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星期四
父子情仇
有些事情,只可以做,不可以講。例如:跟父親劃清界線。
你是大婆生的長子,在外國名牌大學修讀法律,又取得特許財務分析師 (CFA) 資格,外表乾淨企理,是投資銀行愛請的那種人,有條件成為專業人士,又或者回歸家族生意繼承父業。但是上天偏偏替你安排一個邪惡父親,他是公認的財技高手,在過去的十幾個月內,不斷出售上市公司的核心資產,然後派發特別股息給自己(大股東),之後再買巨鑽「送給」你的異母妹妹。連串行動,被香港股民形容為「抄家保命錢」,英語傳媒則乾脆用 Criminal buy diamonds 來總結。
有父若此,你可以怎樣?登報脫離關係?中國特色的父權社會,重視血緣關係,這種做法很不孝,你會被千夫所指。向<星球大戰>中的 Luke skywalker 學習,執起你的激光劍,劈向邪惡父親 Anakin skywalker ,大義滅親?那是西方人的處事方法。而即使是西方人,也對弒父行為反感(提示:弒父戀母情意結 Oedipus Complex)。電影中的版本,是兒子打敗父親,但是沒有殺死他。最後父親為救兒子,犧牲自己,臨死前改邪歸正,父子終於和解。父親也完成了自己的宿命(平衡原力 Balance the Force),成為宇宙英靈,跟尤達大師 (Yoda master) 並列。
邪惡父親是否黑武士?有爭議的餘地。共通點:穿黑衣,有霸氣,傷害身邊的女人(大婆),但是他好像從來沒有正義過(註:Anakin skywalker 年輕時由正入邪,死前改邪歸正,人生兩度轉向)。至於父親的結局, Auntie 不敢亂猜。有香港股民參考 TVB 劇<義不容情>(1989) 的大結局,替他安排出路:打暈之後用大飛(粵語:快艇)速遞澳門,然後在鄰埠坐牢。那部電視劇的監製是金牌編劇韋家輝(提示:杜琪峯),他的另一部著名作品是以股市為題材的 TVB 劇<大時代>。
你不想背負不孝的罪名,於是不出惡言,不留紀錄,用行動告訴全世界:我跟他不一樣!所以你分階段退出即將被掏空的上市公司,由得父親為所欲為,同時盡量避免跟他同場亮相(有時間寧願去扮鬼嚇人),也懶得理會父親身邊的二奶三奶(因為他對女人的口味很奇特)以及幾位論年齡可以做你兒女的異母弟妹。
你把時間精力用來做公職,走另一條路,用行動證明自己,暗中保護家族利益。「尊貴」的特首明白閣下的心意,也急於用人(因為閣下的學歷和賣相比建制派的那群野雞博士優勝),不介意閣下曾經替競爭對手(唐英年)助選,一拍即合,各取所需,即是交易。地產商父親賄賂官員,兒子卻投身青年事務,命運的安排,充滿黑色幽默。至於引發網民強烈反應的「離地」(脫離現實)言論(提示:睇少啲戲、去少啲日本),小事而已。今時今日,從政者必須學習如何跟網民互動,閣下勝在年輕,又在外國讀過書,應該有點幽默感,體諒無法擺脫香港教育制度的窮孩子。而閣下身為地產商的兒子,體諒一下無殼蝸牛也很應該。
華人社會,長子跟父親的關係很極端,難以和平共處。若非絕對服從(原因:權力、財富、地位與名氣沿父系血脈傳承),便是反叛或對抗(即是:拒絕繼承父業然後遠走高飛)。富二代的心魔,是如何證明自己。繼承父業然後做出成績,別人會覺得你靠父蔭,並非靠自己的本事。繼承父業之後結業清盤(提示:鏞記),別人會認為你是敗家仔(子),令男人的面子和尊嚴受損。不論成敗,兒子都無法證明自己。既然如此,倒不如另尋出路,做一些父親沒有做過的事情,反而可以 100% take credit,成與敗都是自己的,既可以避開那堆視自己為晚輩的老臣子,又可以遠離麻煩的二奶三奶和異母弟妹,正是:一舉數得。
祝大家新年快樂!
插圖來源:
http://www.flickeringmyth.com/wp-content/uploads/2015/05/Hot-Toys-Star-Wars-Episode-IV-A-New-Hope-Luke-Skywalker-Collectible-Figure_PR7.jpg
YouTube 精選:
John Williams - Star Wars Main Theme (Full) (5:5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D0ZQPqeJkk
星戰迷一定認得這首主題音樂,出自美國的電影配樂大師 John Williams (1932-)。他曾經替多部賣座電影寫配樂,包括<星球大戰>系列及<哈利波特>系列。 John Williams 多次被提名奧斯卡的最佳電影配樂獎,也不止一次得獎。
Cavatina - Soundtrack from the film "The Deer Hunter" (John Williams) (4: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HwwscyN2CY
喜歡聽電影音樂的人都知道,有兩位 John Williams 的。第一位是美國的電影配樂大師,第二位是生於澳洲的結他演奏家。這首 Cavatina 是 Stanley Myers 的作品,第二位 John Williams (1941-) 要求作曲家把樂曲改編成適合結他演奏的版本,然後這個版本被用於美國電影<獵鹿者>(1978)。故事以越戰為背景,演員包括:Robert De Niro(港譯:羅拔迪尼路)、Meryl Streep(港譯:梅麗史翠普)。
Frank Sinatra - It Was A Very Good Year (with lyrics on screen) (4:3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cUaTpiHgQ
提起 Frank Sinatra(港譯:法蘭仙納杜拉),許多人會想起退休派對必備的 My Way 。這首 It Was A Very Good Year 是異曲同工,不過把焦點放在感情生活。歌詞大意:老男人回顧自己的一生,生命中的女人層次越來越高,令他感到心滿意足。男人愛征服,視女人為戰利品。能夠征服高層次的女人,是西方男人的榮耀。華人社會的情況剛好相反,男人越老越有錢,喜歡的女人越年輕,層次也越來越低(因為北姑供應充足)。這種老男人,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自己想。
周星馳:<紅燭淚> (0:5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oJJ1B65_Bw
這是周星馳電影<武狀元蘇乞兒>(1992) 的片段。被抄家的時候,應該唱甚麼歌?星爺的答案是紅線女名曲<紅燭淚>,歌詞出自金牌編劇唐滌生:「身如柳絮隨風擺,歷劫滄桑無聊賴。鴛鴦扣,宜結不宜解。苦相思,能買不能賣。悔不該,惹下冤孽債。怎料到,賒得易時還得快。顧影自憐,不復是如花少艾。恩愛煙消瓦解,只剩得半殘紅燭在襟懷。」萬一你太年輕,未聽過原曲,請上 YouTube。
陳百強:<一生何求> (4:4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Sd5EjdFOOg
這是 TVB 劇<義不容情>(1989) 的主題曲,原曲是王傑的國語歌<惦記這一些>(1987),粵語歌詞出自潘偉源。不少香港網民希望 TVB 能夠重播這部電視劇。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Wikipedia - Oedipus Complex(弒父戀母情意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edipus_complex
Luke skywalker official page
http://www.starwars.com/databank/luke-skywalker
Anakin skywalker official page
http://www.starwars.com/databank/anakin-skywalker
Wikipedia - Skywalker famil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kywalker_family
CBS News (Nov 12, 2015):
Crooked tycoon buys daughter $77M in diamonds at auctions
http://www.cbsnews.com/news/blue-moon-pink-diamond-hong-kong-billionaire-joseph-lau-auctions/
Extract: A Hong Kong billionaire tycoon who has been convicted of corruption paid a total of $77 million at auctions in Geneva for two large and rare colored diamonds for his daughter, his office said Thursday. Joseph Lau was the top bidder for the 12.03-carat "Blue Moon" diamond that sold Wednesday night for a record-setting 48.6 million Swiss francs ($48.5 million), said a spokeswoman for Lau, who declined to give her name. Sotheby's said the buyer promptly renamed the pricier gem "The Blue Moon of Josephine." Lau was also the buyer of a 16.08-carat vivid pink diamond that sold for 28.7 million Swiss francs ($28.5 million) auctioned by Christie's the night before, she said. The buyer renamed that diamond "Sweet Josephine," Christie's said. "Yes, the two diamonds are bought by Joseph Lau," said the spokeswoman, who added that they were named after Lau's 7-year-old daughter.
華置再賣資產 累套 570 億
大劉 16 個月收息 192 億 專家籲散戶離場
蘋果日報 2015 年 12 月 25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1225/19425841
節錄:華人置業(港股編號:127)再「賣產」,擬售銅鑼灣皇室大廈予大股東劉鑾雄。統計過去 16 個月,華置累積套現 570 億元,「豪派息」政策下,除劉鑾雄套息逾 192 億元,散戶持股至今,每手回報率亦高達 190%。惟市場人士認為,華置值錢資產已所剩無幾,籲投資者收割離場。自 2014 年 9 月起,華置把大部份值錢物業出售,包括尖沙嘴新港中心、The ONE 商場、灣仔美國萬通大廈,及前日宣佈出售的銅鑼灣皇室大廈等,套現最少 570 億元。同時,公司把大部份出售所得用作派息,單計過去 16 個月,每股已淨股息 13.46 元。事實上,多次出售中,買家大多圍繞劉鑾雄及商業拍檔恒大地產(港股編號:3333)。而單計劉鑾雄,已承接其中一半投資項目,約值 360 億元。不過,由於他持有華置近 75% 股權,期內獲派息約 192 億元,未計股票賬面升幅,實際只需拿出 168 億元,已取得新港中心、The ONE、皇室大廈等總值數百億元的貴重資產。連串賣產後,華置僅尚餘灣仔夏愨大廈,以及內地為數不多的商業大廈、酒店項目等。
BBC 中文網(2014 年 3 月 14日):
澳門法院裁定港商劉鑾雄羅傑承賄賂罪成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4/03/140314_macau_hongkong_corruption
節錄:澳門初級法院就香港商人劉鑾雄、羅傑承涉嫌賄賂澳門前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案宣判,裁定兩人行賄與洗錢罪成立。法院星期五( 3 月 14 日)分別判處兩人有期徒刑五年三個月。兩人均沒有到澳門聽判,代表律師表明將上訴,並稱對判刑感到驚訝。這起案件揭發自歐文龍系列貪污案的審判。起訴書稱,劉鑾雄與羅傑承以 2000 萬港元( 258 萬美元; 1584 萬元人民幣)行賄歐文龍,以取得澳門機場旁的五幅土地開發商品房。香港媒體紛紛引述澳門法律界人士指出,由於澳門與香港、中國內地以至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均無引渡條例,劉鑾雄、羅傑承也許會逃過監禁。此外,澳門<刑法典>第 114 條還規定刑罰有時效性,五年或超過五年之徒刑時效為 15 年。香港媒體引澳門法律界人士指出,只要兩人在此期間不踏足澳門,則無需入獄。
【2015名人金句】
劉鳴煒:你願唔願意睇少啲戲、去少啲日本?
蘋果日報 2015 年 12 月 26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1226/19426676
節錄:據劉鳴煒在其網誌的個人簡介,他形容自己 35 歲,是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主題公園臨時演員(劉是海洋公園副主席,今年哈囉喂活動曾親身上陣客串扮鬼)、法律學院講師、三項鐵人愛好者及業餘大廚,半點也不提他仍是市值達 400 億元的華置(港股編號:127)主席,明顯想淡化他富二代的「原罪」。「原罪」始終是「原罪」,今年 4 月劉鳴煒接受網台訪問時指出,若年輕人願「睇少啲戲、去少啲日本」,月薪 1.5 萬元中儲起 3,000 元,將來就能儲到首期上車,其言論即引起網民和年輕打工仔反嚮,斥他「堅離地」、「不食人間煙火」、「成功需父幹」。至於劉鳴煒仍擔任非執行主席的華置,今年繼續拆售核心資產再派息畀自己,且步伐更在加快,單在今年已出售約 450 億元資產,其中上月公佈以 125 億元「天價」向恒大地產(港股編號:3333)出售灣仔美國萬通大廈,相當於樓面呎價約 3.6 萬元,樓面呎價和總額均刷新本港的紀錄,交易完成後,華置就只餘灣仔夏愨大厦等零星物業。
劉鳴煒將接替陳振彬任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
蘋果日報 2015 年 3 月 20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50320/53551363
節錄:政府公佈委任劉鳴煒為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以及委任 8人為委員會新委員,任期由下月 1 日起,為期兩年。發言人指劉鳴煒一直十分關注青年人的發展,曾參與多項與青年人息息相關的研究,並於不少青年論壇中擔任講者,與青年人分享和交流對不同社會課題的看法。現年 34 歲的劉鳴煒為華人置業集團主席,又參與扶貧委員會及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海洋公園公司董事局副主席,以及香港城市大學校董會成員等公職。
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的話
http://www.coy.gov.hk/tc/about_coy/chairman_message.html
劉鳴煒捐錢背後 愛國泰商泵 10 億搶諾貝爾
蘋果日報 2015 年 3 月 11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11/19071004
節錄:<壹周刊>揭發梁振英促成華人置業(港股編號: 127)主席劉鳴煒,捐款五千萬美元(約四億港元)予瑞典卡羅琳醫學院來香港搞幹細胞,梁振英兒子梁傳昕卻在該校進行幹細胞研究,事件原來並不簡單,除了劉鳴煒這個富二代之外,背後還有一條超級大水喉(粵語:財源),牽涉到與中共領導極為密切的深紅資金,為強國「諾貝爾工程」鋪路。本刊再調查發現,卡羅琳半年後來港開設的「劉鳴煒再生醫學中心」,涉及卡羅琳旗下一間瑞典科研上市公司 Karolinska Development ,而去年梁振英拉劉鳴煒捐錢期間,香港上市公司中國生物製藥 (港股編號:1177),就宣布入股 Karolinska Development 成為大股東,將來可在港成立的新中心搵銀(粵語:賺錢)。中國生物製藥的母公司正大集團,是「泰國李嘉誠」謝國民的生意王國。謝國民是中國改革開放後,首個到中國投資的外商,在多個省市都取得「001」公司編號,深得歷任中共領導信任,如今更是習近平眼中的當紅外資,先後獲准入股龍頭央企中國平安保險(港股編號:2318)及中信股份(港股編號:267,前稱:中信泰富)。跟中共關係密切的謝國民,今次以十億銀彈進軍卡羅琳這間主宰諾貝爾醫學獎的大學,背後的強國「聖意」味道濃厚,睇北京頭做人又為仔(粵語:兒子)鋪路的梁振英,與富商瓜田李下,愈揭愈紅。
維基百科: TVB 劇<義不容情>(198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A9%E4%B8%8D%E5%AE%B9%E6%83%85
節錄:<義不容情>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製作的時裝恩仇劇集,共 50 集,韋家輝監製。故事主軸為一對兄弟丁有健(黃日華)和丁有康(溫兆倫)之間的恩怨情仇。此劇是 1980 年代末經典時裝劇,播出後隨即引起廣大迴響,在香港首播時最高收視率直達六十四點。黃日華憑此劇人氣二度提升;溫兆倫更憑演反派一炮而紅,被視為反派角色的代表作品。大結局:丁有健得悉中毒事件是丁有康主使,誓要將有康繩之於法,先假裝信任有康並安排高職給他,後來安排有康出外公幹時,故意令他乘搭的飛機降落馬來西亞,並通知馬來西亞警方將他拘捕。有康被捕後被控以謀殺秀雲,最後罪成判以問吊,問吊當日丁有健及丁有康兒子探監,丁有康才悔改可惜為時已晚。此劇的主題曲<一生何求>以及插曲<幾分傷心幾分痴>成為當年的經典金曲。在無綫電視28週年台慶奪得全球華人收視最高劇集,由陳百強主唱的主題曲<一生何求>囊括年終各大頒獎禮獎項。
相關的文章:
瓣數多(四)
2014 年 10 月 3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31.html
節錄:香港幾間華資地產商,都是綜合企業 (Conglomerate)。發展過程,大同小異。七十年代賣樓起家,上市之後作橫向式多元化發展。最初是拓展與地產相關的行業,例如:物業管理、零售、酒店、交通、公用事業。踏入九十年代,則順應潮流進軍電訊、科網和傳媒行業。中間又可能利用香港的賣樓收入,收購海外的基建項目。結果幾十年下來,公司慢慢演變成為一個以地產為主的多元化投資組合。從地產商的角度看,多元化發展有以下的好處。
外姓人
2015 年 1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1/blog-post.html
節錄:當公司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家族未必能夠提供業務發展所需的人才,這個時候就需要在外面物色適當的人選填補空缺。這類人通常是經驗豐富的部門主管、高級行政人員、專業人士。作為家族企業中的外姓人,他們的事業發展面對先天局限,註定跟最高權力之位無緣。從大老闆或創辦人的角度看,這類人是繼承安排 (Succession Planning) 中的重要一環,可以是太子或公主登基路上的踏腳石、改善內部營運效率的企業醫生 (Corporate Doctor)、又或者是軍師或太傅。
事業集團
2011 年 2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2/blog-post.html
節錄:由於老闆三妻四妾,女人們為了保障自己和孩子的利益,會爭相拉攏老臣子,又或者安插自己的人馬進公司,中下層的員工於是被迫捲入宮廷鬥爭之中,他們的事業和家庭也間接地受到影響。家族企業的規模越大,受影響的人就越多,所帶來的傷害也越深。結果是,不論老闆還是員工,都忙於應付家族企業內部的利益矛盾和權力鬥爭,並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理會外面的世界,於是一次又一次地與世界潮流擦身而過。
做官
2009 年 12 月 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12/blog-post_3935.html
節錄:費孝通的文章<論紳士>:做官是得到安全和保障的必要手續,有一點像打防疫針,在打針期間可能有反應,做官是有風險的,可以被抄家,被斬頭,皇上是難侍候的。可是反應受過,就可以免疫了。當然,這個比喻有一點不太切,防疫針只能自己免疫,而做官所能掩護的領域卻不止個人。於是又發生了一種辦法,就是一個集團派代表去做官;一人升官,雞犬安寧。
OPM (Part 4)
2012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4.html
節錄:城大於今年 7 月 10 日公佈的榮譽院士名單中,包括華人置業集團(港股編號:127)主席劉鑾雄的長子劉鳴煒。特首選戰中,他協助唐英年參選(扮財神陪伴唐唐拜訪現居九龍公屋的老傭人)。其實早於 2011 年,劉鳴煒已經代表劉鑾雄慈善基金,捐款給城大(梁振英的山頭),金額達 1.25 億港元,是城大歷來最大筆個人捐款。有評論認為,是父子二人分開押注,好處是:不管誰人跑出,都可以攀關係。劉鑾雄因為捲入澳門的歐文龍貪污案,有官司在身。
大時代
2014 年 12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2/blog-post.html
節錄:過去一周的 A 股走勢,令人想起九十年代初港劇<大時代>。主流傳媒的財經寫手說,如果偉大祖國想冷卻 A 股炒風,不妨重播這部以股市為題材的經典港劇。<大時代>是金牌編劇韋家輝(提示:杜琪峯)電視台時期的話題之作。第一集玩倒敘法,炒股輸清光的父親(丁蟹)迫兒子跳樓(提示:五蟹跳樓),令不少電視觀眾嚇破膽。對於未死過的大陸股民來說,夠警世。
離岸中心(六)
2010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8/blog-post.html
節錄:理論上,凡是可供巨額資金停泊的投資產品,包括股票、房地產、私人信託、珠寶首飾以及古董文物,都可以成為不法之徒清洗黑錢的工具。人壽保單亦不例外,根據內地出版的<反洗錢知識手冊>,具體操作如下(按:括號內的字為筆者所加):有的洗錢者選中一家保險經紀公司,先將贓款交給保險經紀人,向保險經紀購買大量的養老保險然後解除保險,並領回保險公司退款,保險公司退款的支票或匯票到指定的賬號後,黑錢就被洗淨。
陶傑 vs 梁文道(三)
2008 年 2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2/vs_21.html
節錄:中國男人要走出自己的路,先要跟父親決裂,這是五四運動以來的傳統。陶傑跟梁文道都採取跟上一代明顯不同的政治立場,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弒父行為。在傳統中國式父權社會中,乖男孩十載寒窗,背誦儒家經典,靠重複陳腔濫調考取功名,透過精神上的自我閹割換取名利權勢、妻財子祿。少數具有反叛精神的壞男孩,會選擇保存自我,在社會的邊緣過著自我放逐的生活。
天問、孽子、同志
2012 年 6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6/blog-post.html
節錄:中國男人的使命,是延續家族的血脈。夜間他要奉命跟女人交合,讓她授精懷孕誕下男丁。日間他要追名逐利,致力保護家人的生命與財產,保證家族的生存與競爭優勢。耕田或者打工的,要做牛做馬,辛勤勞動。做生意的要巴結官府,讀書的要考科舉,加入黑社會的要打打殺殺,真是想起都累。而男同性戀者一開始就說不。兒子如果是同性戀者,意味著他不會有後代。
31/12/2015
2015年12月17日星期四
不思疑
Auntie 有以下問題,想請教各位大哥(及大嫂),歡迎留言。
1. 張華峰跟黃楚標是甚麼關係?一起唱 K 的酒肉朋友?以張華峰的水平,居然可以成為代表金融業(千王群英會)的立法會議員,阿爺要紅不要專?
2. 娶華裔女子然後進軍中國市場,梅伯 (Rupert Murdoch) 試過行不通,點解(為甚麼)朱伯(Facebook 的朱黑伯格)還要用這一招?我老婆比較旺夫?
3. 黎智英搞網購蝕十一億(港幣)離場,點解(為甚麼)王維基還要重蹈覆轍?想自殺?牛脾氣?不信邪?我錢多?我的執行力比他好?市場已經成熟?
4. 香港的中年男藝人相繼被國產美女所攻陷,令本地娛樂圈淪為「國貨城」。貪嫩口?中年危機?各取所需?嫖客心態?用下半身思考?跟經理人鬥氣?(老牛吃嫩草也許不止一個原因, Auntie 的看法請參考相關的文章。)
5. 點解(為甚麼)葉劉淑儀仲(還)有機會俾男人呃(騙)?過去一年,她先是被新界鄉事派移送麒麟,然後她的男助手(前記者)被八卦雜誌揭發是變態佬,到年底又被高學歷的愛將(陳岳鵬)當做跳板。年輕時缺乏戀愛經驗?
6. 點解(為甚麼)謀財害命的屎橋(例如:MPF、TSA)都係(是)用英文,都係(是)由賤男(即:許仕仁、唔得掂)推銷?當香港人係蠢(笨)女人?
7. 連男人都不幫的男人(例如:唔得掂、689、成龍),應該叫乜嘢(甚麼)?佢哋仲係唔係男人(他們還是不是男人)?
8. 好就女人,唔(不)好就累人;好就男人,唔(不)好就難忍。啱唔啱聽?(我說得對不對?)
祝大家聖誕快樂!
