是蒐證和執法有難度,因為現實世界的法律受到國界所局限,而侵權者可以在網上世界不斷轉移。
雞肋(一)
2013 年 8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8/blog-post.html
節錄:幹出版的人說,今天出書,幾乎是出一本蝕一本,而人頭湧湧的「香港書展」其實是散貨場,也是那堆書的最後機會,因為書展賣不出的書,將會被銷毁。至於自資出版,幹出版的舊同學說,這類書通常質素參差,銷量一般不會太好,接這些生意是為了幫補收入,但是不敢太濫接,因為怕影響品牌的形象。
衍生產業鏈(二)
2018 年 10 月 5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10/blog-post.html
節錄:工時長所以沒有感情生活?流行文化產業提供大量以愛情為題材的歌曲、小說或影視作品,讓你覺得已經明白了或體驗過愛情,然後明早醒來,繼續上班去,營營役役終此一生。那堆商品或服務,是贗品或替代品,似安徒生筆下的機械夜鶯,即是無法取代真貨的贗品,或是缺乏實效的安慰劑。
洗黑錢督數偽術
2018 年 4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4/blog-post_14.html
節錄:中資機構也懂得洗黑錢,所以有「影子員工」或「影子觀眾」的做法,用來誇大營運開支或票房收入,作用是掩飾資金的去向或來源,亦可以是把維穩費落格或者瓜分(即:食夾棍、內鬼運財)。應用於新聞機構或娛樂事業的話,便是長期不上班但是名字出現於員工名單內,定時支薪的記者編輯,又或者是沒有參與電影製作,但是名字出現於幕後工作人員名單中的大陸人。
戲如人生(二)
2015 年 5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5/blog-post_29.html
節錄:才子編劇想把自己的作品搬上百老匯舞台,為了籌集資金,不惜答應黑幫大哥的要求,起用他的女友。那女子既沒有演技也非常麻煩,但她的保鑣卻是真正的戲劇天才,他對劇本作出的改動,足以化腐朽為神奇。首演前夕,才子編劇企圖把保鑣的功勞據為己有。同一時間,他背著自己的女友,跟酗酒的女主角發展秘密戀情(劈腿),而暴食的男主角則搭上了黑幫阿嫂。
音樂教師(二)
2015 年 10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21.html
節錄:在香港做音樂教師簡直係「前世唔修」。行內人會告訴你:那些使用公帑的大型樂團,職位空缺不多,全職樂師中本地人所佔的比例長期偏低。情況跟香港的高等教育界很相似:使用公帑以及服務市民的資助機構,似乎有系統地排斥本地人才,而閣下的罪名據說是沒有「國際視野」。對,視本地大學生為次貨的投資銀行也是這樣說。至於真正的原因,自己想。
燈神
2016 年 12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2/blog-post.html
節錄:梁振英突然宣布由於家庭理由不尋求連任,方丈終於肯上路,消息令香港網民熱烈歡呼,也令到黎智英加入重量級「燈神」或「明燈」(港式財經術語:預測出錯的股評人)的行列。以下這段文字,來自他在<壹周刊> Book A 的專欄<事實與偏見>,題目是<一葉知秋>:「蕭若元說曾俊華會當選特首,我想他估英國不脫歐特朗普慘敗梁天琦補選低票都錯,終於有次給他撞正的,今次可能給他估中,同他對估好制唔過。但我相信梁振英會連任。」(Auntie 的補白:結果兩個男人都錯!)
07/12/2018
2018年11月23日星期五
港雞 (HK Chicks)
香港似妓女,是個老掉牙的比喻。
殖民地時期,香港的定位,是商業社會、情報中心、移民城市、公眾碼頭及政治避難所。先天格局,是人來人往,過客匆匆,繁榮娼盛,弱勢女子容易淪為洩慾工具。歡場無真愛,嫖客無真心,不過是交易。花言巧語,聽完就算,無須認真。進進出出,迎送生涯,用完即棄。年老色衰,舉目無親,簡稱老舉(典出:胭脂扣)。用妓女比喻香港,是影視或文學作品的常見手法。
老一輩會記得電影中的蘇絲黃 (Suzie Wong),女主角是漂亮的中英混血兒 Nancy Kwan(關南施),而不是那位經常罵人的電台 DJ。那部電影(提示:The World of Suzie Wong, 1960)講述灣仔吧女的故事,代表白種男人對遠東女人的性幻想。
記得灣仔吧女的,不止是外國男人,還有曾經在港大讀書的張愛玲。她的小說<第一爐香>講述女學生葛薇龍為了繼續學業,來港投靠姑母(廣東富商的姨太太),結果被訓練成接班人(交際花),然後栽在歐亞混血的情場浪子手上。故事的結局,是已經墮落的葛薇龍跟歐亞混血的男人經過灣仔街頭,看見一個十三四歲的雛妓跟兩個醉酒的水兵去了,坦言自己跟她沒有分別:「她們是迫不得已,我是自願的!」然後她哭了,從此沉淪黑暗。葛薇龍讀過書,但最後還是向命運低頭,放棄了自己,換取舒適生活。女人讀書到底有沒有用,張愛玲一定有想過。故事被改編成 TVB 劇<儂本多情>(1984),演員:商天娥、關菊英、張國榮。
如果妓女是零售,情婦或同居便是批發,妾侍或姨太太是更高一級,跟男人的關係更加穩定,但是在封建社會中依然名不正言不順,男人死後未必有份繼承遺產,即是缺乏保障。張愛玲筆下,另一個以香港為背景的故事,是<連環套>。女主角霓喜是廣東人的養女,先後跟不同種族的男人(印度人、中國人和英國人)同居,誕下幾個混血孩子,但是從未正式結婚。香港似霓喜,解決到生活,但是名聲欠佳,隨時被靠山所拋棄,混血孩子的路也很難行(提示:黃秋生)。霓喜的原型,是張愛玲在香港求學期間,透過炎櫻認識的一個廣東女人。故事的結局,是再度有男人上門,但他指定要霓喜的混血女兒,暗示女主角已經年老色衰,同居生涯快將告一段落。張愛玲在另一篇文章中,交代了故事的續集篇:混血女兒被母親所迫,嫁了那個男人(拜火教徒),但是一有機會就離婚,然後再婚,對象是兒子的朋友,年紀比她小,生活愉快。她有主見,沒有讓母親摧毀她的人生。
開宗明義地用妓女比喻香港的文學作品,有台灣女作家施叔青的長篇小說<香港三部曲:她名叫蝴蝶>。時代背景是清末民初,女主角是來自東莞的農村女孩,她被拐賣到香港,淪落青樓,成為名妓,殺入上流社會,見識殖民地香港的眾生相。借妓女的故事,隱喻香港的命運,是女作家愛用的手法。華人社會,女性從小被教導要做乖女孩,不要為父母帶來麻煩,但是長大之後卻發現壞女孩更快得到名和利,也更容易向上爬,甚至成為被傳媒吹捧的成功女性(例如:嫁入豪門的拜金女)。落差太大,令女孩子非常迷惘,於是女作家對妓女的故事感興趣,然後寫出一些不道德的女性成長故事,也很正常。亦舒筆下的例子,有<喜寶>,女主角是堅強的情婦,她的名句:「如果沒有愛,錢也是好的。如果沒有錢,至少我還有健康。」港男軟弱,所以港女貪錢,然後港男罵港女貪錢全部都是雞(妓女),隔空罵戰,揚威國際。商業社會,真情難覓,不難理解。衛道之士卻大驚小怪,因為他們覺得,寫得出妓女的,必定是妓女。正如寫得出大俠的,必定是大俠。女人邪惡,男人正義,是父權社會的觀點。
中國現代史上,香港是各種政治勢力的集結與互動之地,也是處理金錢交易和轉移資產的理財中心,原居民的利益經常被忽略,甚至是有系統地被犧牲。港式教育制度從來不會培養孩子們的自主意識及獨立思考能力,而是把我們塑造成被動的交數工具,只會服從學校或僱主或官府所下達的指令,否則不願意淪為半點朱唇萬客嘗的妓女,又或者是韋小寶式的無間道或雙重間諜,也不甘心被各方勢力用完即棄,而是起來捍衛自己的權益。想擺脫妓女的宿命?最徹底的方案,是逃出妓院,然後學習另一門謀生技能,走獨立自主的路。同一時間,還要戒掉在妓院中學來的壞習慣,例如:抽煙、喝酒、吸毒、賭博、性上癮,以及遠離某個烏煙瘴氣的小圈子,即是重新出發。周星馳版本的濟公和尚(真身:降龍羅漢)感化了九世野雞(妓女)白小玉(演員:張曼玉)。她對愛情絕望之後自毀容貌,改行賣豆腐,做小販去了。香港的獨立自主之路,跟妓女從良有相似之處。
東方之珠這個名字很動聽,但是它的的命運卻跟青樓名妓一樣飄浮不定,水上花追逐鏡中月,抽鴉片的如花始終找不到願意跟她殉情的十二少。身如柳絮隨風擺,歷劫滄桑無聊賴。這個地方的歷史,由廣東妓女跟不同國籍的男人的冤孽債所拼湊而成。當香港走下坡,那些不同國籍的男人會消失得無形無蹤,沒有人想過要為她做任何事,更加不會愛惜或保護她。顧影自憐,不復是如花少艾。恩愛煙消瓦解,只剩得半殘紅燭在襟懷。這一段,脫胎自金牌編劇唐滌生 (1917-1959) 所寫的<紅燭淚>,原唱者是政治上押錯注的粵劇名伶紅線女 (1924-2013)。她栽在共產黨的手裡,卻夠膽叫小平同志不要吸煙,是有個性的廣東女人。
插圖來源:www.fotosearch.com
YouTube 精選:
紅線女:<紅燭淚>(1954) (3:22)
(作曲:王粵生/填詞:唐滌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Kb_Zcscfg
這首經典粵調,周星馳在電影<武狀元蘇乞兒>(1992) 中唱過,那場戲是蘇燦被抄家。歌詞出自金牌編劇唐滌生:「身如柳絮隨風擺,歷劫滄桑無聊賴。鴛鴦扣,宜結不宜解。苦相思,能買不能賣。悔不該,惹下冤孽債。怎料到,賒得易時還得快。顧影自憐,不復是如花少艾。恩愛煙消瓦解,只剩得半殘紅燭在襟懷。」
梅艷芳:<胭脂扣> (2:35)
(作曲:黎小田/填詞:鄧景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Y1HTHo-wBs
這是 2003 年的最後演唱會。歌詞:「誓言幻作煙雲字,費盡千般心思,情像火灼般熱,怎燒一生一世,延續不容易。負情是你的名字,錯付千般相思,情像水向東逝去,癡心枉傾注,願那天未曾遇。只盼相依,那管見盡遺憾世事,漸老芳華,愛火未滅人面變異。祈求在那天重遇,訴盡千般相思,期望不再辜負我,癡心的關注,人被愛留住(問那天會重遇)。」
劉美君:<午夜情> (3:3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3u-jg8NhQo
八十年代的廣東歌,外表年輕的劉美君走大膽和成熟路線,唱出歡場女性的心聲。香港網民的留言:好(很)有歡場女子上岸搵(找)到幸福嘅(的)感覺!
譚詠麟:<午夜麗人> (4:0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DIhFOB86M
另一首八十年代的廣東歌,畫面是當年流行的日式夜總會。香港網民的留言:歡場客沉船代表作!港式粵語「沉船」是指動心,例如:嫖客愛上妓女或妓女愛上嫖客。港式網絡語言:認真你就輸!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漂泊的後殖民作家: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
http://tai.tl.nthu.edu.tw/stu/viewtopic.php?CID=33&Topic_ID=102
節錄:施叔青的《她名叫蝴蝶》、《遍山洋紫荊》和《寂寞雲園》三部作品,以妓女黃得雲的一生,建構了一部故事軸橫跨百年的《香港三部曲》。這一個由外來者書寫的《香港三部曲》,除了塑造出傳奇女子黃得雲的一生,也標示出香港百年殖民史的滄桑與悲哀。首先討論黃得雲的身分,一個被人口販子從東莞綁架到香港的女子,其中黃得雲的原鄉東莞,這一具有中國代表性的地域,在黃得雲的記憶中是美好、單純但卻永遠無法回去的故鄉。黃得雲流轉到香港後,她成為一個淪落煙花巷的娼妓,無依無靠,僅有的除了身體,別無所有。然而娼妓這一個靠出賣女性身體的特殊職業,卻讓黃得雲擁有了在殖民社會生存的條件,而她神秘同時具有東西方色彩的眮體也讓黃得雲獲得無數男人的眷顧,甚至成為力爭上游、進入香港上流社會的武器。筆者認為這樣的安排顯示女性、被殖民者在面對男性以及殖民者時,女性的地位和權力是有翻轉的可能性、曖昧性。
維基百科:電影<濟公>(199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濟公_(電影)
節錄:《濟公》(英文:The Mad Monk),是由香港喜劇巨星周星馳主演的電影,於 1993 年上演,導演為杜琪峯。此片是把顛僧濟公的傳奇故事加以包裝,在喜劇之間點出人間有情的主題。除了有周星馳演出外,還包括了當時未成為金像影帝的黃秋生,和兩位金像影后梅艷芳和張曼玉主演。降龍羅漢與諸位仙班發生齟齬,眾仙指控降龍不顧天庭規矩任意妄為,降龍則指責眾神弄權,罔顧人間疾苦。幸得觀世音菩薩從中調解並支持降龍,眾仙最後與降龍達成協議並打賭,若降龍下凡後能在指定時限內改變三個凡人命數便得勝,否則永不能回天庭。於是降龍投胎為「濟癲」和尚一面遊戲人間,一面普渡眾生,並伺機接近目標人物:九世乞丐、九世野雞(妓女)及九世惡人。濟公為了達成感化目的曾與邪神黑羅剎打交道弄得人神共憤,但最終犧牲自己肉身與金身打敗黑羅剎,而他的所為也改變了三人命運,因此打賭得勝,圓寂後回復真身重返天庭,並晉升為降龍尊者。
每日頭條:勸鄧小平別吸煙的女人是誰?
https://kknews.cc/zh-hk/history/2bev8g.html
節錄:台下的人大代表紅線女看見了,便對旁邊的代表說:「世界無煙日剛過,全中國全世界都大力宣傳吸煙危害健康,小平同志為什麼煙癮這麼大,開大會還吸煙呢?」馬上決定向鄧小平提意見。很快,一張字條傳到了主席台上主持大會的宋平手裏:「請交小平同志!」宋平立即把字條遞給鄧小平。他打開一看了,上面寫的是:「請小平同志不要吸煙。」鄧小平趕緊把正在吸着的煙掐滅。此後,主席台上再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吸煙了。
香港網絡大典:廣東人做雞有特別多的方法
https://evchk.fandom.com/wiki/廣東人做雞有特別多的方法
節錄:「廣東人做雞有特別多的方法」是一張源自某飲食節目的 Cap 圖,出處不明。此圖多出現在一些風化、召妓及援交文化的討論之內。此圖流行以後,「廣東人」一詞在網上開始有另外一種意思。網民強調一名女性為「廣東人」,即暗示她有副業,縱使參與討論的,其實十居其九籍貫都是廣東。
維基百科:北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北姑
節錄:北姑泛指「北方姑娘」。由於地理上,香港以北是中國大陸,這個詞代表來自大陸的女子。由於多年來有大陸女子以訪問或旅行等原因南下香港,繼而從事賣淫活動,坊間稱那些大陸女子為「北姑」,以便跟來自香港本地(俗稱「陀地」)及其他地區或種族的性工作者區分。「北姑」等於來自大陸的妓女。「北菇雞」原本是指北菇滑雞飯或任何用上香菇和雞的粵菜菜餚。因為粵語傳統上常以「雞」一詞來形容妓女,所以有人以「北菇雞」一詞來形容來自中國大陸的妓女。
相關的文章:
東尼(二)
2010 年 4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4/blog-post_10.html
節錄:有理由相信,東尼是那種千帆過盡的鬼佬。如果你讀過他的書<東尼的投資十大心法>,都知道他曾經有一段輕狂歲月,家無隔宿之糧,今朝有酒今朝醉。七十年代,東尼在灣仔經營酒吧,對香港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那裡是蘇絲黃 (Suzie Wong) 的原產地,是專門服務外國人(尤其是訪港美軍)的紅燈區。
母女情仇(六)
2015 年 7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7/blog-post_23.html
節錄:關於拜金母親之煉成,請參考<金鎖記>或<怨女>,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出身卑微的女孩為錢嫁給殘廢的富家少爺,跟小叔有曖昧關係,後來發現他動機不純(騙財騙色),從此對男人死心,把怨氣發洩在傭人和孩子的身上。此外,還有經典的<第一爐香>。故事以香港為背景,被改編成 TVB 劇<儂本多情>(1984)。
母女情仇(二)
2011 年 3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3/blog-post_19.html
節錄:張愛玲小說<連環套>(1944) 收錄於<張看>。故事以香港為背景,女主角霓喜是廣東人的養女,先後跟不同種族的男人(印度人、中國人和英國人)同居,誕下幾個混血孩子,但是從未正式結婚。人物原型是張愛玲在香港求學期間,透過炎櫻認識的一個廣東女人(麥唐納太太)。
OPM (Part 6)
2012 年 8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6.html
節錄:紅線女名曲<紅燭淚>的歌詞:「怎料到,賒得易時還得快。」唐滌生把這種女人寫絕了:她以為身邊的男人都在掌握之內,殊不知,自己早已經透支了今生所有的運氣。結果是:上一刻還玩得興起,下一刻遊戲已經結束。報應來得太快,她來不及反應。得失之間,拿捏不住,只能目瞪口呆,由得情緣和金錢在眼前灰飛湮滅。
舞台姊妹
2013 年 12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2/blog-post.html
節錄:這個世代,人心已變,純真不再,不會再有肯吃苦的紅線女和芳艷芬。鄭裕玲說得對,未來三十年,香港不會出另一個梅艷芳。當大家看見肯練基本功的實力派女生得個捱字,收入微薄,活得沒有尊嚴,健康欠佳,感情生活也不大如意,又或者像羅蘭般六十五歲才拿下影后,得到業界的認同。前車可鑑,女孩子已經不相信苦盡甘來、天道酬勤的那一套。既然好女無好報,我把心一橫算了。
秋恨
2008 年 10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10/blog-post_8.html
節錄:十二少的父親陳老爺做實業,在東莞開加工廠,本來日子還過得去,可惜近年人民幣升值,成本價格飛漲,早已轉營為虧。陳老爺想過搬廠到越南,請教行家,他們說大陸有的問題越南也有。幾番思量,陳老爺決定結束生意,把家產分給兒孫。他老人家妻妾成群,十二少分得的微薄家財,只夠他北上光顧骨場,不夠錢買名牌時裝和手袋,如花見十二少的檔次越來越低,把他撇了。
女人的路
2010 年 7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7/blog-post_10.html
節錄:傳統觀點,是女人只有兩條路可走:職業女性或者家庭主婦。這兩條路都很辛苦,只適合刻苦耐勞的好女人。於是有女孩子選擇第三條路,就是放下道德包袱,懶理別人的目光,做拜金女子,以釣金龜為終生事業。
馴悍記
2015 年 2 月 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2/blog-post.html
節錄:應該怎樣做女人才對,是公立學校不敢碰的題目。因為在現實世界和商業社會中,壞女人比好女人更容易成功,也更快地向上爬。學校不教,女孩子於是靠八卦雜誌(即:釣金龜指南)學習生存策略,結果變成條件欠佳但自以為是的拜金女,令男孩子畏懼和迴避。做女人難,狼太和狼女是真實個案,適合作為小組討論的題材。對女孩子來說,這個題材夠貼身,比教科書更有吸引力。
性別戰爭
2017 年 12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12/blog-post.html
節錄:怎麼學校從來不教你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以及討論性別議題?因為背後牽涉權力與財富的分配,亦即是現實世界的遊戲規則。西方學者說,知識無法改變命運,因為學校其實是個複製階級的地方。它只會教你尊重現有的制度,跟從既定的遊戲規則去玩。既然現實世界的遊戲規則難以改變,有些女孩子索性把心一橫,用肉體跟掌握權力或金錢的男人交易,甚至是設局敲詐勒索對方,這是女人擺脫宿命的另類途徑。
嫖客與馬伕
2015 年 6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6/blog-post_17.html
節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嫖客心態的男人,只會吸引雞格的女人。但是他不明白問題出於自己的身上,只會理直氣壯地相信所有女人都是妓女,然後以歡場老手的語氣,教導其他男人如何憑女人的面相或胸型挑選床伴。「嫖妓指南」是中文傳媒的「優良」傳統,由幾十年前品評塘西風月的舊式文人,到今日的澳門鐵膽東莞肥龍夜遊手記,文字風格有變,但是本質不變。
情場 Drama King
2016 年 11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1/drama-king.html
節錄:本身是出來玩的男人,習慣用錢買女人,但是卻要求女人付出真心,又或者扮演賢妻良母。貪錢的女人交戲,他卻信以為真,結果被女人所操控。(提示:喜劇之王+柳飄飄+學生妹)
Disintermediation(非中介化)
2018 年 3 月 28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3/disintermediation.html
節錄:當中國自以為強大,不再需要香港這個中間人,匯豐有份栽培的首富李嘉誠(提示:和黃)選擇在這個時候退休。因為他明白,香港的水土已變,港人的買辦 (Comprador) 之路,已經走到盡頭。可見未來,香港不會再有另一個李嘉誠,也不會再有另一間匯豐,因為英國人的餘蔭已經被消耗得七七八八。至於香港的轉型之路,則受制於畸形的政治制度以及滲透各行各業的紅色勢力,註定困難重重。年輕人找不到出路,起來翻桌子,不難理解。
23/11/2018
For oriole:Noted with thks. Revised.
2018年11月9日星期五
虛與實
西方人拍攝的影像版作家傳記,經常採用雙線並行的處理手法。第一條線:作家在現實世界中的際遇,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對創作生涯留下印記的人物跟他或她的關係,用寫實的手法表達。第二條線:由同一組演員扮演作家筆下的角色,演出文學作品的精華片段,用魔幻或舞台化的手法表達。兩條線有時平衡,有時交叉,有時相反。觀眾處於全知視覺,明白作家跟他或她筆下的那個世界存在距離,於現實世界中無法填補的遺憾,可以在自主的創作世界中得到補償。
用張愛玲做例子:香港淪陷(1941 年的聖誕節)令她拿不到港大的學位,打亂了原來的部署(讀書自立),沒有機會成為學者。她的說法:「我在港大的獎學金戰後還在。進港大本來不是我的志願,戰後校中人事全非,英國慘勝,也在困境中。畢業後送到牛津也不過是當初的一句話。結果我放棄了沒回去,使我母親非常失望。」(出處:對照記,圖 44 說明,p.70)女作家的人生很無奈,總是敵不過命運。但是同一場戰爭,在張愛玲的筆下卻成全了一個急於擺脫原生家庭的離婚婦人,令機心內藏的舊式女人(白流蘇)成為情場浪子(范柳原)的合法妻子。拍成影像版的話,可以由同一位女演員飾演張愛玲和白流蘇(誰可以?),把<燼餘錄>和<傾城之戀>加以剪裁,擷取重要情節,採用雙線並行的方式表達,讓日軍扮演配角。故事中,被犧牲的大都市是香港。香港有份成就張愛玲,為她提供寫作養份,她是否忘恩負義,自己想。現實不由我作主,但是筆下的世界可以,於是透過創作療傷及謀生,作家的人生,就是這樣。
金庸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解讀。也許一部<笑傲江湖>就夠了,由同一位男演員飾演(不同階段的)金庸、令狐沖或岳不群(誰可以?),把作家身處的現實世界和筆下的創作世界互相比較和對照,雙線並行,可以拍出一部史詩式長篇電視劇,電影也可以(金庸三部曲?)。虛實之間,以文亂世,寫得出以武犯禁和快意恩仇的江湖,於現實世界中卻跟政治體制拉拉扯扯,時而疏遠,時而親近,留下人生的污點。最後他筆下的江湖(以及有份造就作家的殖民地香港)被消滅或融入(中共的)體制之內。小說作家跟梁山好漢一樣,從犯禁開始,以招安終結,同樣是逃不出中國特色的治亂循環,金庸因此被形容為「中國士大夫的活化石」。假的武俠世界尚且可以透過書本和影像流傳後世,曾經真實存在過的自由社會卻無法自保,最後被中共霸權所摧毀,矛盾但統一,符合華人社會的歷史軌跡。跟張愛玲筆下的世界一樣,被犧牲的同樣是香港(提示:雙查方案)。寫得出大俠的,不需要是大俠。那是技巧加想像力,需要學問和修養,再配合運氣與時機。但是那個時代已經結束,文字傳媒的黃金時期已過,香港也不再自由。作家的傳世之作,是機緣巧合,可一不可再。緣聚緣散,生住異滅,是佛家的觀點。金庸寫得出<天龍八部>,明白這個道理。讀者不懂,是欠缺慧根,阿彌陀佛。
金庸 (1924-2018) 一生的主題,是個人與體制之間的矛盾,這是中國文人經常要面對的問題。就算閣下躲入山林,喝酒吸毒,佯狂避世,扮演隱士(提示:竹林七賢),一樣會被當權者抓去殺頭(提示:嵇康+廣陵散)。金庸年輕時想過考外交官,試圖加入體制,但是不成功。同樣試過考外交官,但是不成功的,還有留學日本的郁達夫 (1896-1945),最後在印尼的叢林被日軍殺害。哈日族死於日軍之手,死後卻成為日本學術界的研究對象,夠諷刺。跟金庸同輩的張愛玲 (1920-1995) 是拿獎學金的港大高材生,本來有機會在畢業之後留學英國,走上學者之路,但是戰爭打亂了她的部署,最後經香港逃離中國,人生終點是美國。在華人社會,不依附體制者,生活艱難,很大機會要流亡海外,最後客死異鄉。傳統觀念覺得客死異鄉是悲劇,縱使當事人未必是這樣想(提示:劉霞的笑容)。
那一輩的中國文人,事業上的選擇離不開:教學、報業、編劇、文化官僚(提示:夏衍)、外交官或民間大使(提示:胡適)。金庸和張愛玲同輩,同樣跟香港有淵源,也同樣當過電影編劇,並非偶然。經歷過戰爭的老人會告訴你:有甚麼工作就幹甚麼。文人也要吃飯,電影業興起於是當編劇,有機會就自立門戶,沒有機會就繼續賣文,就是這樣。那一輩的中國作家,或多或少被戰爭或政治影響了人生路向。本來(男人)學成文武藝,就應該賣予帝皇家,但是中國大陸的政治動盪令到很多文人無法做官。在封建社會,流落民間的文人,其出路離不開:富戶孩子的家庭教師,創意產業(戲班)的編劇,街頭擺檔的算命先生,略懂醫術的也許可以當郎中。華人社會的客觀現實,是文化產業先天不足兼後天失調,體制以外的工作機會不多,男人要養妻活兒很困難,所以香港盛產神棍和食家,因為入行的門檻低。香港算好了,已故的流行曲填詞人黃霑 (1941-2004) 講過:從五十到八十年代,殖民地香港是唯一真正擁有言論和創作自由的華人社會。黃霑把金庸的文字鎔鑄成歌詞,有份把金庸的影響力發揚光大,傳遍海外的華人社會。對,時勢做英雄。時間或地點不對,連保命也有困難(提示:老舍、傅雷)。
問題的根源,是華人社會沒有處理好官民關係,不論在政治、經濟或文化領域,個人或企業都難以獨立自主(提示:國進民退+黨委書記)。沒有真正的民主制度,難有真正的創作自由。外國記者說得對,香港是借來的時間與地點,也是一個創意產業的實驗室,為民國三十八年前後南來的文人提供平台,但是派對始終會結束。當香港回歸中國,融入中國特色的治亂循環,鎮壓會成為常態,革命或動亂是短暫的脫軌。當權力鬥爭過去,無辜者的血跡被洗擦乾淨(提示:滿城盡帶黃金甲),大局已定之後,文人還是會回歸體制,扮演傳統社會所賦予的角色。也許一切的反覆或折騰,都不過是惡性循環,最後必然回歸舊的社會秩序。中國文化之強大和毒性之重,令曾經愛之深或責之切的批評者,在人生的中老年階段回歸體制,又或者替體制鳴鑼開道、塗脂抹粉,金庸、李敖和龍應台都是這樣。
不入體制的張愛玲於<論寫作>(發表於 1944 年)一文中所引用的戲曲唱詞:
「五更三點望曉星,文武百官上朝廷。東華龍門文官走,西華龍門武將行。文官執筆安天下,武將上馬定乾坤。」
她是這樣總結的:他們具有同一種的宇宙觀 —— 多麼天真純潔的,光整的社會秩序:「文官執筆安天下,武將上馬定乾坤!」思之令人淚落。
武俠小說跟中國戲曲一樣,是源於封建社會的消閒娛樂,也是文化商品或精神鴉片。男人讀完武俠小說之後幻想自己是大俠,可以自己執法。女人看完才子佳人的故事幻想自己是落難公主,可以找到愛情。對,武俠和愛情,是成人童話。香港是商業社會,作家的文字成為娛樂產業鏈的源頭,金庸是箇中的表表者。讀者或觀眾,不過是做夢。當權者樂於見到老百姓發夢,因為那等於排除了革命的可能。當本土派年輕人開始跟中國文化切割,拒絕認同真實或虛構的中國,那些植根於傳統文化的控制手段(例如:中國是母親所以不愛國就是不孝!替中國爭取民主就是替香港爭取自由!)就會失去效用,所以特區政府要在公立學校推動國民教育、組織北上交流團、用普通話教中文,從小灌輸舊的一套枷鎖,迫孩子們服毒,以免長大之後不受控制,為當權者(中共)帶來麻煩。結果是:公立學校(尤其是大學)變成世代戰爭的戰場,小朋友提早見識成人世界的醜惡,明白校長是建制派,老師不過是打工仔,只能靠自己戰鬥,然後官府加強力度,小朋友變陣回應,形成惡性循環。金庸把通俗讀物提升到更高層次,將會名留中國文學史。但是對於爭取港獨的小朋友來說,金庸的武俠世界以及裡面所營造的文化中國,距離他們越來越遠了。能夠把文字轉化成商品的產業鏈(提示:TVB)也開始走下坡了,小朋友跟那條產業鏈亦沒有感情聯繫,時機已過,就是這樣。
插圖來源:互聯網
YouTube 精選:
鄭少秋:<書劍恩仇錄>(1976) (3:0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3j4ytWt0BY
TVB 改編金庸的武俠小說,由<書劍恩仇錄>開始,鄭少秋演陳家洛。
鄭少秋:<倚天屠龍記>(1978) (3:3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BqDvLl49k4
第二部被 TVB 改編的金庸武俠小說,是<倚天屠龍記>,鄭少秋演張無忌。
鄭少秋:<熊熊聖火>(1978) (3:5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kb0jmB8DyY
<熊熊聖火>是<倚天屠龍記>的插曲,用來烘托劇中的明教拜火場面,顧嘉煇用音符營造波斯風情,黃霑把金庸的文字改寫成歌詞。原文:「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關正傑:<萬水千山縱橫> (3:0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aj7N5pTSiM
這是 1982 版的 TVB 劇<天龍八部>的主題曲,黃霑寫的歌詞刻劃喬峰(演員:梁家仁)的心聲:「誰知心醉朱顏,消逝煙雨間。」
關正傑:<情愛幾多哀> (3:3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tqWdbm9OHI
這是 1982 版的 TVB 劇<天龍八部>的插曲,黃霑寫的歌詞刻劃段譽(演員:湯鎮業)對王語嫣(演員:陳玉蓮)的感情。
羅文+甄妮:<鐵血丹心> (1:4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LVvDv-3A0s
八十年代初 TVB 拍攝的<射雕英雄傳>主題曲。聽羅文和甄妮聽合唱,你會明白何謂旗鼓相當。
羅文+甄妮:<世間始終你好> (2:1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tTbgb2_grs
香港網民的留言:絕配的天皇級藝人!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盧斯達:金庸求做穩建制派的一生
https://www.facebook.com/dadazim/
節錄:才子聲名鵲起,又涉身於傳媒,政治自然就會找上門。很多文藝菁英或學術翹楚,最終都無法守住,半推半就或者一心求政治的事功。中國士大夫的救世之心,即由此而起;帝師情結,由此而生。每一個士大夫最終服侍的對象都是皇帝和統治者,希望向統治當局反映意見,甚至分享權力。金庸出身於江南名門望族,書香世代,恐怕「經世」之心是早就有的。這並不是隨風擺柳,而是士大夫一向自我定位於權力階層之中。因中華文人對皇帝的召命,毫無抵抗力,很多鬧劇和悲劇都是這樣發生的。也許我們都可以說,我們仍然能夠尊敬金庸的跨地域甚至跨文化的文學成就,然而,金庸的一生仍是中華士大夫的活化石。中國下層人民永遠要做穩奴隸,而士人階層則永遠要做穩建制派,這是中國。
盧斯達:金庸的中國體系 為華人創造了異於現實的「故國」
https://www.facebook.com/dadazim/
節錄:國族建構便是一個新民族為自己創造符號、神話、歷史的工程,這些東西說到底只是認同,不一定是客觀現實。在上一個大時代南渡香港的中國人,也將他們受當代國族主義影響的想像,在香港重新創造一個故國,作為自己的文化或政治認同。這些人在過去的香港,便是新儒家的一支,矢志要在香港再殖中國文化的花果。這些學者例如道統史學的錢穆,也強烈影響了中文和歷史教育。現在回顧,這些廟堂學者與通俗世界的金庸,世界觀竟是如此驚人的相似。香港這個江湖也最終逃不過,在「國家」之中消融。80 年代之後,金庸與政權中共媾和,在政制談判中成為中共的代表人物,便是他死後仍會被翻舊帳的污點。因為金庸小說無論多好看,在這個現實中國突出而兇猛的時代,小說中「中原體系」的「科幻感」無可避免會越來越強。不消說下世代的人,今人與那個想像的中原,也只得漸行漸遠;至於港台之類地方曾如此擁抱國家,而不是江湖,只是歷史錯誤,將來要漸漸回到正軌的。
張愛玲:<論寫作>(發表於 1944 年)
http://www.millionbook.net/mj/z/zhangailing/zalj/012.htm
張愛玲:<自己的文章>(發表於 1944 年)
http://www.millionbook.net/mj/z/zhangailing/zalj/021.htm
郁達夫北京「趕考」
(原載:人民網)
https://kknews.cc/zh-hk/history/yezkz5a.html
節錄:郁達夫北京「趕考」郁達夫,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中國現代作家,也是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作家。1919 年秋天,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報效祖國,郁達夫從日本回國,參加北洋政府組織的外交官考試和文官考試。意想不到的是,北洋政府只是做樣子,選取名單已經內定,致使學富五車的郁達夫兩次都名落孫山。他含淚感嘆道:「薄有狂才追杜牧,應無好夢到劉賁。」(Auntie 的評語:證明官辦的假招聘由來已久。)
每日頭條:<廣陵散>背後的故事
https://kknews.cc/zh-hk/history/lz6qyxe.html
節錄:三國曹魏時期的名士嵇康深惡痛絕那些烏煙瘴氣、爾諛我詐的官場仕途。他在洛陽城外做一個默默無聞而自由自在的打鐵匠。不幸的是,嵇康那卓越的才華和逍遙的處世風格,最終為他招來了禍端。他提出的「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張,深深刺痛了當權者的要害,在一些仇視嵇康的小人的誹謗和唆使下,公元 262 年,統治者司馬昭借呂安的案子下令將嵇康處以死刑。在刑場上,有三千太學生向朝廷請願,請求赦免嵇康,並要拜嵇康為師,這足以向社會昭示嵇康的學術地位和人格魅力。行刑官下達了執行的命令,此刻嵇康身襲白袍,散開長發,拿過古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對成千上萬前來為他送行的人們,最後彈奏了一曲<廣陵散>。錚錚的琴聲,神秘的曲調,鋪天蓋地,飄進了每個人的心裏。曲畢,嵇康輕輕把琴放下,一聲嘆息:「<廣陵散>現在要失傳了。」轉身引首就戳,時年三十九歲。
Why I Write by George Orwell
http://onbookes.blogspot.com/2017/10/why-i-write-by-george-orwell.html
Extract: Having continued for a while on these early days of writing, he argues that in order to adequately describe why he writes, one must be clear on the motive, and as to the motive there are several possibilities:
Borrowed Place, Borrowed Time: Hong Kong And Its Many Faces
by Richard J. "Dikko" Hughes
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1869064.Borrowed_Place_Borrowed_Time
Hong Kong: a feisty city on ‘borrowed time’
by David Dodwell (Nov 1, 2015)
https://www.scmp.com/comment/insight-opinion/article/1874088/hong-kong-feisty-
city-borrowed-time
Extract: Needless to say, the Hong Kong of 2015 is not the Hong Kong of 1978 – the Hong Kong that Richard Hughes absorbed and described so perceptively. The full quote from his book is worth recalling: “Hong Kong is .. a borrowed place living on borrowed time… (it) is an impudent rambunctious free-booting colony, naked and unashamed, devoid of self-pity, regrets or fear of the future…” Hong Kong is still arguably on borrowed time: until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transition period to 2047 comes to an end, so it will remain a city riddled with counter-intuitive anomalies. It is indelibly influenced by 150 years of neglectful British colonial rule. It and its people are different from China but are in the process of forging an identity as part of China.