插圖來源:www.fotosearch.com
YouTube 精選:
汪明荃:<用愛將心偷> (3: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VBVMbe3n2o
TVB 劇<千王之王>(1980) 的主題曲,汪明荃演刀馬旦,謝霆鋒老爸謝賢演她的男人(羅四海)。劇中的洗牌方法成為經典笑料,日後在港產片中重現。片段中可以見到年輕時的任達華,他演汪明荃的弟弟,最後成為千王的接班人。
郭富城:<對你愛不完> (4:3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BZR-CKs2s
這首歌是郭富城的成名曲,當年他還是小鮮肉(嫩男),所跳的舞步被很多小朋友模仿。如今卻被網民起外號「城伯」或「國貨城」,真是歲月催人老。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冒牌「黃楚標」電騙張華峰九萬元
星島日報 2015 年 12 月 7 日
節錄: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上周五被冒認為東海聯合(集團)有限公司主席黃楚標的騙徒,以電話騙走九萬元人民幣。張華峰表示,他上周四致電黃楚標,對方回港時跟他飲茶,「黃楚標」稱自己已改電話,叫他以後致電另一電話。翌日,「黃楚標」用新電話致電他,稱自己與另外兩個朋友到卡拉 OK 時喝醉了,被公安拘捕,但「黃楚標」不想驚動公司夥計,唯有向他求助,「公安」要求「黃楚標」等,每人付三萬元,即共九萬元才能離開。張華峰當時叫一個在深圳的朋友,把錢送往福田公安局。過了不久,「黃楚標」再致電給他,指事件很快「爆煲」,叫張華峰電匯給他,張華峰照辦。十分鐘後,「黃楚標」又致電給他,稱卡拉 OK 的三位小姐都未夠十六歲,要多九萬元處理事件。張華峰指,黃楚標為人絕非如此,而且對方在深圳實力雄厚,理應不會犯此錯誤,故即時問「黃楚標」:「你在跟誰講電話?」「黃楚標」回應:「我在跟你講電話。」張再追問自己的全名,對方答不出來,他就知自己受騙。
[陳岳鵬升副局]葉劉淑儀:祝他好運
明報 2015 年 9 月 19 日
節錄:昔日「愛將」陳岳鵬獲擢升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表示祝賀及祝願他好運。陳岳鵬 2006 年自美國返港,加入由葉劉淑儀創立的匯賢智庫, 2007 年當選南區區議員,葉太在 2008 年更伙拍陳參加立法會選舉。不過,到了 2010 年,陳加入政府出任特首辦特別助理,辭去區議員議席。葉太今年初曾不點名形容陳是「遇到機會即選擇『上位』跳船離巢的人」。
相關的文章:
電話騙案、國產騙子
2015 年 8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8.html
節錄:所以做香港人很累,揾食(粵語:謀生)已經夠艱難,還要浪費時間和精神跟國產騙子周旋。對方改變了行騙的手法,港人也要改變回應的方式。回歸之後,人口結構改變,新香港人多,單憑外表(尤其是女孩子)未必可以判斷誰是新移民,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程度變得越來越低,直接影響人際關係和情場生態。年輕一輩的港人,為了生存也被迫學會如何提防國產騙子。
收數的女人
2013 年 7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7/blog-post.html
節錄:網上有人這樣看:梅伯中國夢醒,明白是與虎謀皮,於是送走小鄧這位虎妻,進行業務重組。姑勿論離婚的真正原因是甚麼,對於一個出身寒微,原名「文革」的大陸女人來說,實在了不起。國產中文的說法:她是一座豐碑。她證明了大陸女人就算長得不漂亮,單憑意志和機心,也可以借助有錢的老男人改變命運。
黎智英(三)
2012 年 12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2/blog-post.html
節錄:缺點是:萬一估計錯誤,先行者 (First mover) 需要獨個兒承擔所有的投資損失,市場佔有率並不等同利潤,為後來者提供寶貴的教訓以及有經驗的員工等。搞 B2C 網上零售的「蘋果速銷」(adMart),是香港電子商貿行業的先行者。根據<壹周刊>的資料,開業日期是 1999 年 6 月 26 日,結業日期是 2000 年 12 月 11 日,總計虧蝕十一億(港幣)。
失控港男
2015 年 6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6/blog-post_24.html
節錄:這群男人,年紀不小,也有一定的社會經驗,但是還沒有長大(成龍的自傳:還沒長大就老了)。無須江湖術士批命,都知道他們流年不利,或遇上命中的剋星叫陣,或選錯戰場、跟錯老闆、埋錯堆、押錯注,害怕承擔責任,方寸大亂,失魂落魄,語無倫次,越喊越驚,要勞動法力高強的龍婆(演員:羅蘭)替他們進行粵俗「喊驚」儀式,召喚迷失的靈魂。
寫女人(三)
2014 年 7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29.html
節錄:東方特色的父權社會,男尊女卑,以男人的利益為依歸。不少思想傳統的父母,都相信男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應該用來追名逐利,又或者是提升家族的社會地位,而不應該用來應付女孩子的成長與轉變。因此,東方人的婚姻必須男長女幼。原因是肉體歡娛和生育能力以外,男人要控制妻子會比較容易。
長腿叔叔
2012 年 1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1/blog-post.html
節錄:為了迎合社會規範,很多中國女人都懂得扮演柔弱無助的小孤女,四出尋找長腿叔叔或者 Sugar Daddy。娛樂圈的例子,是初出茅廬的女藝人借助中老年導演上位,成功之後把男人拋棄,另結新歡(通常是外國人又或者是做生意的海外華人),然後移民出國,拿到外國護照之後回流。舊情人碰頭,女的依然漂亮動人,男的已經老態龍鍾,甚至開始散發死亡的氣息。
玩物與玩人(一)
2009 年 3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3/blog-post.html
節錄:面對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觀念,供過於求和人浮於事的就業市場,以及依然由男人掌握金錢和權力的中國式父權社會,都覺得揾工太難,打工的金錢回報太低,與其揾工不如揾老公,於是甘當男人的二奶三奶外室情人。結果是,讀過大學的女人成為貪官、暴發戶、明星藝人以及黑幫大哥的收藏品,而她們的學歷則成為男人的身份象徵。當唸過書的女人甘當玩物,然後回過頭來玩弄玩弄她們的男人,男女角力就變得份外變態。
Fool me Twice
2014 年 12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2/fool-me-twice.html
節錄:請參考愛情專家給純情少女的忠告:如果你看不通一個男人,忘記他說的話,集中分析對方的行為,留意他一直沒有做的事情,你自然會看清楚他的動機。記住:行動比語言更能說明一切,因為甜言蜜語不需要成本。如果男人跟你說,他有苦衷,所以不能愛你(例如:我有老婆、我配不起你、我媽不喜歡你),謝謝你付出的一切,希望你找到幸福。那些所謂的理由,不過是藉口、下台階、門面說話。
陷阱
2015 年 2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2/blog-post_23.html
節錄:處身於男性主導行業的女人,要跟身邊的男士們建立起信任和默契,又或者建立起自己的收風渠道,絕非易事。有些思想傳統的大男人,根本不容許女人打入男人的小圈子,新界鄉事派不乏這種人。男人不說的事情很多,那些重要那些不重要,女人要用智慧來區分。有些重要的事情,男人不會告訴你,而你又笨到不去打聽的話,結果便是失禮於人前。更嚴重的後果,是被男人們合力擺佈或出賣,成為他們的棋子或替死鬼。
庶女奪權(一)
2014 年 11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1/blog-post.html
節錄:特區政府成立之後,葉劉淑儀於 1998 年 7 月獲得當時出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委任,成為香港的首位女性保安局局長。2003 年夏天,她因為推動二十三條立法(信我啦!)而下台,留學美國過冷河,回港之後,自組政黨(新民黨)。她的政治立場親北京、親建制,從不掩飾自己的政治野心,致力鞏固跟紀律部隊(例如:警察)的合作關係,因此經常被網民惡搞。
Revised 21/12/2015
2015年12月11日星期五
外省人與上海幫
影視作品中的外省人角色
香港是移民城市,影視作品中的外省人角色,需要選用非粵籍演員來演,否則口音、外型和氣質都不對路。大陸改革開放之前,這類演員通常來自以下幾個渠道:
首先是出身邵氏電影公司的演員,例如:谷峰、焦姣。邵氏培養了一群來自大江南北,能夠用國語演戲的演員。據說邵氏創業初期,不少演員的國語口音不夠標準,解決方法是配音。也有些演員身兼配音員,例如:紅薇,她是滿族,本姓葉赫那拉(提示:慈禧太后),有兩段婚姻三個兒子(秦沛、姜大衛、爾冬陞)。另一位值得一提的女演員是盧燕,她曾經在李翰祥執導的清宮片(提示:傾國傾城、瀛台泣血)中演慈禧太后,近年依然有客串演出(例如:色戒、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她的義父是京劇大師梅蘭芳,所以她唸對白用民國京片子,跟普通話有分別,大陸人應該聽得出。另一位曾經在李翰祥清宮片中演配角的男演員叫王俠,是西安人,兒子是歌手王傑。
其次是來自左翼電影公司(即:長城、鳳凰、新聯)的演員,例如:鮑方、張錚。六七暴動令左翼電影公司形象受損,七十年代之後減產,演員轉投電視台,因為年紀不輕,被派演配角或主角的父母長輩。鮑方加入 TVB(提示:京華春夢),張錚轉投麗的( ATV 的前身)。鮑方的女兒鮑起靜是演員,拿過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年輕時演過梁羽生筆下的白髮魔女,七十年代末在安徽黃山拍攝外景期間跟鄧小平合照,那張照片被大陸網民形容為「最強營業執照」。鮑方的兒子鮑德熹(原名:鮑起鳴)是電影攝影師,憑李安電影<卧虎藏龍>奪得奧斯卡最佳攝影。這個家族,是左翼的電影世家。至於張錚,九十年代移居加拿大,間中參演外國的電視劇。某夜收看明珠台播放的美國電視劇 Kingdom Hospital ,劇情是公立醫院的兇猛鬼故事(前身是工業革命時期的血汗工廠),見到張錚演清潔工人,有兩句英語對白,對手是演外科醫生的洋人。另一次見到他,是一齣美國青春校園電視劇,他演理科教師,戴眼鏡,穿西裝,外表陳舊,用身體語言震懾思春期的小男生,沒有對白。
還有另一種做法,是起用台灣的演員,不管本省外省,總之能夠用國語演戲就行。剛去世的台灣著名演員柯俊雄 (1945-2015) 是好例子。他生於高雄,年輕時經常演國民黨抗戰英雄,年長之後轉型成為實力派,演過曹操。八十年代初,香港電台 (RTHK) 拍攝電視劇<香江歲月>,以戰後的香港歷史為題材,柯俊雄的角色是帶著資金和技術南下的上海實業家,是香港工業的奠基者。他的兒子(梁家輝)繼承了父親的工廠,需要面對六七暴動和勞資糾紛。今日重拍的話,柯俊雄的角色相信會由大陸演員(真正的上海人)飾演。故事從香港的日治時期(由 1941 年聖誕節開始的三年零八個月)講起,萬梓良的角色是走私的水上人,影射霍英東(提示:南沙+香港科技大學)。故事中的廣東人角色,由粵劇名伶和名票飾演,包括:鄧碧雲、阮兆輝、董驃。已故的董驃正職是馬評人(名句:我講馬,你要聽!),業餘愛好是唱粵曲。這種人,舊式中文叫「名票」(著名票友)。
盤點香港的上海幫
香港傳媒筆下的「上海幫」,是廣義的說法,泛指一群來自上海、寧波、江蘇和浙江的大商家。工廠老闆以外,還有航運業的董浩雲和包玉剛,以及電影業的邵逸夫。 1949 年大陸變色,他們帶著資金和技術南下,英國人讓他們開工廠提供就業機會,並且在工廠附近興建公共房屋,保證勞動力的供應。那是大量難民湧入香港的年代,生活環境惡劣,但總算能夠解決生計和住宿,可解燃眉之急。
「上海幫」的後人包括:前任特首董建華(董浩雲之子)、2012 年參選特首但是敗給梁振英(山東警察之子)的唐英年(江蘇無錫紡織世家的後人)、目前是立法會議員的田北俊和田北辰兄弟(父親是田元灝,家族祖籍安徽後遷居上海,從事紡織業)。換言之,「上海幫」的影響力從昔日的經濟層面,延伸至今日的政治層面。亦即是說,香港的特首選舉,背後牽涉一些歷史悠久的利益集團,又跟中國共產黨內部的派系鬥爭扯上關係,內情複雜,難以預測。幾十年前,「上海幫」為保身家性命財產南下香港。幾十年後,他們的兒孫卻要跟共產黨合作或勾結。中國政治之詭異,可見一斑,所以李嘉誠撤資是對的。至於今時今日的中國共產黨,到底還算不算共產黨(提示:鬥地主),這個大逆不道的殺頭問題,自己想。
此外,也有人把「上海幫」的概念延伸至香港的文化領域,代表人物:金庸(查良鏞)、宋淇、張愛玲、劉以鬯(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的靈感來源)。在 YouTube 可以找到宋淇編劇的電影<南北和>(1961) 的足本,如果 Auntie 把連結貼在這裡,可能會侵犯版權。我知道電懋電影公司消失了,但是不知道版權落入誰人手中。不想冒險,有興趣,請上網。劇情講述 1949 年後移居香港的上海幫跟廣東幫之間的文化衝突,採用喜劇化的處理手法,族群矛盾最後由已經融入本土的下一代戀愛成熟兩家聯婚解決。導演是王天林,他的兒子是王晶(提示:追女仔),青出於藍的徒弟叫杜琪峯(提示:黑社會)。演員名單:梁醒波、劉恩甲、丁皓、白露明、雷震、張清。演員之一的雷震多年之後客串演出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角色是張曼玉的老闆。男主角梁朝偉說,鏡頭以外,前輩跟晚輩說影壇舊事。
港產片專家會告訴你,邵氏一開始就走大眾化的商業路線,電懋電影公司的出品則比較中產、精緻和西化。宋淇的兒子宋以朗接受<明報>訪問時透露,當年父親編寫的電影劇本其實是直接改寫自西方的文學作品,例如 Jane Austen 的小說。上海幫跟廣東幫之間的文化衝突,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時至今日,海派文化已經成為香港文化的一部份,香港人不分省籍都吃大閘蟹,連鎖快餐店也提供平民化的上海菜飯套餐,是否正宗又是另一個問題。至於上海幫跟廣東幫聯婚,也很常見。如果你是真正的上海人,香港能夠提供很多你熟悉的東西(尤其是食物),而且是 1949 年之前的版本,因此要融入香港的生活方式並不困難。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香港金融行業的海歸派大陸專才和國產太子黨,不乏「上海幫」,請參考另一篇文章<前記者>(三),日期是 2011 年 8 月 24 日。
照片:年輕時的董建華和妻子趙洪娉,這一對是上海幫和廣東幫聯婚。
來源:http://www.twwiki.com/uploads/wiki/16/1e/444750_4.jpg
YouTube 精選:
The Empress Dowager (1975) Shaw Brothers **Official Trailer**
邵氏電影<傾國傾城>預告片 (1: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kxlY74SYv8
這是李翰祥執導的邵氏電影<傾國傾城>,盧燕演慈禧太后。
王傑:<一場遊戲一場夢> (4:1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aZTXMaC8rs
這首歌是王傑的成名作,粵語版是<幾分傷心幾分痴>。
潘迪華:Rose Rose I Love You (1961)(玫瑰玫瑰我愛你)(3:0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EBR13uK31M&list=PLE1E7D986F4B8DDC6&index=7
年輕一輩透過王家衛的電影認識她。關於這首上海老歌的故事,請參考另一篇文章<雙城餘韻>,日期是 2008 年 7 月 20 日。關於作曲家陳歌幸的故事,請參考另一篇文章<永遠的微笑>,日期是 2008 年 6 月 1 日。
The Reynettes - Kowloon, Hong Kong (3:0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0fkB9rbfjs
非常懷舊的英文歌,畫面是昔日的香港。
關正傑:<香江歲月>(1:5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Y1bbbTZZo
這是八十年代香港電台 (RTHK) 電視劇<香江歲月>的主題曲,作曲:顧嘉煇,填詞:盧國沾。劇中柯俊雄 (1945-2015) 飾演帶著資金和技術南下的上海實業家,姚煒(提示:趙式芝)演他的紅顏知己。柯俊雄和姚煒都演過白先勇筆下的人物。台灣公視把白先勇的長篇小說<孽子>改改編成二十集的電視劇 (2003),柯俊雄飾演主角阿青的父親,是遷台國民黨老兵,驚悉兒子是同性戀,悲憤交加,把他逐出家門。姚煒在八十年代演過電影版的金大班,那部電影的主題曲叫<最後一夜>,歌者是蔡琴,在 YouTube 可以找到。
尹光:<你阿媽大減價>(3:1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jGJVkDN67o
描寫上海幫跟廣東幫的衝突,低下階層的版本,是<噚晚夜個上海婆鬧我>,粵語歌詞:「噚晚夜個上海婆鬧我,我係都唔認錯,佢吱吱喳喳巴巴閉閉總之睬佢你就傻。」(書面語:昨天晚上那個上海大嬸罵我,我拒絕認錯,她吱吱喳喳沒完沒了,我懶得理會。)歌詞寫族群衝突,旋律來自古典音樂(海頓),這種融會中西的創意,是香港人的特色。這首歌,後來成為尹光歌曲<你阿媽大減價>(歌詞大意:你媽減價,你爸受惠,所以有你。)的一部份 (2:07)。來自廣州的張敬軒最近翻唱了<你阿媽大減價>,得到本尊(尹光)的稱讚,並且透過 Facebook 轉發。尹光是越南華僑,六十來歲。他的音樂根源是粵曲,歌詞不乏疑似粗口和色情笑話,因此跟主流傳媒絕緣。港式幽默,創意不絕,被香港網民譽為「緊貼潮流的前輩歌手」。張敬軒的版本也很搞笑,在 YouTube 可以找到。
Haydn Trumpet Concerto (3rd Movement): Wynton Marsalis, trumpet (4:4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b5MSJcBb9o
這是<噚晚夜個上海婆鬧我>的原裝版,吹奏小號的 Wynton Marsalis 是美國的爵士樂手。
侯孝賢電影<海上花>(1998) 開場 7 分鐘一鏡到底 (8: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kew9zuuynA
清末的上海長三書寓飯局中,做生意的男人猜拳喝酒,各懷鬼胎的美女在旁觀。讀過導演侯孝賢的訪問,他解釋為何要用上海話:故事是吳語文學作品,用普通話會完全沒有味道,用真正的吳語又恐怕沒有多少人能夠聽懂,上海話是折衷的方案,既有吳語方言的效果,又不致於完全聽不懂。至於為何起用劉嘉玲、李嘉欣和潘迪華,他說是因為在香港容易找到會說上海話的女演員。參考 YouTube 上面的上海網民留言,片段中的上海話非常正宗,在今日的上海已經聽不到了。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紅薇 (1919-20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4%85%E8%96%87
維基百科:盧燕 (192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A2%E7%87%95
維基百科:王俠 (193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4%BF%A0_(%E6%BC%94%E5%93%A1)
蔡瀾:王傑
蘋果日報 2010 年 10 月 11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art/20101011/14538996
節錄:想起王傑八九歲時,常來我家玩和吃東西,很少看到他的笑容,非常有個性,樣子可愛到極點,我非常喜歡這個小朋友的。和王傑的父母,交往較深,當年在邵氏宿舍裏一塊吃飯聊天,偶而,也和王太太打打台灣牌,賭注不大。父親王俠是我交情最深的演員之一,本名王振釗,西安人,隨父到台灣,空軍官校肄業,早年演話劇,後來報考丁伯駪的亞洲公司,開始拍台語片,好在當年是配音的,那麼多年來,王俠的台語還是不靈光。台灣電影進入了國語片年代,導演潘壘提拔王俠在<金色年代>擔任要角,潘壘到了香港,也把他一塊帶來,簽約邵氏當基本演員。回台灣後,王太太在鄉村的娘家,留下的地皮值錢,生活過得富裕,聽了也安心。但在香港又與王俠重逢時,發現他的經濟情況並不如傳聞中那麼好,剛巧在監製一部叫<不夜天>的戲,我請他拍了一角,片酬並不是很多,王俠說夠了,兒子愛音樂,有錢替他買一個電吉他就是。
維基百科:鮑方 (1922-200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E%91%E6%96%B9
人民網 2015-05-01:
鄧小平 75 歲登黃山偶遇「練霓裳」與神秘女星合影照曝光
http://cq.people.com.cn/GB/365409/c24703696.html
維基百科:張錚 (193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B5%E9%8C%9A_(%E9%A6%99%E6%B8%AF)
維基百科:六七暴動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D%E4%B8%83%E6%9A%B4%E5%8B%95
節錄:六七暴動,亦稱 1967 年香港左派暴動(英語:Hong Kong 1967 Left wing riots)、六七左派工會暴動、香港五月風暴,當時參與、支持者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稱之為「反英抗暴」。現在一般公認其於 1967 年 5 月 6 日發動,於同年 12 月基本結束,是一場由香港左派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響而對抗香港政府的暴動。由最初的工人運動,演變成後來的炸彈襲擊行動。六七暴動由罷工及示威開始,到後來有反英示威工人被打傷打死、暗殺、炸彈放置(涉及 1,167 個炸彈)和槍戰。在事件中,全體香港警察取消休假候命,多次與示威者衝突,作出驅散、鎮壓及拘捕行動。暴動期間, 1,936 人被檢控, 802 人受傷(包括 212 名警務人員), 51 人死亡。當時正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國大陸不少城市都爆發了支援「香港抗暴」的遊行示威,英國駐華代辦亦被紅衛兵搗毀。香港商業電台節目主持林彬在節目中批評左派的暴力行徑,數日後,他與堂弟被人投擲汽油彈燒死。六七暴動可算是香港發展的分水嶺,迫使當時的殖民政府改善施政。
維基百科:劉以鬯 (191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A%89%E4%BB%A5%E9%AC%AF
節錄:劉以鬯 (1918-),原名劉同繹,字昌年,香港文學藝術家,上海出生,祖籍浙江寧波鎮海。香港著名小說家、編輯,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教授。其作品<對倒>及<酒徒>分別引發香港導演王家衛拍成電影<花樣年華>及<2046>。 2010 年,香港資深影評人黃國兆又把<酒徒>改編成電影。
香港影評庫:劉以鬯與電影(作者:潘國靈)
http://www.filmcritics.org.hk/film-review/node/2015/09/14/%E5%8A%89%E4%BB%A5%E9%AC%AF%E8%88%87%E9%9B%BB%E5%BD%B1
維基百科:柯俊雄 (1945-201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F%AF%E4%BF%8A%E9%9B%84
維基百科:董浩雲 (1912-198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1%A3%E6%B5%A9%E4%BA%91
維基百科:包玉剛 (1918-199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C%85%E7%8E%89%E5%89%9B
維基百科:邵逸夫 (1907-201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2%B5%E9%80%B8%E5%A4%AB
維基百科:田元灝家族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4%B0%E5%85%83%E7%81%9D%E5%AE%B6%E6%97%8F
維基百科:唐翔千 (192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4%90%E7%BF%94%E5%8D%83
開放的城市:唐英年專訪
免費雜誌<讀書好> Issue 94, July 2015
http://www.books4you.com.hk/94/pages/page8.html
節錄:(問:移民城市都有其一個融合過程,你在上海家庭成長,會否覺得六七十年代那種融合的氣氛跟今天不同,相對不太介意彼此間的族群身份?)唐:是有不同。我以上海那幫人為例,他們從前在上海時是以工商界起家的,到港後會反過來「歧視」廣東人,覺得他們讀書少、粗魯、又不懂上海話等。就如從前在紗廠的高層都是上海人,彼此間以上海話溝通,根本不會聘用廣東人,這是因為他們覺得只有上海人才懂得做這些事,事實也的確如此,那時的香港確實沒有這樣的工業背景,所以香港的工業革命其實是由這班上海資本家來港後才開始的。(問: 他們會否覺得自己是由一個先進的城市轉到了一個落後的城市?)唐:是的,會自覺比較優越,開始時的確這樣,但這很正常,香港廠家初到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時也是這樣,覺得自己來到這地方設廠,是老闆,所以本身一定有一種優越感,但很快就會融入當地。(問:那在行為上呢,會否有一些生活習慣上的差別呢?有一種自成一國的感覺?)唐:我不太清楚五六十年代的情況,因為當時的的年紀很小,但我知道父母的朋友圈子都是上海人,有做玩具,有做電子的,但都是上海人,因為那個工業的底蘊也是由上海而來,所以成為一個圈子。
宋以朗博客<東南西北>:
上海人在香港:上海幫第二代的告白
(原載:明報 2006-10-01,作者:黎佩芬)
http://www.zonaeuropa.com/press009.htm
節錄:宋以朗,57 歲,生於 1949 年,也就是新中國成立那年。他爸是香港國語片時代上海幫的開山祖之一宋淇,講述香港南北兩方人先天後天養成相互敵視的喜劇<南北和>的劇本,就出自他手。他又是<紅樓夢>七大翻譯專家之一。這些都是他來港以後的事。宋以朗出世 4 個星期,解放軍未到上海,他媽鄺文美抱著他,工人抱著他姊,他爸宋淇托著幾袋尿片,一家人乘飛機來香港。 0 至 5 歲,他耳朵聽的只有上海話,生日派對上的大小朋友,全是上海幫,當中有他姐的朋友蕭芳芳。念書了,第一次上幼稚園,一句廣東話也聽不懂。宋淇在燕京大學念比較文學,鄺文美則在上海聖約翰大學念文學。在上海時,經營賣藥、出入口等生意,有一條街的物業。初來時,帶著很多錢,一心想要信便信上海人,把錢存進上海人開的四海銀行。住在半山寶雲道,有架「幾巴閉」的私家車。
後來開銀行的夾帶私逃,他們由最有錢變成最窮,父母二人,逼著要外出打工,靠翻譯小說賺稿費。那是 50 年代中。其間,他爸認識了鄒文懷、胡金銓,上海人信上海人,被拉攏入了電影圈, 10 年裏,先後加入電影懋業公司,邵氏和嘉禾,拍國語片賣埠。那時香港人小,不是第一市場。當上製片,要找人寫劇本,宋淇去找「自己人」張愛玲。張愛玲剛移民美國,正在愁生活問題。圈內徹頭徹尾上海幫,會議室,片場裏,演員導演老闆,說的都是上海話。上海幫的沒落,是當步入 70 年代,生意愈做愈大。為了開拓台灣市場,他們意識要到台灣招人,於是有了林青霞、林鳳嬌。話事權小了,不能再用「自己人」。宋以朗在香港待至 1967 年,鬧暴動,他爸怕姐弟倆被他的知識分子身分牽連,把他們送出國。 03 年回港。由頭到尾,他對上海沒幾多印象。認知中的上海人,都是來自他的童年往事。他記得,拍<南北和>時他十一二歲,在片場玩。片中刻劃香港人眼中的上海人:古惑、識做生意、要當心呃晒你 D 錢。上海人眼中的廣東人:懶、默守成規、只懂走父親老路。「是我爸聽別人說的,可以說是那個年頭的寫照」。
香港電台 (RTHK) 電視劇:<香江歲月>
http://www.yesasia.com/global/%E9%A6%99%E6%B1%9F%E6%AD%B2%E6%9C%88-dvd-ep-1-18-%E9%A6%99%E6%B8%AF%E9%9B%BB%E5%8F%B0%E5%8A%87%E9%9B%86-%E9%A6%99%E6%B8%AF%E7%89%88/1020274623-0-0-0-zh_TW/info.html