相關的文章:
黑社會
2012 年 3 月 1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3/blog-post_16.html
節錄:這個過程,舊式中文叫「招安」。<水滸傳>的結局,是宋江率領梁山好漢接受「招安」,打著「順天」和「護國」的旗幟,到東京接受皇帝(宋徽宗)的檢閱。一群本來為民請命、劫富濟貧、以武犯禁的山賊向朝廷俯首稱臣,已經夠諷刺了。更諷刺的,是向朝廷低頭之後,他們奉命去平亂(討伐另一個武力集團),結果傷亡慘重,只得幾個人生還。放棄理想,向敵人投降,介入政治,然後被出賣,這就是梁山好漢的結局。
中史老師
2016 年 12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2/blog-post_28.html
節錄:如果港大文科女生的出路,不再是政務官,而是色情片的女主角(提示:大波 Candy),那麼中大文科男生去新界區的戲院觀看日本色情電影,就更加閒過立秋。問題在於中大文科男生的職業 ―― 他是可憐的中史老師。對中大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創校先賢包括幾位避秦新儒家,在大陸變色前夕南下香江(提示:錢穆),哀花果之飄零(提示:唐君毅),試圖保存中國文化的香火。
教育騙局(四)
2017 年 9 月 10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9/blog-post.html
節錄:大學不應該成為政治角力的場所(提示:沈祖堯)?太遲了。香港成為中共派系鬥爭的戰場,大學是接近權力核心和屬於思想領域的行業,一定會被捲入漩渦。校董會越來越多建制派,海歸派大舉南下(而且是同一間國產大學的校友集體進駐某個學系或學院),學生中內地生的數目又不斷增加(最新數字是 2003 年的三倍),有今日是必然的結果。
人生滿希望
2018 年 5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5/blog-post_25.html
節錄:傳媒聚焦極少數的幸運兒,而忽略陪跑的失敗者,營造假像,令觀眾或讀者覺得人生還是有希望,願意跟隨既定的遊戲規則(例如:讀書打工買樓結婚生仔)玩下去,或繼續參與某個成功率很低的遊戲(例如:選香港小姐然後嫁個有錢人)。只要不斷有新人加入某個遊戲,某個組織或制度就可以延續下去,而既得利益者就透過對自己有利的遊戲規則,收割別人努力的成果。
南洋幫(四)
2014 年 2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21.html
節錄:曾幾何時,香港是南洋華僑替孩子選購中文教材以及為自己添置精神食糧的地方,也是各門各派的理論交流與互動的地方。陳設也許雜亂無章,但總算是一間思想層面的南北行。那是美好的年代,邵氏和 TVB 的出品遠銷南洋,金庸梁羽生啟發馬來西亞的溫瑞安(提示:四大名捕)。西方國家紛紛在香港設立情報站,嘗試捉摸巨龍的脈搏。各路人馬,穿梭往來。廣東幫眼中,都是過堂風。
寫女人(二)
2014 年 7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19.html
節錄:華語世界中,會寫女人的男作家,有如鳳毛麟角。由於數量不多,寫得好的作品,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原因很簡單:女主角寫得好,女性觀眾有共鳴,收視或票房有保證,台前幕後的薪水和花紅才有著落,投資者的利益也得到保障。金庸、梁羽生和白先勇都是好例子,他們有很多的作品,都已經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或舞台劇。如果你是男人,想多了解女人或者學習寫女人,但是又不想讀悶死人的嚴肅文學,他們的作品是極佳的選擇。
賢內助 (一)
2010 年 2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html
節錄:翻閱過一本由內地出版、評點金庸筆下人物的閒書,裡面把黃蓉「定性」為「高幹子弟」,並且歌頌她的「女性智慧」 —— 明明天資聰穎,有家世有人脈(父親是東邪黃藥師),有條件成為絕頂高手,卻選擇回歸家庭做賢妻良母,全心全意協助丈夫郭靖發展事業,是好老婆的典範。這是用家的心態,也是中國式父權社會的觀點。背後的理念,是女人的生存意義,在於成就她的男人。可以想像,作者是個窮小子,很想娶個高幹女兒,然後利用關係向上爬。
外省人與上海幫
2015 年 12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2/blog-post.html
節錄:「上海幫」的影響力從昔日的經濟層面,延伸至今日的政治層面。亦即是說,香港的特首選舉,背後牽涉一些歷史悠久的利益集團,又跟中國共產黨內部的派系鬥爭扯上關係,內情複雜,難以預測。也有人把「上海幫」的概念延伸至香港的文化領域,代表人物:金庸(查良鏞)、宋淇、張愛玲、劉以鬯(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的靈感來源)。
人生交叉點
2008 年 6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6/blog-post_08.html
節錄:一個是擁有赤子之心的音樂家,響應夏衍的號召歸隊,從香港回歸新中國,結果英年早逝,並且連累妻兒。另一個是閱世極深的沒落貴族,在空氣中嗅到殺機,取道香港到美國,從此避居海外,繼續創作,直至凋零。三個人,三種命運。夏衍 (1900-1995) 、陳歌幸 (1915-1961) 和張愛玲 (1920-1995) 都是上海灘的文化精英,都曾經涉足中國的電影業,都曾經以香港作為人生的中轉站。
給青年
2018 年 3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3/blog-post_21.html
節錄:以下文字,節錄自一篇舊文,題目是<給青年>,發表於 1944 年底的上海。山河變色前夕,一位快將逃亡海外的中年人寫下給青年人的忠告,內文是對「生涯規劃」的有力反擊,裡面也提到中共控制年輕人的手段。作者:胡蘭成 (1906-1981),正職:漢奸文化人,副業:情場浪子。他的情史很複雜,前妻是張愛玲 (1920-1995) 。
陶傑 vs 梁文道(五)
2015 年 7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5/07/vs.html
節錄:是(閣下)改變中國還是被中國改變?香港的其他產業(例如:法律、會計、醫療)北上,也面對同樣的問題。借用港大醫學院校友蔡堅的說法(評論港大深圳醫院的成立目的和開業之後所面對的困難):「一滴清水落入一桶污水之中,到底能夠發揮甚麼作用?(大意)」植根西方文化的專業服務行業尚且如此,牽涉意識形態和國家安全的文化產業,形勢只會更加嚴峻、更加困難。
陶傑 vs 梁文道 (三)
2008 年 2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2/vs_21.html
節錄:表面上兩大才子各走極端,一個是功利犬儒的揾食份子,另一個是社會運動理論家。但是撇除表面的差異,他們其實有共通之處,就是兩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採取了跟上一代截然不同的政治立場。陶傑原名曹捷,出身左派報業世家,父親曹驥雲是前<大公報>副總編輯,曾經跟查良鏞(金庸)共事。
陶傑 vs 梁文道 (二)
2008 年 2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2/vs_14.html
節錄:唸過商學院的人都學過「產品生命週期」 (Product Life Cycle) 這個概念。由產品推出市場開始直至完全停產為止,中間經歷四個階段:介紹期 (Introduction)、成長期 (Growth)、成熟期 (Maturity) 和衰落期 (Decline)。上圖的橫軸是時間,直軸是銷量,需要詳細說明的話,請參考以下網頁:
http://www.quickmba.com/marketing/product/lifecycle/
四眼妹(一)
2012 年 9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9/blog-post.html
節錄:不跟大隊,另一條路是走「小眾路線」 (Niche Player / Focus Strategy) 或者採取所謂的「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例如:黃耀明、梁文道),賣點是有個性,照顧被主流市場忽略的顧客群,嘗試開拓屬於自己的天空。成功了,你會擁有一群忠心的顧客,但是數量不多,不會產生規模經濟 (Economies of Scale) 效益(即是:產品的平均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下降)。
目連救母 (一)
2009 年 9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9/blog-post.html
節錄:戲曲是上一代中國女人的鴉片。她們透過觀看舞台上由假鳳虛凰(女伶)演出的才子佳人故事,彌補現實生活中的各種遺憾,得以釋放壓力,以及得到短暫的歡愉。中國女人需要一個透氣的窗口,好讓她們可以短暫地脫離現實,躲起來埋首築夢。這個窗口,古代版是戲曲,現代版是愛情小說和影視作品。現實生活太累人了,鴛鴦蝴蝶,永遠有市場。
入行障礙(二)
2012 年 12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14.html
節錄:香港的失業中年,還有甚麼出路?有!神棍和食家。這兩個行業的共通點,是毋須考試,不受監管,成效存疑,沒有法律責任,適合大話精。震倉哥成名之後,大家都知道當神棍的金錢回報沒有上限,按時薪計算,勝過需要不停考試和無償加班的專業人士。當然,對震倉哥來說,風水不過是前菜,主菜是其他服務。
09/11/2018
2018年10月26日星期五
笨男人
只有笨男人,才會透過公開渠道,教導女人如何做人。在華人社會的吹水界(即:官場+大學+傳媒),這種笨男人很常見,他們透過動機複雜的中文傳媒,對女人說三道四、指指點點,鬧出笑話或公關災難,卻渾然不覺,甚至自得其樂(例如:柯 P+台灣的女人不化粧上街嚇死人),又或者死撐到底(提示:雷教授+叫雞論,才子+不要學鬼婆玩 #MeToo)。這種笨男人其實是找死或自設陷阱。原因?1. 女人的世界你懂得幾多?2. 閣下用甚麼身份跟女人說話?
女人的世界男人懂得幾多?
女人有生理週期和生育限期,影響了女性的生存策略。女人的人生路,跟男人很不一樣,請參考另一篇文章<女人的路>,日期是 2010 年 7 月 10 日。單是女人的婦科疑難,已經足以令笨男人閉嘴。以下是女人欺負男人的常用招數:1. 我的姨媽快來了,所以心情煩躁(搜尋:經前綜合症 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2. 本姑娘經痛要吃藥,在家靜養抱暖水袋,不想操勞,更不願應酬。3. Auntie 更年期,潮熱失眠,吃藥靜心,你這個臭小子不要惹我!真假莫問,這幾句話一出,聰明的男人立即退避三舍,以免被野蠻女人拿來出氣。如果女人是男人的母親,又或者是替男人生孩子的老婆大人,連婦科疑難這個藉口也可以省下,原因很簡單:生孩子是十級痛!我為甚麼要跟你講道理?男人難以掌握女人的狀態,還要教女人如何做人?是找死。輕則被冷待,重則被掌摑。外國女孩的說法:I love my period because it enables me to be myself.(解釋:身為女人,可以用生理週期做藉口,向討厭的男人盡情地發脾氣。)男士們,明白未?
因為婦科疑難,有些已婚的男人索性把教養女兒的責任丟給妻子,卸責的藉口:「女人的事,男人不懂!」他只負責出錢,扮演被動的父親。表面上,是男人怕麻煩,其實是思想傳統,重男輕女,覺得女兒養大益人,不想花時間在她的身上,但是又不好意思公開講,於是用婦科疑難做藉口。這種男人,如果妻子接連誕下幾個女兒,他可能會跑掉或包二奶。華人社會的低下階層,有這種男人的。如果是封建時代,他也許會賣掉女兒當童養媳,省下養女兒的那筆費用。這種男人的女兒,長大之後容易成為自我形象低落的女人。原因?她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閣下用甚麼身份跟女人說話?
另外,就是身份問題。就算男人是女人的父親或丈夫,也不代表他有權控制女人的人生。現代社會,女人不再是男人的附屬品,即使存在血緣或肉體關係,也不代表男人有權控制女人。如果男人並非這兩個身份,他的動機就非常可疑。女人只需要反問:「你是我的那一位?你憑甚麼管我?我為甚麼要聽你的?你是想追求我還是想騙我上床?」笨男人已經無話可說。如果男人是女人的老師或上司,還說得過去。但是男人也要記住,離開了學校範圍或工作地點,女人的私人生活與閣下無關,即是切勿越界,否則飯碗不保。如果男人是花言巧語的情場騙子,他會以關心之名行控制之實,建立信任之後騙財或騙色(例如:網絡情緣)。
如果男人跟女人之間,存在顯著的年齡或階級差異,事情就更加複雜或曖昧。有些中年男人,會以分享人生經驗為藉口,扮演年輕女孩的人生導師。他以為自己從此在女孩的生命中佔一席位,又或者在幻想世界中已經征服了這個女孩。請參考另一篇文章<情場 Drama King>,日期是 2016 年 11 月 18 日。男人只想滿足自己的支配欲或征服心理,但是用一個聽起來很符合社會道德的包裝。如果女孩子不肯就範,他會發脾氣或報復,甚至是動殺機,結果演變成情殺案或 #MeToo 風波,足以摧毀男人的事業。如果他是對妻子感到厭倦但是不敢提出離婚的中年男人,他會把年輕女孩當情婦,用來轉移視線,令自己感覺良好。請參考另一篇文章<女實習生>,日期是 2015 年 8 月 28 日。
在保守虛偽的華人社會,這種男人很常見。他們活躍於論資排輩的名校校友會,又或者是勢利的老牌宗教或慈善團體。如果男人還有一點利用價值,那些組織的男高層會心領神會,安排他參與一些聽起來政治正確或符合社會道德的活動(例如:交流、分享、對話、訪問),把年輕女孩向有利用價值的男人輸送,令她們淪為拉關係的籌碼或贈品。對,跟陪伴廣告客戶食飯聊天的戲劇組花旦或新聞部小花一樣。那些行業因此成為性騷擾的溫床,是先天缺陷還是後天設計,掌權的男人之間是否私相授受,美女是否將計就計把握機會釣金龜,自己想。傳媒行業的權力體制,跟父權社會一脈相承。這些行業的女性沒有機會掌權,也改變不了遊戲規則,於是用轉行或嫁人來回應,即是逃跑而非戰鬥,那是中國人的基因。
好為人師令毛主席淪為笨男人
現實世界,職場的權力體制向男性傾斜,乖女孩的付出沒有回報,壞女孩索性直接跟笨男人交易,爭取她想要的東西,到手之後立即拋棄那個男人。對,男人淪為踏腳石。這種美女,我年輕時見識過。她轉行去了,至於被拋棄的男上司,向上爬成為高層,但其實身陷險境,有苦自己知,因為那個行業已經走下坡。職場無真愛,男士們,小心那些扮演女學生的小妹妹。保持距離,比較安全。大陸女人的做法,是對準男人的軟肋,順勢而行,老師前老師後,扮演好學的女孩子,江青也是用這一招對付毛主席的。她成功了,但千萬人賠命,是女裝版的「一將功成萬骨枯」(提示:無間道)。怪只怪當年的延安沒有漂亮姑娘(原因:都市美女投靠代表地主和資本家的國民黨所以藍營的後人比較清秀),令偉大領袖淪為笨男人。故事的教訓:男人教女人做人,後果可以很嚴重,毛主席是反面教材。
插圖來源:
http://blackdragonblog.com/2015/09/14/pms-management/
相關的文章:
中年盤點(四)
2016 年 7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7/blog-post.html
節錄:華人社會,思想傳統,對女人的要求沒完沒了,而且不合理。例如:只有懶女人沒有醜女人,買大送細重要係仔,男人玩完最緊要識得返屋企,聰明的女人會裝傻,諸如此類。拒絕滿足男人的女人是 XYZ#&?說這些話的人,要求女人心甘情願為男人服務,試圖恢復古代的社會制度(即:三從四德),你沒有必要配合。
請你食檸檬
2017 年 7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7/blog-post_28.html
節錄:女人對付她討厭的男人,常用的招數離不開:1. 裝作看不見對方,當男人透明。2. 黑臉或無表情,避免眼神接觸。3. 不回答對方的問題或訊息。4. 同行的時候,把大型手袋或購物袋掛在自己的臂彎,阻止男人接近。5. 如果男人走近或開聲,女人會轉身背向男人,或立即起身離開。6. 講一些很難聽的話,直接踐踏男人的自尊。7. 向男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性騷擾
2012 年 4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4/blog-post_27.html
節錄:已婚男上司被單身女下屬指控性騷擾,是常見的事。一般人的看法,是男上司濫用權力,佔女下屬的便宜。他看準女方要保住飯碗的心理,相信對方會敢怒而不敢言,於是得寸進尺,為所欲為,滿足獸慾。這種事情,社會輿論傾向同情女方,男人比較吃虧。紀錄欠佳的男人,更加容易被入罪。
女實習生
2015 年 8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28.html
節錄:請吸取萊溫斯基 (Monica Lewinsky) 的教訓,不要成為已婚男人的消遣。身為女人,必須學會應付不同種類的男人。這一課,公立學校不會教。如果你來自普通家庭,你接受的教育,其實是公營機構提供的標準套餐,帶有中國特色父權社會的色彩,要求學生服從權威(男人),但是不會教導女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原因?女人一旦有了自我保護及獨立自主的意識,就會威脅男人的主導地位。
性別戰爭
2017 年 12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12/blog-post.html
節錄:怎麼學校從來不教你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以及討論性別議題?因為背後牽涉權力與財富的分配,亦即是現實世界的遊戲規則。西方學者說,知識無法改變命運,因為學校其實是個複製階級的地方。它只會教你尊重現有的制度,跟從既定的遊戲規則去玩。既然現實世界的遊戲規則難以改變,有些女孩子索性把心一橫,用肉體跟掌握權力或金錢的男人交易,甚至是設局敲詐勒索對方,這是女人擺脫宿命的另類途徑。
成功之道
2012 年 2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html
節錄:也有人跟男上司發展曖昧關係,從而得到挑選工作的特權,找到出路之後,立即把男上司拋棄,轉投另一個人的懷抱。她們都是漂亮的女子,先天條件好,在應付男人方面也下過一番功夫,執行的時候計算準確,絕對是成功非僥倖。
中年盤點(三)
2016 年 6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6/blog-post_24.html
節錄:利用男人(收兵),是女人反抗父權社會的方式(例子:武則天)。從這個角度看,大陸女人是強者。以下是大陸女生的心聲(來自網上留言):「男人長得慢,但是卻死得早;女人成熟得快,但是青春有限。要在男人有限的清醒時間之內,把他們從茫茫人海中拖拉出來,然後調教成當老公的材料,真是想起都悲從中來。」
長腿叔叔(一)
2012 年 1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1/blog-post.html
節錄:東方人社會,男尊女卑。結果是:男人容易高估自己,而女人則習慣隱藏實力。中國男人,永遠低估了女人的機心、演技和學習能力。中國女人的變化,也永遠在男人的掌握之外。為了迎合社會規範,很多中國女人都懂得扮演柔弱無助的小孤女,四出尋找長腿叔叔或者 Sugar Daddy。
賢內助(四)
2015 年 5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5/blog-post_7.html
節錄:不少女生爬到企業金字塔的中層便止步或流失。這種現象,說明香港女生依然受制於傳統思想,也說明了在現實世界和商業社會中,女人要向上爬絕不容易。單靠讀書,作用有限。還是股民的看法最實際:女人想發達?一係識投胎,一係就嫁個有錢人!原因?能夠打入富豪榜的香港女性,不是富家女便是豪門闊太,靠創業發達的女商人只得一兩位。
女人勿近(二)
2012 年 5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5/blog-post_23.html
節錄:這些行業中,具備知識、經驗、人脈和權力的,通常都是已婚的中老年男人,為了避免性騷擾指控,不想惹上師生戀嫌疑,又或者怕家中老妻不高興,他們通常不會刻意栽培女弟子。挑選接班人的時候,會傾向選個男的。如果職業女性採取主動,在工作的地方或者所屬的行業之內,積極尋找學習的對象,又或者可以幫助她們的男人,又會惹人閒話,被指借男人上位。這些行業的女性,由於得不到男高層的指點與提拔,事業發展很容易行人止步。
玻璃懸崖
2015 年 10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30.html
節錄:「玻璃懸崖」(Glass Cliff) 是指女性在突破「玻璃天花」(Glass Ceiling) 之後,卻發現自己身處險境,有如站立於懸崖邊,稍有差錯便粉身碎骨。原因?只有當企業或組織面臨重大危機的時候,「玻璃天花」才會短暫打開,讓女性接受高風險以及容易失敗的任務。然而,當企業或組織渡過難關之後,「玻璃天花」又會重新關閉,再度由男性掌握大權。
女人都是同行
2016 年 10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0/blog-post_26.html
節錄:如果男人可以透過操縱遊戲規則不讓女人上位,而女人之間又自相殘殺,這種地獄職場還有甚麼值得留戀?越想越不對路,難怪拜金女越來越多,當中又不乏高學歷的女狀元,試圖透過另類的途徑把優秀的學業成績套現,上岸或移民,遠走高飛。
女人的路
2010 年 7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7/blog-post_10.html
節錄:傳統觀點,是女人只有兩條路可走:職業女性或者家庭主婦。這兩條路都很辛苦,只適合刻苦耐勞的好女人。於是有女孩子選擇第三條路,就是放下道德包袱,懶理別人的目光,做拜金女子,以釣金龜為終生事業。
情場 Drama King
2016 年 11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1/drama-king.html
節錄:本身是出來玩的男人,習慣用錢買女人,但是卻要求女人付出真心,又或者扮演賢妻良母。貪錢的女人交戲,他卻信以為真,結果被女人所操控。(提示:喜劇之王+柳飄飄+學生妹)
童養媳
2012 年 1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1/blog-post_5.html
節錄:原因是男人覺得成年女人不合他的心意。他認識的女人,不是貪錢、虛榮、愛名牌、化濃粧,便是性經驗太過豐富。這種男人眼中,所有成年女人都是壞女人。她們懂得如何敲詐勒索男人,又或者居心叵測、動機不純,喜歡搬弄是非,擅長擺佈他人,習慣利用男人解決生存問題。男人不喜歡壞女人,他想要一個比較單純、未受污染和容易控制的女人當伴侶,他願意付出金錢和時間。
學院派(三)
2018 年 9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9/blog-post.html
節錄:案件中的男主角運用大學傳授的專業知識殺妻,是他們的選擇,但是也反映出學校教育的局限。受過高等教育的男人不懂得處理跟妻子的衝突,而是把她幹掉就算,這種男人非常自私,對女性也缺乏尊重,視妻子為自己的附屬品,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取她的性命。事實證明,大學教育對於促進性別平等沒有太大的作用。
學院派(二)
2013 年 5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29.html
節錄:這群港男,很會計數,也擅長考試,所以金融業的專業試難不到他們。但是由於成長階段沒有修讀政治、歷史和文學等學科,缺乏文化修養,視野狹窄、沒有深度,為人也缺乏氣度和風度。跟女人相處的時候,呆呆板板,焦慮不安,沒有話題,又或者斤斤計較,害怕被女人佔便宜。他們所修讀的學科,令他們相信萬事萬物都有方程式,於是欠缺隨機應變、鑑貌辨色的能力。這種男人,面對比他們成熟或有機心的女人,會束手無策。
學院派(一)
2013 年 5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17.html
節錄:從男學者的角度看,他們的處境也很不利,要尋找戀愛或婚姻的對象,很不容易。教書的人,通常生活刻板,社交圈子狹窄(沒有利用價值嘛!),男學者如果在象牙塔內擇偶,跟小女生或女助教談戀愛或結婚,會被視為專吃窩邊草的兔子,即是人面獸心的斯文敗類,搞不好,後果可以是:直接影響生計、破壞個人聲譽、涉嫌推動潛規則、招惹流言蜚語。
失控中佬
2017 年 6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6/blog-post.html
節錄:獅子山下,香港精神,其實害死不少人,尤其是以事業為重的男人。部份男人在向上爬的過程中,長期被組織或制度壓迫,但是不敢反抗,也不敢走獨立自主之路,因為害怕付出沒有回報。老一輩的香港人從小被洗腦,以為死捱難捱就可以上位,結果性格扭曲、心理變態、保守虛偽、階級觀念重,只敢拿身份比自己低下的人出氣,下屬、新人、實習生和求職者成為熱門的選擇。
26/10/2018
2018年10月14日星期日
衍生產業鏈(三)
政治人物和宗教領袖的慣技:一個拖延已久的結構性問題,衍生出一條動機複雜的產業鏈,令局內人可以扮演反對派從中取利。他們向受苦的老百姓說,我會替你解決問題,你和你的兒孫會有好日子過。追隨我,我要你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用來壯大某個組織。隨著時日過去,得不到解決的問題變了質,政治人物或宗教領袖的謊言被揭發(提示:天主教會性醜聞),又或者新的救世主出現,淘汰或幹掉了舊的那一位。後者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變化,或食物減少或自相殘殺,變成恐龍,最後的歸宿是博物館,即是:名留史冊,有研究價值,但早已絕種。
這是香港民主黨或民主派的命運。那個曠日持久的問題,叫香港的前途或出路,由八十年代初中英談判開始困擾香港人,部份患上創傷後遺症的香港人會由八九六四的槍聲開始計起。那條衍生產業鏈,叫選舉工程+議會政治+公民社會+壓力團體+社運界深耕細作+傳媒論政或干政,諸如此類。大同小異的抗爭模式(提示:和理非),流於形式化的遊行集會(七一或六四),民主黨或民主派玩了超過三十年,但是沒有帶來實際效用。 2012 年的反國民教育運動,殺出一個黃之鋒,是破局或裂變的先兆。 2014 年的雨傘運動是轉捩點,往後的發展,讓年輕人明白舊的一套已經行不通,要求民主黨或民主派死開(粵:滾蛋)。民主黨或民主派被年輕人拋棄,再加上財源乾枯(提示:黎智英),無錢無人,時日無多,可以收檔。上網讀年輕人的心聲,你會明白民主黨或民主派距離恐龍狀態不遠。
最新的發展,進一步摧毀民主派的生存空間,以及為港獨派帶來更多的支持者。
首先,劉小麗被剝削重選權利(正確地說是第二次被 DQ),令港人明白議會政治已經沒有可為。網民的留言:劉小麗重講乜鬼(還說甚麼)自決呀,索性港獨算啦,英雄 D,反正狗官屈你係(說你是)!咁樣 DQ 落(下)去,投票選立法會議員嘅(的)意義不大。最終只有建制派可以參選,立法會一黨專政,最後變成一人專政,同大陸一模一樣,小熊維尼話事。再拖落去,民主派連做花瓶的機會都沒有,何不趁還有少許本錢來個集體總辭?簡單地說:「保住議席等於保住民主等於守護香港」這一套已經沒有市場,也說服不了本土派的年輕人。加入體制然後利用體制帶來改變,同時讓體制所提供的薪津養活自己?此路不通了。
其次,還有那個由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宣讀,被網民臭罵的填海建人工島計畫(網民的說法:敗家島、起唔 L 島、慘不忍島、兵敗嶼山島。)一帶一路被打回頭,出口不成變內銷,熟悉財技的香港股民都看得出那是掏空庫房的手法,網民的留言:擺明係拎香港庫房 D 錢泵上大陸(把香港的錢轉入中共口袋),唔(不)港獨就等死!港幣冇咗(沒有)儲備頂住(支持),聯繫滙率就會收皮(完蛋),到時港紙(幣)就冇晒(沒有)信譽,仲邊(那)有國際投資者買你 D(的)債劵?最後得支共(中共)買,咁香港人就世世代代都欠支共錢!有乜解救(如何自保)?買美金保平安。對,中共無法利用基建項目所帶來的債務控制一帶一路國家,於是用來對付香港,因為香港沒有主權,特首不敢對中國說不。至於舊宗主國英國,則忙於處理脫離歐盟的大小事情,對香港問題間中表示關心(提示:金融時報+馬凱),但是不會有實際行動。英國佬的性格,香港人很清楚。
第三,美國佬向中國說不。不止是說不,而是全方位開戰。從七月初的貿易戰開始,蔓延到科技領域,然後是高調捉拿中國間諜,甚麼時候打金融戰(例如:凍結國家領導人兒孫在美國的資產,懲罰違反美國金融法規的國有銀行),天曉得。美國佬明白香港是中國的白手套,如果民主黨或民主派還要跟美國佬講甚麼一國兩制之下,香港跟中國不一樣,應該得到區別對待,美國佬懲罰中國之餘,記得要放過香港,美國佬會覺得你當他是傻瓜,又或者是中共派來的港共(間諜)。要說服美國佬香港跟中國不一樣,就要用行動證明,亦即是切割。對,又是指向港獨。本土派健筆說,在理論層面,香港人需要建立自己的身份、價值觀和生存策略,而且要跟國際社會做好溝通,萬一中美開戰引發支爆(支那爆炸、China Meltdown)又或者中共內部的權鬥失控,香港人還有辦法可以生存下去。
眼前的香港,內外交困,烏雲密佈。議會政治已經失效,庫房有可能被掏空,中美關係改變或會連累香港。香港的百年基業被動搖以及掠奪,而問題的根源全部來自中國。無錢無權的年輕人覺得,這樣走下去,我們的有生之年,繼續無錢無權,永無翻身之日,要重奪未來,港獨是唯一的出路。如果民主黨或民主派依舊反對港獨,繼續玩已經過時的選舉工程,被小朋友拋棄也很正常。從年輕人的角度看,在港獨議題上,民主派跟建制派分別不大,有小朋友甚至形容民主派是建制派 2.0,保住議席是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並非為香港人爭取民主。看看過去三十年間,香港變成甚麼樣子,就知道民主派是甚麼鬼東西,今日還要我們聽你說,還要罵本土派是中共派來分裂民主派的內鬼?死開啦(粵:滾蛋)!有民主派大學講師接受訪問時透露,上課的時候被學生罵:你有份出賣我們的未來!
網上有中年人認為,民主派只不過是周旋於英國、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政治買辦或中間人,回歸之後跟特區政府扯貓尾(表面上反對其實暗中合作),拉年輕人的後腿,叫小朋友做沒有用的事情(上街遊行),鞏固舊的一套遊戲規則,好讓他們可以繼續混日子、揾好處(從中取利),但是客觀環境改變了,這個遊戲快要結束。香港人也要改變心態,不要依賴代理人,而是自己落場,親自爭取民主,造福子孫後人。
可見未來,對港獨感興趣的年輕人只會越來越多,特區政府的打壓也會加強力度,壓迫越大,反抗越大,結果形成惡性循環。如果民主派拒絕調整立場,不肯轉型,會被年輕人拋棄,走上邊緣化或萎縮之路,不可能再扮演反對派的龍頭大哥,部份人也許會接受「招安」(例如:羅致光+湯家驊)。至於 777,她也許不喜歡 689,但是在港獨議題上,她繼承了他的政治遺產,並且發揚光大,令這個議題成為世代戰爭 (Generation war) 的焦點。港獨陣營是否會形成另一條的產業鏈,還是轉移網上或轉入地下,有待觀察。至於那些反港獨的紅色社團,將會繼續有工開,不時操入大學校園喊口號,又或者去中環的外國記者會門前擺陣。
用毛主席的話來總結:「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我已是下午四五點鐘的太陽。現在世界正在大變,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出處:<毛澤東對留蘇學生的演講>,時間:1957 年底)偉大領袖的智慧絕不過時。
插圖來源:www.fotosearch.com
YouTube 精選:
Mary Hopkin - Those Were the Days (1968) (4: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3KEhWTnWvE
這是英國女歌手 Mary Hopkin 於 1968 年唱紅的冠軍歌曲,製作人是 The Beatles 的成員 Paul Mcartney 。原曲叫 Дорогой Длинною,是一首俄羅斯民歌。
Those were the days (Original) Russian
- Дорогой длинною (4: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Mly5NzZ5Ek
這是俄語版的原曲。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Yahoo 知識:恐龍滅亡的原因是甚麼?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0607000012KK08864
中國共產黨新聞:
1957 年,毛澤東對留蘇學生的演講(簡體字)
http://cpc.people.com.cn/GB/85037/8545276.html
節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中國的前途是你們的,世界的前途是你們的,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所以我說歸根結底還是你們要擔負起這個擔子,不是靠我們,因為我已是下午四五點鐘的太陽。世界的風向變了。去年的氣候不大好,今年氣候很好。現在世界正在大變,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你們讀過《紅樓夢》沒有?這句話是林黛玉說的(笑聲)。我們說西風壓不倒東風,東風一定壓倒西風!
Remarks by Vice President Pence on the Administration’s Policy Toward China
FOREIGN POLICY
Issued on: October 4, 2018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s-statements/remarks-vice-president-pence-administrations-policy-toward-china/
Extract: China uses so-called “debt diplomacy” to expand its influence. Today, that country is offering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dollars in infrastructure loans to governments from Asia to Africa to Europe and even Latin America. Yet the terms of those loans are opaque at best, and the benefits invariably flow overwhelmingly to Beijing. The great Chinese storyteller Lu Xun(魯迅)often lamented that his country, and he wrote, “has either looked down at foreigners as brutes, or up to them as saints,” but never “as equals.” Today, America is reaching out our hand to China. And we hope that soon, Beijing will reach back with deeds, not words, and with renewed respect for America. But be assured: we will not relent until our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is grounded in fairness, reciprocity, and respect for our sovereignty. (提示:這是美國副總統彭斯演說的原文)
【盧斯達:彭斯引魯迅「聖上與禽獸論」 反華反出了新高度】
https://www.facebook.com/dadazim/
節錄:美國副總統彭斯演說數落中國的時候,用了魯迅的典,是整篇外交檄文的點睛之處。彭斯引用了魯迅文章《隨感錄》(1919 年)的第 48 篇,開頭這樣說:中國人對於異族,歷來只有兩樣稱呼:一樣是禽獸,一樣是聖上。從沒有稱他朋友,說他也同我們一樣的。「聖上和禽獸論」,是指中國人因為歷史造成也好、是天生賤骨頭也好,他們對於「異族」的觀感,不是徹底鄙視,就是極端諂媚。他暗示中國在國際社會上也一樣,不知道也不會搞平等交往,永遠傾向用大堆私人關係和暗網偷天換日,乃至於中國始終不會長久服從國際秩序,而要復興一個由自己做大家長率領群小的朝貢體系。美國人不想成為中國人世界中的畜獸,剩下的選擇就是用實力來做中國人的聖上。
【盧斯達:彭斯檄文的雷達沒有香港 — 孰令致之?】
https://www.facebook.com/dadazim/
節錄:令人不安的是,彭斯演說提到不少國家,但隻字未提香港。美國雖然有《香港政策法》,但在風高浪急的時候並不能保證甚麼。要清算中國,不會少了香港那一份。香港能做中間人,不是香港英明神武,而是靠國際的差別對待,即是「一國兩制」來達成。當香港已經完成過底,完全變成中國的白手套;「一國兩制」就不會是世界的光榮,而是世界政經貿秩的後門。後門是用來入侵一個系統的通道,知情的電腦工程師又怎會不堵塞漏洞?香港遲早也會受制裁波及。香港人要盡早與中國撇清關係,至少要開展另一條外交路線,向國際社會和友邦講明香港人真正的想法:香港人並不希望成為中國侵漁(略)世界的幫兇,所以香港人才要謀求自治獨立,不只是為香港人自己利益,只有香港人真正當家作主,權界分清,香港才不會成為世界秩序的威脅。一整代香港人自己搞不清楚身份和定位,或有意為之的 free-ride 成性韋小寶主義,越來越能展示甚麼叫「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在中美鬥爭漸漸堅壁清野的大時代,這種身位也只會越來越左支右絀。
【盧斯達:奔向子宮的大人】
https://www.facebook.com/dadazim/
節錄:香港人面對中國的過程,就是不斷輸、不斷被打倒。輸掉了,內心當然不好過,然後他們就會找一個翻本的注碼,找下一個救世主去投注。就好像每四年一次的選舉,議員和泛民陣線是沒有守住過甚麼的。重要的議案,北京要過,就一定過到,說不一定還有幾票等著待價而沽。但每四年的一次競選活動,都令人暫時忘掉焦慮,暫時相信投了這些人,世界就會有希望。整件事都在虛擬之中運轉。一說到議會的意義,就會被觸怒,因為他們一生就在這聖壇之中。在議會裡做乖學生、六四七一遊行......一套口號以前是這樣用,將來也這樣用。只是因為他們早已劃地為牢,所以由時代的開創者,變成說著進步話語的改革欄路人。那些牢外的新事物,令他們覺得世界不再熟悉、不再安全。說到底,雨傘是裂變的前奏,將所有人捲入一個不再熟悉的新世界。他們是一班哭鬧著要回到媽媽子宮的大人。這種心態就好像一個學童投訴,以前我明明只需要食玩訓,但為甚麼現在我要做功課呢?