節錄:自 1928 年成立以來,香港電台不斷製作優質節目。除了為人熟悉的<獅子山下>之外,在八、九十年代亦製作出以介紹香港歷史發展的劇集<香江歲月>電視劇系列。第一、二輯<香江歲月>於 1984 年至 1985 年間製作,共 18 集,雲集當年的編導精英和影視紅星,包括︰萬梓良、鄧碧雲、鮑起靜、柯俊雄、岳華、梁家輝、姚煒、張瑛、黃淑儀、顧美華等主演,以及劉國昌、李欣頤、張少馨和黃敬強編導助陣。故事背景由二次大戰時期開始, 1967 年暴動、 1972 年股災至 1980 年代中英談判、 1997 年移民潮,透過劇中的代表性的人物的遭遇、感情和生活環境,帶出香港人在戰後的奮鬥歷程。
財經茄哩啡:我的好友李嘉誠(作者:順叔)
http://caijingcarefree.blogspot.hk/
節錄:誠伯都要變相冊遷走佬,財經茄哩啡趁熱鬧,摷篇舊文應節。呢篇嘢, 2012 年年底寫的,而家再寫一次的話,題目會改做「香港最後一個買辦」。長和系今日的根基,在於當年狂掃香港物業,仲有吞併和黃港燈,都係在香港面對前途問題時所做的重要策略選擇,當年中國有需要在香港經濟上搵代言人中間人,英國撤出香港前亦有需要搵代言人中間人,呢個食大茶飯、巨額財富再分配的神秘三角時空,好難再出現,換句話講,長和系好難複制當年做大刁的條件。經過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當時生存落嚟已經唔係一件容易的事,當年的香港,臥虎藏龍,擁有無比商業眼光及毅力鬥心的資本家,比比皆事,最後跑出的一線大孖沙,最重要的,其實係政治手腕。當年長實收購和黃,包玉剛擊退怡和控制九倉,之所以取得英資大行的控股權,其中一個冇乜人留意的因素,就係民族主義情緒,英國人就算出更高價錢,華人小股東,都寧願將股份賣俾李嘉誠或包玉剛。今日香港個個呃住地產霸權,如果出現中資併購港資、僑資併購港資的大買賣,市場上恐怕再冇當年同仇敵愾的情緒了。(Auntie 的評語:寫李嘉誠的文章多不勝數,如果只看一篇,我會推介這篇順叔的舊文。他以買辦角色和主權移交為主線,重構李嘉誠的發跡史。順叔功力深厚,完全有能力寫正正經經的評論文章,那些粗口橫飛的財經分析, Auntie 懷疑是高人精密計算的結果,廢事俾 D 大陸人攞去出書賺錢丫嘛。正所謂:「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壹周刊> 1224 期 (2013-08-22)
Book A 封面故事:紅色權貴橫行中環 江澤民孫超級基金曝光
http://hk.next.nextmedia.com/article/1224/17030012
節錄:江澤民長孫江志成近日頻頻現身中環和記大廈的大本營。上週五正午離開辦公室後,乘專用七人車經落馬洲返大陸。
萬維博客:江澤民長孫香港刮金發大財
作者:汪海濤
http://blog.creaders.net/u/5661/201405/181302.html
節錄:香港<壹周刊> 1224 期題為「紅色權貴橫行中環江澤民孫超級基金曝光」,披露中共一批權貴家族子弟入主香港金融中心,他們先後入職國際投資銀行以作過渡,再打正旗號在港成立基金,向海內外富豪招手,然後大舉掃入國內企業。由這些太子黨任職的投資銀行,或成立的基金公司,動輒操控千億資產,財力相當驚人。其中有江澤民長孫江志成、汪洋女兒汪溪沙和女婿張辛亮、吳邦國女婿馮紹東等,<壹周刊>共點了十多位紅色權貴子弟的名。
相關的文章:
南洋幫(四)
2014 年 2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21.html
節錄:邵逸夫的競爭對手和生意夥伴中,不乏南洋富商。香港電影專家會告訴你,在五六十年代,有一間叫電懋的電影公司(提示:宋淇、張愛玲),曾經是邵氏的競爭對手。老闆叫陸運濤 (1915-1964),是南洋富商陸佑(提示:香港大學的陸佑堂)之子,上世界三十年代在英國的劍橋大學修讀文學及歷史。 1940 年回到新加坡,接管家族事業,名下的生意包括:橡膠園、錫礦、地產、銀行、酒店和娛樂事業,而電影是其中一環。
梁羽生寫劉天蘭的爸爸
2009 年 2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2/blog-post_15.html
節錄:翻閱梁羽生的散文集<筆劍書>,裡面提到不少老一輩的左派文人,都是有才氣、有內涵、有稜有角的人物。相比之下,今日已經打進特區政府權力核心的那一群民建聯政客(以及跟他們眉來眼去的「隱形左派」),簡直是下九流貨色。他們的嘴臉以及跟當權者的關係,只會叫人想起吳楚帆的另一金句:「食碗面,反碗底」。套用黃毓民的說法,香港的傳統左派是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枝葉凋殘壞死,主幹的生命力,可想而知。
雙城餘韻
2008 年 7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7/blog-post_20.html
節錄:陳鋼的<梁祝>經過香港的調校和包裝,成功地走向世界。他父親陳歌辛 (1915-1961) 所寫的幾首流行曲,例如<玫瑰玫瑰我愛你>、<永遠的微笑>和<花樣的年華>亦經由香港發揚光大,走向國際。而在傳播的過程中,香港為這幾首簡單甜美的情歌,添上複雜和苦澀的意義,反映出香港人世故老練的一面。
永遠的微笑
2008 年 6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6/blog-post.html
節錄:陳鋼的爸爸叫陳歌辛,媽媽叫金嬌麗。陳歌辛在一九五七年被打成右派,發配安徽白茅嶺勞改。一九六二年十月,金嬌麗帶著一個小木箱,撿拾丈夫的二百零六根骨頭,回鄉安葬。陳歌辛的墓,後來在文革期間被盜掘。父子都是作曲家,都用音樂紀錄自己的愛情生活。兒子用<梁祝>紀念初戀,而父親寫給妻子的歌,叫<永遠的微笑>,曲詞都是他的手筆,原唱者周璇。
留下買路錢(二)
2011 年 6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6/blog-post.html
節錄:交保護費,要交給有能力維持秩序的人。這個道理,生意人一定懂。在缺乏法治和治安不靖的地方,生意人的身家和性命都缺乏保障,正常的商業糾紛亦無法透過司法制度解決。生意人為求自保,需要尋找有力的靠山,保護費於是成為必要的開支。這是沒有辦法當中的辦法,商人必須托庇官府或者黑社會,才能保命。「紅頂商人」胡雪巖 (1823-1885) 是官商勾結的表表者。
去留之間
2013 年 7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26.html
節錄:香港的營商環境變化多端,風高浪急,充滿挑戰,去留之間,充份考驗生意人的眼光與智慧。八九十年代,英資開始部署淡出。華資接力的結果,是地產霸權坐大,成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未來是否會由往績欠佳以及肩負政治任務的中資接手,有待觀察。近年多宗的跨國收購合併活動均顯示,國家隊高價接貨的一刻,極有可能是派對終結,又或者是某個行業開始走下坡之時。
前記者(三)
2011 年 8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8/blog-post_1346.html
節錄:紅色貴族中,有一個獨特的族群,出自外交系統。他們也許是前外交官,又或者是外交世家的後人,通常是放過洋的海歸派、太子黨。他們集合家庭背景、人脈關係、高等學歷、外語能力和社交技巧等多項優秀條件於一身,因此頗受跨國金融機構的歡迎。他們的履歷表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曾經從事新聞工作,做過記者、編輯或者新聞官。
11/12/2015
For oriole: Noted with thks. Revised.
For cheung geng ho: 謝謝告知。這個博客內有另一篇文章提到徐大統、杜月笙和蔣介石之間的關係,請參考<留下買路錢>(二),日期是 2011 年 6 月 3 日。 謝謝你對潮州女人的讚賞,潮州男人的確不可愛,令「家己冷」成為香港的一股惡勢力。
For cheung geng ho again: 收到,謝過。
2015年11月27日星期五
寫女人(四)
以下兩個故事,出自男作家之手。同樣以黃昏時份的下雨天為場景,女主角都是出軌邊緣的人妻,而她們都有充份的理由。兩位男作家都拿過諾貝爾文學獎,不幸地,同樣自殺身亡。男人明白女人心,實屬難能可貴,但偏偏有自毀傾向,非常可惜。也許人生太苦,所以觸覺敏銳的天才容易早逝(佛家語:五陰熾盛),反應遲鈍的男人卻得享天年(渡邊淳一:鈍感力)。得到一些,便會失去另一些。
川端康成:陣雨的車站
日本文豪川端康成寫過過百篇「掌中小說」(超短篇小說),這是其中之一。秋高氣爽的晴天午後,突然下了場大雨,持續到黃昏的下班時間。平民住宅區的車站出口處,集合了一大群帶備雨傘,準備迎接丈夫回家的妻子們,當中包括人妻 1 號。她的鄰居是一對文化界夫妻,舞蹈家妻子忙於排練,拜託她送傘給小說家丈夫。人妻 1 號於是帶備兩把雨傘,一把送給小說家,一把留給自己和老公共用。
她把雨傘送給小說家之後,遇見昔日的女同學兼情敵人妻 2 號。讀書時代她們曾經爭奪男人(一位大學生),結果 2 號勝出嫁給他, 1 號則另嫁他人。兩個女人開始透過對話勾心鬥角,都不想對方知道自己今日的感情生活真相。 2 號以為 1 號嫁給小說家, 1 號將錯就錯,解釋自己留下只為等當跑腿的女學徒。 2 號不想 1 號看見自己老公今日的落魄模樣(窮困的上班族),帶著雨傘投奔舞台劇男演員,請他扮演自己的老公,結伴離開車站。幾小時後, 1 號看見 2 號的老公( 1 號的舊情人)一臉倦容地步出車站,用僅餘的雨傘把他接走了。兩位人妻,為了保存面子和擊敗情敵,都在偽裝,都拋棄了自己的老公,都沒有回家。
雨一直下到晚上,小說家回家之後,看見鄰居的房子漆黑一片,沒有亮燈,心知不妙,又想起自己的老婆正在跟別的男人擁抱和起舞,心裡酸溜溜的,於是執筆寫下對世間丈夫們的忠告:「快回到你們妻子等你的車站,女人的心和女傘一樣,都有可能被仇敵收走,這是連自己也無法保證的。」故事就這樣結束。對,日本文豪玩開放式結局。至於 1 號是否會跟 2 號的老公舊情復熾(婚外情), 2 號是否會成為桃花旺盛的男演員的獵物(婚外情),作者沒有交代,留下想像的空間。
Ernest Hemingway - Cat in the Rain
這個故事收錄於他的小說集 In Our Time ,初版 1925 年。一對美國夫妻到意大利度假,所住的酒店房間在二樓。從窗口眺望,可以看見花園。下午下了一場大雨,丈夫一直躺在床上閱讀,對妻子的話沒有聽進心裡,一副愛理不理的態度。妻子看見一頭貓兒躲在花園的綠色桌子下面避雨,她想要那頭貓,跟丈夫說了好幾遍,男人說可以代勞,但是始終沒有動身。妻子於是自己下樓,丈夫說 Don’t get wet 。酒店老闆派遣女僕替她打傘,去到花園卻發現貓兒不見了。
妻子失望,回到房間,跟丈夫說話,話題從貓兒轉到髮型,但丈夫始終沒有聽進心裡,只是繼續低頭閱讀,最後乾脆叫老婆 Shut up 。接近黃昏,天色轉暗。妻子的人生,看來一片灰暗。就在這個時候,有人敲門,是剛才的那位女僕,她找到貓兒了,把牠緊緊抱在懷中,用意大利文跟妻子說:「老闆叫我把貓兒送給女士。」美國文豪海明威沒有交代貓兒的身世(究竟是貓店長還是流浪貓?),但他是著名的男貓奴,知道貓兒的外表很重要,簡單一句:big tortoise-shell cat.
妻子很欣賞那位酒店老闆,覺得他精明幹練而且夠細心,大小事情都處理得很妥貼,令她覺得自己很重要:She had a momentary feeling of being of supreme importance. 到底是酒店老闆服務周到,想借小動物跟人妻暗通款曲,還是乘機送走懶惰貓,不清楚。妻子是否會收下那頭貓,然後跟酒店老闆發展異地戀婚外情,不知道。故事就這樣結束,留下想像的空間。貓兒所代表的,是女人想要的關心和愛護。丈夫無法提供的,另一個男人送上門,你是女人要不要?自己想。
插圖來源:
http://hachimitsu2.weebly.com/uploads/1/3/4/6/13464562/787267431.jpg
簡介:日本女歌手中川翔子和她的愛貓 Mammi
YouTube 精選:
吉永小百合:<伊豆の踊り子>(1963) (2:1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37lFVkg0ag&feature=related
根據維基百科所提供的資料,川端康成名著<伊豆舞孃>曾經六次被改編成電影,第一個版本是 1933 年,女主角是田中絹代。第四個版本是 1963 年,女主角是吉永小百合 (1945-)。片段中她唱出電影的主題曲,稚氣未除的和服美女,令網民高呼卡娃依。吉永小百合年輕時出過唱片,如今是日本的殿堂級女優。
山口百惠:<伊豆の踊り子>(1974) (3:0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5kZYQKXfYc&feature=related
第六個版本是 1974 年,山口百惠配三浦友和,現已成為經典。山口百惠生於 1959 年,電影中的她應該是 15 歲。山口百惠歸隱多年,三浦友和依然活躍。想知道他今日的樣子,請上 YouTube ,搜尋北野武電影<全員惡人>(Outrage) 的預告片,三浦友和的角色是黑幫二把手。白馬王子變黑幫大叔,真是歲月催人老。
黃品源+莫文蔚:<那麼愛你為什麼>(Live) (8:4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cj7blfQ9-Y
女人對男人的怨言:「你講也講不聽,聽也聽不懂,懂也不會做,你做又做不好。」
Shoko Nakagawa – 9 lives (5:0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y_w2JIpAh4
日本女歌手中川翔子是女貓奴,她呼籲歌迷提供貓咪的照片和錄像,然後剪輯成這個號稱「史上最多貓咪亮相的 MV 」。日本人跟中國人一樣相信「貓有九命」,所以歌名叫 9 lives,歌曲風格令人想起日本動漫,適合 Cosplay 愛好者的口味。
大きな箱とねこ (Big box and Maru) (1: 5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dhLQCYQ-nQ
日本家貓 Maru 示範跳紙箱,網上點擊率超過一千萬!證明貓奴人多勢眾,喵星人成功征服地球。 Maru 後來替日本便服品牌Uniqlo(大陸譯名:優衣庫)拍攝電視廣告(搜尋:Maru + Uniqlo)。跟其他日本人氣偶像一樣, Maru 有出寫真集。
The two talking cats (0:5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3U0udLH974
兩頭家貓在床上聊天,後來被外國網民配上英語對白(搜尋:cat talking + translation)。參考 YouTube 上面的貓主(奴)留言,兩頭貓兒都是雌性,女人天生愛說話。你家有貓,播給牠看。根據外國網民的經驗,貓 B 會興奮地搭訕。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Original trailer) (1958) (1:4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8rDRPOOSHU
根據海明威名著<老人與海>改編的美國電影,故事講述老漁民跟大魚搏鬥的經過。習近平訪問美國期間,為了顯示自己對美國文化有認識,講詞提及海明威。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Trailer) (1943) (2: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xFEGZwzElc
海明威是記者出身,年輕時曾經派駐歐洲,住過巴黎。那個年代發稿靠電報,按字數計錢。預算有限,他要苦思如何用最少的字數把新聞故事交代得清清楚楚,結果練出被後世評論家形容為 lean and mean 的文字風格:簡潔有力,擅用短句。上世紀的三十年代,他採訪過西班牙內戰,目睹法西斯主義的興起,然後把這段經歷寫進小說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後來改編成電影,港譯:<戰地鐘聲>。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川端康成 (Kawabata Yasunari, 1899-197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7%9D%E7%AB%AF%E5%BA%B7%E6%88%90
維基百科:伊豆舞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C%8A%E8%B1%86%E7%9A%84%E8%88%9E%E5%AD%83
<百喻經>:五陰熾盛
http://www.charity.idv.tw/z/z13.htm
節錄:佛陀說,只要是人,就注定難逃八苦。所謂八苦係指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前七項還算容易理解,至於第八苦就是五陰熾盛,比較難瞭解,本篇是佛陀以五個人共買一婢女為喻,來解釋什麼是五陰熾盛:從前有五個人合資共買了一個婢女。第一個人對婢女說:「幫我洗衣服。」第二個人也對婢女說:「也幫我洗。」婢女對第二個人說:「請先等一下,我先幫第一個人洗衣服,洗好後再幫你洗。」第二個人聽後很生氣,因為他覺得他出的錢一樣,為什麼要等候?於是他鞭打婢女十下,就這樣其他四人也都各打婢女十下。五陰也是如此,煩惱因緣合成此身,誤以為五陰就是「我」,由這個「我」,衍生出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等無量的煩惱,摧殘著眾生。
博客來:渡邊淳一:鈍感力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CN10100330
節錄: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中拋開情感話題,告誡現代人不要對日常生活太過敏感,「鈍感力」(遲鈍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由於此書曾被業界推薦給日本安倍內閣,因而引發民眾的閱讀熱情,其影響力也不局限於婦女閱讀群體。作者認為「鈍感力」作為一種為人處世的態度及人生智慧,相比起激進、張揚、剛硬而言,更容易在競爭激烈、節奏飛快、錯綜復雜的現代社會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並同時求得自身內心的平衡及與他人和社會的和諧相處。作者據此分章論述了在男女愛情、婚姻、事業、人生、家庭等各多方面,並且從醫學的角度出發(作者為醫學博士),闡述其合理性。
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rnest_Hemingway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958 fil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Old_Man_and_the_Sea_(1958_film)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943 fil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or_Whom_the_Bell_Tolls_(film)
東森新聞雲:到美國貓島 Key West 看貓咪在海明威故居開轟趴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515/46366-1.htm
節錄:佛羅里達州的威斯特礁 (Key West),堪稱是「美國貓島」。這裡以貓為尊,到處都是貓咪與愛貓人,最有名的觀光景點包括海明威故居,有幾十隻他所留下的貓後代子孫,而且每隻都是有六爪基因的「多趾貓」,只有牠們能跳上主人的床,在屋子和庭院開轟趴。海明威過世了 50 多年,貓後裔子孫成了他的「活遺產」,也陸續生了好多胎,並且有專人照顧這些貓。整間故居的傢俱都被小心保存圍住,只有貓子孫們可以在床上呼呼大睡,來去自如。
相關的文章:
寫女人(一)
2014 年 7 月 1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12.html
節錄:A 餐 B 餐?娼妓聖女?沒那麼簡單。中國男人,不懂寫女人,原因很多。首先是傳統思想重男輕女,視女人為傭人、洩慾工具或生育機器。其次,是華人父母普遍不鼓勵兒子了解異性。第三,是中國文學的發展過程中,長期沒有女人的聲音。第四,是女人比男人複雜,這是公認的。最後,男人不了解女人,其實女人也有責任。有些事情,不能全怪男人。又或者應該這樣說:有怎樣的男人,就有怎樣的女人(例如:國產貪官和翻臉二奶)。
寫女人(二)
2014 年 7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19.html
節錄:華語世界中,會寫女人的男作家,有如鳳毛麟角。由於數量不多,寫得好的作品,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原因很簡單:女主角寫得好,女性觀眾有共鳴,收視或票房有保證,台前幕後的薪水和花紅才有著落,投資者的利益也得到保障。金庸、梁羽生和白先勇都是好例子,他們有很多的作品,都已經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或舞台劇。如果你是男人,想多了解女人或者學習寫女人,但是又不想讀悶死人的嚴肅文學,他們的作品是極佳的選擇。
寫女人(三)
2014 年 7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29.html
節錄:中國的西施和花木蘭更偉大,為了實踐父權社會所認同的價值觀(即:忠君愛國、孝順父母),她們不惜出賣肉體,或甘冒生命危險,執行非常危險的任務。而事成之後,她們不要求任何的獎賞,跟所愛的人引退(西施),或者是歸於平淡(花木蘭)。她們樂於犧牲自己成就男人,絕對是中國式父權份子的幻想。見識過慘烈的宮廷鬥爭,經歷過血腥的殺戮戰場,還可以保持純潔善良的本質?別傻了。
女人與狗
2015 年 3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3/blog-post.html
節錄:華人社會,重男輕女,被寵壞的大男孩多。他們習慣被女人照顧,但是不懂得如何滿足女人。結果有很多女人,已屆適婚年齡,但是找不到適合的對象,對情慾的需求也得不到滿足。忠誠和專一的狗兒,於是變成男人的替代品。毛茸茸的血肉之軀、深情的眼神、原始的獸性、捨身護主的勇氣,讓女人感覺溫暖、被需要和受保護。
我不要的才輪到你
2015 年 11 月 1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1/blog-post_13.html
節錄:這是打擊情敵的慣用手法,也是為自己鋪設下台階。美女身陷愛情三角錯,不想再糾纏下去,想來個了斷,於是透過媒體隔空傳話:我不要的才輪到你!既可以貶低情敵,又可以抬高自己,一舉兩得。旁觀者眼中,被寵壞的美女在發脾氣。女人善妒,美女尤甚。美女好勝,天經地義。美女比醜女更在乎情場上的得失成敗,也更重視情敵的級數。
雪隱成佛
2007 年 12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7/12/blog-post_17.html
節錄:老婆歡天喜地買了酒等老公回家,結果迎來了他的屍體。原來他去光顧鄰居的廁所,付了三文錢之後霸著毛坑不拉屎,有人敲門就扮咳嗽,因為蹲得太久起不了身,再加上臭氣薰天,暗病發作,一命嗚呼。這個故事叫「雪隱成佛」,「雪隱」是「廁所」的意思。人為財死,為了斂財而死在屎坑中,是最高的境界。
27/11/2015
2015年11月13日星期五
我不要的才輪到你
這是打擊情敵的慣用手法,也是為自己鋪設下台階。美女身陷愛情三角錯,不想再糾纏下去,想來個了斷,於是透過媒體隔空傳話:我不要的才輪到你!既可以貶低情敵,又可以抬高自己,一舉兩得。旁觀者眼中,被寵壞的美女在發脾氣。
這一招,關之琳(圖)剛剛示範過(提示:我們不是分手,是離婚!),林青霞去年年底在香港的新書發布會上也用過。女人善妒,美女尤甚。美女好勝,天經地義。美女比醜女更在乎情場上的得失成敗,也更重視情敵的級數。當日林青霞的說法:「我不介意,一點都不介意,因為那是鄧麗君,而且我沒答應他(秦祥林)追求呀!」請參考 2015 年 4 月 11 日的<嘆十聲>。
女人會告訴你,已故的英國戴安娜王妃不快樂,並非因為王子老公出軌,而是因為情敵(卡米拉)又老又醜。英倫玫瑰不敵醜老鴨,你叫她顏面何存?於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向王子老公報復,同時利用傳媒增加自己的議價能力。至於她的死是意外還是陰謀,自己想。現實很殘酷,嫁入皇室的灰姑娘,不是跟王子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而是自己先倒下去。她忘記了,王妃不過是皇室的生仔機器。
不要以為爭風呷醋是女人的專利,男人也有妒忌的權利。王菲的前夫李亞鵬是好例子,前妻跟小弟弟(謝霆鋒)舊情復熾之後,他透過社交平台祝福對方:「孩兒她娘加油!」大陸網民的解讀:「跟你親嘴的那位姊姊,她跟我連娃娃都生了!」廣東幫的黑色幽默:「呀襟弟你不過係(是)著(穿)我嘅(的)舊鞋。」新疆漢人展示風度,隔空向襟兄弟放冷箭,令他贏得「中國好前夫」的美譽,哈哈。
情場如戰場,如何處理跟情敵和前度的關係,避免成為情殺案的行兇者或受害人,學校不敢教,而社工只會教你不要在僻靜的地方講分手。於是有些人跟父母學習,有些人靠八卦雜誌進行思想上的演練。娛樂新聞的有趣之處,是部份藝人玩愛情遊戲時,會暫時放下假面具以及擺脫經理人的操控,展露真性情。對於迷惘的年輕人來說,這些進行中的情場角力與廝殺,遠比教科書吸引和具備教育意義。至於八卦雜誌所宣揚的愛情觀和價值觀是否正確或可行,又是另一個問題。
照片來源:http://www.elle.com.hk
YouTube 精選:
鄧麗君:<償還>官方 MV (1985) (3:5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3IJuSOTME8
王菲:<出路> (with English sub-titles) (Live 1994) (4:4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0Y1bquOMag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奇摩新聞 2015 年 11 月 4 日:
關之琳情斷陳泰銘 親爆:「我們不是分手,是離婚!」
https://tw.news.yahoo.com/%E9%97%9C%E4%B9%8B%E7%90%B3%E6%83%85%E6%96%B7%E9%99%B3%E6%B3%B0%E9%8A%98-%E8%A6%AA%E7%88%86-%E6%88%91%E5%80%91%E4%B8%8D%E6%98%AF%E5%88%86%E6%89%8B-%E6%98%AF%E9%9B%A2%E5%A9%9A-060103399.html
節錄:關之琳前被媒體拍到搬出交往七年的富商陳泰銘豪宅,引發情變疑雲。今日她出席自有保養品牌宣傳活動,被問及情事,驚爆:「我們不是分手,我們是離婚!」對於何時結婚關之琳不願回應,是否和陳泰銘仍是朋友?她淡淡的說:「這個問題我不回答。」堅強表示:「現在心情很好,放下了。」也坦言:「我是很需要愛情的」,幽默表示從「今天開始」歡迎新的追求者,對未來伴侶不設條件,一切看感覺。會否考慮再步入婚姻?她嘆氣驚呼:「還來啊?」但也不諱言會考慮,「看有沒有心動的感覺囉!」
林青霞自揭俾秦祥林呃:
蘋果日報 2014 年 11 月 10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1110/18929427
節錄:剛踏入 60 歲的大美人林青霞,昨日一身高貴黑裙出席在香港大學舉行的<雲去雲來>新書發佈講座。青霞指當年拍電影<真白蛇傳>時,秦祥林向她展開追求,但自己未接受,後來到巴黎剪綵,秦祥林說也要去巴黎,兩人便相約在巴黎見面,青霞以普通話說:「我在巴黎等了一星期,電影公司老闆叫我走,我想,莫非他跟別人來?然後我回到台灣,報紙說他跟鄧麗君去巴黎。我不介意,一點都不介意,因為那是鄧麗君,而且我沒答應他追求呀!之後有一次見到鄧麗君,但因為當時有記者在場,我對住記者很害羞,於是走開去另一邊,沒有跟鄧麗君打招呼,之後鄧麗君說我好像怕了她、避開她,我很難過。」
網易娛樂 2014-09-24:
李亞鵬發聲祝福王菲稱願成人之美:孩兒她娘加油(簡體字)
http://ent.163.com/14/0924/11/A6TFSQMG00031H2L.html
節錄: 9 月 15 日,有媒體記者目擊到謝霆鋒與王菲同回寓所,宣告兩人再續前緣。 9 月 24 日上午,李亞鵬在微博發聲,祝王菲幸福:「孩兒她娘祝福你加油!」李亞鵬公開力挺王菲,網友紛紛讚其「中國好前夫」。
波叔講故:【孖襟兄弟】之香港舊話
2011 年 3 月 24 日
http://oldhkmovie.blogspot.hk/2011/03/blog-post_24.html
節錄:襟,古衣的前幅;袂即衣袖。古衣左襟與右袂相連,「襟袂相連」借喻一對姐妹的丈夫之間的親密關係。日久,大家將「襟袂相連」簡化為「連襟」,此亦成為專用稱謂去形容兩姐妹的丈夫的關係。而廣東人用「孖」(即雙生子,引申出相連成對的意思。)代「連」,變成「孖襟」。後來坊間又轉成「襟兄弟」和「老襟」一詞,意思卻大為不同,新解為兩個男人和同一個女人發生過性關係,便戲稱兩男為老襟或襟兄弟,此新關係不知如舊解一樣感人肺腑,還是人間悲劇?哈哈!
相關的文章:
嘆十聲
2015 年 4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11.html
節錄:鄧麗君 (1953-1995) 的遭遇,說明帶眼識人的重要。她的朋友林青霞去年年底在香港出書,披露台灣男影星秦祥林曾經同時追求影后和歌后。表面上,兩個女人是閨蜜,其實是疑似情敵。張愛玲的名言:「女人都是同行。」這個例子讓男人明白,為何女性之間的情誼如此脆弱,可以突然翻臉。
收數的女人
2013 年 7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7/blog-post.html
節錄:今年是鄧麗君 (1953-1995) 的六十歲冥壽,中港台三地有不少紀念活動。小時候聽她唱<你怎麼說>,只覺得這位台灣阿姨的聲音嬌嗲甜膩。長大之後,見過拜金女嗲老男人,聽懂了歌詞的弦外之音,明白是酒家女勒索歡場常客,但是用撒嬌的語氣道來。到底是台灣女人,就算是敲詐男人,也不失溫柔。
光棍姻緣(一)
2008 年 9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9/blog-post.html
節錄:有些做生意的男人,儘管公司已經週轉不靈,瀕臨破產邊緣,又或者自知紙包不住火,不法勾當即將曝光,依然大手花錢做宣傳,不斷招聘員工,同時向供應商大量入貨,以及繼續接受客戶的訂金和訂單。明明公司的業務已經走下坡,股價長期低殘,但是老闆依然帶著知名度甚高的女藝人出入娛樂場所,招搖過市,夜夜笙歌。聰明的銀行家,見狀都懂得第一時間上門追數,同時大幅削減甚至取消企業和老闆本人的信貸限額。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是一種桃色煙幕。
光棍姻緣(二)
2008 年 9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09/blog-post_10.html
節錄:如果你是一心釣金龜的漂亮女藝人,對男人的要求(財富而言)比一般港女高出許多,符合你要求的男人自然少之又少,而難得合符條件的男人又已經放眼大中華,你面對的競爭實在非常激烈,就算「打崩頭」(廣東話:打架打到頭缺了一塊,形容戰況之慘烈)也未必搶到唐僧肉。面對白熱化的競爭,加上要趕死線(嫁有錢人必須在生理限期之前生孩子,否則地位不穩,亦難以分享老公的財富),以及減肥藥所帶來的副作用,女藝人情緒不穩,特別容易看錯人。
美人窩
2013 年 9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9/blog-post.html
節錄:俊男美女集中的行業,必定桃花旺、戀事多。辦公室之內,不難出現上司下屬談戀愛搞婚外情、同事之間發生三角戀,紅啼綠怨、你爭我奪。辦公大樓門前,也必定有癡漢狂迷長期守候偶像,聲稱要致送禮物,求婚求愛、要生要死。而間中有些員工,會被尊貴的客戶私有化,由服務員變 VIP。換言之,公司成功地跟客戶建立個人化的關係。對待這些事情,管理層的態度,通常非常曖昧。
衍生需求
2011 年 9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9/blog-post_19.html
節錄:主流傳媒鼓勵大家積極參與明星藝人的感情生活,讓女人相信世上沒有比愛情遊戲更重要的事,就算你身邊暫時沒有伴侶,也不許袖手旁觀、置身事外。身為女人,你必須密切關注明星藝人於戀愛戰場的最新進展,然後把自己代入其中,就當是替自己的愛情婚姻做思想彩排或者操練,否則一旦輪到你親身上陣,就會因為久疏戰陣而兵敗如山倒,不但絕無勝算,而且必死無疑。靠嚇?絕對是。
馴悍記
2015 年 2 月 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2/blog-post.html
節錄:應該怎樣做女人才對,是公立學校不敢碰的題目。因為在現實世界和商業社會中,壞女人比好女人更容易成功,也更快地向上爬。學校不教,女孩子於是靠八卦雜誌(即:釣金龜指南)學習生存策略,結果變成條件欠佳但自以為是的拜金女,令男孩子畏懼和迴避。做女人難,狼太和狼女是真實個案,適合作為小組討論的題材。對女孩子來說,這個題材夠貼身,比教科書更有吸引力。
13/11/2015
For the first comment: Auntie 沒有玩 FB,因為無時間,但是歡迎大家在這裡留言。年紀大,需要花時間保健養生,請見諒。
2015年11月6日星期五
阿爺造市?
發生這種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
問題的根源,在於中港股市在監管水平不一致的情況之下互聯互通,於是有人利用監管制度上的差異或灰色地帶,在香港以外的地區又或者是網上的虛擬世界,發放虛假消息或股價敏感資料 (Price-sensitive Information),試圖透過造市行為獲利。原因?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之下,香港的監管機構在大陸境內缺乏執法權力,要進行跨境調查,也要面對很多技術上的困難,例如需要界定甚麼是「國家機密」。有造市嫌疑的,可以是大陸的官方媒體、上市公司、金融機構,甚至是監管機構。對,即是球證跟操控比賽的犯罪集團(阿爺)裡應外合,國產中文叫「黑哨」。
阿爺造市的動機,可以是籌集路費。七月初大陸 A 股爆煲之後,多間大型証劵行相繼出事,有人被帶走調查,也有人自殺身亡。其中一間,是在香港上市的中信證券(港股編號:6030)。參考 11 月 4 日的港股走勢,當日中港證券商股跑贏大市,中信證券的股價上揚 9.2% 。以下是中國特色的陰謀論:是整頓市場秩序也好,中南海派系鬥爭也好,爭奪金融系統的控制權也好,被追殺的人想遠走高飛,於是發放虛假消息,托市出貨,籌集路費,一路好走。但是只得一日半日,夠用嗎?還是集資行動被敵對派系所破壞?被擺上台的,為甚麼是周小川(圖)而不是其他人?太多問題,太少答案,無法查證。究竟甚麼葫蘆賣甚麼藥,天曉得。真相撲朔迷離,又牽涉國家機密,所以香港的財金官員一律保持沉默,只得一個傻強(陳家強)願意面對鏡頭,講幾句無關重要的廢話。
面對如此形勢,香港股民除了搖頭嘆息,又或者連環爆粗,實在沒有其他辦法。周星馳電影<少林足球>(2001) 的經典對白(出自謝霆鋒老爸謝賢飾演的魔鬼隊班主):「球證、旁證、足協全部都係我嘅人,點同我打呀?」(粵語:球證、旁證、足協全部都是我的人,你怎麼夠我鬥?)遊戲規則不同,大陸 A 股不適合香港人玩,但是卻令到港股的波動性大幅增加,跟美股的相關系數卻在減弱中(過去兩三年的情況是美股升但是港股不升)。今時今日,港股難炒,就算你不求大富貴,只想賺點零用錢,也比過去困難得多(因為傳統的分析工具無助於解讀中國特色的政策市)。香港的資深股民說,大陸股市死左都唔知咩事(粵語:讓你死得不明不白),寧願炒美股算了,至少遊戲規則比較接近。外國機構投資者更簡單,分階段撤出香港市場就是。
中港融合的代價,是本地人的生存空間收窄,係(在)自己長大的地方搵唔到食(粵語:無法謀生)。股市以外,其他行業也出現類似的情況:大陸人或資金大舉進駐之後,遊戲規則開始改變,令本地人摸不著頭腦,又或者是處於弱勢。再加上官府不願意在問題的根源落刀(例如:取回移居香港的大陸人的審批權),令民怨不斷累積。這種情況之下,本土派抬頭,年輕人激烈抗爭,是必然的事。
照片來源:人民網
YouTube 精選:
周星馳電影<少林足球>(2001):
全部都係我嘅人,點同我打呀?(粵語版)(0: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Ucv2JoU6ho
周星馳電影<少林足球>(2001):
都是我的人怎麼和我鬥(普通話版)(0: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sYJkKgQNPA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曾淵滄:舊文新貼背後玄機
蘋果日報 2015 年 11 月 5 日
節錄:昨日的確是戲劇性的一天,首先是市場傳出人行行長周小川在人行網頁發表文章,說今年要推出深港通,中港股市皆大漲,恒指一口氣上升 774 點,午後,市場又傳出原來周小川的文章是舊文章,早於今年 5 月發表,於是港股直線下瀉,但跌了一陣子又喘穩了,慢慢回升,收市時升幅也達 485 點,是近兩個星期罕見的升幅。一篇舊文章何以能推動港股大升,原因是儘管人行出來澄清說這是舊文章,但是內地股市依然一升再升,以近最高點收市,滬綜指升 4.31% ,深證成指升 5.29% ,創業板指數更大升 6.38% ,這說明內地股民相信深港通的確好事近,因此,深圳股市才會升得如此瘋狂,不理舊文章的澄清通告。
北京新浪網 (2015-11-04 13:11):
年內推深港通為周小川 5 月演講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51104/15488252.html
節錄:(新浪財經訊)今日早盤,新華社刊登周小川 2015 年 5 月 27 日在中國人民銀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黨課上的講話,文中稱「今年還要推出深港通」,引深成指漲 3.56% 。對此央行強調,此為周小川 5 月演講稿。就央行行長周小川撰文稱「今年要推出深港通」,港交所相關人士也回應上證報記者時表示,目前尚未有關於深港通何時開通的消息發佈,具體的推出時間,仍需要向內地監管機構查詢。此外,預計開通時間正式宣布後市場需要三個月時間作準備。
港交所(港股編號:388)新聞稿 2015 年 11 月 4 日
:股份價格及成交量不尋常波動 回應傳媒有關深港通的報導
http://www.hkex.com.hk/chi/newsconsul/hkexnews/2015/Documents/151104news_c.pdf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15 年 11 月 4 日:
陳家強:深港通整裝待發
http://www.news.gov.hk/tc/categories/finance/html/2015/11/20151104_124426.shtml?pickList=ticker
節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說,交易所和監管機構已為深港通做好準備,一待中央有關當局批准便可推出。陳家強今日會見傳媒,被問及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指今年會推出深港通。他指深港通計劃是互聯互通計劃中的重要部分,希望可以盡快推行。他說,有關當局作出宣布後,系統需一些時間配合,中央一開綠燈便可盡快進行這方面的工作,現時仍在等候消息。
大公財經 2015-09-18:
中信證券涉內幕交易追蹤:業內傳審計署已入駐
http://finance.takungpao.com.hk/financial/q/2015/0918/3173108.html
節錄: 9 月 15 日晚,中信證券一紙公告,確認了總經理程博明等中信證券 3 名高管因涉嫌內幕交易、泄露內幕資訊被公安機關依法要求接受調查。據悉,在程博明被帶走之後,中信證券總部即召開了緊急會議部署應對。 20 多天以前, 8 月 25 日晚,新華社首次對外發布,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徐剛、金融市場管理委員會主任劉威、金融業務部負責人房慶利、另類投資業務部總監陳榮傑等 8 人,涉嫌違法從事證券交易活動,被要求協助調查。目前為止,中信證券在此次事件中被公安機關帶走的相關人員已達 11 人。被帶走的 11 人中,已經官方確認的程博明、徐剛、劉威均為中信證券執行委員會成員。在中信證券的組織結構中,執行委員會是為貫徹、落實董事會確定的路線和方針而設立的最高經營管理機構。
文匯網 2015-10-23:
有消息稱國信證券總裁陳鴻橋自殺
http://news.wenweipo.com/2015/10/23/IN1510230041.htm
(文匯網深圳報導) 23 日,深圳媒體間盛傳一個令資本市場高度關注的消息,內地知名的證券公司國信證券總裁陳鴻橋 10 月 23 日在陽明山莊家中陽台用電線自縊身亡。 23 日下午,國信證券發佈公告稱,接家屬通知,公司總裁陳鴻橋於 10 月 23 日不幸去世,目前公司各項經營管理活動一切正常。對此,國信證券一位離職不久的高管向本報記者透露,陳鴻橋疑涉前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案,估計是不堪壓力而自殺。不過,他的這番話並未得到中國證監會和國信證券的證實。 10 月 13 日,人社部免去張育軍證監會主席助理職務,成為中國證監會有史以來落馬最高級別的現任官員。張育軍作為此輪 A 股「救市總指揮」,在被查前,「救市主力」中信證券總經理程博明等多名高管被查。而在金融投資圈的幾大派系裡,張育軍與程博明同屬一大派系,有市場人士猜測,張育軍主導「救市」,多次召集券商、基金等業內高管研究策略。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享有信息優勢的「救市主力」搖身變成「套利先鋒」,因而被中證監查處。
維基百科:周星馳電影<少林足球>(200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91%E6%9E%97%E8%B6%B3%E7%90%83
搜狗百科:黑哨
http://baike.sogou.com/v259420.htm?ch=w.wty.xgbk
相關的文章:
災後評估
2015 年 7 月 1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7/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股市,外資主導,比較理性。對外國機構投資者來說,接受中文傳媒訪問是浪費時間,因為他們的目標顧客不是本地散戶。怕只怕港股進一步 A 股化以及「小加同志」為接軌而接軌(提示:漲停板機制),洋人覺得太有「中國特色」,遊戲規則對他們不利,於是分階段撤出港股,到時候只剩下港資和中資角力,香港不再是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
變形記
2015 年 4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20.html
節錄:面目全非,非常陌生。香港人在自己長大的地方,目睹不同的行業,出現不同程度的變異。遊戲規則變得非常複雜和模糊,無法用常理解釋。從特首選舉到官商勾結,到股市樓市的走勢,到日用品的供應鏈管理,似乎越來越多的事情,跟共產黨內部的派系鬥爭扯上關係。中國政治是恐怖的黑箱作業,只有「劣質」的大陸人才會玩,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註定只能靠邊站。
擾亂金融
2007 年 10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7/10/blog-post.html
節錄:萬一「擾亂金融」的是中國共產黨或者是權貴的嘍囉又如何?具體罪行包括:港股「大陸化」,國產大戶以掃 LV 的精神掃港股:同一間公司的股份,香港的 H 股便宜過大陸的 A 股,監管水平亦高過大陸,閉眼掃之可也。就算買錯亦無所謂,反正交易完畢之後,資金可以借香港的金融體系轉移到世界各地,為日後出走鋪好後路。國際金融中心淪為洗黑錢中心,無眼睇。
出口術(一)
2012 年 6 月 1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6/blog-post_13.html
節錄:所謂「出口術」,是指在不動用真金白銀以及沒有干預市場的情況之下,透過一些經過精心計算,也許聽起來模稜兩可、容許多重解讀的說話,試圖左右金融市場的情緒和看法,以及影響某種資產的價格走勢。身為央行行長,手頭上的彈藥有限,常用的板斧也只得三幾道,不能每一次都來真的,否則很容易會耗盡國家的外匯儲備,或者輕易被對手看穿底牌,以及押上個人的政治前途。於是間中要放氣球或者擺空城計,故弄玄虛,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跟投資者玩博奕。
6/11/2015
2015年10月30日星期五
玻璃懸崖
洪秀柱的遭遇,是「玻璃懸崖」(Glass Cliff) 的好例子。
「玻璃懸崖」(Glass Cliff) 是「玻璃天花」(Glass Ceiling) 的相關語。「玻璃天花」(Glass Ceiling) 是指女性在事業發展路上,面對不少無形的障礙,總是無法晉升至高層職位。而「玻璃懸崖」(Glass Cliff) 是指女性在突破「玻璃天花」之後,卻發現自己身處險境,有如站立於懸崖邊,稍有差錯便粉身碎骨。原因?只有當企業或組織面臨重大危機的時候,「玻璃天花」才會短暫打開,讓女性接受高風險以及容易失敗的任務。然而,當企業或組織渡過難關之後,「玻璃天花」又會重新關閉,再度由男性掌握大權。換言之,鐵娘子成為過渡性的領導人物。這種潛規則,在男性主導的行業(例如:政治、金融、電訊、能源)很常見。
百年老店國民黨正是面對這種情況。經歷過 2014 年初的服貿協議以及太陽花學運,「賣台投共」的罪名揮之不去,它已經被年輕一輩的台灣人拋棄。下一屆的總統選舉,幾乎沒有勝算。黨內的男人們都閃避一旁,不願意承擔責任,更不想自己的政治生命提早終結,甚至像連戰那樣,開始替自己鋪設後路(成為台灣商界與中國共產黨之間的溝通渠道)。自私和懦弱的中國男人低頭沉吟、機關算盡,只得一個花木蘭(洪秀柱)站出來擔大旗。縱使如此,幾個月之後,花木蘭就被她所效忠的黨所「廢止」(撤換),而取代她的,竟然是會計師出身,外表似掌櫃的朱立倫。對商界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會計師目光如豆,擅長控制成本,經常替發展成熟的企業做 Dirty Job ,即是負責裁員減薪的刀手。他們並非進攻型,更不是改革派。百年老店派出這樣的人參選總統,是人才凋零,也是氣數已盡。
洪秀柱的個案說明,女人即使有志氣、有膽色,願意代替男人出征,男人未必會感恩和配合。有些評論認為,國民黨不是欺負女人,撤換洪秀柱是因為她的政治路線(提示:一中同表、終極統一)錯誤,不利選情,而且她本人也不夠份量(只不過是黨內的二線人物)。無論如何,男人不領情,是肯定的。故事的教訓:未搞清楚男人的想法之前,女人不要隨便犧牲自己。洪秀柱的個案也讓大家明白,台灣女生的溫柔,背後是精密的計算:既然鐵娘子不過是過渡性的領導人物,那麼我為甚麼要幹得這樣辛苦?反正付出不一定有回報,而女人的事業發展空間又比男人小,薪酬也比男人低。我不如嫁個有錢人算了,把握女人有限的青春,用一個舉動解決幾個問題(即:生活費、婚姻、生育、創業、移民),更加符合成本效益。
父權社會,女人難上位。現實世界,商業社會,總是按照男性的遊戲規則運作,經常把女性排除在外。於是有些女孩子會這樣想:既然事業女性之路有種種限制,我把心一橫算了。華人社會,拜金女子多,是有理由的。問題並非女人貪錢或道德敗壞那麼簡單,請參考 2010 年 7 月 10 日的文章<女人的路>。
插圖來源: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50127/17/2329769470193280217.jpg
YouTube 精選:
Mulan - from Middle Kingdom by Noel Quinlan (3:5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LXLAQfbi70
電子音樂版<木蘭辭>,收錄於龍謠(二)。負責朗誦和歌唱的徐慧 (Katusha Tusi) 是香港演藝學院的畢業生,請參考 2009 年 5 月 15 日刊出的<龍謠>。
汪明荃:<楊門女將> (1:5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4lmI_7PtnI
TVB 劇集主題曲,旋律改編自京劇曲調,汪明荃在劇中飾演穆桂英。
映画『極道の妻(つま)たち Neo』予告編 (1:3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TF6BYZLTo
這個系列的日本電影講黑幫阿嫂代夫出征,女主角通常有紋身。
Sumi Jo - If I Leave - The Lost Empire (10:0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Bzx-FWavCU
這是韓劇<明成皇后>的主題曲,女主角是末代皇后,最後被入侵韓國的日本人所殺,文根英演她的少女時代。主唱者 Sumi Jo(曹秀美)是韓國的花腔女高音。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互動百科:「玻璃懸崖」(Glass Cliff)(簡體字)
http://www.baike.com/wiki/%E7%8E%BB%E7%92%83%E6%82%AC%E5%B4%96
節錄:「玻璃懸崖」(Glass Cliff) 是指當女性衝破「玻璃天花」(Glass Ceiling),晉升高級職位時候,她們中的很多人卻發現自己正站在懸崖邊上。因為一般公司往往在面臨困境時,才會把女性提升到管理層,「激活」企業,幫助他們渡過難關,而女性在危急時刻的表現要比男性更勝一籌。但當公司渡過難關後,「玻璃天花」又會重新關閉,因為相對女性而言,男性在公司進展順利的時候表現出色。
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女強人的「玻璃懸崖」
How Women End Up On the “Glass Cliff”
http://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1637.html
節錄:大家應該都相當熟悉玻璃天花板 (Glass Ceiling) 一詞,是指女性無法升上組織高層的非正式障礙。過去幾年,學者發現,雖然在組織面對危機時,女性有較好的機會突破那道天花板,最後卻又發現,她們置身於艾克塞特大學 (University of Exeter) 蜜雪兒.雷恩 (Michelle Ryan)、艾利克斯.哈斯藍 (Alex Haslam) 所說的「玻璃懸崖」(Glass Cliff) (編按:指女性較男性更容易受指派擔任面對較高失敗風險的領導職位)。問題是,為什麼會這樣?當公司由男性領導,而且表現不錯,會選擇男性候選人接班。但當男性領導的公司陷入危機,會選女性候選人。當公司本來就由女性領導,則沒有差別:玻璃懸崖消失了。我們相信,這些結果揭露了一件事:現狀偏差 (status quo bias)。如果由男性領導的公司表現不錯,就不覺得需要改變男性領導的形態。只有在男性領導人陷組織於險境,才會改為偏好女性領導人。
題目:鐵娘子的玻璃懸崖學
作者:王力行
來源:2011 年 3 月號<遠見雜誌>第 297 期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7512.html
節錄:過去女性在職場上要登高位,總是困難重重,似乎有一個無形的玻璃天花板擋住上升之路。最新一期<哈佛商業評論>(HBR) 上出現了一個新名詞「玻璃懸崖」(Glass Cliff)。「玻璃懸崖」是相對於「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 的。它指當企業發生危機時,女性比男性更常被指派去擔當轉危為安的領導重任,就像去跳懸崖一般。這樣的例子不少: 1999 年,卡莉.菲奧莉娜 (Fiorina) 擔任惠普 (HP) 的 CEO 。 2002 年,派翠西亞.魯索 (Russo) 擔任朗訊 (Lucent) 和阿爾卡特朗訊的重責。 2008 年琳.艾森漢斯 (Elsenhans) 任太陽石油 (Sunoco) 執行長。 2009 年卡羅.巴茲 (Barts) 成為雅虎 (Yahoo) 實際負責人。
題目:更無一個是男兒
作者:李碧華(提示:胭脂扣、霸王別姬)
來源:蘋果日報 2015 年 10 月 11 日
節錄:距離台灣總統大選只有三個月,國民黨以「民望低」、「終極統一主張與民意有落差」、「擔心立委選舉受影響潰敗」等理由(藉口),召開中常會,策動「拔柱拱朱」。真是場令人失笑又心寒的鬧劇。去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眼見下屆總統,民進黨的蔡英文躺着都會贏,當時黨內沒有大老參選,怕輸,只得洪一人挺身而出拋磚引玉。洪非代表性人物,只屬二線,亦常失言,但其理念早知,又依足遊戲規則,得到黨的同意和支持......現於最後關頭密謀換柱拔柱兼折柱,那「柱」,就是黨的脊梁。輸就輸,別輸得如此難看。借用<述國亡詩>是五代時後蜀貴妃花蕊夫人之七絕:「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雖然狀況不一,但只懂欺負女人以求自保的,還算是男人嗎?