徐承恩:白目叉燒包:Cyberpunk 都會的虛擬進步派
上報 2018 年 9 月 26 日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48389
節錄:香港人得享現代化文明的果實,卻不知香港現代化的根基不在本土,一切都只是因機緣巧合地由別人送贈。他們以為英國人已留下文明的制度,覺得在體制內推行變革才是穩妥,嫌體制外的抗命有辱斯文。而爭取民主的尊貴代議士,大多來自法律行業,都以為殖民地法治是真正的法治、誤以為殖民地體制真有程序正義可言,相信只要端端正正地坐在議事堂內,就能以和平理性地按程序改革制度。香港沒國族的本土、沒國族的自由,只能存在於戰後 52 年間之特殊地緣體系,在 1997 年後就無法延續:因為香港已不再是雙重帝國邊陲,反已完全屈服於中國的淫威下。昔日香港人在英中角力的權力平衡下,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得享消極自由,惟此情早已不再。香港若沒有自己的國族去維護共同體價值、在帝國壓境時又未能堅壁清野區隔港中,香港那半桶水的自由絕對沒法子能抵抗帝國的破壞。香港要成為貨真價實的開放社會,也不得不集合力量,抵抗各種帝國對香港的干預,為此港中兩國的邊界必須畫得清清楚楚。
維基百科:阿群帶路圖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阿群帶路圖
節錄:阿群帶路圖是香港割讓予大英帝國成為英國殖民地後的標誌之一,由設計師 Messrs. Thomson & Son of Wapping 於 1868 年設計,在香港英治時期使用。阿群帶路圖的下方是一個海岸(代表香港島北岸),岸上繪有貨物數箱。對上是一片海港(代表維多利亞港),分別繪有一艘懸掛黃龍旗的中國帆船和一艘懸掛紅船旗的英國商船,而遠方則隱約有一群山巒(代表九龍半島)。此圖描述兩個華商與一個英商在洽談生意的畫面。傳聞稱,該圖講述英國軍隊最初登陸香港島赤柱時,得到漁婦陳群(阿群)引路至香港島北部的故事。當時路線約為現時的淺水灣道、香島道、黃竹坑道、香港仔大道、石排灣道及薄扶林道至西營盤「群帶路」一帶。所以此事就稱「阿群帶路」。有說英軍經香港村時詢問該處地名,陳群以水上人蜑音回答「香港」,英人即以水上人音「HONG KONG」為記,就成為了全島總稱。這也成了香港地名由來之其中一說。其後英國人在南京條約選擇了香港島為戰利品。有關群帶路的起源,已故香港掌故專家梁濤指出過有幾個可能,除了阿群帶路外,另外一可能因為香港全島皆山,農民上山割草砍柴,在延綿山峰上踏出小路。此條路繞在香港島的山腰上,從對岸看去有如婦女之裙帶而被稱為裙帶路,後來訛轉為群帶路。
相關的文章:
無水散水
2015 年 2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2/blog-post_14.html
節錄:作為代理人,民主黨再無利用價值,就算不會即時死亡,也會隨著水源乾涸而慢慢凋謝萎縮。黎智英的捐款泡湯,又被廉署和警察找麻煩,大把手尾跟。他也自知押錯注,開始調整策略和立場。是否有後著,拭目以待。前車可鑑,應該不會有傻瓜願意重蹈覆轍,支持沒有前途的民主黨。而香港的大中小學生見識過兩個學生組織(即:專上學生聯會、學民思潮)在佔領運動中所發揮的作用,應該不會笨到加入民主黨從派傳單做起。民主黨無錢無人,時日無多,可以收檔。
黎智英(六)
2017 年 7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7/blog-post_21.html
節錄:遊戲規則改變,在拆卸與重組的過程中,部份舊媒體的員工淪為犧牲品,部份本土派議員保不住自己的議席(提示:DQ),大家都是被拋棄的零部件,這是香港版的政壇 Re-engineering(提示:Michael Hammer)。如果地震的原因,是不同的陸地板塊開始移動或互相碰撞,令壓力爆發以及導致裂縫出現,那些被裁的傳媒員工以及失去議席的本土派議員,便是因為走避不及而跌入裂縫中,然後慘被壓扁的可憐生物。至於肥佬黎,他開始走進香港歷史了。
聖鬥士?
2017 年 8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8/blog-post.html
節錄:陳日君似跨國企業的高級打工仔,華人來說,事業發展早已見頂。總部高層換人,改變對中國市場的策略,轉走溫和或修好的路線,陳日君所主張的強硬路線於是被冷待。而他服務了一輩子的宗教組織(羅馬天主教廷),則似一個經常選錯代言人的商業機構,又或者是選錯海外加盟商的特許經營計畫總公司,有可能已經被中共所滲透。陳日君已屆垂暮之年,但是個性很強,試圖力挽狂瀾。
清檯
2017 年 8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8/blog-post_17.html
節錄:借用桌(撞)球做比喻,香港的反對派就好像桌面上不同顏色的球,逐一被球棍撞落袋。幕後玩家(中共)想將桌面盡量清空,以便重新開局。從「勇武抗爭」到「和理非非」,反對派的不同派別被迎頭痛擊,甚至是被打殘,失去反擊能力。他們所騰空的政治空間,如無意外,將由建制派進駐。在經濟層面,中資會繼續進駐,但是收購的手法會變得較為低調,槓桿的比例也會稍為降低,以免構成金融風險,影響大陸銀行體系的安全。
代理人
2014 年 4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4/blog-post.html
節錄:東方人社會,在政治和商業領域,有很多不稱職的代理人 (Agent)。他們不但沒有替委託人 (Principal)(選民或股東)爭取最大的權益,並且濫用權力,又或者運用資訊不對稱 (Information asymmetry) 的優勢,謀取私利,以及刁難欺負委託人。這種事情,舊式中文叫「惡奴欺主」,請參考<紅樓夢>第五十五回。委託人不高興,但是沒有辦法,因為要趕走他們,費時失事,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黑社會
2012 年 3 月 1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3/blog-post_16.html
節錄:這個過程,舊式中文叫「招安」。<水滸傳>的結局,是宋江率領梁山好漢接受「招安」,打著「順天」和「護國」的旗幟,到東京接受皇帝(宋徽宗)的檢閱。一群本來為民請命、劫富濟貧、以武犯禁的山賊向朝廷俯首稱臣,已經夠諷刺了。更諷刺的,是向朝廷低頭之後,他們奉命去平亂(討伐另一個武力集團),結果傷亡慘重,只得幾個人生還。放棄理想,向敵人投降,介入政治,然後被出賣,這就是梁山好漢的結局。
V 煞、1812、RIC
2013 年 1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1/v-1812ric.html
節錄:然而,趕走了皇帝、外敵或者殖民地統治者,不代表老百姓有好日子過。這些國家的老百姓,彷彿生活於無間地獄,惡性循環,永不超生。他們數千年來求神拜佛,但是沒有得到神明保佑。這些國家,難以被征服,但是也難於治理。研究俄國、中國和印度的歷史,感覺是大而無當,小即是美。管治國家也許跟營運生意一樣,有 Optimal size(最理想的規模),擴張過度,神仙難救。
翻身的日子
2017 年 12 月 27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12/blog-post_27.html
節錄:甚麼時候偉大祖國終於成為席捲全球同時禍及香港的金融風暴的源頭,天曉得。中國人集體「翻身」的日子,恐怕是地球人付出代價之時,而香港會首當其衝,率先陪葬。(原因:香港銀行業的內地相關貸款佔資產總額的比例升至接近兩成,而紅籌國企 H 股佔恒生指數的比重已經超過一半。)
The Frontman of Rocket Man
2017 年 9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9/the-frontman-of-rocket-man.html
節錄: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在美國有分行,如果任何一間被美國的金融監管機構抓到替北韓提供服務的把柄,又或者是替金家成員清洗黑錢的證據,後果可以很嚴重(例如:被美國凍結資產、被迫切斷跟美國金融系統的聯繫、客戶逃亡引發擠提、在香港的股價立即下跌),澳門滙業銀行的擠提風波(2005 年 9 月中)是好例子,請參考<延伸閱讀>部份所提供的資料。澳門以外,香港同樣是中美角力的戰場。
Beggar-thy-neighbour
2018 年 8 月 15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8/beggar-thy-neighbour.html
節錄:右翼政客通常乘民粹興起(提示:希特拉+納粹德國),在經濟低迷的日子對付搶飯碗的外國人,是這類人的慣技,中國和俄羅斯於是淪為踏腳石,惡人自有惡人磨,就是這樣。香港股民的看法:美國佬洗腳唔抹腳(粵語:入不敷支),靠印銀紙讓別人替他還債,每隔一段日子便剪羊毛,今次輪到剪中國的毛(提示:中興通訊的罰款),反正我有份養大你,啱唔啱(粵語:對不對)?
14/10/2018
2018年10月5日星期五
衍生產業鏈(二)
異曲同工的做法,是為了避開問題的根源(例如:長工時),商人會塞給你一大堆假貨,令你覺得問題已經解決,又或者所有的錯都是閣下一個人的錯,而非社會的錯,你必須承擔全部責任,即是用錢解決問題,購買指定的商品或服務。簡單地說:責備受害人、轉移視線、模糊焦點、以假代真、魚目混珠、飲鳩止渴。
例子:
1. 沒有時間結識朋友?可以玩交友 App 或社交媒體,然後你的私隱被出賣(提示:Facebook),你發現只能結識到推銷員(提示:美容院+美男計,倫敦金+美人計)、網絡騙徒、查詢肉金的炮友(3P 幾多錢?)以及一大堆不知真假的所謂中外「朋友」。社交媒體的壞處,有很多人說過,此處不重複。
2. 找不到戀愛或結婚的對象?可以參加收費的 Speed dating(速配活動),然後你會發現,出席者是主辦單位請來的臨時演員,例如:用假身份結識單身女子的假 ibanker、假專業人士、假公務員,又或者是想尋找二奶、情婦、暗娼的已婚中佬,即是對老婆感到厭倦但是沒有勇氣提出離婚的自私男人。
3. 工時長所以沒有感情生活?流行文化產業提供大量以愛情為題材的歌曲、小說或影視作品,讓你覺得已經明白了或體驗過愛情,然後明早醒來,繼續上班去,營營役役終此一生。職業女性更苦,僱主不想你生育(提示:張宇人+吳宏斌),但是官府和傳媒卻催迫你生育,同時又輸入很多大陸女人,讓她們跟你爭奪男人、工作、房屋、醫療,然後你還要交稅給壓迫你的官府。對,港式財技,是供款養仇家(提示:強積金)。
4. 工時長所以沒有時間做運動?商人提供一大堆的維他命和健康食品,開設收費的健身中心(提示:難道叫你去公園跑圈?)。那堆維他命和健康食品,商學院語言叫 FMCG (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令那些沒有實效的商品或服務聽起來具備合法性,好像真是為了滿足需求而設。對,都是為你好。
5. 官府的電視廣告叫你每日預留時間做運動,但是不會觸碰勞工議題(例如:為甚麼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變成政府用公帑補貼裁員的僱主?),更不會改善年輕人的職場待遇,又或者教打工仔如何分辨真假自僱。官府的精神健康廣告只會叫你看開一點,不要理會負面情緒,又或者跟明星藝人學習如何補充正能量(即:裝開心),切勿為瀕臨爆煲邊緣的公立醫院製造額外的負擔。
那堆商品或服務,是贗品或替代品,似安徒生筆下的機械夜鶯,即是無法取代真貨的贗品,或是缺乏實效的安慰劑。安徒生有遠見,知道中國人沉迷假貨。萬一你沒有聽過那個故事,請上網。它們的作用,是令你遠離問題的根源(即是:長工時以及背後的原因,例如亞洲地區的經濟發展模式),同時兼具促銷和維穩的功能。如果你被廣告洗腦,去購買那些沒有實效的商品或服務,閣下所賺取的工資就會落入生意人的口袋中,養肥了後者,即是刺激消費。如果你相信一切的錯都是自己的錯,你會自我形象低落,又或者意志消沉,但是不會起來戰鬥,亦即是遠離政治。現有的組織或制度,以及不公平的遊戲規則,於是可以延續下去。
對,那些植入式廣告以及軟性的娛樂八卦,其實包含了不少洗腦訊息(例如:這樣做女人就對!)。表面上是低層次的消費訊息(例如:食買玩、去旅行)或娛樂八卦(例如:藝人的婚姻),其實是無孔不入的控制手段,把個人的原始本能(例如:聊天、交友、求偶、自保、反抗、戰鬥)在不同程度上或閹割或弱化或扭曲,讓我們成為某條產業鏈的交數工具。那條產業鏈的生成,則端賴一個長期被忽視、被掩蓋或被隱藏的社會問題,而背後又牽涉權力與財富的分配方式(例如:亞洲國家的經濟成就來自長工時和低工資,亦即是剝削年輕人,所以要強迫女人生孩子,否則只好輸入外勞或大陸女人),所以要刻意迴避。建制派不希望年輕人觸碰問題的核心,於是設法轉移小朋友的視線,同時消耗打工仔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好讓舊的制度或遊戲規則可以千秋永續,所以市面上才有那麼多的贗品或替代品發售,以及那麼多的「專家」(其實是推銷員)教我們應該如何做人(不斷消費)。這種產業鏈似日本漫畫中的寄生獸,是異物或病變。由傷口生成的,不一定是珍珠,可以是怪獸。把問題變成商機,是資本主義的慣技。需求是製造出來的,關鍵在於操控人心,扭曲閣下的價值觀,令你覺得非買不可,否則便是犯了十惡不赦的死罪。傳媒似邪教,玩情緒勒索 (Emotional blackmail)。
媒體需要廣告收入才能生存,於是站在商人的那一邊,向讀者或觀眾灌輸某種價值觀(例如:女人必須結婚生育),直接地促銷及間接地維穩(香港的情況)。所以 TVB 製作的資訊節目只會教你食買玩、去旅行,鼓勵年輕人去外國留學或遠嫁他方,中產就必須不停睇樓(提示:日日有樓睇+中原地產特約)。閣下停留於口腔期,或選擇逃跑而非戰鬥,或成為樓奴被綑綁,對當權者有利,即是維穩。媒體依賴廣告收入,不可能真正獨立。又要做妓女,又要拿貞節牌坊,是不可能的。於是有行內人想出眾籌這一招,避免媒體成為大老闆的私人玩具或談判籌碼。有心人其志可嘉,但是這個實驗在華人社會比較困難,因為講利益的人多,但是有信念的人少,肯掏腰包買質素的人更少。傳媒行業風雨飄搖、自顧不暇,內容跟廣告之間的界線早已模糊,小朋友切勿跟它學做人,否則淪為交數工具而不自知。對,你只會養大那頭寄生獸,即是養肥那條產業鏈,然後被吃掉。
插圖來源:互聯網
YouTube 精選:
Yanni - Nightingale HD (7: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Pc5kMrStkY
來自希臘音樂人 Yanni 的 Tribute 專輯,那張 DVD 的面世日期是 1997 年,紀錄了他在北京紫禁城和印度泰姬陵所舉行的兩場音樂會。這是紫禁城音樂會的片段,樂曲是 Yanni 的作品,開始前他用英語告訴觀眾,他嘗試用中國笛子模擬夜鶯的聲音。吹奏笛子的樂師來自南美,得到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編曲不知有沒有參考<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末段的大小提琴對答樂段令人想起<樓台會>。
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夜鶯 (童話)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夜鶯_(童話)
節錄:《夜鶯》(丹麥語:Nattergalen,英語:The Nightingale)是安徒生童話中的著名童話, 1843 年發表於《New Fairy Tales》。普遍認為這個故事受作者對歌劇歌手珍妮.林德(有「瑞典夜鶯」之稱)的單相思的影響。內容簡介:中國皇帝聽說自己的御花園有一件世間最美的事物 ―― 夜鶯的歌聲,遂下令召夜鶯。一個廚娘(在宮中惟一知道夜鶯蹤跡之人)帶領宮人去附近的森林找到了夜鶯。夜鶯同意留在宮中。興奮的皇帝將夜鶯圈養於籠子。日本天皇贈給中國皇帝一件珠光寶氣的機械夜鶯,皇帝對活的夜鶯逐漸失去興趣,夜鶯於是返回森林。機械夜鶯日復一日地歌唱,最後報廢。幾年後皇帝深受病痛折磨,真正的夜鶯得知皇帝病情回到宮中,死神被夜鶯的歌聲感動而離開了,皇帝因此復甦。夜鶯答應皇帝在他身邊為他唱歌。
相關的文章:
雙軌制(四)
2011 年 11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1/blog-post_20.html
節錄:當權者的如意算盤,是試圖擺個姿態,表達一點解決問題的誠意,但是不會觸碰到問題的真正根源(即是:地產霸權,基金公司的利益,中港兩地人口政策的差異)。究其原因,當權者也許是不想得罪某些在政治上有影響力的既得利益集團(例如:地產商),怕會遭到報復或者反撲,累及兒孫。自私動機,不難理解。民國奇書<厚黑學>中,這種處事方法叫「鋸箭法」。
逆天而活
2018 年 2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2/blog-post_24.html
節錄:你不能病,因為僱主只想要健康的上班族,而公立醫院已經瀕臨爆煲邊緣,急症室的輪候時間超過 8 小時,上病房要等超過 12 小時,高官鼓勵市民光顧私人醫生或私家醫院。小病?食藥啦!怕副作用?乜乜乜啦!我鬧鬧鬧,鬧到你食為止!(提示:必理痛)工作時間過長令巴士(公車)司機過勞,結果導致交通意外,造成人命傷亡?說明了香港的勞動人口短缺,輸入外勞勢在必行!