題目:此時不退更待何時
作者:蔣芸(居港台灣人)
蘋果日報 2015 年 10 月 17 日
節錄:國民黨戰將洪秀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率先報名參加競選。而今日同黨竟拉她下馬,很多人為她不值,有說欺侮女人,這四個字聽起來最刺耳;這是從骨子裏瞧不起女人,誰也不能因候選人是女士而不敢非議吧。今時今日,台灣的選民,應該同意換柱,且認為換柱是保護她。有道是沒有那麼大的頭,不要戴那麼大的帽子,何必自己攞苦來辛,洪已完成了她的歷史任務,在無人起義之時勇敢的跳了出來,但這一齣戲實在無需硬着頭皮唱下去,也不必非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乘此機會下得台來,讓別人去操心吧,一開始她不也是說拋磚引玉嗎?總之,到現在為止,洪秀柱仍然曾經一度是國民黨的救星,若是繼續戀棧,只有更衰,再說今時今日的國民黨,相信神仙也難打救。
洪秀柱@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huChuPepper
新浪網:<木蘭辭>原文賞析(原文與譯文)
http://dailynews.sina.com/bg/ent/film/sinacn/20090823/0722600974.html
相關的文章:
陷阱
2015 年 2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2/blog-post_23.html
節錄:處身於男性主導行業的女人,要跟身邊的男士們建立起信任和默契,又或者建立起自己的收風渠道,絕非易事。有些思想傳統的大男人,根本不容許女人打入男人的小圈子,新界鄉事派不乏這種人。男人不說的事情很多,那些重要那些不重要,女人要用智慧來區分。有些重要的事情,男人不會告訴你,而你又笨到不去打聽的話,結果便是失禮於人前。更嚴重的後果,是被男人們合力擺佈或出賣,成為他們的棋子或替死鬼。
女人勿近(二)
2012 年 5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5/blog-post_23.html
節錄:女性要在男性主導的行業中立足或者向上爬,要面對不少困難。首先是欠缺支援。這些行業中,具備知識、經驗、人脈和權力的,通常都是已婚的中老年男人,為了避免性騷擾指控,不想惹上師生戀嫌疑,又或者怕家中老妻不高興,他們通常不會刻意栽培女弟子。挑選接班人的時候,會傾向選個男的。這些行業的女性,由於得不到男高層的指點與提拔,事業發展很容易行人止步。
賢內助(四)
2015 年 5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5/blog-post_7.html
節錄:不少女生爬到企業金字塔的中層便止步或流失。這種現象,說明香港女生依然受制於傳統思想,也說明了在現實世界和商業社會中,女人要向上爬絕不容易。單靠讀書,作用有限。還是股民的看法最實際:女人想發達?一係識投胎,一係就嫁個有錢人!原因?能夠打入富豪榜的香港女性,不是富家女便是豪門闊太,靠創業發達的女商人只得一兩位。
庶女奪權(二)
2014 年 11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21.html
節錄:這類「庶女興家」的故事,通常以民國時代或現代社會為背景,原因不難理解:西風東漸,封建勢力減弱,女孩子也有機會讀書。讀過書,才有能力接管家族事業。故事大綱:庶女和生母長期在外面生活,跟父親、元配及其子女保持適當的距離。後來客觀環境起了變化,家族事業出現問題(例如:父親病逝或入獄,公司周轉不靈),而元配所生的子女又缺乏領導能力(否則輪不到庶女)。面對重大危機,庶女排除萬難,頂住壓力,沉著應戰。
寫女人(三)
2014 年 7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29.html
節錄:中國的西施和花木蘭更偉大,為了實踐父權社會所認同的價值觀(即:忠君愛國、孝順父母),她們不惜出賣肉體,或甘冒生命危險,執行非常危險的任務。而事成之後,她們不要求任何的獎賞,跟所愛的人引退(西施),或者是歸於平淡(花木蘭)。她們樂於犧牲自己成就男人,絕對是中國式父權份子的幻想。見識過慘烈的宮廷鬥爭,經歷過血腥的殺戮戰場,還可以保持純潔善良的本質?別傻了。
女人的路
2010 年 7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7/blog-post_10.html
節錄:傳統觀點,是女人只有兩條路可走:職業女性或者家庭主婦。這兩條路都很辛苦,只適合刻苦耐勞的好女人。於是有女孩子選擇第三條路,就是放下道德包袱,懶理別人的目光,做拜金女子,以釣金龜為終生事業。對這種女人來說,結婚與否並不重要,而她們就算結婚,也不過是分身家、向上爬、移民出國又或者驅趕敵人的手段。她們通常會被視為壞女人,一生中有很多段愛情婚姻,男人的名單,一頁紙寫不完。
漢賊不兩立
2015 年 9 月 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9/blog-post.html
節錄:至於跑到北京跟習近平握手,被深綠陣營形容為「賣台投共」,變相替蔡英文助選的連戰爺爺,只不過是插科打諢的小角色(台灣網民的說法:勝民爸爸去那兒?)。電視機前,輪椅上的粵藉國民黨老兵肯定會用袁崇煥的名句「丟那媽」問候他。至於蔣公的反應,離不開寧波方言「娘希匹」。罵共匪,當然要用方言才過癮,難道要用共匪的語言普通話?
30/10/2015
For Teng-Yong: 這是 Blogspot 所設定的 setting,記憶中我有收過通知。你可以把域名 (xiaoshousha.blogspot.com) 內的地區標示改成 .hk (Auntie 的所在地)或 .tw 或 .my 或 .jp 或 .ca 或 .ru 或 .fr 或 .gr,都可以找到這個博客,因為這些國家或地區都有我的讀者。但是 .cn 不可以(這個網頁無法使用),因為這個博客被大陸所屏閉(你懂的),所以大陸讀者要翻牆。
2015年10月21日星期三
音樂教師(二)
在香港做音樂教師簡直係「前世唔修」。(粵語:上輩子幹了壞事)
音樂教師的地位
首先是社會地位不高。港式階級觀念中,如果閣下不懂投胎,沒有富爸爸留下一盤生意和大量金錢給你,正確的選擇,是透過讀書考試,取得專業資格向上爬,亦即是成為「三師」:醫生、律師、會計師。在香港,教師的社會地位,比專業人士低很多,而音樂跟美術和體育一樣,被視作閒科,因此音樂教師屬於低級教師。即是:正當職業,但係無乜前途(粵語:但是沒有前途)。在香港的戀愛婚姻市場,閣下的職業缺乏吸引力。女人還好一點,男人會被視為沒有出息。
另一種看法:成為音樂教師的人,一定是技不如人又或者外表不夠亮麗,於是無法成為自由身的獨奏家(例如:郎朗、李雲迪、王羽佳),又考不進使用公帑的大型樂團(例如:香港管弦樂團、香港中樂團),於是「淪為」音樂教師。行內人會告訴你:那些使用公帑的大型樂團,職位空缺不多,全職樂師中本地人所佔的比例長期偏低。情況跟香港的高等教育界很相似:使用公帑以及服務市民的資助機構,似乎有系統地排斥本地人才,而閣下的罪名據說是沒有「國際視野」。對,視本地大學生為次貨的投資銀行也是這樣說。至於真正的原因,自己想。
音樂教師的宿命
就當閣下樂天知命,接受命運的安排,不介意一輩子當音樂教師,你的日子也不好過。假設你找到一份全職的學校音樂教師工作,作為組織(學校)的一份子,閣下需要為組織的生存作出貢獻,亦即是用幾個月的時間,挑選和訓練一群學生,練好一首歌曲或者樂曲,然後在校際音樂比賽中奪得獎項,又或者保住學校(名校)在某個獎項的長勝將軍地位,對學校的聲譽(以及 Banding)作出貢獻。換言之,閣下跟學生一樣,成為學校的棋子。沒有比賽的日子,你要帶領學生去聽指定數量的音樂會(例如:演藝學院的免費音樂會),然後設計一些足以扼殺學生對音樂的想像力的工作紙(即是:類似政府部門服務申請表格的東西),目的只為滿足官僚制度對於數量化指標的追求。你心裡明白,學生不會因此而愛上音樂,甚至會把音樂和功課或比賽劃上等號,覺得厭惡,畢業之後遠離音樂。
如果閣下找不到全職的學校音樂教師工作,要寄身琴行當音樂教師,又或者上門私人教授音樂,情況一樣不樂觀,因為閣下需要滿足怪獸家長的要求。有些怪獸家長會要求音樂教師作出「服務承諾」,即是小朋友的演奏水平必須在若干年之內,達到家長所要求的等級。因為怪獸家長覺得,學音樂跟讀書一樣,以考試和證書為本,而小朋友是學習機器,又或者是家長的投資項目,必須提供「合理」的回報。在怪獸家長眼中,音樂教師跟補習天王一樣,責任是協助孩子應付考試,研究如何在付出最少的情況之下得到最多(港式粵語:攻略)。要滿足怪獸家長,只能教導孩子集中苦練考試的指定曲目,對於樂譜以外的東西無須理會(因為小朋友已經很忙很累)。結果都是一樣:你的學生只不過是大人的棋子,考完試從此不碰琴譜,不會跟音樂發生任何關係,餘生遠離音樂,跟學校的學生一樣。
當音樂成為踏腳石
對於怪獸家長的心態,香港學者呂大樂的看法,是音樂跟其他興趣班、補習班或學歷文憑一樣,已經成為一種 Positional Good(位置對比的物品) ―― 它所產生的效用不在乎個人擁有多少,而是由周邊其他人擁有多少所決定。(即是跟奢侈品一樣,普及了便不再矜貴。)這樣的競賽永無休止,反之只會發展得越來越激烈,產生不少負能量。(來源:呂大樂:階級延續與教育競賽,刊載於免費雜誌<讀書好>, 2010 年 6 月,Issue 33, p.32-33)據說孩子擁有八級鋼琴資格已經不是入讀傳統名校的保證,下一次怪獸家長的孩子靠甚麼技藝在名校入學試中突圍,天曉得。呂大樂寫過<四代香港人>,探討香港的社會流動問題,請參考這個博客內的另一篇文章<自報家門>(四) ,日期是 2009 年 8 月 1 日。
華人父母思想功利,有本事把任何性質的學習活動(例如:音樂、美術、體育)變成追名逐利又或者向上爬的踏腳石。這種心態和氣氛,不會培養出真正的音樂家。資料顯示,每年有超過八萬名香港學生投考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考試,但是多年來出不了多少個國際級的演奏家,本地的古典音樂推廣活動也永遠停留在入門層次,又或者採用「親子」概念包裝,即是提供機會讓父母強迫孩子聽音樂會。
外國音樂人的看法
連外國人也知道,華人或亞裔父母喜歡強迫孩子學音樂。 YouTube 有很多小孩子演奏樂器的片段,外國人的留言:Poor Asian Kid ! 這種過份重視考試和追求技巧的風氣,連外國音樂人也看不過眼。音樂紀錄片 From Mao to Mozart : Isaac Stern in China (1979)(港譯:樂韻繽紛)中,美籍猶太裔小提琴家 Isaac Stern (1920-2001) 指出,中國的音樂學生喜歡追求技巧,向高難度挑戰,但是容易忽略音樂的內涵,更不擅於表達感情。多次來港的長笛演奏家 James Galway 也有類似的看法,覺得中國學生太過追求技巧和注重考試,演奏的時候流於造作,容易忽略了音樂中的藝術性。他是愛爾蘭人,這個民族熱愛自由,窮到要逃難和移民,但是在音樂、舞蹈和文學等領域都有出色的表現(提示:Riverdance),是真正的窮風流。
樂器 = 貨物 ?
在香港,音樂不是精神享受,也並非抒發情感的渠道,而是怪獸家長壓迫孩子的工具,又或者是向上爬的踏腳石。在這種文化背景之下,公營的集體運輸系統的管理層視樂器為貨物(提示:港鐵+古箏女生),一旦超出指定的尺寸就不容許攜帶大型樂器(例如:古箏、大提琴)的音樂人上車,也就不足為奇了。香港是商業社會,只容得下交易活動,所有會走動的東西都被視為貨物。人也好,樂器也好,沒有分別。承載大型樂器的琴盒,則被視為承載走私貨物的容器,而琴盒的主人是疑似走私客,必須證明自己的清白,而且隨時會被車站職員抽查。難為正邪定分界,是中港融合的代價。中港矛盾以及官僚主義,令本來有助提升生活質素的活動失去生存空間,又或者是變質(例如:在香港的公園或行人專區內唱歌跳舞,同時向老男人放電的國產大媽)。這個城市,沒有最瘋癲,只有更瘋癲。三十歲以上的音樂人,應該會記得 American Pie 的歌詞: The day the music died 。
插圖來源:www.fotosearch.com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art plus (July 2015):News
港樂演出欠本地音樂人引起音樂界爭論
節錄:<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就香港管弦樂團(港樂)的演出節目欠缺本地音樂人才的報導引起音樂界關注。數十名本地音樂家、指揮家以及作曲家等音樂界人士,聯署批評港樂在節目籌備以及長遠發展上均將本地人才排斥在外,並且對董事局副主席劉元生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表示「香港是國際城市,政府首要期望我們能夠達到世界水平,其次是國際視野,非關香港或亞洲」的言論作出回應。港樂則回應指港樂對本地音樂人才的支持自 2012/13 樂季開始已經逐年增加,質疑聯署人是在欠缺具體材料的情況下得出錯誤的理解和結論。
<三角志>(July 2015, p.6-7):藝術要聞:
香港藝術工作者聯署,促港樂支持本地音樂人才
節錄:於 6 月 30 日,一群香港音樂家、指揮家、作曲家、教育工作者,發起「港樂必須支持本地音樂人才」聯署活動,促請香港管弦樂團(港樂)在人才聘任上,重視本地音樂人才。他們在聯署聲明中,指港樂從來以國際人才先行,未能承擔起關注本地音樂發展及培育本地藝術家的責任。故促請港樂日後需審查管理架構,與本地藝術家恆常合作,配合民政事務局現行的文化政策方針,以及確保未來重心在發展本地文化及人才培育。
<三角志>(July 2015, p.19):藝人談@古典音樂:陳以琳(女指揮家)
節錄:問題:作為一個在香港出生的女指揮家,你早前在一篇<南華早報>的訪問中說過,你對於香港的音樂環境感到挫折:「本地音樂家對比來自西方的,總被視為低一點,如果他們住在外國可能會好一點,如果他們贏過一些比賽又更好一點。」「比如現在看港樂,有半數都是外國樂手。」你覺得香港音樂人才可以如何抗衡此等音樂風氣?答(陳以琳):這在最近香港的音樂圈確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我認為那些選擇在本地發展的音樂人,必須以熱情堅持下去,以創新和勇敢的態度、一些嶄新的方法去將音樂帶給香港觀眾。永不要低估你的才華和能力,不論對於本地人或外國人來說,最終好的作品便是最好的證明。
<三角志>(Nov 2012, p.40):藝人談@古典音樂:Sir James Galway
節錄:問題:你到過香港舉行長笛大師班,你感覺怎樣?答 (James Galway):恕我直言,香港的系統太注重演奏的技巧和考試了。我會感到那種強烈的競爭氣氛。老師和學生們太偏重音樂技巧,例如:自由節奏 (rubato),出來的感覺流於造作,蓋過整體音樂中的藝術性。我相信中國的孩子擁有很好的潛質,但太注重考試等級會弄巧反拙,事實上我從來沒有考取任何專業的水平試呢!
MTR The Official Fan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mtrhk
【著手制定樂器登記制度】我哋感謝音樂界嘅朋友同市民支持,提供有關港鐵乘客攜帶隨身物件尺寸規定嘅意見。主流意見建議我哋設立豁免或登記制度,我哋現時工作嘅方向係準備設立一個簡單、便利嘅登記制度,以試行形式,方便乘客喺非繁忙時間攜帶一定尺寸以內嘅樂器乘搭港鐵。有關試行計劃預計會喺 11 月內開始實施。我哋 10 月底會再同大家分享計劃嘅細節。詳情可到以下網址:
http://www.mtr.com.hk/archive/corporate/en/press_release/PR-15-084-C.pdf
香港音樂導師同盟 (HK Music Tutors Union)
HKMTU@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usictutorsunion
YouTube精選:
Karaoké Les Choristes - Vois sur ton chemin (2:2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syXUowuHy8&feature=related
以音樂教師為題材的外國電影通常都是這樣的:具備音樂天賦的孩子由於家庭變故或其他原因而鬱鬱不歡、自我封鎖。音樂教師發現孩子的潛質,引導他走出陰霾和找到自己的方向,過程中需要克服重重障礙,可以是辦公室政治,也可以是戰亂、宗教和種族。這部法國電影 Les Choristes (2004)(港譯:歌聲伴我心,台灣譯名:放牛班的春天)也是同一路數,時代背景是二戰結束的年代,想當作曲家的音樂人到男童院做音樂教師,發現其中一個孩子擁有天籟美聲和音樂天份。男童的單親媽媽為了謀生,把孩子放在男童院,自己出去打工賺錢。音樂教師對她有興趣,但是她對他沒有感覺。最後音樂教師因為辦公室政治被迫離開,孩子們被困在校內,唯有用紙飛機送別老師。音樂教師離開時,帶走了年紀最小的孤兒 Pepinot。多年之後,音樂神童成為樂團指揮,被收養的 Pepinot 帶同舊照片前去相認,兩人在音樂廳的休息室內聚舊。這部法國電影曾經競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裡面有多首動聽歌曲,由法國聖馬可兒童合唱團唱出。近期有部電影叫 Boy Choir ,由 Dustin Hoffman(港譯:德斯汀荷夫曼)演音樂教師,劇情相似。
From Mao to Mozart - Isaac Stern in China (1979) (2: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FtDfNxC1pc
Isaac Stern 引導中國學生在音樂中投放感情。
Isaac Stern plays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 Allegro (7:3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mxw_rwSDw&list=RDwQmxw_rwSDw#t=33
James Galway - Danny Boy (3: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v1rI1kFvwA&list=RDxv1rI1kFvwA#t=18
James Galway 生於愛爾蘭,這首 Danny Boy 是愛爾蘭民歌。
Riverdance Opening Scene (4:4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u0nUU126Hc
這齣舞劇以愛爾蘭人的歷史為題材,曾經在大中華地區演出,舞蹈員所跳的高難度踢踏舞一度成為外國搞笑藝人的模仿對象。
張國榮 - 1977 年亞洲歌唱大賽 (American Pie) (5:4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Nf8SIOgPms
畫面質素欠佳,但可以見到一個青澀的張國榮,多年後他在演唱會中重唱這首歌。
Don McLean - American Pie (with Lyrics) (8:4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sV5-Hv-7U
這是原唱者的版本。
相關的文章:
傅聰
2010 年 12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12/blog-post.html
節錄:這本書於海外華人社會備受推崇,影響深遠,連傅聰自己都說:「人家好像老是問我家書的事情,好像我還是小孩子似的。」如果我是被迫練琴的小孩子,我會恨透傅雷叔叔,因為他令不少華人父母以為自己做得對。今日香港有些中學迫學生讀這本書,讀完還要寫報告,實在叫孩子們太沉重。又要練琴又要讀<傅雷家書>,簡直是雙重迫害。
自報家門(四)
2009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8/blog-post.html
節錄:十年教改,公營教育體系已經爛透,無可救藥,中產家長以及大機構(尤其是跨國企業和投資銀行)已經對港產的大學生失去信心。於是出現一個非常諷刺的現象:港產的大學生,在自己的地方,給自己人歧視。連我這個「第三代」隊頭,拿著本地老牌大學的陳年學歷,若干年前見工時也聽過以下的說話(來自一個扮演獵頭族的鬼婆):We prefer overseas graduates because they have the same wave length with our clients. 我的答案是(笑笑口):So you are suggesting that I am ET?