給新奴隸
2016 年 9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9/blog-post_20.html
節錄:這群「專家」的特徵:所有的錯都是閣下一個人的錯,僱主和官府沒有錯,社會制度沒有錯,自由市場更不可能出錯,閣下有正能量就什麼困難都不怕,又或者你可以把問題交托給神,揾個風水師擺陣化煞,諸如此類。這種「專家」,主流傳媒大量供應,背後牽涉政治任務或商業利益,跟他們辯論是多餘的。
人生滿希望
2018 年 5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5/blog-post_25.html
節錄:傳媒聚焦極少數的幸運兒,而忽略陪跑的失敗者,營造假像,令觀眾或讀者覺得人生還是有希望,願意跟隨既定的遊戲規則(例如:讀書打工買樓結婚生仔)玩下去,或繼續參與某個成功率很低的遊戲(例如:選香港小姐然後嫁個有錢人)。只要不斷有新人加入某個遊戲,某個組織或制度就可以延續下去,而既得利益者就透過對自己有利的遊戲規則,收割別人努力的成果。
交數(五)
2016 年 3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3/blog-post_25.html
節錄:由學校負責的洗腦工作,交由主流傳媒接力:必食、必遊、必消費、必買樓、必結婚、必生仔、必 Playgroup、必名校、必考試、必補習。傳媒的任務,是塑造閣下的生活模式,務求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會落入商家的手裡。閣下的人生目標,只能是貢獻資本主義,而非為自己而活。你所生的孩子,將會經歷同一過程,繼續交數,一生為奴,千秋萬代,求脫無期。
宿命論
2018 年 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1/blog-post.html
節錄:喝過頭啖湯,賺過錢之後,以 Facebook (FB) 為首的新媒體開始走上舊媒體的老路,證據:間諜滲透、捲入權鬥、政治干預、商業壓力。新媒體的商業模式,本來是「自動導航」。優點:輕巧靈活,本小利大,刀仔鋸大樹。運作了十幾年之後,這套商業模式開始出現問題。結果是:原有的優點慢慢消失,越來越不好玩,賺大錢的最佳時機已成過去,需要考慮轉型,甚至是撤退。
中年盤點(二)
2016 年 6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6/blog-post_17.html
節錄:想尋找一個不被商業活動或政治勢力所滲透的社交平台,非常困難。人到中年,如果你還相信 Networking,應該問的問題:工作以外,我的人脈網絡的基礎是甚麼?香港是商業社會,也是國際金融中心與華人世界的公眾碼頭,因此不少人習慣採用交易或投資的心態,來處理人際關係以及感情生活,亦即是用閱讀商品標籤 (Label) 的方法來衡量或評價別人,如果閣下身上缺乏「正確」的標籤,即是利用價值有限,就講多無謂。
四眼妹(二)
2012 年 9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8.html
節錄:女人不戴眼鏡會比較漂亮,是主流傳媒向消費者灌輸的洗腦訊息,電視廣告的主題:四眼妹外表老氣橫秋,在情場中缺乏競爭力,容易成為剩女或者敗犬,為了你的個人幸福,請轉用隱形眼鏡! Auntie 不信這一套,個人經驗:視乎你遇上那一種男人。有些男人,本身條件欠佳,又或者飢不擇食,連四眼妹都殺。
賀年 Look
2018 年 1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1/look.html
節錄:乳房是女性的性徵,而香港是個將乳房物化或商品化的城市。女性的乳房要成為男性愛戀的物件,就必須符合男性(其實是商家)所設定的標準,乳房的價值與它們的大小很有關係。而乳房的大小,是胸圍的罩杯量度。因此,傳媒鋪天蓋地報導女藝人的乳房大小及形狀,而豐胸廣告亦隨處可見。紅色賀年 Look 的潛台詞,是女性不但迎合男性的凝視,而且主動吸引男性的目光。
中年盤點(四)
2016 年 7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7/blog-post.html
節錄:至於那些催迫女人結婚生仔的言論,背後牽涉商業利益或政治任務,視女人為交數工具,想把魔爪伸入女人的身體。女人的身體,向來是戰場。如果你害怕或屈服,對方會以為自己法力高強,從此咬住你不放,甚至變本加厲。應該怎樣做女人,由你自己來決定。跟傳媒學做女人,你只會更加迷惘,成為自我形象低落以及缺乏安全感的笨女人,容易被操控。
衍生需求
2011 年 9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9/blog-post_19.html
節錄:(主流傳媒)長年累月替女人洗腦,讓她們為結婚生子而活。與此同時,繼續抹黑和打壓那些特立獨行,拒絕按照時間表和方程式做人的大膽女子。這是主流傳媒的生存之道,因為挑動女人的神經,製造恐慌,方可自保。容易焦慮的女人,成為一個夕陽工業的救星,背後是龐大的商業利益,不難理解。
狠母
2013 年 9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20.html
節錄:愛情婚姻,在每個人的生命中,有不同的位置與份量。可以是主菜,也可以是零食或宵夜。亦可以是宗教,信則有,不信則無。視乎每個人的性格、需要和際遇而定。因此,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以及處理方法。除非當事人觸犯了法律,否則沒有必要向旁觀者解釋。主流傳媒是夕陽工業,商業利益先行,因此忙於替女人洗腦,令女人相信,做女人只有一種方式。
05/10/2018
2018年9月29日星期六
衍生產業鏈(一)
「扯貓尾」造就第二條產業鍊
香港的常見現象:公營機構的服務質素欠佳或供應不足,於是衍生出另一條產業鍊,而背後的經營者(商人)跟官府關係密切。某程度上,需求是製造出來的,如果官僚處事認真,在問題的根源落刀,第二條產業鍊會失去生存空間,又或者需求下降,官僚為了保護商人的利益及逃避責任(為市民服務),會設法拖延時間,或小修小補,或做一些治標不治本的功夫(例如:公布私營骨灰龕場的表一表二清單,但是既沒有懲罰違法的經營者,也沒有告訴受影響的消費者應該怎麼辦),好讓第二條產業鍊有足夠的時間壯大以及賺錢(提示:曾蔭權任內停建居屋和停止賣地的原因),而商人稍後會報答曾經暗中幫助過他的官僚。這種玩法,廣東話叫「扯貓尾」,即是官商勾結或利益輸送。例子:
1. 從公營教育制度衍生或分拆出來的產業鏈:補習社、直資學校、國際學校。
2. 從公立醫院衍生出來的產業鏈:私家醫院、可以進行小手術的醫療中心。
3. 從政府資助的老人院衍生出來的產業鏈:私營的安老院(香港或華南地區)。
4. 相對於政府資助的房屋市場(即:公屋和居屋)的私營產業鏈:私樓市場。
5. 從公營骨灰龕場衍生出來的產業鏈:私營骨灰龕場(合法或非法、香港或華南地區)。
如何用公帑養大第二條產業鍊
簡單地說:教育、醫療(加上安老)、房屋(陽宅+陰宅)。這些都是令到有份交稅但無份享用社會福利的中產階級非常不滿的公共政策範疇,即是部份民怨的由來。官僚的藉口:公營機構和私營部門可以相輔相承或互補不足,又或者服務不同的社會階層(即:付得起錢的中產可以光顧私家醫院),官府提供的現金券(提示:學券制、醫療券、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讓錢跟用家走,引入競爭有助改善服務質素,自由市場分配資源比官府更加有效率,諸如此類。
問題是:在第二條產業鍊的成長過程中,有公帑的投入,但是那條產業鍊長大之後卻專注服務購買力較高的顧客,所得利潤也落入商人的口袋中。例子:私家醫院向公立醫院挖角,而那些被挖走的資深醫護人員的培訓過程中,有公帑的投入(原因:那些資深醫護人員是由本地大學的醫學院訓練出來的),亦即是公營大學及背後的官府為牟利的私家醫院訓練人才,令公立醫院淪為行內人的踏腳石。
跟公立醫院比較,私家醫院在定價和營運方面擁有較大的自由度,靈活性較高,有利於回應市場需求。公立醫院和私家醫院之間,是否存在不公平競爭,官府是否透過默許人才流失來補貼私家醫院,有爭議的餘地。至於那些直接動用公帑的現金券(即是:醫療券、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長者院舍住宿服務券)以及政府資助的健康檢查服務為第二條產業鍊所帶來的好處,已經非常明顯,無須長篇大論。香港的醫療體制,跟教育界一樣貧富懸殊,公營系統淪為應酬窮人的冷飯殘羹。如果私家醫院的經營者稍後決定把它(也許聯同旗下的醫療產業生意)分拆上市,官府便有份養大一間上市公司,明白未?公帑是納稅人的錢,官府是否明益生意人,自己想。
官府有份養大的上市公司:領展和港鐵
官府有份養大的上市公司:領展(港股編號:823)和港鐵(港股編號:66)是好例子,今日都成為怪獸,又或者應該叫「大山」(提示:林鄭月娥+三座大山)。共通點:領展和港鐵都是把公共資源私有化的好例子,成為上市公司有助擺脫官僚體制的約束,然後大條道理追求利潤最大化 (Profit maximization),管理層致力提升資產的回報率(例如:領展旗下的商場透過大幅加租趕走年老的小商販,然後換入能夠負擔昂貴租金的大型連鎖集團;港鐵則透過地產項目補貼運輸業務,同時又北上拓展回報不高的中國業務),利潤和股價上升,管理層的薪金和花紅也水漲船高,變成企業肥貓 (Corporate fat cat),而付出代價的是沒有選擇的小市民(即是:購買力不高的公屋居民+每日乘搭港鐵上下班的打工仔女)。
如果沒有分拆上市,那些因為資產增值所帶來的金錢收益(港式財經術語:釋放價值)應該落入政府庫房,然後用於公營的教育、醫療或房屋,令到(另一群)窮人受惠。財政政策 (Fiscal policy) 的功能,本來是財富轉移,舒緩階級矛盾,防止窮人起來造反,上街高唱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出處:孤星淚 Les Misérables)上述觀點,有不止一位的本地財經寫手提過。結論:與其說領展和港鐵變成怪獸是官府政策失誤的結果,倒不如說是早有預謀,向內定的高層人選輸送利益。對,中國政治的本質,是分贓。而香港高官的玩法,是透過公產私有化向某人或某集團進行利益輸送。過程中,窮人的利益被犧牲,令階級矛盾激化,導致民怨累積,為社會不穩製造土壤。香港高官的壞習慣,是把同一個概念或橋段用到爛或用到殘為止。英文的說法:Copy cat(盜版貓)。領展和港鐵的成長故事、商業模式及其災難性後果,稍後是否會在香港的教育或醫療產業中重現,值得留意。這種港式 Good 水(上市套現)財技,跟扭曲的政治制度有甚麼關係(提示:誰人有權選特首?),你懂的。
某程度上,那些在香港上市的大型國企,也是玩這一套。換言之,用公帑或保護政策所養大的產業鍊所產生的利潤,透過股市落入生意人或白手套的手中,然後被轉移海外亦即是走資。對,中港一體,互相學習或抄襲,盜版貓養大企業肥貓,小市民利益受損但是沒有選擇(提示:強積金+騰訊),就是這樣。
插圖來源:https://de.123rf.com
YouTube 精選: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2:28)
- Les Miserables - High resolution, with lyric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7E2tfK5QAg
這是電影版 (2012)。
相關的文章:
棺材本托市
2017 年 4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4/blog-post_19.html
節錄:官府替私營的服務供應商製造需求以及提供收入來源,而部份的私營服務供應商(的母公司或附屬公司或聯營公司又或者大老闆的親朋戚友或關連人士所開設的公司)會把生意上市。結果是:本應直接用於窮人身上的公帑,又或者是窮人的棺材本,透過迂迴曲折的渠道,又或者是複雜的理財產品,變相補貼某間上市公司(提示:港鐵、領展)。同一概念,改頭換臉,改名換姓,不斷翻炒,打劫窮人,進貢權貴,是香港公共政策的特色。
疑似地產商
2015 年 4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4/blog-post.html
節錄:而緊隨市建局、領匯和港鐵的步伐,近年開始變得有點像地產商的,還有定位本是提供可負擔房屋(公屋和居屋)的香港房屋協會(提示:綠悠雅苑)。換言之,擁有地產發展商思維的公營以及半官方機構,又或者是沒有地產商之名但是擁有地產商之實的上市公司,好像越來越多。亦即係話:香港地,唔做地產,揾唔到食,賺唔到錢。(粵語:不涉足地產行業,無法在香港生存或發達。)
瓣數多(四)
2014 年 10 月 3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31.html
節錄:香港幾間華資地產商,都是綜合企業 (Conglomerate)。發展過程,大同小異。七十年代賣樓起家,上市之後作橫向式多元化發展。最初是拓展與地產相關的行業,例如:物業管理、零售、酒店、交通、公用事業。踏入九十年代,則順應潮流進軍電訊、科網和傳媒行業。中間又可能利用香港的賣樓收入,收購海外的基建項目。結果幾十年下來,公司慢慢演變成為一個以地產為主的多元化投資組合。
不是佛利民的錯
2013 年 6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20.html
節錄:教育、醫療和社福三方面的開支被視為沉重的包袱,既然是包袱,就要想辦法減輕負擔,港式官僚的慣技,是把包袱推卸給別人,亦即是:提倡「用者自負」(例如:「個人醫療儲蓄戶口」即是俗稱的「強醫金」)、減少政府資助(例如:縮短資助藥物名單,迫使公立醫院的病人自掏腰包購買療效較好但是較昂貴的藥物),以及鼓勵有負擔能力的中產轉用私營機構(例如:醫療券、醫療保險)。
配對資助(二)
2016 年 2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2/blog-post_29.html
節錄:話口未完,又炒冷飯。繼學券制、醫療券、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及長者院舍住宿服務券之後,特區政府推出科技券。靠派發現金券解決結構性問題,已經成為港式官僚的慣技。這一招,勝在不傷腦筋,不牽涉策略性思維,更不會驚動具備殺傷力的利益集團。透過派發現金券,官府把決策的權力及責任,通通推卸給消費者或業界的私營機構,亦即是所謂的「自由」市場。結果是好是壞,能否解決問題,已經不關官府或官僚的事。
配對資助(一)
2016 年 1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1/blog-post_29.html
節錄:把同一個概念翻炒多次,應用於不同的政策範疇,是港式官僚的慣技。而其中一個經常被港式官僚翻炒的概念,是配對資助 (Matching Grant),亦即是用配對的型式,由政府撥款資助一些非牟利的行業(例如:高等教育、正統藝術),又或者是短期內在財政上無法收支平衡的項目。配對資助以外,另一個經常被港式官僚翻炒的概念,是「錢跟用家走」。特區政府把這個概念應用於應用於教育、醫療及社福。這三個範疇,佔政府經常開支的比例大約是六成。
又見學券制
2016 年 7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7/blog-post_27.html
節錄:香港的教育、醫療和社福三個領域,經常都出現這種情況:服務供應長期不足而且質素欠佳,但是政府又不想增加資源投放(因為不想加稅或者害怕出現結構性財政赤字),於是採取一些派錢式或道歉式的措施,讓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服務對象(窮人)拿著官府發出的現金券(例如:學券制、醫療券、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到市場上向私營的服務供應商購買本應由官府提供的公共服務。
教育騙局(二)
2017 年 5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5/blog-post.html
節錄:如果私營的教育機構也不過是一盤生意,香港的國際學校是一個疑似投資騙局。國際學校要求學生家長購買指定金額的債券,而那些債券是沒有二手市場的。如果孩子要退學或被開除,家長會無法脫手(除非找到另一位家長接手而又取得學校的同意),被迫繼續持貨直至到期為止(據說個別的國際學校會向退學的學生家長提供 Refund, in full or in part)。家長變相為學校提供短期營運資金,某程度上,是家長打本給學校做生意,而顧客是自己的孩子。
OPM (Part 4)
2012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4.html
節錄:某程度上,以上的分析,也反映出香港學術界的生態環境,就是山頭眾多,人脈交錯。多年來,不少政商名流和名門望族都透過捐款或者其他途徑,跟某大學某學系建立了深厚的合作關係,又或者對某大學某學系擁有某種影響力。這種情況,在歷史悠久的老牌大學身上,尤其明顯。在外國,大學是意識形態的戰場。在香港,大學是利益集團盤據之地,是中環的縮影。
雙軌制(四)
2011 年 11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1/blog-post_20.html
節錄:當權者的如意算盤,是試圖擺個姿態,表達一點解決問題的誠意,但是不會觸碰到問題的真正根源(即是:地產霸權,基金公司的利益,中港兩地人口政策的差異)。究其原因,當權者也許是不想得罪某些在政治上有影響力的既得利益集團(例如:地產商),怕會遭到報復或者反撲,累及兒孫。自私動機,不難理解。民國奇書<厚黑學>中,這種處事方法叫「鋸箭法」。
官商角力
2016 年 9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9/blog-post.html
節錄:有些商品或服務,消費者有需求,但是供應不足或者質素欠佳,頭腦靈活的生意人,於是採用另類的手法去滿足需求。可以是公然違反法例,走法律罅又或者是靠燒錢搶佔市場佔有率(例如:Uber),希望造成聲勢又或者是既定事實,試圖衝擊官府的底線以及測試官員的容忍程度,看看能否開闢新的市場空間,最終迫使官府修改法例或遊戲規則,讓這些新推出的商品或服務由非法變成合法。
清明奇譚
2009 年 4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4/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人很可憐,不論生前死後,都無處容身。陽宅物超所值,陰宅嚴重短缺。香港每年有接近四萬人死亡,大約八成半火葬。根據政府統計,未來五年即使計入新增的供應量,公營靈灰位(骨灰位)依然短缺十四萬個。由於積壓的需求太多,輪侯公營靈灰位一般需要两、三年時間。可憐的香港人,生前死後都要排隊。
29/09/2018
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
教育騙局(七)
DSE 有可能繼研究院和副學士之後,被本地生所離棄,要靠內地生填補空缺。去到那個程度,還有待觀察,但學生和家長對 DSE 缺乏信心,卻是不爭的事實。
證據 1:市面上已經出現專門為修讀 IB 課程又或者準備投考 GCE-A Level 的香港學生服務的補習社,招聘廣告可以在公開渠道(例如:SCMP、求職網站)找到。對求職者(老師)的要求:必須熟悉 IB 或 GCE-A Level 課程,或本身已經通過這類國際試。另外,也有補習社尋找能夠協助學生準備 IELTS 或 SAT 考試的老師。這些都是為海外升學而設的課程,如果這條產業鏈開始壯大,便足以證明本地生開始離棄 DSE 課程。對教師的影響:如果你沒有相關的資格或經驗,不過是教育學院或本地大學畢業,萬一找不到教職,想投身補習社恐怕也不容易。
順帶一提:不止是香港,華南地區(例如:佛山)也出現這類補習學校(也許兼具升學顧問功能),服務準備前往外國升學的內地生,在本地求職網站可以找到招聘香港老師北上的廣告。華人社會的客觀現實,是庸官所打造的本地學歷不吃香,在國際社會缺乏認受性,令本地大學的畢業生變成唐狗唐貓,在出生地被歧視,做完看更之後被遺棄。We prefer overseas graduate 這句話 Auntie 見工的時候聽過兩次,都是外國人在我面前講,第一次是(聲稱代表外資銀行的)鬼婆獵頭族,第二次是跨國企業的鬼佬高層,兩隻鬼見我另有目的(即:攞料、偷橋、陪跑)。兩間老牌大學我都讀過,尚且無面俾,其他的更不用說。
證據 2:賺錢能力較高的學科(例如:醫科、法律、環球商業)收 IB 學生的人數或比例已經超越修讀 DSE 的學生。以守護生命為使命的港大醫學院帶頭示範,用行動告訴小朋友,白色巨塔比較歡迎有父幹的富貴學生,因為可以帶來富貴病人(提示:港大附屬的私家醫院),對爭取研究經費也有幫助。那位拋棄已經開肚的公立醫院病人,跑去私家醫院替富貴病人做手術的醫生(提示:吳國際)是港大醫學院的僱員,對不對?對,生命也分等級。此例一開,學生和家長自動調整升學策略,即是放棄無助於向上爬的 DSE 。修讀 IB 課程的學生既可以投考外國的大學,也可以投考本地大學的「神科」(港式粵語:賺錢能力比較高的學科),證明有錢有選擇。 DSE 的歷史不足十年,在國際社會的認受性存疑,學生和家長自然會用腳投票。
回歸之後,本地學歷大幅貶值,背後是政治因素作怪。熟悉香港學制演變的人會告訴你:特區政府為了令本地的高中學制跟前宗主國(英國)脫鉤,把大學由三年制改為四年制,又把以前的高級程度會考 (A-level) 和中學會考 (CE) 合併,成為現今的 DSE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中文:新高中文憑試),壞處是令到不是讀書材料的孩子被迫在公立學校中多留一年,浪費時間、金錢和青春。官府利用教育搞政治或投誠示忠,香港家長卻有另一套想法,就是依然相信英式學制。有鑑於此,部份直資名校索性開辦 IB 或 GCE-A Level 課程,方便學生畢業之後去英國升學。香港人會告訴你: 689 和 777 的孩子也是往英國升讀大學的,特首是否口是心非,還是把窮人的孩子當作交數或擦鞋的工具,自己想。
香港教育,貧富懸殊。有錢有出路,無錢的只能任人魚肉,下一代還要被洗腦,難怪港女要嫁個有錢人,用錢解決問題,把孩子送入國際學校或直資名校讀 IB 課程,然後去外國升讀大學。嫁不到有錢人?寧願不生育,絕後抗暴政(出處:黃子華),由得「港豬」(本土派用語:等待被宰割的香港人)滅族。簡單地說,扭曲的政治制度延續了扭曲的教育制度,令港式思維離不開錢,因為我們的特首不需要香港人的選票,也無須回應我們的訴求。香港沒有主權,港人沒有選票,沒有錢又想避開扭曲制度所帶來的傷害?只剩下賣身一途(注意:男女均可)。
扯遠了,說回來。由香港公務員直接管理的行業(例如:教育和醫療),必定是遊戲規則扭曲,出現很多古怪的現象,政策背後的邏輯也很混亂。兩試合併令公立學校學生對補習服務的需求下降,部份補習老師趁機轉行,也有補習社上市套現售股離場。改制之後,投考 DSE 的本地學生人數連續數年下降,特區政府的教育部門(提示:考評局)要北上宣傳 DSE,吸引內地生來港考試,官府還要用免考試費作招來(提示:<財政預算案>建議為參加 2019 年中學文憑考試(DSE)的考生代繳考試費)。難怪本土派網民懷疑真正目的是讓 DSE 成為另一個輸入大陸人的渠道,至於大學學費則成為購買居留權的費用。內地生來港考 DSE 入讀本地大學,特區政府同時又呼籲本地生去大陸升讀大學,結論:換血!