露底
2014 年 10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17.html
節錄:如此見識水平,令你明白為甚麼修讀財經商管的港產大學生,到中環的投資銀行或跨國企業求職,會被闊太 HR 當面恥笑或奚落,聽盡冷言冷語。因為老公是馬主的闊太明白,香港的公營大學,跟公立醫院一樣,是用來應酬窮人的。稍為有點見識的大商家和政府官員,都把孩子送往西方國家唸名牌大學,以免被二三流本地學者教壞。因此,港產的大學生,不可能符合 Sons & Daughters Program 的最低要求,最多只能在後勤部門做支援。
關漢卿、六月雪、高登仔
2014 年 6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6/blog-post.html
節錄:入大學教書?本地薑不受歡迎,全職教席的首選,是年長的外國教授(因為可以立即提升大學的排名)以及海歸派內地人。教職員和學生當中,內地人的比例越來越高。政府資助的學士課程,內地生的比例已經接近兩成的上限,而研究院提供的碩士及博士課程,內地生的比例更高達七成。按常理推測,部份研究生日後會留校任教,當中有沒有紅色無間道,自己想。
交數(二)
2013 年 2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2/blog-post.html
節錄:政府資助的學士學位課程,內地生的比例已經頗為接近官府設定的兩成上限。內地生多,宿位不足,於是推高鄰近樓盤的租金。個別大學或者學系的研究院,內地生的比例高達五成至九成,本地生想向學術界發展,或者從事本土化的研究工作,變得很困難。從當權者的角度看卻是好事,因為有助減少土生土長的社會運動理論家,以及乘機剷除民主派的政策研究基地。
學院派(一)
2013 年 5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17.html
節錄:多得董建華推動外判以及削減撥款,令學術界、醫療界和社福界的公營機構大幅削減新入職者的薪酬,導致大學的教學職位兼職化,短期合約多,終身教席 (Tenure) 少,又或者是預留給能夠立即提升大學排名的年長外國學者。結果是:土生土長以及屬於適婚年齡的男博士,要在本地大學尋找全職教席,非常困難。以兼職的身份教書,好像比較容易一點,但是前途與錢途都欠缺保障,從女孩子的角度看,是沒有安全感。
21/10/2015
For the first comment: 選擇性執法,正是問題所在。毛記電視?你係 100 毛?
For the second comment: 女人要求高,所以難服侍。沒有要求的女人,係心死。
2015年10月15日星期四
音樂教師(一)
音樂本來是簡單和美麗的東西,但是在現實世界,卻跟很多麻煩事扯上關係。
首先是政治。生命中有兩位長居於記憶中的音樂教師。第一位是年輕女子,性格溫文但敢言,不怕在學生面前談論政治。當年我還是小學生,她已經看出我外表老實,內裡古惑。她有眼光,比我父母更懂得閱讀我。第二位是中年男士,來自傳統愛國陣營,根正苗紅,但是在學生面前絕口不談政治。事有湊巧,兩位老師,同一姓氏,即是同宗,但是對政治的取態完全相反,令我思考音樂和政治之間的關係。於是這個博客之內,才有多篇從這個角度出發的文章。
其次是性別角色。讀書時代試過兼職教樂器班,班上有個十來歲的校服女生,不肯剪指甲而且非常怕痛,上樂器班只為監視一位十來歲的校服男生。我不清楚女生跟男生之間的關係,但是那位女生的態度很明確:她視男生為自己的獵物。我是女人但是對她沒有辦法,結果她甚麼也學不懂,但她不在乎。她是思想傳統的女人,理直氣壯的控制狂,絕不介意公開地宣示主權。而那一班學得最像樣的,是一位在職男士。我教他的歌,他可以完整地彈奏出來,節奏穩定。技術層面的東西,他是合格的,但是聽起來似背書,總是無法投入感情。當年我還是大學生,而他比我年長,我還沒有想出解決的辦法,樂器班就結束了。
很多中國男人都這樣的,他們習慣把感情冰封深埋,不願意表達自己,也不敢輕易流露感情(怕示弱?)。你問他是否喜歡某個人,或者下一步應該怎麼辦?他的表情是非常為難,皺起眉頭,支吾以對,拖拉半天,還是擠不出答案,令發問的人非常無癮,甚至放棄跟他對話。這種情況,也許跟中國人父母教養男孩子的方法有關。華人父母思想傳統,要求兒子追名逐利,提升家族的社會地位。如果兒子長大之後,選擇一些需要流露感情,經常跟其他人進行感情交流的行業,會被視為娘娘腔,又或者沒有本領。男人當音樂或戲劇教師,會被視為沒有出息。
因為文化背景的關係,中國男人處理感情問題,容易拖泥帶水(例如:跟女友拍拖十年但是既不結婚也不分手的那種男人),令女方不高興,又或者覺得受委屈。如果他娶的是一個思想傳統的女人,跟老婆之間容易溝通不良。女人的負能量不斷累積,但是又不願意放棄男人(因為她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婚姻或家庭之上)。日子久了,容易變成拿老師出氣的怪獸家長,虐待外傭的怨婦,又或者視媳婦為情敵的野蠻奶奶(婆婆)。華人社會怨偶多,不快樂的孩子更多,是有理由的。
慶幸生命中有音樂,讓我領悟這些道理。至於音樂教師所面對的問題,下文待續。
插圖來源:
http://sd.keepcalm-o-matic.co.uk/i/keep-calm-i-m-a-music-teacher.png
相關的文章:
紅歌(二)
2012 年 10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11.html
節錄:左佬 2 號,是我老師。他通曉多種樂器,從事中樂教育數十年,桃李滿門。老師讀過的那間中學,香港人叫左校或者愛國學校。在殖民地政府的機密文件中,被歸類為 communist-controlled school 。半個世紀之前,會把孩子送到這種學校讀書的,通常是左派家庭。按常理推測,老師應該是根正苗紅。他的性格內斂,豐富感情只會留待音樂中發放。音樂以外的東西,從不多說。
活罪
2010 年 5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5/blog-post_3857.html
節錄:當政治需要凌駕一切,所有人都必須小心翼翼,事事追求政治正確,唯恐一旦偏離不知道由誰人定調以及指揮的主旋律,就要人頭落地,抄家滅族。當事人為求自保,必須「畫公仔畫出腸」(粵語:披肝瀝膽)。旁觀者也許覺得手法笨拙、肉麻噴飯,又或者是出賣靈魂、人格墮落,當事人卻誠惶誠恐、如履薄冰,唯恐不夠用力,令主子不夠騷麻。
盲炳(二)
2010 年 5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5/blog-post_7.html
節錄:按照中共標準的「政治正確」,如果阿炳的確是因為嫖妓而感染梅毒(或者淋病)致盲,他就變成不守清規的「淫道」和「神棍」(今日香港多的是!),比抽鴉片更不能接受(因為中國道士向來有煉丹和吸食五石散的傳統)。但更重要的是,嫖妓令阿炳不符合中共替他設定的角色 —— 於階級鬥爭中受盡壓迫,但是依然抗爭到底的「人民音樂家」。為了配合當權者的政治需要,有必要要刪去這一筆,把阿炳的生平重新剪輯,又或者含糊其辭,草草了事。
黃河協奏曲
2007 年 5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7/05/blog-post.html
節錄:<黃河鋼琴協奏曲>由<黃河大合唱>改編而成,後者由生於澳門的冼星海 (1905-1945) 作曲,寫於 1939 年,是延安時期的作品。原裝版<黃河鋼琴協奏曲>的結尾出現<東方紅>和<國際歌>的旋律,寓意明顯不過: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背靠共產國際,一定會取得勝利。 1990 年<黃河協奏曲>曾被修改,刪去結尾部份的國際歌旋律。為甚麼要改? 1990 年 10 月,柏林圍牆倒下,德國統一。天安門血跡未乾,老大哥已經翹辮子了。
一代好媳婦
2012 年 4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4/blog-post_18.html
節錄:她們認為,能否留住男人,決定女人的一生成敗。而男人,是用來照顧和遷就的,即是不管他犯了天大的錯,都應該包容,然後不停地為男人善後,以及喝令好事之徒收聲。做女人,就應該專心經營家庭,替男人建立一個避風港。因為相夫教子,是女人的天職。她們相信,女人的價值,是建立在愛情和婚姻上的,而家庭,才是女人的事業。
排擠效應
2008 年 9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08/09/blog-post_21.html
節錄:這種「排擠效應」,其實亦見於男女關係或者婚姻關係當中。其中一方用力過度,擠佔了另一方的空間,令後者投閒置散,關係嚴重向前者傾斜,失去平衡,結果受害的是孩子。沒有獲得丈夫支持的女人,將全部寄託放在孩子身上。婚姻越是不美滿,越要管教子女。(結果造成)惡性循環,(母親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過份緊張的親子關係,反而製造出很多兒童心理的新問題。
目連救母(一)
2009 年 9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9/blog-post.html
節錄:這個故事用迂迴曲折的方式,表達了中國母親對兒子的霸佔式的愛,以及隱藏的慾望。讀懂了「目連救母」的故事,你自然會明白,為何華人社會中,婆媳糾紛特別普遍以及嚴重。你也會明白,為何戲曲故事當中,特別多兒子救母親的情節。戲名或有不同,戲軌卻如出一轍:丈夫也許遠行出征,又或者優柔寡斷、軟弱無力,受苦受難的妻子缺乏依靠,只能夠等待兒子長大成人、羽翼漸豐、中狀元又或者學成武藝下山,方能逃出生天,有好日子過。
寫女人(三)
2014 年 7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29.html
節錄:東方特色的父權社會,男尊女卑,以男人的利益為依歸。不少思想傳統的父母,都相信男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應該用來追名逐利,又或者是提升家族的社會地位,而不應該用來應付女孩子的成長與轉變。因此,東方人的婚姻必須男長女幼。原因是肉體歡娛和生育能力以外,男人要控制妻子會比較容易。
15/10/2015
2015年10月3日星期六
洋鸚鵡
聽洋人唱中文歌,感覺是鸚鵡學舌。逗趣,但是沒有共鳴,不會牽動感情。
在香港唱粵語歌的洋人
這種事情,偶一為之,有助洋人融入中國文化。若干年前,我在金融機構混飯吃,有位來自北美的肥鬼仔(洋人小胖子)同事,閒時有收看本地電視台的中文頻道,也許受不了 TVB 爛劇,專攻粵語廣告歌。下午茶時段大家昏昏欲睡,他會突然引吭高歌,用歌聲喚醒各位同事。首本名曲是<新華旅行社>:「Sun Flower, 新華!」後來大家聽厭了,迫他改歌,於是變成:「裕華國貨,服務大家!」唱到最後一個音,昂首升 Key ,露出粉紅色頸項,像一頭深宵時份對月嚎叫的餓狼。
而每逢過年過節,由洋人領唱賀年歌,甚至是演奏賀年音樂,在香港這個華洋雜處的社會,也很常見。香港有個專門播放古典音樂的電台 (RTHK4) ,試過在慶祝農曆新年的音樂會上,由外籍男主持 Jonathan Douglas (中文:杜格尊)用洋人腔唱出梁醒波名曲:「邊個話我傻,我請佢食燒鵝!」(調寄:旱天雷,電影:呆佬拜壽),現場有中樂小組伴奏。杜格尊是那種居港多年,跟本地人結婚的英國人。有理由相信,他略懂廣東話。洋人來說,他的身型偏瘦,不怕吃燒鵝。
想玩驚喜?可以唱廣東童謠。有一位來自外國的中年爵士男歌手在香港開演唱會,中途走入後台牽出女兒,向觀眾介紹她,然後自己走開,由得手持咪高峰的金髮小女孩站在舞臺中間。洋娃娃開腔,唱出<有隻雀仔跌落水>,即是粵語版的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華洋觀眾一聽就懂,笑得很開心。你估佢唔到,但是選曲合情合理。一曲既終,掌聲雷動,男歌手現身,鼓掌、鞠躬,牽走女兒。
在大陸討飯吃的洋鸚鵡
在中國大陸,事情就複雜得多。首先是洋鸚鵡太多太濫,出鏡的頻率太高,背後又牽涉商業利益。洋人唱中國民歌,甚至用中文主持節目,變成討飯吃的商業行為。如果你看過中央電視台那些洋人唱京劇、講相聲、演小品的節目,一定明白我的意思。其次,是短暫的新鮮感過去之後,洋鸚鵡開始變得像中國人,成為懂得拍馬屁的小奴才。洋鸚鵡不再可愛,也不再高貴,失去了西方文化應有的 Premium ,即是降格甚至是淪落。不少跨國企業品牌,都面對這個問題:應該本土化到那一個程度,才能在討好中國顧客之餘,又不致於失去自我、自貶身價?
外國一些名牌大學,也面對同樣的問題。大量中國學生湧入,學費源源不絕送上門,但是中國學生收得太多太濫的話,學校需要照顧他們的獨特口味和需要,代價是容易失去自我,甚至是自貶身價。解決之道?在中國境內開設分校(分店),讓中國顧客無須奔波千里,又可以把中國學生集中管理,令母校校園保持安寧恬靜,優良傳統免受中國學生的衝擊。換言之,錢照賺,但是想辦法減少所帶來的副作用。例子:美國芝加哥大學布思商學院 (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 選擇在香港開設分校,美國的茱莉亞音樂學院 (the Juilliard School) 則計畫在中國天津市開設分校。這兩間,都是百年老店。
於是,在茱莉亞音樂學院修讀聲樂的洋人女生被校方安排在中國貴賓彭麗媛面前獻唱中國民歌<小河淌水>。表面上,是中美文化交流。說穿了,是為建設中國分校鋪路。音樂的世界,一旦牽涉商業利益或政治勢力,就不再明淨、單純。旋律優美的中國民歌,變成洋鸚鵡的獻媚工具。這位洋人女生,為學校作出貢獻。至於她本人得到甚麼好處(來自北京的人脈關係?),自己想。音樂學校的高層,需要考慮很多與音樂無關的事情,儘管那是馬友友 (Yo Yo Ma) 的母校。
插圖來源:
http://www.timtim.com/drawing/view/drawing_id/2179
YouTube 精選:
Metro - Under A Vast Sky(海闊天空)(3:5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tVP-zxzmE
外國人以無伴奏合唱方式演繹 Beyond 的<海闊天空>,香港網民反應熱烈。
英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 2015 年新春賀辭(粵語版)(3:0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95JPGgqM74
這段羊年賀辭令你明白香港人為何懷念英國殖民地統治。英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吳若蘭 (Caroline Wilson) 先用粵語向港人拜年,然後用揚琴奏出粵樂名家呂文成 (1898-1981) 的作品<步步高>,這首經典粵樂曾經是 RTHK 劇集<獅子山下>的片頭音樂。呂文成是作曲家,作品包括:<平湖秋月>(填上歌詞之後變成粵曲<遊龍戲鳳>)、<青梅竹馬>(填上歌詞之後變成梁醒波的<光棍姻緣>)、<聞雞起舞>( TVB 電視劇<山水有相逢>的片頭音樂)、<醒獅>。
Cantonese Nursery Rhyme - Falling Bird(有隻雀仔跌落水)(1: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iDhAHYrtuo
這是粵語版的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粵語「雀仔」即是小鳥。
會唱<龍貓>的鸚鵡!Parrot Sing Along (Totoro) (1: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C-DczpkRRU
如果你喜歡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一定認得這首出自久石讓的<龍貓>。電影中的可愛龍貓是大自然的守護神,這首 My Neighbour Totoro 交由鸚鵡演唱非常合適。
John Denver - In A Far Away Land(在那遙遠的地方)(2:3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tCueCNjns0
這是 John Denver(中文:約翰.丹華)的澳洲演唱會 (1994) 片段,他用中文唱出王洛賓的代表作<在那遙遠的地方>。他擅唱 Country(鄉謠),歌聲充滿田園風味,適合演繹曲中的少年情懷。中文發音值得一讚,這頭洋鸚鵡非常稱職。
Laura Fygi - Lover’s Tears(情人的眼淚)(4: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TUVVHzIiQk
Laura Fygi(中文:羅拉.費琪)是來自荷蘭的爵士女歌手。她是混血兒,父親任職電器品牌 Philips ,母親是埃及人。香港人會認得她的磁性聲音,因為由她演唱的 What Are You Doing the Rest of Your Life 被用作樓盤「貝沙灣」(數碼港)的廣告歌。她曾經來港開演唱會,近年開始灌錄中文專輯,走成熟路線,翻唱經典老歌,例如:<如果沒有你>(原唱者:白光)、<我的心裡只有你>(原曲:Historia De Un Amor)、<玫瑰玫瑰我愛你>、The Ding Dong Song(花鼓歌)。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新華網 2015 年 9 月 29 日:
彭麗媛向美國學生傳授中國民歌演唱技法(簡體字)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9/29/c_128279063.htm
節錄:(新華網)紐約 9 月 28 日電:當地時間28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在紐約參觀林肯藝術中心和茱莉亞學院。28 日上午,彭麗媛在紐約茱莉亞學院觀看了學生們的器樂、舞蹈、聲樂表演。一位攻讀音樂碩士的女高音演唱了中國民歌<小河淌水>。彭麗媛欣然接受院長的邀請,對演唱進行點評和指導,並親自示範了部份唱法,現場報以熱烈掌聲。
(台灣)工商時報 2015 年 10 月 1 日:
茱莉亞音樂學院天津分校 2018年開學(繁體字)
http://ctee.com.tw/LiveNews/Content.aspx?nid=20151001004207-260409&ch=lm
節錄: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將在天津開設分校,預計 2018 年開學,屆時將提供管弦樂、室內樂等美國認可的音樂碩士學位。該分校有自己的固定崗位師資,而紐約校區的訪問藝術家也會在這裡授課。在天津設分校的計劃最早是 2012 年宣佈的,旨在加強中國音樂人的管弦樂培訓,同時也為這座城市提供一個文化中心。這座學校是一個合作項目,合作方包括天津音樂學院、天津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管理委員會以及天津新金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相關的文章:
龍謠
2009 年 5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5/blog-post_15.html
節錄:九十年代初,居港的澳州人 Noel Quinlan 自設公司 (Big Sky) 出版一系列的電子中樂作品,即是 Middle Kingdom(龍謠),所選都是家傳戶曉的旋律。外國人改編中國音樂,通常是熱鬧歡快的旋律跑出,哀傷的調子往往表達得不夠深刻。到底西方人不容易明白身為中國人的悲哀,Noel Quinlan 的電子中樂也有這個問題。但他的作品勝在簡單明快,容易吸收,適合外國人的口味。名廚甄文達 (Martin Yan) 的電視節目 Yan Can Cook,就是採用龍謠系列做配樂。
民歌新編
2010 年 8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8/blog-post_21.html
節錄:黃友棣(1912-2010):中國民歌的曲調,秀麗絕倫,人人愛聽愛唱;實在是音樂的寶藏。對於經常被人唱奏的幾首民歌,我很不滿意於他們的和聲處理與編曲技術。將一首民歌的曲調,略加和聲,反覆數次,一成不變地唱奏;實在太過單調。這是「吃榖種」的行徑,屬於懶惰習慣。「榖種」並非不可以用作食糧;只是,如此做去,未免過於浪費。「榖種」是優秀的種子,必須加以繁殖,改良,發揚光大。
活罪
2010 年 5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5/blog-post_3857.html
節錄:當政治需要淩駕一切,所有人都必須小心翼翼,事事追求政治正確,唯恐一旦偏離不知道由誰人定調以及指揮的主旋律,就要人頭落地,抄家滅族。當事人為求自保,必須「畫公仔畫出腸」(粵語:披肝瀝膽)。旁觀者也許覺得手法笨拙、肉麻噴飯,又或者是出賣靈魂、人格墮落,當事人卻誠惶誠恐、如履薄冰,唯恐不夠用力,令主子不夠騷麻。
紅歌(一)
2012 年 10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0/blog-post.html
節錄:這堆歌,正式的名稱,叫「群眾歌曲」。老一輩,叫「革命歌曲」。唱片公司的宣傳文案,愛用「紅色經典」。西南王被拉下馬之前幾年,一直在巴蜀唱紅打黑,於是又有「紅歌」之名。當中又以「群眾歌曲」的定義最為清晰:「一般是指演唱技巧難度不大、與政治生活有關、適合群眾集體演唱的歌曲。群眾歌曲在我國近代革命運動中曾發揮了極大的宣傳與鼓動作用。」
閔惠芬、馬友友
2014 年 5 月 1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15.html
節錄:大提琴家馬友友 (Yo Yo Ma) 曾經灌錄阿根廷作曲家 Astor Piazzolla (1921-1992) 的探戈 (Tango) 舞曲,為了更好地掌握這種音樂的神韻,他跟舞蹈老師學跳探戈。電視上看過製作特輯,發現大師也是平常人,學跳舞的時候,有點笨手笨腳。探戈這種舞蹈,曾經被視為下三流,原因是它源於阿根廷的妓院,是妓女跟嫖客「埋身肉博」(粵語:性交)之前的熱身練習,或者應該叫前戲。
揾食
2013 年 10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0/blog-post_10.html
節錄:「揾食」是港式粵語,解「謀生」。香港人所說的「揾食艱難」,是指「謀生不易」。「揾食」亦可解作「覓食」,可以是挑選食肆,也可以是尋覓愛侶或宿主。追蹤娛樂圈拜金男女情場動態的八卦雜誌,經常使用後一種意思。如果你是外國人、外來者、新移民,初到香港,想跟土著交朋友,交流「揾食」情報以及學習廣東話,都是明智之舉。交流的層次也許不高,但是肯定有助破冰。
釋義篇:西人
2010 年 1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0/01/blog-post_29.html
節錄:廣東人早跟洋人打交道,於是發展出一套完整的稱謂系統。當廣州還叫做 Canton 的年代,外國人被稱為「番鬼」。當年來粵經商的外國人聽見了,紀錄下來,寫作 Fan Kwae (Foreign Devil)。清末的廣東童謠,已經有唱詠「番鬼」,歌詞幸災樂禍。在香港生活的白種洋人,一般都不介意被稱為「鬼」,甚至認為這是「中國人對我們的暱稱」,亦樂於自稱「鬼佬」(Gweilo)。
神佛生意經
2009 年 9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9/blog-post_25.html
節錄:外來宗教跟跨國企業一樣,要決定是否本土化,又或者本土化到那一個程度。而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是,如何處理跟當權者的關係。佛教走本土化的道路,徹底融入中國文化,跟當權者妥協,委曲求存,找到生存的空間,而代價是面目全非,佛寺一度淪落至成為放高利貸、進行二手買賣,甚至賣淫活動的場所。西方的耶教為了保持純潔,拒絕本土化,結果跟儒家思想格格不入,無法真正融入中國人社會,也開罪了當權者,令拓展業務的過程困難重重,死結至今未解。
芝加哥學派
2013 年 6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6/blog-post.html
節錄:在香港,要選一個最具影響力的學術門派,一定是芝加哥經濟學派 (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在特殊的歷史條件造就之下(殖民地時期香港的學術界只能右不能左),這個學派,人強馬壯,根深葉茂,地盤眾多,在香港的學術界以及傳媒行業極具影響力,足以左右公眾輿論的議政方向,以及官府的施政方針,以下將重點介紹幾位有代表性的人物。
交數(二)
2013 年 2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2/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越來越似澳門賭場貴賓廳。如果香港是一盤生意,從經營者的角度看,不錯,「自由行」可以幫你「交數」(達成銷售指標),交租出糧,燈油火蠟,向股東交代。表面上,高增長概念,股價上升,前景向好(但是近期「自由行」的消費力開始放緩)。代價卻是:喧嘩吵鬧,烏煙瘴氣,黑錢氾濫,北姑橫行。這種情況,商學院語言,叫「集中風險」(Concentration risk)。
03/10/2015
2015年9月25日星期五
尋找烏克蘭
雨傘運動一週年紀念, Auntie 發出尋人啟事。
這個博客大約有一半的累積瀏覽量來自香港以外的地區。從 2014 年開始,有來自烏克蘭的網友閱讀這裡的文章, Blogspot 提供的統計數字顯示,如果把累積瀏覽量按照國家或地區劃分,烏克蘭已經取代日本的位置,進佔第十位,佔 0.7% 。
是甚麼人?翻查資料, Auntie 聯想到兩種可能性。
1. 起義百姓。 2014 年烏克蘭爆發群眾運動,佔領廣場推翻親俄政權(請參考紀錄片 Maidan ),跟香港的雨傘運動有相似之處,也許是當地的老百姓透過互聯網找上門,想了解香港的群眾運動,看看我們如何跟中國共產黨周旋。
2. 國產剩男。根據主流傳媒的報導,近年有大陸剩男跑到烏克蘭娶老婆,然後叫金髮美女穿性感內衣包餃子,拍下照片放上網,向哥兒們炫燿幸福。我的讀者是這種賤男?唔係呀嘛,So Cheap?(港式粵語:不是吧,那麼低檔?)
烏克蘭的網友可否留言? Auntie 想知道你們是何方神聖,中英文或圖像皆可,謝謝。萬一我猜錯,也歡迎指正。
插圖來源:
http://www.operationworld.org/files/ow/maps/lgmap/ukra-MMAP-md.png
YouTube 精選:
Maidan Official Trailer 1 (2014) - Documentary HD (2: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rZAnlIgZpg
這部紀錄片的香港譯名是<佔領廣場>。始於佔領,終推翻邪惡政府。烏克蘭人有多厲害,(導演)沙基羅斯尼薩 (Sergei Loznitsa) 讓你眼睛貼在廣場慢慢看。他是那種放心讓鏡頭洞悉天機的作者,拍過<霧裡人鬼神>(第 37 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後目睹家鄉巨變,用鏡頭紀錄群眾運動。 90 天與佔領群眾一同呼吸,展現影像澎湃力量。穩築防線,帳蓬生活,煮大鍋飯,齊過聖誕,開放大台,熟悉如血脈相連。清場那刻,人手一棍挖地磚,調兵遣將,廣場變戰場。最後定性已非運動,不只革命,而是政變。(改寫自<香港國際電影節>刊物內的簡介)
BBC News (2015-02-12)
Ukraine: What happened in Kiev's Maidan square? (3:4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b7EkJD08e4
Background: On 20 February 2014, more than 50 anti-government protesters were shot dead in Kiev's Maidan square. The massacre triggered the collapse of Ukraine's pro-Russian government, prompting Moscow to annex Crimea and sparking a separatist war in the east. At the time, riot police were blamed for the deaths, but they were not the only ones shooting that day. The BBC's Gabriel Gatehouse, who witnessed the shootings, returned to investigate.
CNN (2014-02-20)
What sparked the Ukraine crisis? (9:0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Y_CA2nRCiY
Background: CNN talks to Russian Ambassador to the United Nation, Vitaly Churkin, about the Ukraine crisis.
兩岸掀赴烏克蘭娶老婆潮
河北男晒性感妻照 羨煞剩男
蘋果日報 2014 年 5 月 6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506/18710663
節錄:烏克蘭美女成打救兩岸剩男的最後福音!隨着越南新娘嫁往兩地後出逃或失蹤的事件日趨增多,兩岸剩男將目光轉投美女如雲的烏克蘭。現為出口公司老闆的河北男子梅愛偲,近期不時上載美女老婆的性感泳衣照,搔首弄姿,動作撩人。而最人氣火爆的照片,是妻子身穿性感內衣包餃子的照片,羨煞眾多宅男網民:「好想去烏克蘭包水餃。」隨着烏國政局動盪加劇,他日前發帖向友人報平安:「報上烏克蘭戰爭局面和最近生活近況,多謝朋友們關心。」而除大陸網友外,台灣也有網民在網上號召,希望有興趣娶烏國美女的人組團到當地考察,「至少新娘們在台灣也有伴,不會那麼孤單。」
相關的文章:
世事如棋
2014 年 9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9/blog-post_28.html
節錄:逍遙派的無崖子為了尋找傳人,傳授畢生功力,佈下珍瓏棋局。結果無數武林高手或帝皇之後,都被棋局難倒。他們精通棋藝,但越是想贏,越無法成功。結果是由完全不懂下棋,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性格謙卑善良的虛竹和尚,閉上眼下了近乎自殺的一著,才能突破困局。如果中國的現代化與民主化是個百年困局,而香港又是一本複雜難懂的書(京官的名言),那麼戴耀廷到底是虛竹和尚,還是香港版的劉曉波,很快會有答案。
送方丈上路
2014 年 10 月 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0/blog-post.html
節錄:是香港人都知道,方丈好小器,最憎人背後說他壞話。得罪方丈?他會出動少林寺十八銅人,以摺凳為武器,打到你吐血,然後強行拖走,讓地上留下一條怵目驚心的血路。旺角「黑」夜?碎料啦(小事),未出動解放軍,已經手下留情。駐港京官(張曉明)教訓香港民主派的名句:「你們還活著,顯示國家的包容。」事到如今,不送走報復心重的方丈,很難重啟普選特首方案的諮詢工作,以及修補嚴重受損的各種關係(包括:中港關係、香港的官民關係及警民關係)。
MK Style
2014 年 12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2/mk-style.html
節錄:跟藝術氣氛濃厚的金鐘比較,旺角顯得草根、市井、奇幻、神怪,充滿本土特色。視覺焦點包括:關帝廟、模仿道符的「我要真普選」標語、耶穌小教堂。至於惠豐中心旁邊一字排開的五個「習近平」(紙板人像),更加是著名景點,本地人、外國人和自由行紛紛上前合照,證明到此一遊,可惜如今俱往矣。旺角的示威者自成一格(本土派叫「勇武抗爭」),他們不聽學生領袖或民主派議員的指揮,但是非常機動,在橫街之間穿梭流動,來得快也散得快,人數難以預測。
露底
2014 年 10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17.html
節錄:如此見識水平,令你明白為甚麼修讀財經商管的港產大學生,到中環的投資銀行或跨國企業求職,會被闊太 HR 當面恥笑或奚落,聽盡冷言冷語。因為老公是馬主的闊太明白,香港的公營大學,跟公立醫院一樣,是用來應酬窮人的。稍為有點見識的大商家和政府官員,都把孩子送往西方國家唸名牌大學,以免被二三流本地學者教壞。因此,港產的大學生,不可能符合 Sons & Daughters Program 的最低要求,最多只能在後勤部門做支援。
埋數
2014 年 12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2/blog-post_17.html
節錄:多得 689 ,2014 年 10 月份這個博客的總瀏覽量是平時的三倍。 Blogspot 提供的數據顯示,新增的瀏覽量主要來自美國。由於數量龐大,令美國佔這個博客累積瀏覽量的百份比,從過去幾年的 15%,大幅躍升至 25%,僅次於居首位的香港。對,689 引入外國勢力。若以累積瀏覽量計算以及按照地域劃分,這個博客的讀者分布如下(括號內的數字是百份比):
25/09/2015
For 凌宸:
1. 還是那句話:這裡的文章只限作非牟利用途,轉載的話請註明出處,如果大家看得開心,請捐助「高錕慈善基金」,讓腦退化症病人受惠,謝謝。
2. 你說我的<陶傑 vs 梁文道>系列轉發之後不足一日被刪,哈哈。之前曾經有新浪網的編輯轉貼我的文章,也是不足一日被刪。 Auntie 是慣匪,經常被偉大祖國打靶。有首紅歌叫<打靶歸來>,你應該聽過吧?
3. Auntie 八卦,想知道你有沒有轉發過港獨教父陳雲的<香港城邦論>? 如果有,是否也是不足一日被刪,還是被封殺得滴水不漏?以當前的政治形勢,他應該是香港寫手中的「頭號通緝犯」, Auntie 想用他做比較的基礎,哈哈。
4. 王小平我未聽過,有空會上網搜尋,以及瀏覽你的博客。謝謝告知。
祝中秋節快樂! Auntie
For 凌宸 Again:諧音化處理?哈哈,明白,謝謝告知。 Auntie
For Allen:謝謝告知。 Auntie
2015年9月18日星期五
黎智英(四)
首先 Recap 這個系列的第一篇 (2012 年 11 月 11 日):「萬一你是肥佬黎的員工,切記不要跟公司談戀愛。」接近三年之後,<忽然一周>已經停刊,<壹周刊>今年七月中裁員,據說稍後輪到<蘋果日報>瘦身。商人重利輕別離, Auntie 說得沒錯。
始終是生意人
肥佬黎(黎智英)始終是生意人,視員工或公司為工具。去年底的雨傘運動令他明白自己在政治上押錯注(捐款給並非扮演領導者角色的民主黨)。塵埃落定之後,他開始檢討得失,調整<蘋果日報>的立場(收起激情,多些智慧,深黃變淺黃),進行高層人事調動,以及開始裁員和業務重組。<忽然一周>停刊,<飲食男女>被併入<壹周刊>,而後者的售價維持不變,依舊是港幣 $20,即是變相減價,又或者半賣半送。換季時節,減價清貨,是時裝店的做法。可以是顧客自己挑選(例如: Giordano 夏日 Tee 減至 $79 兩件),又或者由時裝店把兩件 Tee 綑綁在一起減價出售,而顧客必須從指定的組合中選擇(例子: H&M 的 2 Packs Organic Cotton,售價:$79.9)。肥佬黎經營過時裝店,用同一套手法處理旗下的雜誌,他對文字傳媒的看法,已經很清楚了。對,即是過氣的商品,降低 Mark-up 清貨。
同一時間,肥佬黎也開始跟香港的壹傳媒切割。去年十二月中,他辭去集團的主席及執行董事職務,又宣布不再參與日常管理。跟自己一手創立的生意切割,黎智英並非第一次(提示:六四事件之後他跟佐丹奴切割)。這種老闆是否跟得過,自己想。下一步,肥佬黎是否會把<蘋果日報>或<壹周刊>出售,他多次重申不會,否則他會成為契弟、仆街(粵語粗言:橫死街頭的壞蛋),俾(給)(香港)人鬧(罵)足一世。但是他也說過,沒有打算由孩子繼承他的傳媒王國,因為此舉對他們不公平(原因:過去兩年肥佬黎被仇家 24 小時跟蹤和監視)。根據維基百科提供的資料,肥佬黎生於 1948 年,已屆望七之年,是時候思考繼承問題。
父親有承諾 兒子沒有
這個局,不難拆。正所謂:「高手在民間,識睇睇留言。」以下的一則留言,來自<蘋果日報>的網站(2015 年 7 月 30 日): 「第一步止蝕同炒人執番靚盤數,第二步等肥佬黎去賣鹹鴨蛋,第三步由佢個仔賣俾私募基金,第四步恒大地產買左控股權。」(粵語:第一步進行裁員和業務重組改善財政狀況,第二步等肥佬黎歸西,第三步由他兒子賣給私募基金,第四步由私募基金賣給恒大地產)。轉兩個圈,顧全面子,成功拆局,這位高人也許是資深股民。還有另一種處理方式:先把旗下的傳媒生意注入私人信託,日後的股份買賣無須公開,然後再分階段轉讓股份給一個或多個買家(提示:信報),減少震盪,令讀者慢慢習慣。這一招,叫分階段分手,逐步退出對方的生命,讓弱小心靈有時間適應,情場玩家一定懂。
經典黑幫片<教父>(The Godfather) (1972) 中,第一代教父 (Marlon Brando) 仙遊,幼子米高 (Al Pacino) 繼位,誅殺江湖仇家立威,對方求情說:「你爸答應過不殺我們的!」上過戰場的米高冷靜地答:「他有承諾,我沒有。」殺!殺人的場面跟家族的初生嬰兒在天主教堂受洗的場面平衡剪接,一邊殺人一邊贖罪,阿門。電影中,羅馬天主教會跟黑幫家族關係良好。讀過聖經的你,也許會想起贖罪券,以及聖經故事「耶穌潔淨聖殿」(其實是耶穌掃蕩在聖殿外面出售祭品的小販攤檔,出處:路加福音 19:45)。至於 Auntie ,我會想起黎智英和陳日君。宗教和傳媒,同樣是操控人心的行業,再加上肥佬黎給陳樞機的巨額捐款,感覺很邪門。肥佬黎買贖罪券?還是其他的勾當?自己想。
物以類聚 人以群分
雨傘運動將屆一週年,肥佬黎接受壹傳媒的訪問,講述自己在(金鐘)佔領區多日的感受。片段上載到壹傳媒的網站,看完之後你會明白,他為何會押錯注。因為片段中所展現的,是一個唯我獨尊、習慣發號施令、沒有興趣跟其他人互動的大男人。請拋開那些偉大的口號(我要真普選!),用常識思考:既然你(肥佬黎)那麼討厭應酬,甚至不想跟佔領區的示威者傾偈(粵語:聊天)或者做朋友,那麼你跑到那裡由早坐到晚幹甚麼?向兩個學生團體(專上學生聯會和學民思潮)教路(粵語:指導)或訓話,還是想尋找機會搶韁(粵語:爭奪領導權),抑或為參與而參與,想留下紀錄?佔領區的學生不理會肥佬黎,是對的,因為肥佬黎跟泛民主派有相同的問題:跟年輕人脫節。金鐘清場當日,肥佬黎跟前來補飛(票)的多位民主派議員一起被押上警車,是合理的結局。原因?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來到轉角位
過去三數年間,香港爆發了幾場具備規模和影響力的社會運動(例如:反高鐵、反國民教育、雨傘運動)。過程中清楚顯示,傳統政黨和主流傳媒的影響力正在減退,它們不再是主導者,甚至是開始被邊緣化,既無力左右社會運動的發展方向,也不再扮演引導輿論的角色。如果捐款給民主派以及經營傳媒是黎智英的參政渠道或方式,現階段的他來到一個轉角位,需要思考是否還要繼續使用舊的渠道,還是另覓新的渠道。如果他選擇放棄舊的渠道,需要思考如何退場。另一個選擇,是結束一切,移居外國,餘生只做生意,又或者安享晚年,不再過問政治。如果你有閱讀他在<壹周刊>的專欄文章,裡面經常提到他跟家人在外國吃喝玩樂,個別孩子在外國讀書或工作,是短期居留還是已經辦妥移民手續,有待查證。肥佬黎仇家多,為免自己死後妻兒受牽連被清算,替家人安排後路,是負責任的做法。他是「傑出人蛇」(港式粵語:偷渡來港然後創業成功者),明白逃難之苦。
給民主派的捐款是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了。但是旗下傳媒王國的規模或立場或定位,卻依然在他的控制之下。自己不上班,但是遙控高級打工仔炒低級打工仔,又或者由 Consultant 做 Dirty Job ,這一招,很多大老闆都懂。過去幾個月,壹傳媒開始 Underweight 文字傳媒,減少資源的投放。裁員減薪,業務重組,也許還沒有完結。至於轉型走精英或高檔路線,則註定困難重重。即使肥佬黎開始跟香港的壹傳媒切割,但是他已經在旗下的文字傳媒留下深刻的烙印,要洗底並不容易。以壹傳媒的往績,珍惜羽翼和追求質素的寫手也不敢替這個集團效力,以免成為白老鼠或踏腳石,又或者被動機複雜的編輯亂改標題(沈大師:明做我!)而對於要求高的讀者來說,想尋找有質素和有深度的文章,可以選擇英語傳媒,又或者一些供機構投資者閱讀的英文雜誌。壹傳媒旗下的刊物,從來不是首選。
有香港網民用算命師的口吻,來形容現階段的黎智英及王維基:「大運已過,事倍功半,不宜硬碰。」兩個都是白手興家的男人,事業上不斷地轉型和跨界,直至踩入性質複雜的傳媒行業,被負責發牌的官府玩殘(黎智英在台灣,王維基在香港),又找不到可行的商業模式,花錢如流水,但是看不見前景,最後也許要忍痛止蝕離場。創業成功的男人自信十足,容易高估自己。貪勝不知輸的結果,是一舖清袋甚至輸突。作為他們的員工,要有充份的心理準備,隨時會被犧牲。
插圖來源:蘋果日報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壹週 Plus (2015-09-09):
獨家受訪講佔領,肥佬黎鬧學民學聯戇居 (2:26)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news/latest/20150909/259377
節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在佔領區度過 79 日,與 208 人一同在金鐘清場時被捕。佔領結束後他首次接受本地傳媒專訪,大談佔領。性格孤獨的他難得接觸不少市民,但原來他覺得跟他們做不了朋友。他說:「實(一定)有人找你,來傾偈(聊天),一定有。但我有時假裝,有人來時低頭看書,不要找我吧大佬(大哥),沒有必要來來去去都是說那些話。」這場佔領歷時七十九日,肥佬黎不想運動爛尾,於是有時親自苦勸學生退場。他說:「一路(一直)都有寫文章,又跟他們傾(談),跟每一個傾(談),由它吧,會再返來的,班友仔(那群小孩子)當你沒到,理都不理你,寸(傲慢)到不得了。」他對學聯及學民思潮,也相當有微言。他說:「那時傾(談)(辭職)公投,雙學找何俊仁,我說黐線(傻的嗎),贏了沒人認你,輸了就當你認真,真是輸,你阻了那麼多人返工(上班),搞到很煩(製造麻煩),如果輸了你切腹呀?這些(o靚)仔(小朋友)什麼都想得出,那麼戇居(笨)都想得出……他們對(佔中)三子直情差(壞)到不得了,食完飯,碗碟放在哪裡,三子的太太幫他們執拾。」肥佬黎坦言覺得佔領七十九日很悶,但揚言有下一次爭取民主的大型運動或佔領都會參加。面對刑責他也處之泰然,坐監也不怕,但原來最怕是要他「洗廁所」。
<壹周刊> 2015 年 9 月 10 日
焦點人物:黎智英:佔領之後 (Book A, p. A26-A32)
節錄:黎智英這三個字,在香港人心目中,跟壹傳媒早就畫上等號。退下火線,遠離堆填區,未知能否挽回銷量和廣告收益,但他認為最起碼「無左我自己個形象係度先」(粵語:壹傳媒擺脫了我的個人形象)。他說:「我唔係介意俾人鬧,我唔介意自己唔需要個D錢,亦唔介意個D麻煩,而將一個包袱甩左佢。自己可以孭一個包袱,點解唔孭?壹傳媒一定係包袱,你問我會唔會俾仔女去孭,一定唔會,到我自己孭唔到,或者我自己走左,仔女點樣做,我唔會怨佢。」(粵語:我不怕被人罵,不怕金錢上蒙受損失,也不介意那些麻煩,不會因為這堆理由而摔掉壹傳媒這個包袱。我自己可以背負一個包袱,為甚麼不背負?壹傳媒一定是包袱,你問我會不會把這個包袱交給孩子去背負,一定不會,到那一天我再背負不來,又或者我已經死了,孩子們怎麼處理,我不會埋怨他們。)
黎智英辭任主席:壹傳媒絕對不會賣
蘋果日報 2014 年 12 月 15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215/18969856
節錄:在金鐘佔領區清場行動中被警方拘捕的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繼上周四辭去<蘋果日報>社長後,上周五以希望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並進一步追求個人興趣為由,辭去壹傳媒主席及執行董事職務,不再參與公司管理。在壹傳媒集團持有 73.49% 股份的他昨透過集團管理層表示:「壹傳媒絕對不會賣!」現兼任臨時主席的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嘉聲強調,<蘋果>等壹傳媒旗下刊物會繼續保持編輯自主。獲委任為臨時主席的行政總裁張嘉聲向本報表示,黎辭去集團董事會主席和執行董事職務後,在集團內已沒任何行政職務,不會再參與公司的管理,「但他依然是集團的創辦人和集團的大股東」。上周四(11 日)黎智英與一眾學生、立法會議員等佔領者,在金鐘佔領區留守,接受警方拘捕。黎雖已獲無條件釋放,但警方保留追究權利,意味仍有機會要負刑責。有市場人士推斷,黎辭任或與參與雨傘運動,需面臨法律風險有關。但上市規則未有明文規定留有案底人士不可出任上市公司董事,僅指董事須被確信具備適宜擔任董事的個性、經驗及品格,及證明具備足夠才幹勝任。
收黎智英 2000 萬捐款 陳日君襄助內地教會
蘋果日報 2011 年 10 月 19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11019/15718837
節錄: Foxy 軟件近日洩露一份疑似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的半億捐款名單,揭露黎智英 05 年至今共捐出 2,000 萬元予天主教香港教區陳日君樞機。教區昨表示不知情,陳日君沒回應事件。據了解,陳日君主要把捐款用作支援飽受中共打壓的地下教會等事宜。該份透過 Foxy 流傳的文件,記錄了黎智英過去七年部份捐款紀錄,捐款對象包括公民黨、民主黨、社民連,以及陳日君樞機等五名神職人員,也有香港糖尿聯會、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團體。當中最大筆的捐款是 05 年至今年合共捐出 2,000 萬元予陳日君樞機。文件顯示,05 年起,黎智英每年平均向陳日君捐款 300 萬元, 06 年陳日君獲委任為樞機,黎在該年捐出 500 萬元。黎智英昨拒回應事件。陳日君樞機昨被記追問接受捐款一事,沒有回應任何提問即匆匆坐上的士離開。
聖經故事:潔淨聖殿的事件
http://chungi.biblekm.com.tw/f2story/index.php?load=read&id=11
相關的文章:
黎智英(一)
2012 年 1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_11.html
節錄:肥佬黎把香港的壹傳媒(港股編號:282)放售,不是沒有可能的。落入新買家手中的壹傳媒,政治立場也許會調整,可能會轉走溫和路線,甚至可以變成建制派的喉舌。到時候,肥佬黎已經無眼睇,因為他早已在「永別亭」跟員工說再見了。貨銀兩訖,各不相干,立即抽離,他又去尋找下一個戰場了。跟這種老闆打工,註定大起大落,必須自備驚風散和暈浪丸,有乘坐海盜船的心理準備,以及切記不要在辦公室放置太多的私人物品,就當自己是 iBank 員工好了。
黎智英(二)
2012 年 11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_21.html
節錄:黎智英向來特立獨行,朋友不多,他不會是那種經常出席社交活動,忙於跟行家和官府拉關係、講交情,有問題就私下談判,然後檯底交易的人,這是權貴以及對手不喜歡他,甚至害怕他的其中一個原因。肥佬黎性格自我,跟別人的互動不足,因此不了解競爭對手的心態,也無法準確評估對手的反應。中國人社會,謝絕應酬,不給面子的人,註定不受歡迎。個性強的人,事業上,容易大起大落,過著戲劇人生。創業家,不乏這種人。
黎智英(三)
2012 年 12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2/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的大學,欠黎智英一個商科的榮譽博士學位。肥佬黎的貢獻,與捐款無關,與政治立場更加無關。他的「偉大」之處,在於填補了香港在營商理念方面的空白與不足。難得有個逃難來港、童工出身、白手興家的大冒險家,勇於挑戰常規,押上真金白銀,跟大集團(例如:李嘉誠旗下的百佳超市)開戰,同時積極實踐西方理論(例如:拓展 B2C 網上零售)。撇開成敗不論,他的所作所為,實在太有教育意義,也太有香港精神了。
狗咬人
2012 年 11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html
節錄:生意人進軍傳媒,動機並非謀利,而是貪圖金錢以外的好處,例如:要脅需要民望的政府官員、向某個政治集團或者派系投誠示忠、參與政治、打擊敵人、介入商業糾紛、公器私用、附庸風雅扮文化人、提高個人的影響力與社會地位,又或者是替兒孫鋪路,好讓他們日後跟官府周旋的時候,有更大的議價能力。簡單地說,易手之後的傳媒機構,變成一個非常龐大與複雜的利益輸送和交換網絡的一部份。生意人以為,進軍傳媒,等於用錢買權力。
燒錢生意、湊客之道、中港足球
2014 年 6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6/blog-post_10.html
節錄:有些昂貴的玩意或燒錢的生意,是用來「湊客」的,即是跟 VIP 建立更緊密關係,方便「埋堆」(打入小圈子)。前者的例子:紅酒、茅台、錦鯉、古董、沉香木、羅漢松、高爾夫球。後者的例子:足球隊、主流傳媒、娛樂事業。既然只是工具,又或者是用來娛賓的歌姬舞女,燒錢的生意,死亡率高,不得善終,不是賣盤收場,便是關門大吉。管理上常見的問題,是大老闆無心經營,得過且過,又或者是外行領導內行,結果鬧出笑話(提示:王晶:老周電視台)。
無水散水
2015 年 2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2/blog-post_14.html
節錄:作為代理人,民主黨再無利用價值,就算不會即時死亡,也會隨著水源乾涸而慢慢凋謝萎縮。黎智英的捐款泡湯,又被廉署和警察找麻煩,大把手尾跟。他也自知押錯注,開始調整策略和立場。是否有後著,拭目以待。前車可鑑,應該不會有傻瓜願意重蹈覆轍,支持沒有前途的民主黨。而香港的大中小學生見識過兩個學生組織(即:專上學生聯會、學民思潮)在佔領運動中所發揮的作用,應該不會笨到加入民主黨從派傳單做起。民主黨無錢無人,時日無多,可以收檔。
18/09/2015
For worte paroles : Auntie 覺得 Factwire 有幾個問題:
1. 讀過吳曉東的訪問,他說首年免費,第二年開始(向使用內容的媒體)收費,我懷疑是否有足夠的需求。舊媒體的作業模式追求即時性,管理層是否有足夠的見識和膽量,去分辨甚麼是高質素的調查報導,然後付錢購買,我很懷疑。得罪講句,香港的主流傳媒,追求質素的不多。由大陸資金控制的傳媒機構更不用想,間公司可以用來做其他事情(長期虧蝕的業務適合用來洗黑錢因此 ATV 吸引大陸佬),背後條水喉用得幾耐又唔知。
2. 發起人吳曉東(前 TVB 記者)並非做調查報導出身,不清楚他的團隊裡面是否有這方面的專家。調查報導的法律風險比一般新聞高,有可能打幾次官司 D 錢已經消耗得七七八八。如果揾法律界人士拍心口義務幫忙,又唔知拍得幾多次幾多個。萬一打官司輸了,不但要賠錢,更會影響聲譽。傳媒行業本身就是一個每日不停踩鋼線的遊戲,近期官司纏身的壹傳媒是好例子。
結論:缺乏可持續性,好大機會 D 錢燒完就結束。我覺得 Factwire 並非一盤可行的生意,而更似一個大學校園內的學術研究 Project,一個行內人覺得有趣的 Reality Check ,又或者係社企 (Social Enterprise)。至於眾籌 (Crowd Funding),根本就係 IPO。
For Cheung geng ho : pls refer to the following article.