網上討論區的留言:本地大學的研究院畢業典禮要用普通話唱名,因為內地生比本地生多,令後者不是味兒。副學士課程因為定位模糊,缺乏資助及銜接問題,開始被本地生所離棄,部份院校索性北上招生,有網民說本地院校的副學士課程早已收了不少內地生,翻查相關院校的副學士課程網頁,證實所言非虛(證據:簡體字)。前車可鑑,如果 DSE 走上同一條路,出現官府印刷的簡體字課程簡介,並不奇怪。分別是:研究院課程屬於高等教育界的上層建築,對於沒有興趣入大學教書的普通人來說,沒有切膚之痛。而副學士是高等教育界的僭建物,是董建華任內 (1997-2005) 的傑作,屬於高等教育界的外圍或下游。但是 DSE 不同,它是高中課程的出口,影響很多年輕人的前途,也牽動無數家長的心情和利益,此外還牽涉公立學校教師和校長的飯碗。如果 DSE 泡沫爆破,成為一個不論在本地還是外國的高等教育界都缺乏認受性的野雞學歷,受害者的數目眾多,災情不但嚴重而且廣泛,特區政府是否準備好迎接這股來自民間的怒火?教育局長楊潤雄的孩子據說入讀國際學校,他是否知道問題的嚴重性?還是己所不欲卻施之於人,(跟林鄭月娥一樣)打這份工不過是為了儲備愛國積分?自己想。
插圖來源:互聯網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港大醫學院開刀 吳國際不獲續約
星島日報 2018-02-22
http://std.st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php?id=1752893&target=2
節錄:港大肝膽胰外科臨牀副教授吳國際去年十月,於瑪麗醫院進行換肝手術時中途離開手術室三小時事件,院方上月初公布調查報告,批評事件屬「不必要」及「可以避免」。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昨宣布,經考慮所有因素後,醫學院人力資源委員會農曆新年前一致決定,吳國際約滿將不再獲醫學院續約。若吳國際不能再出任副教授一職,他在瑪麗醫院榮譽委任醫生的工作安排亦將取消。瑪麗醫院去年十月為病人進行換肝手術期間,負責監刀的吳國際中途離開手術室,改往養和醫院進行另一項手術,導致瑪麗的換肝手術延遲三小時。
吳國際獲聘港大深院顧問醫生
成報 2018-06-15
http://www.singpao.com.hk/index.php?fi=news1&id=73311
節錄:去年 10 月在瑪麗醫院監督換肝手術期間離開醫院的香港大學肝膽胰外科臨床副教授吳國際,事後不獲港大續約,而他的合約本月屆滿,吳亦將北上行醫,因為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聘請吳國際為顧問醫生,並已和其簽約,吳應會在本月到深圳履新。身兼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的瑪麗醫院肝移植科主任盧寵茂,昨日證實深圳醫院已聘請吳國際擔任醫院肝膽胰外科顧問醫生,他又表示吳國際近日才決定受聘,而他早前亦有到港大深圳醫院了解環境。吳國際與港大醫學院的合約本月屆滿後,他便會北上深圳開展新工作。
家長控訴港大醫學院「搬龍門」
明報 2018 年 8 月 10 日
https://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80810/s00002/1533839384671
節錄:本報昨日報道,香港大學醫學院曾承諾取錄至少 75% 聯招生,不過在 18/19 學年,聯招生比例突然跌至 49%。有應屆文憑試(DSE)家長控訴港大突然「搬龍門」,稱事前不知該系 75% 聯招生比例有變,故未及調整選科策略,她考獲最佳 6 科 36 分成績的女兒,最終在大學聯招(JUPAS)學位落空;她又批評港大側重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的學生,不利考 DSE 的本地生。港大醫學院至今仍拒就聯招生比例事宜回應。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香港中學文憑簡介
http://www.hkeaa.edu.hk/tc/hkdse/introduction/
維基百科: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DS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節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英語: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縮寫為 HKDSE ),慣稱「文憑試」及「DSE」,是因應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於 2012 年開始舉辦的公開考試。作為完成中學階段(中六)的公開試,文憑試的考生組成跟過往中學會考(中五)的考生組成是相同的。但文憑試的課程內容比中學會考多了一年,但較過往香港中學預科的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短一年。
DSE 考生國籍不設限 家長憂內地生湧港報考掀競爭
星島日報 2018-03-08
http://std.stheadline.com/instant/articles/detail/658736-香港- DSE考生國籍不設限+家長憂內地生湧港報考掀競爭
節錄:<財政預算案>建議為參加 2019 年中學文憑考試(DSE)的考生代繳考試費,考評局表示,沒有就國籍、考生人數等設限,亦沒有內地生報考 DSE 的相關統計數字。去年,全國內地高考生人數達 940 萬人,當中約 700 萬人能考入大學;至於文憑試(DSE),今年則不足 6 萬人報考,是 2012 年改制後連續第 6 年下跌。有網民在帖文留言,質疑考評局容許外地考生報考 DSE 的政策,呼籲盡快堵塞漏洞。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表示,中港兩地教育制度存異,若內地考生來港考 DSE ,難度很高,相信不會有大批內地生來港應考的誘因不大,不會因此構成競爭問題。他呼籲家長不必過分擔心,建議應慎重看待網上流傳信息,不要輕易相信。
中國留學社:香港 DSE 及聯考,其實是哪個比較好?
2014 年 1 月 30 日
https://www.chinaeducenter.com/forum/viewtopic.php?t=21912
節錄:見到有很火的帖都在說怎麼考 DSE,然後又有些同學躍躍欲試......寫點東西,希望能對童鞋們能有所幫助。1. DSE 是香港的新高中文憑試,是大學入學試,形式可理解為內地的高考。近幾年,香港有學制的改變:為將大學改成四年制(和內地一樣),便將以前英國學制的高級程度會考(A-level)和中學會考(CE)合併,成為現今的 DSE。學生考少了一個試,學生的負擔也少了,教的內容讀相對變得簡單。 DSE 的全寫是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那是新高中文憑試的意思。那就是香港學生考上香港的大學前,必須經歷的一個考試。有香港身份證,便可參加 DSE 的考試。2. DSE 比聯考易。 DSE 比聯考容易,我發了一兩道題,给想参加考試的孩兒們一些參考。(提示:這一篇是內地生的觀點)
大學線 136 期:
來港升學走捷徑 內地生考 DSE
2018-04-26
http://ubeat.com.cuhk.edu.hk/136_dse/
節錄:「高考入大學難度是 100 分,DSE 難度只有 20 分。」內地學生家良(化名)去年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以六科 38 分佳績考入香港中文大學。家良在廣東家鄉名列前茅,一心想來香港讀大學,但深感高考競爭太大,高三時毅然放棄高考,每逢週末坐船來港補習,瘋狂操練試題,最終得償所願。現時考評局未規限考生國籍,只要年滿 19 歲即可應考 DSE 。據數字顯示,2018 年合共 184 位考生持非香港身份證報考,是 2017 年的三倍多。總結應考 DSE 的經歷,家良道:「來港考 DSE 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他為 DSE 付出的經濟成本,只有 2,000 多元考試費,另加補習費和車馬費等,相比 SAT 和 IB 等國際試動輒十多萬中介費便宜得多,高考補習費亦十分昂貴。即使放榜成績不理想,家良不介意重考一年 DSE,「畢竟高考也很可能失敗,以 DSE 考香港次級大學仍比高考穩當,也能以 DSE 成績報考外國大學。」可是,當他向學弟妹推薦 DSE 時,他們仍覺資訊太少,不敢嘗試。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唔啱聽系列】拆解大陸生湧港考 DSE 迷思
https://medium.com/@henryporterbabe/唔啱聽系列-拆解大陸生湧港考DSE迷思-10625a70efdc
節錄:首先我地要知道,香港大學學額分兩種,一種係政府資助學額,係全數撥入本地學生申請;此外大學最多可以額外收取 20% 嘅非資助學額,呢個學額其實係容許全世界學生申請,但同全世界個趨勢一樣,最終大部份都會落入大陸學生手上。通常呢啲非資助學額學費係會比資助學額貴幾倍,但因為香港各大學都有大量獎學金學額,所以大陸學生要爭呢啲獎學金,最直接方便都係透過內地高考成績黎申請;而黎香港考 DSE 嘅學生,又係同番以大陸高考成績申請黎香港嘅陸生爭番同一堆非資助學額,試問又有乜嘢分別?考評局去內地宣傳 DSE,亦只不過係睇下有無辦法拉高啲而家大陸收生水平。最簡單嘅證據就係,講到 DSE 咁吸引,點解 2017 年都仲係得 186 位大陸生走黎考?講番大陸人搶奪香港各大學學額問題,真正應該關心嘅應該係非資助學額有無需要 SET 到 20% 咁高;仲有而家嘅學費究竟係咪真係公平:雖然特衰政府講過非資助學位係要比「原價」,但其實呢個「原價」有無包埋一啲大學既有資產成本,例如飯堂、宿舍同圖書館等,好似並無公開,仲要好多大學其實不知不覺間已多超過一半宿舍分比內地生。至於<大學線>我體諒佢係一本學生刊物,就唔響度苛責勒。
姐死姐還在@Facebook:
<政府新聞網公然「搵老襯」,叫 DSE 學生報名北上求學>
2016-02-09
節錄:聽日已經係 3 月,政府新聞網就提醒今年嘅 DSE 考生,可以考慮 3 月 20 日前報名北上求學。大陸大學係分一本二本三本,簡單來講就係 band one band two band three 咁,北大,清華,復旦,中山大學呢啲就係一本重點大學。今日政府新聞網推銷嘅「免試收生計劃」,參與嘅 84 間大學,好多都係二本大學,甚至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係三本大學。如果一本大學都排到 800 名,甚至 800 名以外,咁三本......咁即係雞校啦。政府新聞網,係用政府之名推廣內地嘅大學,推介雞校,仲要推介 D 「貴價唔飽」嘅雞校。
點解政府咁落力推銷北上求學?鼓勵香港學生北上求學,洗腦係其一。其二,參與「免試收生計劃」嘅大陸院校愈來愈多,呢個世界唔會咁著數,有無咁好死,好明顯呢啲係「等價交換」,大陸院校俾得香港學生北上求學,即係香港呢邊,會愈收愈多唔同省份嘅大陸學生。一眼睇穿仆街政府呢啲屎橋。所謂嘅香港大學愈來愈國際化,其實就係大陸化。最恐怖莫過於呢個「免試收生計劃」,有好多二本醫科大學……之前都嘈過架啦,醫管局擬以「免試」形式招聘海外醫生解決人手不足問題。如果,我話如果,將來香港真係實施「免試」形式招聘海外醫生,我諗之後喺香港見到嘅「海外醫生」極大可能就係呢啲大陸二本醫科大學培訓嘅大陸醫生。以香港回歸以來嘅情形,我覺得一啲都唔出奇囉。香港政府用政府新聞網去宣傳雞校,搵老襯之餘,仲陰謀重重。我呼籲所有心急想要學位,想讀大學嘅 DSE 學生,千其唔好做老襯呀。(警告:寸嘴烈女,內含粗言!)
香港 01:子女均讀國際學校
楊潤雄稱因港教育制度「複雜」
2017-10-25
https://www.hk01.com/
節錄:楊潤雄自上任教育局局長後,已屢次被質疑,其子女過去並非就讀主流地區學校。據了解,楊育有兩名子女,他們過去均就讀國際學校,目前則在澳洲讀大學。他昨日接受 Now 新聞台訪問,坦承兩名子女過去均就讀國際學校,因為他派往外地工作回來後,覺得香港教育制度較「複雜」,而此舉亦「方便適應」。他表示希望將國際學校教學理念引入香港,但強調香港教育制度亦做出很多成績,在國際間備受推崇。他又認為自己其中一個子女,如果當年在傳統學校就讀,表現或會更好。
有無聽過大陸人讀副學士搏入本地大學?
https://lihkg.com/thread/679307/page/1
大學線:內地生來港讀副學士
http://ubeat.com.cuhk.edu.hk/ubeat_past/090490/34asso.pdf
HKU Space Community College(簡體字)
https://www1.hkuspace.hku.hk/cc/cht/admission/admission-for-mainland-students/mainland_news
內容:副學士課程最新消息。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HK Community College(簡體字)
http://www.hkcc-polyu.edu.hk/other/details.php?id=233&lang=chi
內容:副學士課程入學要求。
相關的文章:
教育騙局(六)
2018 年 2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2/blog-post.html
節錄:至於那些涉嫌出賣學生或玩弄權術的大學校長,有理由相信,他們已經替自己舖好後路,找到退休之後的幫閒工作(提示:張仁良+政協委員),日後會跟學術界保持一定的距離。既然得罪窮孩子沒有手尾跟,倒不如一次過賺盡愛國積分,留待北上面聖時使用。對,學生成為校長的棋子,而大學則跟傳統政黨或主流傳媒一樣,淪為踏腳石。
教育騙局(五)
2017 年 11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11/blog-post_17.html
節錄:大學教育泡沫化、供過於求、學歷貶值,是全球性的現象,日本、南韓以及西方國家都是這樣。大中華地區也有同樣的問題,然而海外華人社會的獨特之處,在於早就應該被市場力量清理的高等教育界,因為大陸學生(港式官腔叫內地生)不斷湧入,令泡沫延遲爆破,一旦泡沫爆破的話,殺傷力將會更大。相比起新加坡和台灣,香港的情況最為複雜,原因是香港和中國之間存在從屬關係(即是:一國高於兩制),而來港內地生的數量控制於中共之手。
教育騙局(四)
2017 年 9 月 10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9/blog-post.html
節錄:大學不應該成為政治角力的場所(提示:沈祖堯)?太遲了。香港成為中共派系鬥爭的戰場,大學是接近權力核心和屬於思想領域的行業,一定會被捲入漩渦。校董會越來越多建制派,海歸派大舉南下(而且是同一間國產大學的校友集體進駐某個學系或學院),學生中內地生的數目又不斷增加(最新數字是 2003 年的三倍),有今日是必然的結果。
教育騙局(三)
2017 年 5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5/blog-post_20.html
節錄:學術界的生態環境很可怕,難怪年輕的本地學者紛紛另謀出路。當中有人寫專欄,在電台開咪,在電視亮相,自資做棟篤笑,做導遊帶旅行團,也有人接商演拍廣告。表面上,好像跟 TVB 戲劇組的小生花旦司儀二打六又或者是新聞部的俊男美女前主播沒有太大的分別。當中也有人轉行從政,選議員殺入議會,然後被 689 DQ (Disqualified)(例如:劉小麗、鄭松泰、姚松炎)。
教育騙局(二)
2017 年 5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5/blog-post.html
節錄:如果私營的教育機構也不過是一盤生意,香港的國際學校是一個疑似投資騙局。國際學校要求學生家長購買指定金額的債券,而那些債券是沒有二手市場的。如果孩子要退學或被開除,家長會無法脫手(除非找到另一位家長接手而又取得學校的同意),被迫繼續持貨直至到期為止(據說個別的國際學校會向退學的學生家長提供 Refund, in full or in part)。家長變相為學校提供短期營運資金,某程度上,是家長打本給學校做生意,而顧客是自己的孩子。
教育騙局(一)
2015 年 8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21.html
節錄:經典騙局之所以能夠歷久不衰,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是受害人基於面子問題或其他的原因,不願意公開談論,也沒有及時向其他人發出警告,於是騙局可以繼續運作。如果我們身處的社會充斥著各種大大小小的騙局,而學校又是社會的縮影,那麼公營教育制度其實也是騙局的一種(提示:國民教育),只不過受害人被愚弄的時候,心智尚未成熟,總要投身社會多年之後才醒覺受騙,而騙子已經跑得老遠甚至是早已仙遊,於是追討無門。
配對資助(一)
2016 年 1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1/blog-post_29.html
節錄:資助機構的行政總裁 (CEO) 需要同時滿足和平衡上述三類持份者的要求,絕不容易。與此同時,他還要設立和管理專責籌款的部門或團隊,真是想起都頭痛。如果他是行內人出身,更需要向員工和外界保證,業界的信念和價值,絕不會因為接受商業贊助和使用政府公帑,而被商業利益或政治勢力所凌駕,看看現任港大校長馬斐森 (Peter Mathieson) 的處境,你自然明白。
OPM (Part 4)
2012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4.html
節錄:香港的大學,本質上是國企,是政府架構的延伸。不但財政上依賴官府的撥款,連高層的人事任命,也是由官府所控制。因此,政治勢力要干預學術自由,易過借火。政治勢力以外,還有來自商界的影響力。生意人眼中,管治欠佳、作風官僚,難以衡量效益的法定機構(大學),是一堆缺乏監管的金錢、資源、公帑,即是 Other People’s Money,絕對不容錯過,一於收為己用。
交數(五)
2016 年 3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3/blog-post_25.html
節錄:多得教育局堅持 TSA、要求學生簽署不自殺契約、推廣簡體字、用普通話教中文、推動國民教育等連串措施,讓香港學生明白,自己只不過是官府或學校眼中的交數工具,而老師是缺乏自主權的打工仔女。老師和校長不但不會保護學生,而且早就在心理上跟孩子切割,淪為「教畜」(教育界的畜生)。公營教育制度的真正目的,是為商界提供廉價勞工,以及替官府執行政治任務。這套扭曲的官僚制度,是為權貴的利益服務,並非為學生服務。
又見學券制
2016 年 7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7/blog-post_27.html
節錄:於是依靠市場力量解決問題:院校紛紛開辦自負盈虧的(副學士、文憑或學位)課程。這是董建華任內所幹的「好事」,禍延至今。那些副學士以及自資學位(還有毅進課程)結果成為高等教育界的僭建物,跟原有的制度格格不入,升學的銜接途徑不足,認受性有問題,僱主缺乏信心,讀完之後缺乏出路兼背負一身學債,令學生覺得受騙。
紅色無間道
2017 年 9 月 20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9/blog-post_20.html
節錄:中共滲透香港的大學和傳媒行業,其實從未停過。疑似的紅色無間道,我見識過不止一位,但是從來沒有人試圖把我吸收入黨。政治和宗教團體吸納會員,會按照利用價值分等級,然後提供不同的待遇。它們最想要的,是具備權力或財富或名氣的人,因為他們能夠為組織的生存發展作出貢獻。這個世界,就是那麼現實,中國共產黨也不例外。
愛國生意
2016 年 11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11/blog-post.html
節錄:以為可以做福兒孫,結果變成禍延子孫。這盤生意的資產負債表 (Balance sheet) 已經無法平衡了。那些小便宜、小甜頭(例如:人大或政協身份所帶來的各種好處),只不過是贏粒糖(粵語:得到糖果作為獎賞)。你所輸掉的,不是工廠,而是家族的聲譽,以及兒孫的前途。生意人不明白,中國共產黨每隔一段日子就會發瘋,然後犧牲一批追隨者。跟車太貼,容易出事。
21/09/2018
2018年9月13日星期四
Online Form
Online Form 是西洋古惑仔用來趕客的。
以下情況我遇過兩次:申請跨國企業的中層職位,透過電郵遞交了 Cover letter, Full CV 和 幾篇 Writing samples。幾日之後鬼婆 HR 用電郵回覆,裡面有一條超連結,叫我上網填 Online Form。上面有兩行字:In order to be considered for a position at [Company Name], you must apply via [website or URL] 。上網,到指定的網頁,發現填表之前要先開 Account,網頁聲稱閣下加入了公司專用的 Talent pool 之後,有適合的 Opening 會第一時間透過電郵通知閣下,即是利誘求職者。
照辦,然後在填表過程中,你發現某些 Item 在香港人身上不適用,例如要求你輸入 Social Security Number(美國公民的專利),但是系統不容許你輸入 Not Applicable,而那一格是 Compulsory,即是不填就無法進入下一頁,也無法完成登記手續,你沒有選擇,只好中途放棄,然後畫面還要彈出一句: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quit? Yes or No? 我想爆粗!只能選 Yes,然後望住電腦咒罵洋鬼子,從此遠離某公司。想打發我?早 D 講啦(早點說嘛),我受得起,不要浪費我的時間!
對方是試圖製造虛假的希望,乘機收集閣下的個人資料,想篩走不夠富貴的申請人(原因:美國人這個身份很昂貴,因為全球收入都要繳稅,而且稅率很高),還是想把放棄的責任推卸到求職者身上,or all of the above,自己想。真相是:洋人耍手段,用迂迴曲折的手法說不。那個職位根本不想聘請本地人或本地生(原因:利用價值不夠高),但是又不便言明,於是利用 Online Form 讓閣下明白你與某個系統不相容,然後令你無法完成登記程序,迫使閣下放棄申請。由於整個過程在網上世界透過電腦系統進行,令僱主無須面對被玩弄的求職者,也不怕閣下手持機關槍衝入跨國企業的 HQ 掃射 HR。對,店大不止欺客,也欺負求職者,尤其是亞洲人。華人社會的客觀現實,是高官或富商的孩子都升讀外國的名牌大學,而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後人一定擁有美國護照。對,說穿了,是資產審查或階級歧視,至於所謂的「英語能力」或「國際視野」,不過是藉口、廢話、謊言。
但是那個 Opening 在本地的求職網站刊登,下面還有兩行政治正確的字句:[Company Name] is committed to equal opportunity and diversity, and recruits people based on merit. 我苦笑,中伏了,老貓燒鬚。對,企業跟個人一樣,也會口是心非。記住:行動比語言更能說明一切,個人或企業都一樣。如果你發現某人或某機構口不對心,就忘記對方所說的話,集中分析對方的行動,留意有甚麼是對方一直沒有做的,自然明白對方的立場與動機,不會那麼容易受騙。同樣原理,你以為那位因為美國航空公司超賣機位而被趕下飛機兼且被洋人打到一口血的亞洲男人真的是被電腦系統抽籤選中的嗎?別傻了。(提示:設計系統的是誰?)
另一種玩法:跨國企業要求外國投訴人上網填寫 Online Form,填完之後你會收到 Auto-reply,叫你等候回覆,然後音訊全無,對方(跨國企業)不會就閣下所投訴的事項採取任何實際行動,真正目的是拖延時間以及消耗投訴人的耐性,如果投訴人不耐煩,發脾氣,轉身走,放棄抗爭,就正合大機構或跨國企業的心意。對,官府打發小市民或反對派也是用這種手段的。這一招的變奏是特區政府慣用的假諮詢(提示:土地大辯論),高官叫小市民填寫點心紙或遞交意見書,然後「意見接受,一切照舊」,又或者早有定論(提示:林鄭月娥+填海),拍板去馬。
真實個案:之前在這裡提過,Amazon 是 Auntie 的仇家,因為我的港大碩士論文被非法上載到十多個不同語言的 Amazon 網上書店發售。事件於 2017 年 3 月被傳媒揭發,起初 Amazon 不斷迫我填寫 Online Form,試圖把我封印於惡性循環之內,真正目的只有一個:拖延時間,賣得一本得一本。另一位有相同想法的苦主(中年男士)索性在 Amazon 開 account,然後自掏腰包用真金白銀買自己的論文(哈哈),收到實物之後用手機拍下照片,然後上載到苦主的 Facebook 群組向大家匯報,用行動證明自己的想法正確,這位仁兄真夠義氣!之後有苦主透過 Facebook 直接向 Jeff Bezos 投訴, Auntie 得到啟發在 Jeff Bezos 的 LinkedIn 個人專頁貼投訴信,同時呼籲有興趣的讀者直接下載本人提供的免費精華版,不要花錢買盜版,試圖斷對方的財路。有用,之後 Amazon 肯刪除我的論文。有苦主找到其中一間侵權出版社的創辦人,發現是 Amazon 的前員工,把他的 LinkedIn Profile 貼在苦主的 Facebook 群組,呼籲大家上門尋仇。我有,對方 Block 我。戰況最激烈的時候, LinkedIn 發電郵通知我,表示如果收到 Report of abuse 可能會 Close 我 account,溫馨提示,明白。科技發展往往比法律制度走得更快更前,所以網上侵權行為的苦主要靠社交媒體跨國追兇,替自己討回公道。港大校方和香港警察好像幫不上忙,大部份時間靠邊站。
事件至今尚未結束。故事的教訓:那些 Online Form 是用來拖延時間的,你要直接打搞跨國企業的高層,對方才會認真處理投訴,至於 Amazon 在事件中的角色有待查證。我知道 Amazon 的股價和市值創新高,無人商店越開越多(提示:AmazonGo),但是它跟其他的美國科網巨擎(即是:Facebook、Alphabet)一樣,已經成為特朗普(大陸譯名:川普)的打擊對象(原因:Amazon 的罪名是逃稅、濫用美國的公共郵政系統以及打爛零售業員工的飯碗),即是有政治風險,所以 Jeff Bezos 要投資太空旅遊計劃(提示:Blue Origin)以及收購 Washington Post,作用是儲備政治籌碼以防萬一。是否「亢龍有悔」(出處:易經),自己想。
插圖來源:www.fotosearch.com
YouTube 精選:
糯米糰:<跆拳道> (3: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rLMBiXB4k
醜男要在娛樂圈立足,幽默感不可或缺。糯米糰是台灣的醜男團,走搞笑路線,主音叫馬念先,這首<跆拳道>是他的作品。由於小時候經常被欺凌,所以 MV 的前半部向李小龍致敬(提示:東亞病夫),後半部則惡搞<龍的傳人>,歌詞變成:「多年前寧靜的一個夜,我媽媽帶我來到紐約,現在要回來出唱片,麻煩大家賞個臉。」是否嘲諷王力宏,自己想。<龍的傳人>是侯德建的作品,原唱者李建復是王力宏的長輩,他的父親李模是蔣經國時代的政府官員。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Yahoo 知識:亢龍有悔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51115000014KK08136
節錄:「亢龍有悔」是易經卦象的最高層。卦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是指一個人的聲勢、成就已達巔峰,準備步入衰微的意思。如同一隻龍飛升至九天之際,但氣老力衰,將成墜勢,其心已感到後悔也。
相關的文章:
「進階版」求職須知 (Part 4)
2018 年 7 月 1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8/07/part-4.html
節錄:港式求職面試是一個變了質的遊戲。就業市場權力分散,人力資源(勞工)的供應商(大學)跟消費者(僱主)之間缺乏溝通,而後者又有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即:歧視或騙局),再加上中間人(人事顧問或獵頭族)搞局(即:說謊、耍手段、搶生意),令事情變得很複雜。假盤多,容易中伏(中了埋伏)。求職者付出時間與金錢,結果換來一肚氣。小朋友被放在一個非常被動的位置,容易被動機複雜的人佔便宜。
給新奴隸
2016 年 9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6/09/blog-post_20.html
節錄:至於面試之後音訊全無,又或者約好的面試突然取消,而所謂的「理由」真假莫辨(例如:Your position has been put on hold. Due to schedule change of the senior management we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the interview on day/month/year has been cancelled),Auntie 也試過不止一次,僱主是跨國企業。難分真與假,人面多險詐,鬼界(洋人)也一樣。(提示:許冠傑+浪子心聲)遇上這種情況,不管是求職或求愛,都請你自設限期,切勿痴痴地等或苦苦痴纏,浪費生命。
自報家門(四)
2009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8/blog-post.html
節錄:十年教改,公營教育體系已經爛透,無可救藥,中產家長以及大機構(尤其是跨國企業和投資銀行)已經對港產的大學生失去信心。於是出現一個非常諷刺的現象:港產的大學生,在自己的地方,給自己人歧視。連我這個「第三代」隊頭,拿著本地老牌大學的陳年學歷,若干年前見工時也聽過以下的說話(來自一個扮演獵頭族的鬼婆):We prefer overseas graduates because they have the same wave length with our clients. 我的答案是:So you are suggesting that I am ET?
算盤打不響
2018 年 4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4/blog-post.html
節錄:美國五大科網股的負面新聞陸續有來,例如:Facebook 涉嫌販賣用戶私隱圖利、Facebook 跟 Apple 的高層隔空對罵、YouTube 總部槍擊案、特朗普多次發表針對 Amazon 的言論、英國和歐洲多國考慮動用反壟斷法迫使五大科網股分拆。凡此種種,令到投資市場對科網股的看法改變,再加上中美爆發貿易戰,導致美股和港股向下,對於有計畫在香港或大陸上市的國產科網股(例如:小米)來說,絕對是壞消息。
Disintermediation(非中介化)
2018 年 3 月 28 日
https://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3/disintermediation.html
節錄:從九十年代中開始,互聯網興起,令中間人行業的生存空間收窄。互聯網提供了一個跨越國界的交易平台,讓買賣雙方找到對方,令中介活動轉移至網上世界進行(例如:LinkedIn 搶 Headhunter 的生意)。中間人被飛,商學院語言叫 Disintermediation(中譯:非中介化、脫媒)。首當其衝的,是舊經濟的中間人行業(例如:商業銀行、地產代理、人事顧問)。
宿命論
2018 年 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1/blog-post.html
節錄:新媒體的廣告也牽涉複雜的版權問題,因為部份廣告其實是推銷侵權物品(例如:冒牌貨,沒有得到授權的文字或影音創作),又或者以滾筒模式展示於提供侵權內容的網站之內。這些發生於虛擬世界的侵權行為,一樣會被現實世界的執法者或版權持有人所追究,但是蒐證和執法有難度,因為現實世界的法律受到國界所局限,而侵權者可以在網上世界不斷轉移。
貼街招
2017 年 5 月 3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7/05/blog-post_31.html
節錄:如果是追討錢債情債,通常是張貼於某君的居所或工作地點附近,讓對方的親友、鄰居、上司或同事看見,目的是迫使當事人現身,交代事情或償還欠款。對,玩群眾壓力。為了加強驚嚇效果,討債街招一般會採用特大的紅色字體印刷,又或者用紅色噴漆直接寫在牆上。這種追債手法,已經轉移到網上世界,透過社交媒體進行。
古惑仔之歌
2013 年 3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11.html
節錄:如果<大丈夫>是香港警察之歌,那麼<飛砂風中轉>便是古惑仔之歌。「古惑仔」是港式粵語,即是黑社會小嘍囉,台灣人叫「小混混」。巧合的是,兵賊之歌都是台灣人作曲,香港人填詞(黃霑、林振強)以及主唱(關正傑、周潤發)。<大丈夫>是劉家昌作曲,<飛砂風中轉>是羅大佑。萬一你太年輕,不認識劉家昌 (1943-),請到 YouTube 聽他的歌。
大辯論?
2018 年 5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8/05/blog-post_9.html
節錄:要加問號,因為疑點重重。凡是智力正常的香港人,見識過回歸之後的幾任特首處理爭議性問題的嘴臉(提示:林鄭月娥+無聊問題),還有立法會內建制派議員封殺民主派議員的手段,都不會相信今時今日的特區政府會真心誠意地聽取民意。而所謂的諮詢會,很大機會是一齣戲,劇本早已寫好,背後另有目的。
13/09/2018
For the first comment: 中國日報和法輪功(即:大紀元、新唐人電台)都用川普,不信請上網。是否同門,自己想。請不要叫我作家,叫 Auntie 得啦。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