成功之道
2012 年 2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2/blog-post.html
2015年9月4日星期五
漢賊不兩立
也許已經過時,又或者是笑話。
但是白先勇還記得。讀過他的一篇散文,他問了一個考起翻譯系教授的難題:「漢賊不兩立」英文怎麼說?這個問題之難,難在洋人沒有對應的概念。
還有他的小說<國葬>,收錄於<臺北人>。十四篇小說中,這一篇排行最末,是作者對一個時代的總結。故事講述一位國民黨將軍去世,昔日追隨他的三員猛將前來奔喪,第一位和第二位所送的輓聯,一對兒並排掛在會場門口。第一位叫章健,戰後一直在香港隱居(Auntie 問:調景嶺?),他致送的輓聯:
廊廟足千秋決勝運籌徒恨黃巾猶未滅
漢賊不兩立孤忠大義豈容青史盡成灰
萬一你不知道甚麼是「黃巾之亂」,請上網。青天白日,剿共抗戰,出生入死,一輩子追隨蔣公的國民黨軍人,今日已經死得八八九九。白先勇見過,所以他寫得出。透過筆下的角色所創作的舊體詩詞,來刻劃人物的性格和預告他們的命運,是曹雪芹的做法。<紅樓夢>的第三十七和第三十八回,三姑娘探春(賈寶玉的妹妹)發起詩社,一群年輕人以菊花為題材賦詩。讀完之後,你會知道白先勇的師承。創作舊體詩詞,是失傳了的學問,連中文系畢業生也不懂。白先勇的<國葬>寫的是民國儀軌,不是北京八寶山的那一套。那些規矩,也失傳了。
讀過<紅樓夢>的第一百二十回(結局篇),你也會明白<國葬>中的第三位猛將(劉行奇)為何出家。合掌三拜,翻身便走。告別紅塵,超脫輪迴。飄然遠去的,既是老國軍,也是賈寶玉。中國政治,本來就是佛家語修羅場、無間地獄。
白先勇、張愛玲和<紅樓夢>,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內涵豐富。將軍之子和官家小姐,寫下了中國現代小說的壓卷之作。這兩位作家,有不少作品已經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和舞台劇,比污染嚴重的中國歷史課本或主流傳媒的新聞報導有趣得多,也更有深度。你可以學會很多人情世故,更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家族興衰和政權更迭。讀懂了,你會明白,共產黨風格的大閱兵,只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猴戲(提示:沐猴而冠)。至於跑到北京跟習近平握手,被深綠陣營形容為「賣台投共」,變相替蔡英文助選的連戰爺爺,只不過是插科打諢的小角色(台灣網民的說法:勝民爸爸去那兒?)。電視機前,輪椅上的粵藉國民黨老兵肯定會用袁崇煥的名句「丟那媽」問候他。至於蔣公的反應,離不開寧波方言「娘希匹」。罵共匪,當然要用方言才過癮,難道要用共匪的語言普通話?正如我們香港人罵梁振英,永遠是 689(他的當選票數),又或者「梁匪振英」(黃毓民的說法)。
照片來源:中新社(日期:2015-09-01)
YouTube 精選:
鄧麗君:<梅花>(2:3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wZ9G2puTBo
費玉清:<中華民國頌>(3:0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f5KbJTgzXQ
張惠妹:<中華民國國歌>(1:2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cjknLBA14E
潘安邦:<爸爸的草鞋>(3:2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E839ozMKuQ
李建復:<龍的傳人>(3: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0dyyevLH6I
鳳飛飛:<我是中國人>(3: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3MtIo9eA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白先勇小說<國葬>完整版(繁體字)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909cffe00101146i.html
連結著意義的島嶼 ―― 我這樣看白先勇的<國葬>
(作者:石德華)
http://www.worldone.com.tw/new_detail.do?ncId=13&newsId=11568&channelTwoNumber=22
節錄:閱讀〈國葬〉,首先要注意的便是它在<臺北人>全書的最後序位及深沉意義。至於白先勇自己是這樣說的:「我寫這篇時,我自己也很感動,因為這是最後一次了,裡面有象徵性的,好像整個傳統文化都瓦解了。」
Yahoo 香港知識:黃巾之亂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21000010KK10740
節錄:「黃巾之亂」又名「黃巾起義」,是中國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起義。是發生於 184 年,由張角等人領導的黃巾軍叛亂。「黃巾之亂」對於東漢末年的政局影響:由於希望盡快平定戰事,中央下放軍權至地方,使「黃巾之亂」無法快速蔓延至全國,減緩了東漢的滅亡速度,但是卻造成了地方輕視中央,令到有野心的將領或官員趁機割據,為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揭開序幕,並為三國分立種下遠因。
維基百科:漢賊不兩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C%A2%E8%B3%8A%E4%B8%8D%E5%85%A9%E7%AB%8B
節錄:「漢賊不兩立」是蔣中正總統時期,對於台灣的外交政策與政治意識型態的一種非正式表述,概括了當時台灣的「一個中國」政策。源於 1949 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到台灣之後,蔣中正總統在國際社會上,堅持中華民國代表唯一正統的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叛亂團體。中華民國政府擁有中國的完整主權,拒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接觸或進行政治談判,拒絕在國際組織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享中國的代表權,同時也拒絕中華民國邦交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任何交流。在 1971 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之後,為「彈性外交」政策所取代。
維基百科:阿鼻地獄(無間地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9%BC%BB%E5%9C%B0%E7%8D%84
節錄:「阿鼻地獄」(梵音:Avīci Niraja)也稱「無間地獄」,「阿鼻」(Avīci)是梵文音譯,是「無間」的意思,表示「受苦無間斷」,「阿鼻地獄」是民間最熟悉的地獄。佛教說法:「阿鼻地獄」是「八大地獄」之一,也有人說是十八層地獄的最底一層。「阿鼻地獄」是地獄中最苦、最黑暗的一種,大部份永世不能超生,一日有億次死生,往往刑期皆在百億年之久(古時佛經的年跟現在的年長短不同)。凡造五逆罪(殺母、殺父、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及十重罪(殺生、偷盜、淫邪、妄言、惡口、綺旖、兩舌、貪欲、嗔恚、邪見),死後必墜於「阿鼻地獄」,以「五事業感」(趣果無間、受苦無間、時無間、命無間、身形無間)。
王朝網絡:甚麼是「修羅場」?
http://tc.wangchao.net.cn/zhidao/detail_431005.html
節錄:佛家語,「修羅」畢生以戰鬥爲目標,人們通常用「修羅場」來形容慘烈的戰場。
成語故事:沐猴而冠
http://chengyu.game2.tw/archives/38805#.VekSmSWqqko
節錄:沐猴:獼猴。猴子穿衣戴帽裝扮成人樣,比喻虛有其表而無真本領,用來諷刺投靠權勢竊據權位的人。出處: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例子: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當著客人的面更衣,換好了不免面有窘色,自覺有些沐猴而冠的味道。」
維基百科:調景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A%BF%E6%99%AF%E5%B6%BA
節錄:中國大陸淪陷初期,很多難民渴望到台灣。當時湧入的難民有 7,000 多人,而香港政府亦同樣希望國民黨政府可以接收全部難民,但是國民黨政府基於種種考慮,一直未有安排。當時的調景嶺位置十分偏僻,加上遠離市區,對外亦無陸路交通,自成一國。由於當時香港政府認為,調景嶺只是難民暫居之地,並希望這批難民能於兩年內融入社會,否則自行返回大陸,在此後的十年時間內,沒有為他們提供水電等設施。在一片荒蕪的環境下,難民生活困苦,當時的「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就為調景嶺居民安排生活設施,而當地居民也視「救濟總會」為國民黨政府的(駐港)代表,因此調景嶺有「小台灣」之稱。平日該區的碼頭及民居大多會掛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而每年十月十日的雙十節,調景嶺更會張燈結綵,搭建牌樓及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及升旗禮。一片片的旗海,在依山面海的調景嶺隨風飄揚,標誌著其獨有的歷史背景,也見證著香港一直以來的政治避難所角色。 1996 年清拆之後,社區面貌完全改變。著名居民(國軍女兒):陳玉蓮(小龍女)、溫碧霞(火玫瑰)。
相關的文章:
黑社會
2012 年 3 月 1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3/blog-post_16.html
節錄:香港的黑幫,極有傳承,其根源可以上溯至反清復明、國共鬥爭。但是時間會改變一切,有時候,是政治理想(例如:反攻大陸)已經無法實現。有時候,是效忠的對象自顧不暇,甚至是已經變質(例如:國民黨的連戰跑到北京跟胡錦濤握手),出賣追隨者。王晶執導的電影<鹿鼎記>(1992) 中,劉松仁飾演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他告訴韋小寶(周星馳),反清復明根本是不可能的,保留這個口號,是為了騙傻瓜賣命,否則天地會早就關門了!
無間道
2012 年 3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3/blog-post_27.html
節錄:中國現代史,向來黑過墨斗。孫中山加入洪門,蔣介石利用青幫,都是好例子。黑吃黑的結果,是比黑社會更黑社會的中國共產黨勝出,其必殺技,叫無間道(臥底)。黨的「地下工作者」長期潛伏於某個組織之內,伺機奪權,時機一到,立即高舉義旗,宣布接受共產黨的領導,然後把人員和資源收為己用。
免驚、安啦、康固力
2014 年 3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3/blog-post_24.html
節錄:如果杜琪峯的<黑社會>系列,是暗喻香港的特首選舉被中共所操控,那麼血腥暴烈的北野武日式黑幫片,應該是台灣政治的最佳參照。日本黑幫的遊戲規則,是小弟絕對服從大佬,做錯事就得切手指。而替幫會製造麻煩的成員,必須承擔責任,血債血償。這一套,岩里政男(李登輝的日本名字)深得其神髓。台灣政治,不是馬英九這種人玩的。
黑金
2012 年 4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4/blog-post.html
節錄:在台灣從政,既要對付理論多多的知識份子,又要應付濫用暴力的黑道中人,軟功硬功謊言惡言缺一不可。政客在處理日常政務之餘,還要籌集下一屆選舉的資金。對內,要撫平歷史傷痕,處理非常敏感的省籍問題。對外,要在大陸的壓迫之下拓展台灣在國際社會的生存空間,為台灣的經濟尋找出路。難題太多,難度極高,必須是面厚心黑而且精神分裂的人,才能做到,難怪李登輝或者陳水扁之流會成為總統,因為他們符合最起碼的要求。
鬼婆雜憶:鐵蹄下的香江(一)
2007 年 5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7/05/blog-post_5226.html
節錄:「東江縱隊游擊隊」的英雄事蹟固然有歷史價值,但是我們沒有必要強行 「統一認識」。歷史從來就是人言人殊,視乎觀點與角度,呈現出不同的面貌。作為前殖民地,香港的歷史包含來自本體、母體和外族統治者的元素,異常複雜,不應該被輕易簡化。三年零八個月的淪陷歲月,可以有共產黨或者國民黨的版本,同時亦應該有外國僑民的版本。
聖誕死仔包
2008 年 12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8/12/blog-post_14.html
節錄:香港廣播界名嘴老祖宗李我提到,戰時曾經在上環的食店買包吃,大包 Size,裡面有肉有冬菇,很飽肚。翌日見店子被查封,向街坊查問,原來「個 D 冷佬攞 D 死仔去整包。」(粵語:那群潮州人用死去的孩子來做包。)大吃一驚,想吐但吐不出來。李我叔說,店內藏有尚未用完的「死仔」。
天問、孽子、同志
2012 年 6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6/blog-post.html
節錄:這種兒子,白先勇 (1937-) 筆下,叫「孽子」。他是將門之子,卻偏是同性戀者。父親從軍,兒子執筆。這樣的兒子,是孝還是不孝,將軍在天之靈,恐怕也會無言。白先勇的長篇小說<孽子>中,主角阿青的父親,是遷台國民黨老兵,驚悉兒子是同性戀,悲憤交加,把他逐出家門。這個故事後來由台灣的公視改編成二十集電視劇,飾演阿青父親的,是台灣的著名演員柯俊雄 (1945-),他年輕時,經常在國民黨拍攝的電影中飾演抗戰英雄。
寫女人(二)
2014 年 7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19.html
節錄:華語世界中,會寫女人的男作家,有如鳳毛麟角。由於數量不多,寫得好的作品,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原因很簡單:女主角寫得好,女性觀眾有共鳴,收視或票房有保證,台前幕後的薪水和花紅才有著落,投資者的利益也得到保障。金庸、梁羽生和白先勇都是好例子,他們有很多的作品,都已經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或舞台劇。如果你是男人,想多了解女人或者學習寫女人,但是又不想讀悶死人的嚴肅文學,他們的作品是極佳的選擇。
庶女奪權(二)
2014 年 11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21.html
節錄:<紅樓夢>中的探春是形象比較正面的庶女,精明幹練,具備管理才能,若是生於現代社會,肯定會有一番作為。賈探春是賈寶玉同父異母的妹妹,生母是姨太太(趙姨娘),是個麻煩女人。探春在姊妹中排行第三,人稱三姑娘。她是大觀園內眾多年輕人當中,頭腦最清醒的一位,早已洞悉賈家外強中乾。她知書識禮,不難相處。但是如果有壞人試圖侵犯她的尊嚴,她會把對方迎頭痛擊,而且出手快狠準,絕不留情。
代理人
2014 年 4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4/blog-post.html
節錄:東方人社會,在政治和商業領域,有很多不稱職的代理人 (Agent)。他們不但沒有替委託人 (Principal)(選民或股東)爭取最大的權益,並且濫用權力,又或者運用資訊不對稱 (Information asymmetry) 的優勢,謀取私利,以及刁難欺負委託人。這種事情,舊式中文叫「惡奴欺主」,請參考<紅樓夢>第五十五回。委託人不高興,但是沒有辦法,因為要趕走他們,費時失事,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雙軌制(一)
2011 年 10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0/blog-post_4542.html
節錄:不要以為<紅樓夢>是女人書,裡面只有寶黛釵三角戀,其實這本書也有管理學和財務學的角度。裡面有位非常厲害的當家媳婦(她流產之後靜養期間由賈探春當替工),不識字,卻很有生意頭腦。她拖延和扣押下人的工資,偷偷把錢拿出去放高利貸,中飽私囊,累積了大量的私己錢。如果她是大陸國企或者華人家族企業的高層,借用今日的說法,便是經營小金庫。她的所作所為,加速了賈家的敗落。她叫王熙鳳,溫州人應該奉她為祖師,向她上香。
04/09/2015
2015年8月28日星期五
女實習生
請吸取萊溫斯基 (Monica Lewinsky) (圖)的教訓,不要成為已婚男人的消遣。
身為女人,必須學會應付不同種類的男人。這一課,公立學校不會教。如果你來自普通家庭,你接受的教育,其實是公營機構提供的標準套餐,帶有中國特色父權社會的色彩,要求學生服從權威(男人),但是不會教導女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原因?女人一旦有了自我保護及獨立自主的意識,就會威脅男人的主導地位。
華人社會,大男人多。有些男人,年紀不小,已婚和有小孩,對妻子感到厭倦,但是又不想離婚。原因?他想繼續享受老婆付出的一切,包括照顧他的起居飲食、服侍他年邁生病的父母,替他生孩子傳宗接代。至於老婆滿足不到的那部份(性慾),就由另一個(或多個的)女人代勞。這種自私男人,怕麻煩,但是貪方便,會在辦公室尋找獵物(即是情婦或免費妓女)。如果他是男上司或男波士,也許會性騷擾女下屬,亦即是濫用權力。原因?離開了工作間,不會有女人理睬他,而他又不想花錢嫖妓。男人貪嫩口,初出道的小女孩,缺乏人生經驗,正合他的胃口。這種男人,俗稱 MBA (Married but available),是同事眼中的狗公,但是後者不會公開談論,更不會向女實習生發出警告。他們只會扮演花生友(港式粵語:觀眾),靜待好戲上演,為沉悶的工作生涯提供娛樂。對,辦公室很危險。
如果你是女實習生,發現已婚男人借指導你工作為名,故意接近你,而你又察覺到對方心懷不軌,可以採用以下的招數:1. 如果對方向你索取電話號碼,請向經常被抄牌(粵語:索取電話號碼)的空中小姐學習,提供一個少用的電郵,對方的訊息一概不回覆。2. 如果你是寸嘴辣妹,不妨用開玩笑的口吻說:「哈哈,講呢 D ?」(這個嘛)然後轉身去洗手間。3. 如果對方主動提供自己的電話號碼,請把它輸入電話簿然後阻隔 (Block),對方的訊息一概不回覆。4. 請男親友接你下班。5. 上網找個知名度比較低的泡菜仔(韓國男藝人)的照片,作為你的手機或電腦 Wallpaper ,故意讓對方看見,用行動表示你喜歡小鮮肉(嫩男)。6. 如果你會玩 Photoshop ,不妨把自己 Key 上去,製造合成照片欺騙老男人。7. 用電腦瀏覽關於性騷擾的網頁(提示:平機會),故意讓對方看見,以收阻嚇之效。
除非閣下是 Drama Queen ,喜歡小事化大,否則低調處理,讓對方知難而退。記住:不要被已婚男人消耗你的青春,也不要被捲入別人的感情漩渦,更不要亂收兵(港式粵語:女人收集供差遣的男人)或玩潛規則,以免影響自己的名聲及危害生命安全。姑勿論閣下對實習的看法是吸收經驗、無可奈何(因為要計算學分)、官商勾結(交完學費給官府還要替商界當義工),客客氣氣,好來好去,已經足夠。只不過是幾個月的事,很快會成為過去。除非閣下是在工作間尋找結婚對象的人,否則上司同事只不過是生命中的過客。當中一定有壞人,但是未必值得每一次都大規模和高調地跟對方開戰。華人社會,女人跟男人正面衝突,容易吃虧。棉裡藏針,不失為可行的做法。甚麼叫正面衝突?請參考公屋烈女對露體狂老翁的回應(在街坊面前大聲呼喝對方):「咁細,收埋佢啦!」(粵語:你這麼小,還拿出來?)快狠準,惡女本色。跟本姑娘玩性騷擾?我要你抬不起頭!
照片來源:
http://images.thehollywoodgossip.com/iu/s--MCrBji6M--/t_full/f_auto,fl_lossy,q_75/v1399481883/monica-lewinsky-new-york-post-headline.jpg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平等機會委員會:認識你的權利:工作間性騷擾
http://www.eoc.org.hk/eoc/graphicsfolder/showcontent.aspx?content=know%20your%20rights(sex)
Wikipedia – Monica Lewinsky (197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nica_Lewinsky
Extract: Monica Samille Lewinsky (born July 23, 1973) is a former White House intern with whom United States President Bill Clinton admitted to having had what he called an "inappropriate relationship" while she worked at the White House in 1995 and 1996. The affair and its repercussions, which included Clinton's impeachment, became known as the Lewinsky scandal. As a result of the scandal, Lewinsky gained worldwide celebrity status; she subsequently engaged in a variety of ventures including designing a line of handbags under her name, being an advertising spokesperson for a diet plan, working as a television personality, and then leaving the public spotlight to pursue a master's degree in psychology in London. In 2014 she returned to public view, discussing the scandal and speaking out against cyberbullying.
Vanity Fair (June 2014) - Shame and Survival
http://www.vanityfair.com/style/society/2014/06/monica-lewinsky-humiliation-culture
Extract: She tried public appearances. She tried being reclusive. She tried leaving the country, and she tried finding a job. But the epic humiliation of 1998, when her affair with Bill Clinton became an all-consuming story, has followed Monica Lewinsky every day. After 10 years of self-imposed reticence, and now hoping to help victims of Internet shaming, she critiques the culture that put a 24-year-old through the wringer and calls out the feminists who joined the chorus.
The internship
Generation i
Temporary, unregulated and often unpaid, the internship has become the route to professional work
The Economist (Sep 6th 2014)
http://www.economist.com/news/international/21615612-temporary-unregulated-and-often-unpaid-internship-has-become-route
Extract: The rise in internships has been encouraged by universities which, anxious to justify sharply rising tuition fees, are seeking to get their students on the path to jobs. Another motive for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at 90% offer academic credit for work placements, sometimes during term time. A growing number make an internship a condition of graduating for at least some courses. And students usually continue to pay fees while doing them. “For universities it’s really cheap money,” says Gina Neff, a professor of communi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They are getting tuition dollars and not having to spend instructional dollars.” Some internships are valuable, she says, citing one she oversees in which students work on local newspapers with support from teachers. But some are not: she vetoed a Hollywood PR-internship after it turned out to be little more than an unpaid job promoting films on campus. Some universities might have pocketed the fees and looked the other way.
相關的文章:
性騷擾
2012 年 4 月 2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4/blog-post_27.html
節錄:已婚男上司被單身女下屬指控性騷擾,是常見的事。一般人的看法,是男上司濫用權力,佔女下屬的便宜。他看準女方要保住飯碗的心理,相信對方會敢怒而不敢言,於是得寸進尺,為所欲為,滿足獸慾。這種事情,社會輿論傾向同情女方,男人比較吃虧。紀錄欠佳的男人,更加容易被入罪。
成功之道
2012 年 2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html
節錄:也有人跟男上司發展曖昧關係,從而得到挑選工作的特權,找到出路之後,立即把男上司拋棄,轉投另一個人的懷抱。她們都是漂亮的女子,先天條件好,在應付男人方面也下過一番功夫,執行的時候計算準確,絕對是成功非僥倖。
美人窩
2013 年 9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9/blog-post.html
節錄:俊男美女集中的行業,必定桃花旺、戀事多。辦公室之內,不難出現上司下屬談戀愛搞婚外情、同事之間發生三角戀,紅啼綠怨、你爭我奪。辦公大樓門前,也必定有癡漢狂迷長期守候偶像,聲稱要致送禮物,求婚求愛、要生要死。而間中有些員工,會被尊貴的客戶私有化,由服務員變 VIP。換言之,公司成功地跟客戶建立個人化的關係。對待這些事情,管理層的態度,通常非常曖昧。
寫女人(三)
2014 年 7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29.html
節錄:東方特色的父權社會,男尊女卑,以男人的利益為依歸。不少思想傳統的父母,都相信男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應該用來追名逐利,又或者是提升家族的社會地位,而不應該用來應付女孩子的成長與轉變。因此,東方人的婚姻必須男長女幼。原因是肉體歡娛和生育能力以外,男人要控制妻子會比較容易。
賢內助(四)
2015 年 5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5/blog-post_7.html
節錄:香港的主流傳媒,與影視作品一樣,跟女權運動絕緣。對於性別角色、愛情、婚姻、生育等題目,所採取的觀點,充滿中國特色父權社會的色彩:女人讀書再多,也只配充當男人的後勤支援。這個世界是屬於男人的,女人只需要專心做好賢內助。香港的主流傳媒,不管是政治、財經,還是娛樂新聞,都充滿性別歧視的色彩。女孩子長期受薰陶,會產生怎樣的效果,不難想像。
28/08/2015
訂閱:
文章 (Atom)